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彌勒佛,戶戶觀世音」,想必這句話大家都耳熟能詳。我國是一個佛教信仰深厚的國家,彌勒佛和觀世音菩薩的威名早已飛入尋常百姓家,人盡皆知。那麼,本篇文章咱們要說的還不是彌勒佛,而是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提起「觀世音菩薩」,我們首先想到的莫過於菩薩手持楊枝寶瓶、端坐蓮花臺的形象了。
不錯,觀世音菩薩信仰自從傳入中國,其倒駕慈航、慈悲濟世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人們虔誠供養禮拜觀音菩薩,渴求菩薩慈悲護佑。「觀音菩薩妙難酬,清淨莊嚴累劫修;瓶中甘露常遍灑,手內楊枝不計秋;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拜觀音菩薩,牢記「因果」,讓你的功德更圓滿。
想必大家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求佛不如求己。生活中,許多人一遇到不順的事,就會想到去求菩薩,不是有那句話嗎,「有求必應」,認為只要自己足夠真誠,多燒香、多磕頭,感動菩薩,菩薩就會幫忙。這是不如法的。菩薩不是我們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保護神」,更不是我們投機取巧、走捷徑的逃避之選,這是對佛教的嚴重誤讀。
觀音菩薩視一切眾生平等,《金剛經》裡有說道: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意思就是說菩薩沒有任何分別之心,更不會區別對待眾生。所以,那些無知的燒高香、搶頭香行為不是對佛菩薩的恭敬,而是自我內心的一種貪婪和偏執。
有一個比較經典的佛門故事。說有一人到寺院殿堂內拜觀音菩薩,巧合地是,他看到有一個和觀音菩薩寶像長得一模一樣的人也在那兒拜觀音。他很好奇,上前去問,您是觀音菩薩嗎?您怎麼自己拜自己呢?這個人答到:是的,但是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雖然是故事,但是哲理引人深思。毋庸置疑,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信佛學佛走偏離了道路,越學越迷信,越學越急功近利。總覺得自己功德無量,就應該見證菩薩神通力的顯現,否則就說菩薩不靈。凡事自己也不作為,一心只等菩薩幫自己完成,這種思想是可怕的。
人們追求菩薩的神通,卻忽略了命運最大的真相是「因果」。菩薩就是神通再大,也不敵各自的因果業力。人的福報不是求神拜佛求來的,如果是這樣,世界就亂了套了。福報是自己修來的,善來的,不是搶來的。你不努力,只想坐享其成、天降麒麟,那不是妄想嗎?種善因才能收福果,無因必無果,菩薩也沒有能力幫人改變因果。
菩薩只幫人成就善緣、善願,不可能幫你去害他人。因為害人之心是惡因,是諸禍端之源,這樣的心願是在造惡業、種惡因,早晚也背離不了因果。世上一切事皆因緣和合,如是因、如是果。要想收穫,就要去耕耘,春日播種、秋日收,善因自有善果。人生的命運也是如此,「善惡到頭終有報,只正來早與來遲」。
許多人抱怨觀音不靈,卻從不反思自己是否在「因」上付出足夠多的努力。「因」上沒有種好,果實也自然不會圓滿。「因果」告訴我們,人生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不努力,只能豔羨他人的福報。
拜觀音、念觀音,更要學著自己做自己的觀世音。我們拜菩薩,不是一味地渴求菩薩的保佑,而是要學觀音菩薩的慈悲與智慧,更是在拜自己的內心。有求皆苦,與其苦苦等待,不如行動起來,自己改變自己的命運,自己加持自己的人生。
「口念觀音心不善,喊破喉嚨也枉然」,觀音、觀世音,世間吉祥音,願大家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廣種福田、福慧圓滿。南無觀世音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