親親自然,悠悠童年——對幼兒園「親自然」課程的思考

2021-03-04 鼓屏162

還沒關注? 快來點這裡

鼓屏162,《福建教育》雜誌官方微信

又到一年的春天,大地回暖,萬物復甦。幼兒園開始組織幼兒開設了「親自然」課程,設置一系列以「親近自然,喜歡探究」為目標的活動,如各種形式的種植、春遊、觀察、戶外遊戲等。但在教育實踐中,也出現了很多不容忽視的問題,如教師忽略兒童自身的探索方法,以成人的方式讓其與自然物進行接觸;強調幼兒對自然物的認識,忽略對幼兒情感、審美等方面的引導。具體表現包括:形式不豐富,有的幼兒園片面地認為親自然課程就是種植活動;注重表面功夫,有的幼兒園將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幼兒園親自然活動的環境創設中,如種植園的裝飾、植物的選擇等,沒有真正從幼兒的角度出發,幼兒參與得也很少;以安全的名義限制了幼兒親自然行為……那麼,「親自然」的內涵和意義是什麼?在課程實踐中要注意什麼問題和需要具備什麼要素呢?

理解、順應、統一 

——回歸幼兒園「親自然」課程實踐的本質 張雲亮

 

「親自然」:人性與自然性的契合。「自然」具有「自然物」與「自然性」兩重含義,因此「親自然」也具有親「自然物」與親「自然性」兩重含義。「親自然」教育,必定也包括了親「自然物」的教育和親「自然性」的教育這兩重內涵。其中,親「自然物」的教育是基礎,個體懷著敬畏之情親近自然、感知自然、領悟自然,理解自然的廣大與無私,領悟生命的偉大與深邃。而在與自然互動中,個體逐步發現自我、感知自我,從而達到「人性」與「自然性」交融契合,這即是親「自然性」的教育。「親自然」教育最終是超越自然物本身,達到人的「自然性」與物的「自然性」融合統一。我們應用欣賞、等待的態度,尊重、保護幼兒的天性,鼓勵、支持幼兒的自主成長。「親自然」課程的實施中必須以兒童成長為取向,尊重、欣賞、理解兒童的原生態的、基礎性的成長生活,給予兒童充分的時間和空間,保證其自主的成長,同時,在兒童成長過程中,給予適宜的幫助,引導並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

讓幼兒在自然中盡享童心 

——對「親自然」課程實踐的思考 唐海燕

 

作為園本課程之一的「親自然」課程,不能把目標僅僅定位於兒童獲得了多少自然知識,而必須以實現學前兒童在身體、認知、情感、個性、社會性等方面的全面和諧、整體發展為目標。

 

同時,「親課程」內容要有平衡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指面上的平衡,即自然界的萬事萬物都是課程的內容,既可以是有生命的動物、植物,也可以是無生命的沙、水、石、泥土;既可以是星星、月亮、雲朵,也可以是風、光、影或海洋、陸地、森林等,只要是大自然中存在的,都是幼兒可以親近、探究的對象。而目前,教師創生的「親自然」課程中,更多關注的是有生命的動植物,對無生命的自然之物關注較少,從而影響了兒童對大自然全面、整體的感知。二是指各個領域之間的平衡。即各個領域在整個課程中所佔的比重要差不多,在這方面較為突出的問題是,部分領域內容超載,部分領域內容嚴重不足。

 

另外,「親自然」課程一定是注重兒童生命體驗的課程。體驗就是以身體之、以心驗之的意思。體驗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心理體驗,一種是實踐體驗。課程的內在意義就蘊含著「經驗」「體驗」「心靈」「思想」元素。體驗意味著全身心地投入事物及活動之中,喚醒生命的感知覺、情意等,從而獲得身心的內外的舒展與發展。人是大自然中的一分子,親自然,不僅要親近物的自然,更要親近人的自然。即在課程開展過程中,要把兒童當成兒童,充分尊重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讓幼兒通過親身觀察、親自體驗來獲取對大自然的感知,建立起與自然的真實的聯繫。

 

幼兒園「親自然」課程實施的要素

陳婷

 

環境。幼兒園內應有足夠的綠地來支持「親自然」課程的實施。「綠地」被定義為自然的、充滿活力的,可以在室內種植搭建,也可以在戶外接觸到的綠化用地。如果幼兒園的戶外綠地不足,可以考慮在室內,如走廊、陽臺、天台搭建綠地。其次,幼兒園的自然環境應具有開放性和可及性。一方面,園內的自然環境應向所有幼兒開放,花草樹木、沙土石塊、山洞土坡等,都應允許幼兒接近、觸摸。另一方面,空間的動線設計要便於幼兒方便、近距離地接觸自然物,應避免用圍欄、綠籬、植物綠化帶等阻隔幼兒。第三,幼兒園的自然環境應具備多樣性。第四,幼兒園的自然環境還應具有可變性。第五,幼兒園的自然環境還可考慮生態化與現代化的結合。

 

教師。「親自然」課程實施的成效也取決於教師的親自然教育素養。幼兒教師親自然教育素養的核心是親自然情感和親自然教育理念。

 

親自然情感指的是一種情感體驗,包括對自然的熱愛、在自然中感覺很自由、在自然中感覺很安全,以及天人合一的感覺。教師關於「親自然」課程正確的教育理念體現在:「親自然」課程的核心目標在於激發幼兒親自然的情感,在於將幼兒的天性與自然進行連接,從而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親自然」課程應浸潤在幼兒的童年生活中,在生活、遊戲、教學活動中都可以開展「親自然」課程,同時還應延伸到幼兒的家庭、社會生活;「親自然」課程實施的主要場所應是能夠為幼兒提供多感官體驗的自然環境;「親自然」課程不應只局限在科學領域,還可能是藝術領域、語言領域、健康領域等其他領域的活動;「親自然」課程的實施應更注重過程,注重幼兒在與自然接觸過程中的感受、體驗、想像和創造。

 

此外,教師的親自然教育素養還包括與親自然教育相關的知識經驗、解讀幼兒親自然行為的能力以及設計組織親自然教育活動的能力等。

 

內容。「親自然」課程的內容既可以是教師預設的,也可以是幼兒生成的。由於幼兒天性喜歡親近自然,所以在與自然的互動中,幼兒的感官是開放的,注意力是集中的,情感是充沛的,興趣是濃厚的,能夠獲得豐富的、直觀的、零散的自然經驗,生成各種各樣、屬於他們自己的「親自然」課程。教師應通過觀察及時了解幼兒的情感、興趣、經驗,通過支持他們的自發探索,或通過設計富有挑戰性的教學活動來豐富和深化幼兒的體驗。在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實施過程中,又有可能因為幼兒的主動活動而生成新的課程內容。理想的「親自然」課程內容是以追隨幼兒為主線的,預設與生成活動的有機結合。

 

師幼互動。親自然情感的激發是「親自然」課程的核心目標之一,而有效的師幼互動是實現這一課程目標的重要手段。第一,為幼兒營造充滿舒適、愉悅、驚喜、詩意的活動氛圍。第二,打開幼兒的五感,為幼兒創造在自然環境中進行多感官體驗的機會。第三,注重幼兒的過程體驗,以對話支持幼兒表達感受、自主探究、大膽想像。

文章節選自《福建教育》2017年第25期《關注》欄目

相關焦點

  • 六戶鎮中心幼兒園開展"親自然體驗式園本課程"教育活動
    東營網訊 為了讓孩子們親近大自然,一起感受夏天的美好,6月7日上午,六戶鎮中心幼兒園開展「親自然體驗式園本課程」教育活動。各年級組根據孩子的年齡及認知特點制定了詳實的課程計劃,圍繞夏天的葉、果、色三根主線分三周來實施主題。在幼兒園裡孩子們發現了許多夏的痕跡,種植園中孩子們發現了杏子熟了,自己親身體會摘杏,並和老師一起觀察,了解杏的外形特徵與作用。還觀察了茄子、辣椒、包頭菜、油麥菜等等,知道了夏天是個收穫的季節也是個多彩的季節。
  • 寧波市江北區親親幼兒園2021年春季招生簡章
    寧波市江北區親親幼兒園坐落於洪塘親親家園,由洪塘中心幼兒園承辦。幼兒園秉承「閱潤童心暖意童年」的辦園理念,以培養「會生活、會學習、會做人、會表達、會審美」的五會兒童為育人目標,打造有趣、有益、有愛的故事園。
  • 南市中心幼兒園:親親自然,親親春天
    春天是萬物復甦,百花爭豔的季節,3月28日南市中心幼兒園小班組織了一次踏青活動,老師和小朋友們一起去戶外「親親春天」,感受溫暖的陽光,沐浴和煦的春風。  一大早,小朋友們背著書包,在家長的陪同下高興地來到幼兒園,蔣國安小朋友開心地說:「老師,我的書包裡有好多好吃的!我們什麼時候去呢?」
  • 為幼兒園課程引一渠「源頭活水」
    識材:繪好一張資源地圖在課程資源開發的最初,園長經常會苦惱於兩個問題:課程資源從哪兒來?究竟哪些資源才能為園本課程建設助力?要在龐雜的資源體系中精準定位幼兒園課程資源開發的方向,我認為,綜合園情與課程理念、目標,繪好一張幼兒園的「資源地圖」很有必要。繪好資源地圖的前提是課程理念與目標要明確。
  • 浙江電視臺浙江新時空報導——綠城育華親親幼兒園
    有研究表明,促進人類積極保護環境,關心地球的首要因素,是讓他們在兒童時期就認識和熱愛大自然,即所謂的「少小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在杭州,有一家名為綠城育華親親的幼兒園,自2005年起即開啟了「讓綠色的旋律更加悠揚深遠」的綠色環境教育,形成了她們獨特的園本特色課程。
  • 親近自然,野趣童年——天府新區寧安幼兒園教師戶外課程研討活動
    2020年12月15日,天府新區寧安幼兒園的老師們來到天府森林公園,回歸自然,去發現、去觀察、去思考,去共研幼兒戶外教育。教師試玩——玩在戶外,玩中發展先有「好玩」的教師,才有會玩的「孩子」,如何利用自然環境、材料讓孩子們玩在戶外,收穫自然呢?
  • 鄉村幼兒園「親情、親自然、親鄉土」能否留住孩子
    春天種的西紅柿、黃瓜結了好幾茬兒,從地裡剛刨出來的花生生吃很香,在樹林裡放羊不是想的那麼容易,認識穀子、玉米、小麥、高粱等十幾種莊稼……這些充滿泥土味的認知活動,是一所鄉村幼兒園的嘗試。  不單純機械模仿城市幼兒園,不做「小學化」的學前教育,不脫離農村的山水土地,兩年的時間裡,一個名為「華夏鄉村兒童啟蒙教育」的項目(簡稱「華夏項目」)在山西省長治縣南宋鄉關頭村和永濟縣蒲韓鄉村社區、河南省蘭考縣胡寨村三個地方進行試驗,「長勢喜人」。山西、河南其他地區,陝西、山東的一些村民到此取經,希望把這種以「親情、親自然、親鄉土」的教育模式引入自己的村子。
  • 啟文幼兒園梅副園長:三味課程,讓孩子重回自然之中
    與邵愛紅園長一起,致力於三味課程的開發與踐行,希望孩子們能有一個不同的「味道童年」。    在6月舉行的2017全國幼兒園課程建設高峰論壇上,啟文幼兒園的「三味課程」實踐得到了專家和同行的一致肯定。    在幼兒教育方面,啟文到底有什麼過人之處?近日,記者採訪到了啟文幼兒園的梅煜琛副園長。    給孩子一個妙趣橫生的自然環境吧    當天,梅園長帶領記者參觀了幼兒園,園所的環境給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生活化課程的探索與思考|雲·看見幼兒園
    生活化課程內容形成的場域關乎幼兒園的自然環境以及環境背後的文化思考,圍繞以下關係的思辨也是生活化課程得以不斷建構的依託。 (一)兒童、課程與環境的關係:共生當幼兒園的環境被賦予教育意義時,它「不是外設的,不是凌駕於人之上的」,而是要追尋環境與人的共生意義。幼兒園環境創設的靈感大多源於兒童。花草園裡的孩子們可以參與環境的創造與設計。
  • 四川嶽池:東湖幼兒園舉行「親親自然,放飛希望」親子春遊活動
    春暖花開,萬物復甦,正值踏青好時節,為了讓孩子們感受春天的美好,激發孩子們熱愛大自然的情感,豐富幼兒園生活,體驗親子集體同遊的快樂,2019年4月11日,四川省廣安市嶽池縣東湖幼兒園教師組織幼兒和家長到東湖公園進行了,"親親自然,放飛希望"親子春遊活動。
  • 線上培訓促思考 教研實操共成長
    為有效提升幼兒身體健康水平,推進幼兒園《親自然背景下幼兒園戶外區域體育活動的設計與指導》課題的進程,提高教師的幼兒體育教育理論與實踐水平,2020年5月19日,合肥市雙崗幼兒園教育集團逍然居分園開展了戶外區域體育活動系列學習研討。
  • 家長孩子同過「橘子節」 武漢大學幼兒園二分園園本課程這樣上
    她說,孩子們在老師的引導下,快樂地融入到集體活動中,懂得了團結合作、互相幫助;家長們好像也都忘記了自己的年齡,仿佛回到了童年時代,與孩子們一起遊戲,家長們之間也有了更深的接觸與了解。 王女士說,希望幼兒園多組織類似這樣的親子活動,讓家長和孩子們一起遊戲、一起快樂,同時也能創造家長和老師們溝通交流的機會。
  • 課程規劃要有願景能落地
    如何在教育的尋常時刻看到一所幼兒園的理念與願景?這是一名園長在幼兒園管理中永恆的追求。我和團隊在近10年的探索中發現,實現願景與課程的連接,是讓教育的尋常時刻有內涵、有溫度、有生命力的關鍵。而建立幼兒園的課程規劃是實現這種連接的基礎與前提。那麼,園長要如何進行幼兒園的課程規劃呢?
  • 仙居這家幼兒園像山水樂園 每個班都有自己的種植養殖項目
    (通訊員 鄭劍 李秋攝)  台州日報5月18日訊(記者 蔣虎雄)校園就像山水自然樂園,給孩子們自由探索的天地;從孩子們的興趣出發,各個班級都有自己的種植養殖項目;所有家長都有任務,要陪同孩子完成「親自然50件事」……  走進仙居縣春暉幼兒園,這裡的「自然教育」特色讓人眼前一亮。
  • 詩人雪野走近常州「林—樹」課程 讀詩寫詩暢想童年
    詩人雪野走近常州「林—樹」課程 讀詩寫詩暢想童年 2017-06-6月23日上午,著名的兒童詩詩人雪野來到常州市實驗小學,借其「林—樹」課程—「親親我的兒童詩」的契機,與二年級的孩子和家長一起讀詩寫詩,共赴一場「兒童詩之約」,暢想童年。
  • 太陽花幼兒園秋季招生摸底公告
    在鼓山,有這樣一所幼兒園,隱在市社區中間,它是孩子們探索世界的基地,也是貝思曼人的夢想花園。   太陽花幼兒園開辦於2012年,座落於上洋小區內。自2013年9月園所開辦以來,堅持以幼兒園為主體,融合先進的教育理念,不斷追求辦園品質。我園於2017年10月響應晉安區教育局號召,成為政府購買幼兒園,2018年成功創建「福建貝思曼」。
  • 相約園林中 研學繁花間——遼河幼兒園開展教師親自然活動
    為了更好的挖掘自教育資源,豐富自然教育的內涵,4月30日上午,遼河幼兒園開展了一場以「相約園林中,研學繁花間」體驗式教研活動。一是「雲」學習齊充電。藉助網絡教師居家自學《發現自然系列講座》,提升教師對自然教育的專業水平。二是在線研討共分享。教師根據前期學習收穫開展線上教研活動,大家在交流研討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就開展自然教育活動方式達成共識。
  • 這所幼兒園在「創意美術」課程基礎上構建「自然藝術博物館」課程
    當天,南星苑、潤碩、吉祥、香楠、麗景5所幼兒園老師們,在南星苑副園長戴春燕老師的引領下,以周邊道路施工改造修剪下的枝椏為資源,用專業眼光思考其所蘊含的教育價值,分組進行課程的計劃與決策,構建課程網絡圖,並根據所設計年齡段內容進行創作體驗活動。構建「自然藝術博物館」幼兒園課程,這是新吳區南星苑幼兒園的創新實踐,在全市幼兒園還不多見。
  • 揚大學前學院附屬潤揚實驗幼兒園課程遊戲化項目建設視導活動
    追逐遊戲,樂學成長--揚大學前學院附屬潤揚實驗幼兒園課程遊戲化項目建設視導活動為推進邗江區幼兒園課程遊戲化項目建設成效,根據省、市《關於對2018-2019年幼兒園課程遊戲化項目進行實地調研指導的通知》相關文件要求,2021年1月12日,以南京大學教科院孔起英副教授為組長的課程遊戲化專家組一行來潤揚實驗幼兒園視導調研
  • 陪你走過四季,唱響詩意美好童年 杭州市安吉路幼兒園老師創作課程...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記者 張可寧 通訊員 葉莉莎)「童年的校園時光,我們陪伴著孩子走過了一個又一個春夏秋冬,每一個季節裡都留下了我們甜蜜的回憶……」  《陪你走過四季》是杭州市安吉路幼兒園2020年初創作的課程歌曲,由幼兒園一線教師填詞演唱,並進行歌曲MV錄製,以小組唱形式呈現。歌曲旋律輕快,朗朗上口,易於傳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