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唐代,中秋節還只是一個小節日,比起農曆新年、端午、清明,在人們心中的地位,要差遠了。
當然也沒有現在「中秋團圓」的意味。
宋代,雖然打仗不行,商品經濟卻非常發達,老百姓手裡有錢,百姓手裡有錢了,就要找各種理由花出去,節日當然就成了花錢最好的理由。
所以,北宋的中秋比唐朝中秋熱鬧多了,和現在一樣,商家、酒樓會隆重裝飾一番,然後搞出各種點子讓老百姓消費。
政府這天也順應民意,取消宵禁,百姓可以盡興的玩一個通宵。
2
蘇東坡因與當權的王安石政見不同,被貶出京(今河南開封)。
本想著說既然官場不得志,那希望能去一個和弟弟蘇轍近一點的地方,以求兄弟多聚聚,沒料這事也不能如願。
1074年,來到了山東密州來做了市長(知州)。
1076年8月15,中秋節,密州。
蘇東坡在醉酒的恍惚之間,借著這中秋圓月,提筆寫下了這千古名篇《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中秋節,和同僚們一邊吃飯,一邊飲酒,性情豪放的大詩人盡興的玩了個通宵,喝得大醉。
一來感懷這些年自己的際遇;
二來藉此抒發對已經7年未見弟弟的思念之情。
3
第一句的問,和李白的《把酒問月》「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有前後呼應的意味。
讓「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句,一下子就成了人們心中最熟悉的陌生人。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賞月本是一件很雅致的事情,忽然想起自己的官場人生和遠在他鄉的胞弟,不禁對人生有了些許倦怠和悽涼。
如何消解這樣的倦怠和悽涼?
那就遠離塵世,飛到月亮上去如何?
但月亮上也未必那麼美好,那麼高,寒冷肯定是有的。
算了,塵世也沒有那麼差,你看,月光下我們跳舞的影子,也是另有一番趣味的,煩惱也可消解一些。
人間,其實也沒那麼不堪。
4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隨著夜越來越深,月亮一直在「轉朱閣,低綺戶」的走著,最後明亮的月光照進窗子,照在我這個失眠人的身上。
我就想問問你——這個不懂人情世故的月亮:
為什麼偏偏在我如此失意,如此思念親人,輾轉反側無法入眠時,你卻如此圓潤美麗呢?難道是要用你的圓滿來諷刺我的殘缺嗎?
但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因為人間悲歡離合是常情,而你,和我一樣,陰晴圓缺也是常情,自古以來就是這樣,誰也無法改變這樣的輪迴。
如果人們只想要「歡與合」,不想要「悲與離」是不可能的,就像你一樣,你也不可能只有「晴和圓」,也逃不開「陰與缺」。
這事兒雖然無法改變,但我至少能在你「晴和圓」的當下,想著我的親人:
雖然和他們沒法團聚,但我希望他們都能吉祥如意,身體健康。
我知道,他們也在看著你,看著這同一輪圓月,想著我,祝福我。
5
古人不僅沒有電話、微信,甚至連寫信、郵寄都非常困難。
而和你我一樣,思念之情亙古不變,且無處寄託。
其實,在蘇軾之前,望月什麼時候都可以,不一定非得八月十五,但是,有了蘇軾的這首詞後,讓八月十五望月有了特殊的意義,這首詞裡,「圓」字一詞三義:
即指月亮的形狀,又指人生的圓滿,還指親人的團圓。
從此,在中國人心中,這三者就這麼交織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永遠無法剝離。
十五的月亮,就這麼成了寄託思念的最好媒介:
親人們在同一個時間,不同的地點,看著同一輪美麗的圓月,思念之情終得緩解。
6
祝朋友們節日快樂,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