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獨自吃飯飲食質量可能更低

2020-12-09 澎湃新聞
中國臨床營養網(lcyycc)

作者:陳彬林

(廣西壯族自治區婦幼保健院營養科營養醫師,《中國臨床營養網》籤約營養師)

研究發現:獨自吃飯飲食質量可能更低!

2018年底Nutrition Journal發表了一篇有趣的文章,研究發現獨自吃飯(eating alone)的飲食質量可能更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單身狗」的飲食生活可能存在的問題。

食物與我們的健康狀況密切相關。為了生存,我們必須通過飲食攝入足夠的營養。如今,關心自己飲食的人會想飲食是如何影響到我們的身心健康和生活方式的,而不僅僅是如何幫助我們生存。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習慣也在悄然改變。

飲食質量在營養流行病學文獻中以多種方式描述,包括健康飲食(healthy diet)、均衡飲食(balanced diet)、營養食品(nutritious foods)、功能食品(functional foods)、高營養密度飲食(nutrient-rich diet)。這些術語蘊含著通過均衡的營養素攝入達到最佳健康水平的基礎理念。

研究飲食質量與疾病關係的學術研究日益增多。

有研究顯示健康飲食與慢性疾病風險及死亡率降低有關。有些人認為獨自吃飯是一種便捷的方式,隨著這種新的趨勢的發展,糟糕的飲食質量將成為新的公共衛生問題。日本一項研究發現在老年群體中,單獨進食可能會導致營養不良,而有伴的老人卻有更好的飲食質量。相反,在一起吃飯,例如在一個家庭裡,可促進健康的飲食習慣,並引導健康的生活方式。一項中小學生家庭用餐頻率的調查顯示,家庭用餐頻率更高的學生飲食質量更佳。獨自吃飯是均衡飲食的一個阻礙。

 

越來越多的人對飲食質量感興趣,飲食行為也隨著現代化進程而發生改變。傳統的「一頓飯(a meal)」含義包括如家人或朋友的陪伴。新的生活方式帶來了獨自吃飯的概念,並成為一種新趨勢。選擇一天的食物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而一起吃飯或獨自吃飯對選擇都有重要的影響。

當人們準備一個人吃飯時,這頓飯通常不會花很多時間,他們往往會選擇一頓便餐而不是營養均衡的一餐。對於經常獨自吃飯的人來說,由於水果和蔬菜攝入不足,以及粗雜糧的攝入太少,較難攝入適宜的營養素,特別是微量元素如維生素C和B族維生素。事實上,它不僅會導致潛在的營養不良,也會因為營養素攝入不足導致臨床症狀。獨自吃飯使人們面臨潛在疾病的風險,而這在以前一些研究亦有報導。

另一方面,這部分人由於高熱量食物和不均衡的飲食可以導致糟糕的飲食質量。因此,對於經常獨自吃飯的人來說,面臨著雙重挑戰,即熱量攝入超標,而一些微量元素攝入不足。決策者應制定提高飲食質量的戰略,對於疾病預防有積極的意義。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推薦的

「杜絕浪費,興新食尚」

的指導中指出

「多回家吃飯,享受食物和親情」

。多回家吃飯的好處是有科學依據的。在一項基於人群的橫斷面研究中,更多的家庭用餐提升了健康飲食指標,改善了心臟代謝健康指標(如肥胖、膽固醇和其他糖尿病風險因素)。

另外,Appetite雜誌一篇文章指出我國居民外出就餐率持續攀升,為肥胖/超重一大主因。外出就餐與在家吃飯相比,高熱量食物的攝入增加,穀物和蔬菜消費顯著減少,肉類消費顯著增加。這些研究結果表明經常吃「家常便飯」會給健康帶來好處,促進家庭就餐應該成為未來公共衛生舉措的一部分。

說了這麼多,感覺該找個一起吃飯享受美食的夥伴了。但是,一個人也要好好吃飯,好好鍛鍊身體,不將就!只有將自己建設的更好,才能遇見更好的她,也能讓自己未來更美好。

參考資料:

1.Chae W, Ju YJ, Shin J, Jang SI, Park EC. Association between eating behaviour and diet quality: eating alone vs. eating with others. Nutr J. 2018;17(1):117. Published 2018 Dec 19. doi:10.1186/s12937-018-0424-0.

2.Hanna K L , Collins P F . Relationship between living alone and food and nutrient intake[J]. Nutrition Reviews, 2015, 73(9):594-611.

3. Mills S, Brown H, Wrieden W, White M, Adams J. Frequency of eating home cooked meals and potential benefits for diet and health: cross-sectional analysis of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Int J Behav Nutr Phys Act. 2017;14(1):109. Published 2017 Aug 17. doi:10.1186/s12966-017-0567-y.

4. Zeng Q, Zeng Y. Eating out and getting fat?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China. Appetite. 2018,120:409-415. doi:10.1016/j.appet.2017.09.027.

5.中國營養學會官網 http://www.cnsoc.org/.

《中國臨床營養網》編輯部

2020.4.22

相關焦點

  • 研究稱獨自吃飯對健康有害——特別是男人
    專家們之所以開始這項研究,是因為全世界獨自生活的人口正在增加,這將會使得這些人因感到孤獨進而選擇不健康飲食的做法。來自韓國首爾東國大學附屬一山醫院的學者們研究了7725名成年人獨自吃飯的頻率並分析比較了他們的健康狀況。
  • 外媒:研究發現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有助減肥
    參考消息網11月16日報導外媒稱,科學家們發現,低碳水化合物飲食似乎有助於超重和肥胖的人保持減重狀態,因為它會增加一個人燃燒的卡路裡數量。據美國《新聞周刊》網站11月14日報導,研究人員用164名身體質量指數(BMI)超過25的18歲至65歲成年人進行了試驗,對他們在20周內的飲食加以控制。在此期間,由波士頓兒童醫院和州立弗雷明漢大學牽頭的研究小組跟蹤了每個人的體重、胰島素分泌、代謝激素和卡路裡燃燒數量。
  • 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可能與降低致盲眼病的風險有關
    2020年7月30日訊 /生物谷BIOON /——長期食用低碳水化合物、高蔬菜脂肪和蛋白質的飲食可以降低最常見青光眼亞型的風險。西奈山紐約眼耳科醫院(NYEE)的一名研究人員在一項開創性的研究中發現,如果高危人群堅持這些飲食限制,他們患伴中心旁視力喪失的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的風險可能會降低20%。
  • 兒童健康飲食指南:孩子在家吃飯更有營養的3個原因
    他們吃更多的蔬菜和更少的反式脂肪。他們不太可能涉足酒精和垃圾食品,而更可能在學校表現良好。他們患有飲食失調和抑鬱的風險更低。但是你的家人共同吃飯的選擇地點也很重要——事實證明,呆在家裡才是最好的。原因如下: 1.
  • 研究發現:兒童多動症可能與飲食有關
    食品夥伴網報導,據食品導航網(www.foodnavigator.com)消息,一個來自澳大利亞的最新研究表明,青少年多動症可能與西方的飲食模式(往往是高脂肪及飽和脂肪酸,精製糖和鈉鹽)有關。而「西方」飲食的特點是:外賣食品、糖果、加工、油炸和精製食品,而且往往攝入更多的脂肪,飽和脂肪酸,精製糖和鈉鹽。    研究發現,採用西方模式飲食習慣的青少年患上多動症的風險比採用健康模式飲食的要高一倍。    「我們研究了具體的食品,多動症的診斷與飲食有關,例如外賣食品、加工肉類、紅肉、高脂肪乳製品、糖果。」奧迪博士說。
  • 科學家研究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飲食對老年人的影響
    一項新的研究,發表在營養與代謝,來自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營養肥胖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在八周的低碳水化合物飲食中,身體成分、脂肪分布和代謝健康都有改善。 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是艾米·戈斯博士,RDN,UAB營養科學系的助理教授。戈斯說,她的團隊的目標是確定低碳水化合物(Vlcd)的高脂肪飲食是否會消耗這些脂肪庫,並在沒有有意限制熱量的情況下,對患有肥胖的老年人保持瘦體重,從而改善與心臟代謝疾病相關的結果,如胰島素敏感性和血脂狀況。
  • 選擇低碳水化合物飲食還是低脂肪飲食,哪個更利於減肥?
    時下流行的飲食模式哪種更適合減肥?有研究顯示,比較了四種流行的飲食模式——阿特金斯(低碳水化合物)、Zone(低碳水化合物)、Ornish(純素食/低脂肪)和LEARN(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 ——對311例超重的絕經前女性體重變化和相關風險因素的影響。研究發現,體重變化存在著巨大的個體差異。
  • 低糖高脂飲食可能減少癲癇發作
    但是,新研究表明低碳水化合物和高脂肪可能會有所幫助。  根據癲癇基金會,過去的研究發現,低碳水化合物和高脂肪飲食可以有效治療某些患有癲癇的兒童。這些兒童通常對於癲癇藥物治療是沒有反應的。  新研究發現這種減少發作的飲食方法對於某些患癲癇的成年人也有作用。  研究是由位於貝塞斯達的中-大西洋癲癇與睡眠中心主任Pavel Klein(MD)及其同事撰寫的。
  • 研究發現 吃飯前喝水可以減肥
    該研究小組通過肥胖患者的醫生招募了84例肥胖成年志願者。每位參與者均接受了體重管理諮詢,其中涵蓋生活方式的改變、更好的飲食選擇,以及更多運動的益處等等。  然後研究人員將參與者隨機分為兩組。他們要求其中一組參與者(共41名)在吃飯前半小時喝水500毫升(約16盎司)。但不允許喝蘇打水、碳酸飲料或含糖飲料。  然後建議另外43名參與者在飲食之前想像(冥想)自己已經吃飽了。  對參與者進行12周的跟蹤,並在2周後進行電話諮詢,發現飯前飲水組的參與者比想像自己已經吃飽組的參與者平均減輕了2.87磅(約1.3公斤)。
  • 中國研究:低GI飲食是真有用,但想要有效降血糖,到底怎麼吃才正確?
    中國研究力證,低血糖指數飲食能降糖!多部指南加持,一起來低血糖指數飲食!1 糖尿病怎麼吃?血糖指數你一定要了解!營養治療是糖尿病治療最為基礎的一部分,得了糖尿病,你或許能不打胰島素,甚至有可能暫時不需要吃降糖藥,但你永遠也躲不開怎麼吃飯的話題。
  • 研究發現:吃飯有這個習慣的人,容易孤獨
    研究發現:吃飯有這個習慣的人,容易孤獨 2021-01-11 11: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馬克斯-普朗克人類認知和腦科學研究所:研究發現性格內向的人更有...
    一項旨在探索素食者和嚴格素食主義者的個性和體質的新研究發現,與肉食者相比,他們的平均體質存在顯著差異。除了經常有較低的BMI,研究發現素食者也更有可能有不同的個性特徵,他們更有可能是性格內向的人。這項研究來自馬克斯-普朗克人類認知和腦科學研究所,該研究所的一項大型研究使用了大約9000人的數據來研究飲食成分、性格和身體質量。
  • 《美國腎病學會臨床雜誌》:研究發現不健康素食飲食可能傷腎
    有觀點認為吃素能夠起到保護腎臟、降低腎病風險的作用,但一項新研究指出,吃素也有講究,常吃富含澱粉和糖的素食反而可能會增加腎臟損傷的風險。《美國腎病學會臨床雜誌》網絡版近日刊載的一項研究說,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分析了1.4萬多名成年人的飲食習慣和腎功能狀況,並對其中一半人開展24年以上的追蹤調查。
  • 不吃主食更健康? 低碳水化合物飲食不適合所有人
    不吃主食更健康?  健康新飲食主義不適合國人  最近,一本名為《穀物大腦》的書風靡朋友圈。之所以成為「網紅」,在於顛覆了常識。作者認為,現代人類之所以會被肥胖、心臟病、癌症、阿爾茨海默症等各類慢性疾病困擾,罪魁禍首就在於「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飲食方式。
  • 260+篇最新論文,告訴你低碳水飲食真相
    該研究還發現,在低碳水飲食的基礎上新增運動,也沒有更好的減肥效果,但對體能指標和心肺健康有好處,而且,高強度間歇性訓練(HIIT)比傳統有氧運動更高效。[1]
  • 男同胞請注意:最新研究表明健康飲食可提高強精子質量、提高配偶...
    2017年3月16日訊/生物谷BIOON /——不孕不育是全球公共健康問題,影響約15%的育齡夫妻,而來自男性的因素(包括精子質量降低)導致的不孕佔其中的25%。來自依維吉利大學(URV)和Pere i Virgili健康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已經進行了針對目前關於精子質量、男性受孕率和它們與飲食、食物及營養組成關係的所有研究的首個系統性總結。現在,為了提高精子質量及受孕率,許多生育診所只推薦簡單地改變生活方式以緩解壓力,如增加體育活動、認知行為治療或者瑜伽,同時會建議減少酒精及咖啡因的攝入,並提供一份飲食清單。
  • 糖尿病患者,掌握低糖飲食技巧,可能勝過吃大把降糖藥
    我們都知道如果一旦患上了糖尿病,就一定要在飲食上多注意控制血糖,在吃東西的時候就應該選擇升糖指數比較低的飲食,可能很多人對於飲食是否升糖並不是那麼清楚,如果每次吃飯的時候都要先查一查食物的升糖指數,那麼吃飯也太麻煩了。
  • 科學家研究發現飲食中的果糖可能會加重炎症性腸病
    先前對動物的研究發現,高果糖飲食會損害結腸並引起炎症。這一發現表明,較高的果糖攝入量可能是導致近幾十年來IBD發病率增加的原因之一。人口研究精製糖攝入量與IBD之間並不總是有關聯。一項大型研究沒有發現任何特定的飲食模式與IBD之間的聯繫。然而,結果表明,在蔬菜攝入量低的情況下,高糖和軟飲料的飲食確實增加了潰瘍性結腸炎的風險。
  • 研究發現植物性飲食能顯著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
    據外媒報導, 一項被稱為「突破性」的新研究發現,食用低脂肪植物性飲食可能會顯著促進新陳代謝從而進一步減輕體重、改善新陳代謝健康。 這一發現是基於一項為期16周的實驗。在這項實驗中,一些參與者被指示吃植物性飲食,但每天的熱量攝入沒有限制。
  • 老年痴呆可能和吃有關?澳洲教授研究:低碳生酮飲食防痴呆
    老年痴呆可能和吃有關?澳洲教授研究:低碳生酮飲食防痴呆導語:現在也有很多人得老年痴呆,但是這個病是沒有一個藥物可以治療好的。如果患有老年痴呆,大腦裡就會出現很多問題,有的事情就已經忘記了,如果到了最後嚴重的時候,肢體也會受到影響,更嚴重的話,會導致沒有自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