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人們對於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可謂是家喻戶曉。在漢地很多地區,都有人在家中設立佛堂,迎請觀世音菩薩,每天參拜,甚至給她上香。
觀世音菩薩名號,來自於《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苦惱眾生一心稱名,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以是名觀世音。」也有人說,菩薩的名號,來自於眾生對他威德的敬仰。此菩薩時常「觀世間音聲,尋聲救苦」,因此名為觀世音。
許多人拜觀世音菩薩的目的,多數是為了給自己消災解難,《金剛經》中云:「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可見佛菩薩最不喜歡的,就是一個人用求的方式來對待他。最喜歡的,就是一個人,依照他教的方法,精進修行,心無所住。
那麼,是不是拜觀世音菩薩,就不能求呢?其實不是。如果什麼都不求,甚至所求皆不得,那麼中國就不會有那麼多人信奉觀世音菩薩,拜觀世音菩薩了。在中國南方,素有「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的說法,箇中原因,就是許多人,有求必應。
拜觀世音菩薩,要懂得方法。一個人,只要牢記這3個字,當你有苦有難,求觀世音菩薩的時候,菩薩就會真正的救苦尋聲,救你於危難之中。
你若能做到這3個字,人生福報滿滿,不僅是求觀世音菩薩,你求所有的佛菩薩,皆有求必應。這3個字,就是「聞、思、修。」當你真正達到這3個字的要求,你的福報無量!同時這3個字,拜觀世音菩薩的人,一定要牢記。
第1個字:聞
拜佛,即是為了學佛。不同的人,學佛存在不同的次第。所謂的「聞」,就是聽聞佛法、接觸佛法。現今於世,真正的佛法,就是佛陀當年所說之法,結集成的佛經。
最初接觸佛法,可以由簡單的佛經入手。一般說來,《金剛經》適合廣大的善眾。裡面的內容,沒有佛學基礎的人,只要不斷地誦讀,也能由淺入深地懂得。
比如「心有所住,即為非住,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對於稍微有點文化知識的人來說,這句話並不難懂。簡單說來,就是無所求。那麼,你在拜觀世音菩薩的時候,心無所求,你就達到了這句話的要求。
當你在不斷地拜佛,不斷地誦讀佛經,你的心地也會越來越清淨。僅憑這一點,你就能得無量福報,人生處處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