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汙染了,誰來修復?

2021-02-19 環境修復論壇
近年來,土壤汙染事件時有發生,既破壞了生態環境,也威脅著農產品安全和人民身體健康。2016年,「常州毒地案」引發輿論關注。江蘇常州外國語學校數百名學生因學校周邊一汙染地塊導致身體不適,後由兩公益組織向曾在該地塊上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三家化工廠提起公益訴訟。除了一審階段的「天價訴訟費」外,該案一波三折的審判結果更引發了社會熱議。此後,2017年的新鄉鎘麥和2018年的九江鎘米等農產品重金屬汙染事件,同樣向我們傳達了一個重要的警示信號:防治土壤汙染,刻不容緩!我國一直高度重視土壤汙染防治,2018年8月31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汙染防治法》,力求讓人民群眾「吃得放心,住得安心」。該法的頒布實施為土壤汙染防治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法治保障。《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汙染防治法》第四十五條第一款規定:「土壤汙染責任人負有實施土壤汙染風險管控和修復的義務。土壤汙染責任人無法認定的,土地使用權人應當實施土壤汙染風險管控和修復。」第二款規定:「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組織實施土壤汙染風險管控和修復。」根據上述規定,承擔土壤汙染治理責任的主體包括:土壤汙染責任人、土地使用權人以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針對三種不同的責任主體情況分析如下:土壤汙染治理原則上是「誰汙染,誰治理」。由汙染行為人為自己的汙染行為買單,符合正義觀念和公眾預期,歷來是各國土壤汙染治理的通行做法。但如何認定土壤汙染責任人,則是司法實踐中的難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汙染防治法》第四十八條授權地方政府相關部門對土壤汙染責任人進行認定,同時規定由國務院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認定辦法。但截至目前,該認定辦法尚未出臺。因此,下一步需加緊出臺土壤汙染責任人認定辦法,避免在土壤汙染責任人不明確或者存在爭議的時候,汙染者擔責原則難以有效落實。無論是德國的《聯邦土壤保護法》還是美國的司法判例,均承認土地所有權人為土壤汙染治理的責任主體。在我國,土地歸國家或集體所有,如果承認土地所有權人為土壤汙染治理的責任主體,則無異於讓全體納稅人為汙染行為買單,顯然有違公平正義。雖然土地使用權人對土地擁有事實上的管領力,有條件、有能力採取相應措施防止土壤汙染,但筆者認為,土地使用權人承擔的是有條件的中間責任,只有在土壤汙染責任人無法認定的情況下,才由土地使用權人承擔責任,且在其承擔責任之後,有權向最終責任承擔者——土壤汙染責任人追償。如果土壤汙染是因地方政府的不當行為導致,此時地方政府即成為「土壤汙染責任人」,應和其他土壤汙染責任人一樣承擔治理責任,不能因為是政府就凌駕於法律之上。如果土壤汙染是因地方政府對汙染責任人監管不力導致,此時地方政府要承擔行政不作為責任,應視政府行為的可責性及其程度承擔相應的土壤汙染治理責任。如果土壤汙染並非地方政府原因導致,但土壤汙染責任人或土地使用權人無法確定或無力承擔治理費用時,為防止危害進一步擴大必須及時修復土壤,此時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承擔組織土壤修復的責任。假如土壤汙染的受害人不知其權益受損,或者雖然知道權益受損但不願提起訴訟,汙染者是否就能置身事外呢?答案是否定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五條的規定,對汙染環境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此類訴訟被稱為公益訴訟。這裡,「法律規定的機關」主要是指檢察機關、行業主管行政機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五十八條的規定,能夠對汙染環境、破壞生態,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提起訴訟的「有關組織」,則是指依法在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並且專門從事環境保護公益活動連續五年以上且無違法記錄的社會組織。據統計,2019年各級人民法院依法審結社會組織、檢察機關提起的環境公益訴訟1953件。2020年4月,經兩環保公益組織申請再審,最高人民法院裁定提審「常州毒地案」。此前一審判決原告北京市朝陽區環保組織自然之友和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敗訴,二審雖然改判三家汙染企業向社會公眾賠禮道歉,向兩環保公益組織支付律師費及差旅費並承擔本案一審、二審訴訟費用,但在確認三家汙染企業環境汙染侵權責任成立的情況下,仍然駁回了兩環保公益組織要求三企業消除汙染物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將原廠址恢復原狀的訴訟請求。顯然,該案並未體現「誰汙染,誰治理」原則。最高法提審該案,有助於進一步釐清相關問題,為土壤汙染治理和環境公益訴訟提供借鑑。作者:李靜 李濤(華北科技學院文法學院講師、副教授)

聲明:本訂閱號非盈利目的,旨在向廣大讀者提供積極向上的環境修復(環保)領域的相關資訊,同時,我們也十分尊重原作者的智慧財產權,對於轉載文章,保證註明出處及儘量獲得原作者授權,若文章有版權爭議,請通過公眾號聯繫運營人員。不周之處,懇請廣大作者與讀者原諒!同時,我們也歡迎大家的監督!您的留言小編最長會在24小時內回復(節假日除外)。今後我們會倍加努力,不斷完善,力爭為大家提供更多更優質的內容。環境修復論壇感謝,感謝,再感謝您的包容與支持。

相關焦點

  • 祐康集團董事長:疾呼出《土壤汙染防治法》誰汙染誰治理
    中國園林網3月10日消息:「要緊急制定和頒布《土壤汙染防治法》,確保國土範圍內的所有耕地和其他土壤安全和可持續開發、利用。」全國人大代表、祐康集團董事長戴天榮疾呼,土壤汙染會加劇整體環境的汙染,進而威脅國家的生態安全,《土壤汙染防治法》應該著重從土壤汙染防治的角度制定相應的法律條款。戴天榮說,「土壤汙染會產生極其不利的影響,土壤的利用空間下降。被汙染的土壤向環境輸出的物質和能量,又會引起大氣、水的汙染和生物多樣性破壞。」除耕地之外,我國工礦區、城市也存在土壤汙染問題。
  • 環境礦物材料在礦山及周邊土壤汙染修復中的應用
    因此,如何治理礦山及周邊土壤汙染是當前國際資源與環境研究領域的熱點問題。利用礦物的環境屬性特別是大量的非金屬礦物及其尾礦,經超細、改性、摻雜、複合及仿生合成等方式開發的環境礦物材料為環境汙染治理和修復的提供了材料和方法。
  • 中德土壤汙染治理責任主體比較研究
    2017年頒布的《汙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辦法(試行)》在土壤汙染責任主體認定方面具有裡程碑意義,在傳統責任認定的基礎上,增加了「誰受益,誰治理」原則以確定責任主體,明確土壤汙染責任主體社會化屬性的同時,實現了汙染責任追究差異化。同時,考慮到土壤汙染的特點,其明確了土壤汙染治理與修復實行終身責任制。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汙染防治法
    第四章 風險管控和修復 第一節 一般規定 第三十五條 土壤汙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包括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和土壤汙染風險評估、風險管控、修復、風險管控效果評估、修復效果評估、後期管理等活動。 第三十六條 實施土壤汙染狀況調查活動,應當編制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報告。
  • 土壤汙染責任人無法認定,咋辦?
    第四十五條土壤汙染責任人負有實施土壤汙染風險管控和修復的義務。土壤汙染責任人無法認定的,土地使用權人應當實施土壤汙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組織實施土壤汙染風險管控和修復。
  • 環境保護部就《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答問
    三是通過開展土壤汙染治理與修複試點示範,在土壤汙染源頭預防、風險管控、治理與修復、監管能力建設等方面探索土壤汙染綜合防治模式,逐步建立我國土壤汙染防治技術體系。四是通過規範土壤汙染治理與修復從業單位和人員管理,明確治理與修復責任主體,實行土壤汙染治理與修復終身責任制,充分發揮市場作用等措施,推動土壤汙染治理與修復產業發展。
  • 市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南通市2018年土壤汙染防治工作計劃的通知
    (牽頭單位:市農委,協同單位:市發改委、經信委、環保局、財政局、工商局、供銷合作總社) (五)有序開展土壤汙染治理與修復 16.制定治理與修復規劃。按照「誰汙染、誰治理」「誰損害、誰賠償」原則來確定治理修復責任主體。修復工程須依法開展修復工程環評。汙染地塊治理修復工程施工期間,責任主體要設立公告牌,公開工程基本情況、環境影響及其防範措施,落實人員防護措施,委託專業機構做好環境監理。各地環保部門對各項環境保護措施落實情況進行檢查,嚴防二次汙染,並監督責任主體在修復工程完工後進行治理與修復效果評估,評估結果向社會公開。
  • 地球的故事 | 土壤汙染,曾經的隱痛已擺在我們面前
    造成土壤汙染的原因眾多,但修復卻極其困難。浙江大學的相關專家指出,首先,修復的決策把握要有度,既保證修復到位,也要避免過度修復,所以中國《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土十條》)等目前強調管控與修復並重。通過管控,切斷暴露途徑,降低環境和健康風險也是很好的策略。
  • 用途變更,什麼情況下要求開展土壤汙染狀況調查?調查需把握哪些方面?
    (2)土壤汙染責任人無法認定的,法律規定土地使用權人應當實施土壤汙染風險管控和修復。   (3)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組織實施土壤汙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包括以下幾種情形:   土地使用權已經被地方人民政府收回,土壤汙染責任人為原土地使用權人的,由地方人民政府組織實施土壤汙染風險管控和修復。   土壤汙染責任人和土地使用權人均無法認定的土壤汙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工作的啟動。
  • 「環境修復第一股」建工修復IPO獲批 土壤修復市場好了嗎?
    這樣一來,將來在具體的用地審查當中也就可以利用這些信息來執行了。   黃潤秋表示,未來,這些土壤汙染普查成果將是政府監管部門的監管依據,用來指導地方和企業開展用地的汙染防控、汙染防治,特別是要用在對那些高中風險的企業的監管上。
  • 《土壤汙染防治法》施行下房地產企業的合規義務及爭議解決(下)
    6、修復義務根據《土壤汙染防治法》第六十四條的規定,「對建設用地土壤汙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中需要實施修復的地塊,土壤汙染責任人應當結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編制修複方案,報地方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備案並實施。修複方案應當包括地下水汙染防治的內容。」
  • 修復費用誰出?隨著1月1日《土壤...
    修復費用誰出?隨著1月1日《土壤汙染防治法》實施,討論似乎仍在進行中,打贏淨土保衛戰任重道遠。    「毒地」前世    2015年9月,常州外國語學校師生搬入其位於常州新北區的新校區後,不少學生身體出現不適,400多人先後被查出皮炎、溼疹、血液指標異常等症狀。後經調查,元兇指向與常外一路之隔的常隆地塊。
  • 今年河北省實施七大重點任務防治土壤汙染
    日前,省土壤汙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2019年河北省土壤汙染防治工作要點》提出,今年我省將實施七大重點任務,強化土壤汙染防控。今年我省土壤汙染防治的主要目標為:全面摸清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狀況;完成雄安新區和產糧(油)大縣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汙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0%以上;加快土壤汙染治理與修複試點項目實施;土壤汙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推進土壤環境汙染狀況詳查。
  • 淺談土壤汙染風險管控技術之制度控制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我國《土壤汙染防治法》中明確提出土壤汙染防治應當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分類管理、風險管控、汙染擔責、公眾參與的原則。《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中也提出了在解決土壤汙染問題上要以預防為主、保護優先、風險管控為主體的基本思路。
  • 通州生態環境局解讀《通州區2020年土壤汙染防治工作計劃》
    答:深入貫徹落實《土壤法》,全面完成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汙染狀況調查,深化農用地土壤汙染狀況詳查成果應用,建立重點企業土壤汙染防治責任體系,有序推進土壤汙染治理與修復,加強土壤汙染防治和開發利用監管。全區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環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汙染地塊安全利用率均達到90%以上。
  • 大荔分局 《土壤汙染防治法》宣傳進校園
    為進一步推進《土壤汙染防治法》普法宣傳工作,9月9日,渭南市生態環境局大荔分局走進東七小學開展《土壤汙染防治法》宣傳活動。活動中,分局法規股股長嚴勇給學生們宣講土壤汙染防治的意義,著重介紹土壤汙染防治、土壤汙染修復等相關內容,讓學生們了解日常生活中保護土壤、保護生態環境的科普知識,增強學生們保護土壤的意識。此次活動張貼宣傳掛圖10餘份,發放宣傳手冊500餘份,環保布袋、圍裙200餘份。
  • 第二屆中國·天津土壤汙染防治高峰論壇成功舉辦 專家學者齊聚一堂...
    央廣網天津12月14日消息(記者陳慶濱)12月13日,第二屆中國·天津土壤汙染防治高峰論壇在天津舉辦。本屆論壇主題為「聚焦土壤環境汙染防治,促進土壤資源永續利用——『十四五』土壤生態環境保護與展望」,旨在持續加大對《土壤汙染防治法》的宣貫力度,推動土壤汙染防治工作深入開展,整合政府、業界、社會組織等資源共同參與環境治理,促進京津冀土壤汙染防治領域協同發展。
  • 石門縣推進雄黃礦區土壤汙染綜合治理
    2013年,中科院開始蜈蚣草萃取修復前期基地建設和試種工作,開展土壤修復示範面積200畝,投入資金1500萬元。 完成區域土壤汙染調查採樣工作,共採集土壤樣1276個;植物樣1229個。針對項目土壤汙染現狀,建立了防-控-治相結合的土壤環境保護模式。針對砷汙染區,提出了關鍵技術參數,包括蜈蚣草萃取修復的種苗繁育、田間管護、超富集植物刈割及收穫物安全處置等。
  • 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率先出臺土長制 全面加強土壤汙染防治工作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為深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汙染防治法》《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有關要求,打好淨土保衛戰,加強土壤汙染防治工作,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人民政府制定印發《上杭縣全面推行土長制工作實施方案
  • 化工廠汙染后土壤修復產業爆發!原本做服裝的都來了
    8月20日,濟南裕興化工老廠址啟動土壤修復,圖為施工人員在處理地上建築垃圾。我國土壤修復行業起步於2008年奧運前后土壤汙染嚴重,就需要進行土壤修復。業內人士介紹,我國的土壤修復行業起步較晚,始於2008年奧運會前後。土壤修復行業的轉折發生在2011年。2011年9月,《全國土壤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通過專家論證。國家「十二五」環保規劃明確將汙染土壤修復納入國家規劃層面,其間用於全國汙染土壤修復的中央財政資金將達到3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