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觀世音菩薩,牢記這3個字,福報無量!

2020-12-14 水往雲來

現在的人們對於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可謂是家喻戶曉。在漢地很多地區,都有人在家中設立佛堂,迎請觀世音菩薩,每天參拜,甚至給她上香。

觀世音菩薩名號,來自於《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苦惱眾生一心稱名,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以是名觀世音。」也有人說,菩薩的名號,來自於眾生對他威德的敬仰。此菩薩時常「觀世間音聲,尋聲救苦」,因此名為觀世音。

許多人拜觀世音菩薩的目的,多數是為了給自己消災解難,《金剛經》中云:「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可見佛菩薩最不喜歡的,就是一個人用求的方式來對待他。最喜歡的,就是一個人,依照他教的方法,精進修行,心無所住。

那麼,是不是拜觀世音菩薩,就不能求呢?其實不是。如果什麼都不求,甚至所求皆不得,那麼中國就不會有那麼多人信奉觀世音菩薩,拜觀世音菩薩了。在中國南方,素有「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的說法,箇中原因,就是許多人,有求必應。

拜觀世音菩薩,要懂得方法。一個人,只要牢記這3個字,當你有苦有難,求觀世音菩薩的時候,菩薩就會真正的救苦尋聲,救你於危難之中。

你若能做到這3個字,人生福報滿滿,不僅是求觀世音菩薩,你求所有的佛菩薩,皆有求必應。這3個字,就是「聞、思、修。」當你真正達到這3個字的要求,你的福報無量!同時這3個字,拜觀世音菩薩的人,一定要牢記。

第1個字:聞

拜佛,即是為了學佛。不同的人,學佛存在不同的次第。所謂的「聞」,就是聽聞佛法、接觸佛法。現今於世,真正的佛法,就是佛陀當年所說之法,結集成的佛經。

最初接觸佛法,可以由簡單的佛經入手。一般說來,《金剛經》適合廣大的善眾。裡面的內容,沒有佛學基礎的人,只要不斷地誦讀,也能由淺入深地懂得。

比如「心有所住,即為非住,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對於稍微有點文化知識的人來說,這句話並不難懂。簡單說來,就是無所求。那麼,你在拜觀世音菩薩的時候,心無所求,你就達到了這句話的要求。

當你在不斷地拜佛,不斷地誦讀佛經,你的心地也會越來越清淨。僅憑這一點,你就能得無量福報,人生處處吉祥!

相關焦點

  • 拜觀音菩薩,牢記這3個字,福報無量!
    眾生因為顛倒迷惑而成為眾生,不顛倒就能如同菩薩一樣入正定而成就。《楞嚴經》就是講觀音菩薩如何成道的。眾生求觀音、念觀音,更應學觀音菩薩的智慧,這個智慧是什麼?聞思修。拜觀世音菩薩,牢記這3個字——「聞、思、修」,自得無量福報!「聞思修」是修學佛法的三大次第,出自《楞嚴經》。
  • 拜觀世音菩薩,牢記這2點,功德不可思議!
    提起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她的威名早已深入人心,成為人人最敬仰和尊重的佛菩薩之一。其實,菩薩本無性別之分,只是菩薩慈悲柔和的品性更符合女性形象,所以佛教在造像上逐漸以女性形象塑造觀音寶像,是為了更好地渡化人心。觀音菩薩有三十三化身,隨緣示現,眾生凡逢苦難,只要一心誦持觀音名號,菩薩即刻觀其音聲,示現救度。
  • 拜觀音菩薩,牢記這兩個字,福報無量!
    「家家彌勒佛,戶戶觀世音」,相信大家對這句話都不陌生,彌勒佛和觀世音菩薩在我國信眾的心中享有很高的威望、聲譽和影響力。尤其是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只要眾生有苦、虔誠祈求,菩薩即觀其音聲,應緣救助。觀音菩薩本已在過去無量劫前成佛,號「正法明如來」,但為了方便度化眾生便自請降格為菩薩,倒駕慈航、普度眾生。觀音、觀世音,世間吉祥音。觀音菩薩「瓶中甘露常遍灑,手內楊枝不計秋;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成為中國信眾受眾最多的佛菩薩之一。
  • 戒除淫慾心的功德,要常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且獲福報無量
    戒除淫慾心的功德,要常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且獲福報無量。淫慾心,我們這裡講的主要是,五戒中的「不邪淫」。在家正常的夫妻之間雖屬「正淫」,但也要適度適時,也要分場合。人常講糊塗,愚痴、糊塗,這是畜生道的業因。所以,這一切的惡因都是邪淫引起來的,《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若有眾生多於淫慾,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痴。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饒益,是故眾生常應心念。
  • 牢記這一詞語,再去拜觀音菩薩時。將福報無量
    觀世音菩薩跟這個世界有著很大的因緣關係,觀音菩薩尋聲音來拯救苦難,應著緣而現身於時間。如果所眾生都能被稱為一心念著觀世音菩薩,那麼他們的心將清淨下來,身心都會安定下來。觀世音菩薩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力量,能夠拔出眾生的疾苦,可以消除一切痛苦和煩惱。
  • 念誦禮拜觀世音菩薩,謹記3個字,才會有感應有求必應
    念誦禮拜觀世音菩薩,謹記3個字,才會有感應有求必應。在我國有「家家觀世音,戶戶彌陀佛」的美譽,可見觀世音菩薩和我們有著很深的緣分。觀世音菩薩很早就成佛了,佛號「正法明如來」。為了廣渡眾生的宏願,倒駕慈航,以菩薩的身份示現渡人。
  • 拜觀音菩薩時,牢記這2點,功德不可思議!
    佛教經典「妙法蓮華經」中《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裡有說道:若人一心稱念觀音名號,即可擺脫火災、水溺、黑風、刀兵、惡鬼、牢獄、怨賊等七種災難,還可遠離淫慾、嗔恚、愚痴等「三毒」的迫害,是故眾生皆因受此觀世音菩薩名號。觀音菩薩的威名早已在中國乃至世界家喻戶曉,是最受信眾歡迎的佛菩薩之一。
  • 拜「觀世音菩薩」,牢記這兩個字,功德更圓滿!
    其實,佛教在對觀音菩薩的造像上有很多,比如千手千眼觀世音,還有觀音菩薩的三十三種化身,如魚籃觀音、滴水觀音、 持經觀音、施藥觀音等等。其實觀世音菩薩於過去無量劫在因地修行的時候就已圓滿佛果,法號「正法明如來」。但菩薩不忍眾生疾苦,但願倒駕慈航、普度眾生,而自請降格為「菩薩」。
  • 拜觀音菩薩時,心中默念三句話,福報無量!
    正所謂「家家彌勒佛,戶戶觀世音」,自佛教傳入中國,觀音菩薩大慈大悲的悲憫精神和美名就深深刻入百姓心中,成為人們心中的敬仰。我們最常見到的觀音菩薩造像往往是菩薩一手持淨瓶,一手持楊枝播灑甘露,象徵播灑清涼於人世間,解救眾生脫離危難。
  • 念「觀世音菩薩」名號時,牢記這2個字,功德無量!
    提到「觀世音菩薩」,大家應該再熟悉不過了,觀音菩薩在我國的影響力可謂婦孺皆知。「家家彌勒佛,戶戶觀世音」,這名號可不是子虛烏有。觀世音菩薩因其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無量慈悲精神而為眾生廣為傳唱和弘揚。許多人喜歡拜觀音菩薩,也有人在家裡設佛堂,供奉觀音菩薩寶像,人人都喜歡念觀音菩薩名號,人人都希望與菩薩感應道交,那麼如何做,才能使念菩薩名號更有功德呢?牢記「慈悲」這2個字。何謂「菩薩」,菩薩是一種精神的代名詞,不是專指某個「神明」 ,而是慈悲善良的代稱。「佛是過去人,人是未來佛」,佛說,人人皆具有佛性,皆可成佛。
  • 拜觀音菩薩時,牢記3個字,福報不請自來!
    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可謂盡人皆知,在我國民間,就流傳有「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的說法,提到觀世音菩薩,我們馬上就會聯想到「大慈大悲」這個詞,觀音菩薩的形象給人以慈悲,祥和的感覺,殊勝無比。佛經上說,觀世音是過去的正法明如來所現化,他在無量國土中,以菩薩之身到處尋聲救苦。
  • 農曆六月十九,恭迎觀世音菩薩成道吉日!
    觀世音菩薩,又名「光世音」、「觀自在」,《心經》中開頭便提到的「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這裡的「觀自在菩薩」指的就是觀世音菩薩。《法華經》曰:苦惱眾生,一心稱名,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以是名觀世音。
  • 佛教:在寺廟之中,拜這三位佛菩薩,將會福報無量
    當我們去寺廟拜佛、拜菩薩的時候,我們不是在祈禱,不是在哀憐,也不是在不盲目拜佛,而是學習佛法,自我覺悟。菩薩慈悲眾生,即使能幫助我們解決暫時的困難,但人生之路是漫長而坎坷的,當事情發生時,去尋求,有求皆苦。我們崇拜佛的智慧以及福德,敬拜觀音,更要學習觀音,自己做自己的保護神。
  • 念觀世音菩薩聖號對治「貪、嗔、痴」,這四個字是關鍵
    這是因為他們沒有按經中「常念恭敬」去做。這四字是念聖號對治三毒的關鍵。【若有眾生,多於淫慾,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痴。】
  • 拜「觀世音菩薩」,牢記這3點,令你功德更圓滿!
    提到「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大家肯定再熟悉不過了,婦孺皆知。「家家彌勒佛,戶戶觀世音」,觀世音菩薩在我國的影響力和威德美名非常大,正如佛教裡稱讚觀音菩薩的偈語所寫的:觀音菩薩妙難酬,清淨莊嚴累劫修;三十二應周塵剎,百千萬劫化閻浮;瓶中甘露常遍灑,手內楊枝不計秋;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的好處
    《普門品》即《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是《妙法蓮華經》第二十五品。由於觀音信仰傳入中國日益盛行,所以它從漢文譯本內單獨流通出來,成為便於受持讀誦的單行本。讀大悲咒,讀普門品念菩薩名號三位一體的相結合,普門品原來是法華經中的一品,傳說在一千七百多年,有個國王生病了,全國的御醫都沒有辦法。病了一個月,這時候觀音菩薩救託夢給他。
  • 念誦阿彌陀佛時,牢記這3句話,福報無量!
    這首詩讚頌的,就是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為度眾生,建立了西方極樂世界。令無量眾生,前往佛國淨土,享無量福報。阿彌陀佛也稱無量壽佛,光中極尊。只要稱頌他的聖號,即令他心生感應。當你一心不亂,心不顛倒,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接引你前往極樂世界。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繪畫 欣賞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摩訶薩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摩訶薩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摩訶薩《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又稱《觀音經普門品》、《觀世音經》、《普門品經》等。《法華經》二十八品中第二十五品。為觀音菩薩說普門圓通之德者,示現三十三身普使一切眾生圓通於佛道也,故名普門品。本品主要宣說觀世音菩薩的普門示現。長行敘述無盡意菩薩和佛的兩番問答。初次問答觀世音菩薩得名因緣。二次問答觀世音菩薩為眾生說法的方便。
  • 拜觀音菩薩,一定要牢記這2個字,讓你的功德更圓滿
    在民間,流傳著這麼一句話:「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不管信佛還是不信佛,人們都知道阿彌陀佛和觀世音菩薩的存在。尤其是觀音菩薩,可以說是人們心中救苦救難的最佳代表了。只要眾生有苦,虔誠祈求,觀世音菩薩觀其音聲,就會尋聲救苦。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藏地還是漢地都流傳著觀音菩薩化現人間,救度眾生的美談。也正因為如此,偈子「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也成為了人們對觀音菩薩救苦救難最真切的描述。
  • 拜觀音菩薩時,牢記這一點,讓你的功德更圓滿!
    「家家彌勒佛,戶戶觀世音」,想必這句話大家都耳熟能詳。我國是一個佛教信仰深厚的國家,彌勒佛和觀世音菩薩的威名早已飛入尋常百姓家,人盡皆知。那麼,本篇文章咱們要說的還不是彌勒佛,而是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提起「觀世音菩薩」,我們首先想到的莫過於菩薩手持楊枝寶瓶、端坐蓮花臺的形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