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年前蘇東坡,讓八月十五的月亮有了特殊意義——團圓

2020-12-20 老餘讀書

1

在唐代,中秋節還只是一個小節日,比起農曆新年、端午、清明,在人們心中的地位,要差遠了。

當然也沒有現在「中秋團圓」的意味。

宋代,雖然打仗不行,商品經濟卻非常發達,老百姓手裡有錢,百姓手裡有錢了,就要找各種理由花出去,節日當然就成了花錢最好的理由。

所以,北宋的中秋比唐朝中秋熱鬧多了,和現在一樣,商家、酒樓會隆重裝飾一番,然後搞出各種點子讓老百姓消費。

政府這天也順應民意,取消宵禁,百姓可以盡興的玩一個通宵。

2

蘇東坡因與當權的王安石政見不同,被貶出京(今河南開封)。

本想著說既然官場不得志,那希望能去一個和弟弟蘇轍近一點的地方,以求兄弟多聚聚,沒料這事也不能如願。

1074年,來到了山東密州來做了市長(知州)。

1076年8月15,中秋節,密州。

蘇東坡在醉酒的恍惚之間,借著這中秋圓月,提筆寫下了這千古名篇《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中秋節,和同僚們一邊吃飯,一邊飲酒,性情豪放的大詩人盡興的玩了個通宵,喝得大醉。

一來感懷這些年自己的際遇;

二來藉此抒發對已經7年未見弟弟的思念之情。

3

第一句的問,和李白的《把酒問月》「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有前後呼應的意味。

讓「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句,一下子就成了人們心中最熟悉的陌生人。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賞月本是一件很雅致的事情,忽然想起自己的官場人生和遠在他鄉的胞弟,不禁對人生有了些許倦怠和悽涼。

如何消解這樣的倦怠和悽涼?

那就遠離塵世,飛到月亮上去如何?

但月亮上也未必那麼美好,那麼高,寒冷肯定是有的。

算了,塵世也沒有那麼差,你看,月光下我們跳舞的影子,也是另有一番趣味的,煩惱也可消解一些。

人間,其實也沒那麼不堪。

4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隨著夜越來越深,月亮一直在「轉朱閣,低綺戶」的走著,最後明亮的月光照進窗子,照在我這個失眠人的身上。

我就想問問你——這個不懂人情世故的月亮:

為什麼偏偏在我如此失意,如此思念親人,輾轉反側無法入眠時,你卻如此圓潤美麗呢?難道是要用你的圓滿來諷刺我的殘缺嗎?

但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因為人間悲歡離合是常情,而你,和我一樣,陰晴圓缺也是常情,自古以來就是這樣,誰也無法改變這樣的輪迴。

如果人們只想要「歡與合」,不想要「悲與離」是不可能的,就像你一樣,你也不可能只有「晴和圓」,也逃不開「陰與缺」。

這事兒雖然無法改變,但我至少能在你「晴和圓」的當下,想著我的親人:

雖然和他們沒法團聚,但我希望他們都能吉祥如意,身體健康。

我知道,他們也在看著你,看著這同一輪圓月,想著我,祝福我。

5

古人不僅沒有電話、微信,甚至連寫信、郵寄都非常困難。

而和你我一樣,思念之情亙古不變,且無處寄託。

其實,在蘇軾之前,望月什麼時候都可以,不一定非得八月十五,但是,有了蘇軾的這首詞後,讓八月十五望月有了特殊的意義,這首詞裡,「圓」字一詞三義:

即指月亮的形狀,又指人生的圓滿,還指親人的團圓。

從此,在中國人心中,這三者就這麼交織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永遠無法剝離。

十五的月亮,就這麼成了寄託思念的最好媒介:

親人們在同一個時間,不同的地點,看著同一輪美麗的圓月,思念之情終得緩解。

6

祝朋友們節日快樂,吉祥如意!

相關焦點

  • 八月十五的月亮瘋狂猜成語打一成語
    一開始,小編的思維被八月十五這個字困住了,因為八月十五代表的是滿月中秋團圓之類的主題,但是怎麼都不對。於是,小編決定臨時換個思維,之前關注的重點在八月十五這個形容詞上,這次,我們來看看八月十五修飾的主體「月亮」。題目上有一個又大又亮又圓的月亮,因為太亮以至於月球上那些坑坑窪窪都不見了。好了,有靈感了,這不就是正大光明嗎!
  • 中秋節:中國人的團圓情結和月亮崇拜
    上古時代的祭月或拜月活動,顯然與古人對月亮的認識有關。本來月亮是一個死氣沉沉的星球,但是自古以來,人們心目中的月亮卻是一個美好的所在。在中國人的觀念裡,月亮不是科學意義上的星球,而是人文意義上的居所,是一個寄託了無限幻想的、詩情畫意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仙境。
  • 小苔思維作文大變身之「八月十五的月亮」
    下面這篇《八月十五的月亮》就是璐璐最近寫的一篇小故事:(原文截圖)故事選材新穎、思路清晰、寓意深刻,但是由於缺乏具體故事背景交代、內容分散、細節刻畫不足,導致全文感染力較弱。既展現了一幅栩栩如生、熱鬧非凡的動物世界中秋團圓夜圖景,又產生了對城市和農村的初步認識和思考。下面是小苔思維李老師對《八月十五的月亮》原文和修改版的對比評析:原文: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節,動物城熱鬧極了,有的回來老家,有的買月餅,還有的在街上玩呢!
  • 2018農曆八月十五是幾號815陽曆時間 中秋節吃什麼好
    每年的中秋節就是在農曆的八月份,八月十五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那麼2018年八月十五是哪天?2018年農曆八月十五是幾號?  2018年農曆八月十五是幾號?農曆八月十五,也就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中秋節是我國團圓的重要傳統節日,一般大家都會聚在一起慶祝。那2018年農曆八月十五是幾號?
  • 「中秋月團圓」感受文字中的中秋文化
    農曆的八月十五,是中國人特有的節日。八月,秋高氣爽,丹桂飄香,八月十五的夜,玉露生涼,圓月明窗。天上的明月,與人間的團圓,共同譜寫了一曲中秋之樂,一年一度,奏響在中華大地上。中國象形文字是表意的,每個文字都講述著一個故事。今天,我們就從「中秋月團圓」幾個字說起,談談八月十五中秋節。
  • 高中生中秋節作文1000字:中秋故事
    關於節日起源有很多種說法,也有很多關於這天的傳說和傳統。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在中秋節即將來臨之際,新東方特意整理收集了大量的有關中秋節的作文與祝福短語,希望所有人都能夠節日快樂,身體健康。  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所以被稱為中秋或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還要圓,要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
  • 農曆八月十五是什麼節
    當日正是八月十五,月亮又大又亮,因不舍后羿,嫦娥就停在了離地球最近的月亮,從此長居廣寒宮。后羿回家後心痛不止,於是每年八月十五便擺下宴席對著月亮與嫦娥團聚。中秋節為什麼吃月餅?月亮上為什麼有玉兔?傳說吳剛的妻子與炎帝之孫伯陵私通,吳剛一怒之下殺了伯陵,因而惹怒太陽神炎帝,被發配到月亮砍伐不死之樹。但月桂樹隨砍即合,吳剛每砍一斧,斧子砍下的枝葉就會長回樹上,經過了這麼久,吳剛仍然沒能砍倒月桂樹。
  • 中秋賞月,1500年前的月亮和今天的月亮有什麼不同?
    月亮的純淨、永恆、規律變化的美感,始終吸引著中國人。人們對月亮,起初是崇拜,後來是欣賞、賞玩,後來就成了一個私人化的對象。它承載著人們在悲傷、離別、團圓時的喜悅,映照著人內心的秘密與感受,也同山川湖海,組成了一個個幽暗的,供人聯想的空間。
  • 中秋節的意義是什麼?
    八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中秋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也是緩慢發展而來的。隨著時代的變遷,在中秋時節,人們對著天上又亮又圓的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託情懷,更多地被賦予了思念親人的色彩。「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 中秋節團圓作文450字(精選五篇)
    中秋節團圓作文450字【一】  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也叫團圓節。
  • 這裡有「打飛的」看到的大月亮和各地高清美圖!
    在飛機上看月亮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親密接觸」下的月亮又有何不同?「賞月航班」上有什麼特別之處?>萬米高空之上,3個小時的飛行,旅客們驚喜地度過了一個特殊的「空中中秋」。選座小技巧由於八月十五的月亮是東升西落,在南北方向飛行的航班上,一般坐在靠東邊的座位能夠更好地欣賞到明月當空。
  • 市實幼集團水木清華園:開展「誦經典·迎中秋·畫團圓」系列活動
    為了傳承中國傳統文化、了解節日風俗、體驗團圓愉快的節日氛圍,麗水市實驗幼兒園教育集團水木清華園開展了「誦經典 迎中秋 畫團圓 送祝福」系列活動。序中秋節有很多含義和內容,傳統上不只是吃月餅,還吃很多秋季水果;中秋節是八月十五,月亮非常圓,象徵著團圓,是中國家庭幸福的一大標誌
  • 中秋團圓:一樣的月光,不一樣的「風景」
    「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節自古承載著中國人渴望團圓幸福的心願,作為「團圓餅」的月餅餡兒也從最初簡單的糖、棗泥、蓮蓉發展到五仁、肉鬆、冰激凌,甚至腐乳等等,不過我們今天要說的可不只是月餅,而是中秋的「風景」。「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
  •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這個中秋,團圓了嗎?
    《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 中秋節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 中秋團圓作文600字初二(精選5篇)
    水煎包和菜饃都是圓的,大概這象徵著中秋月圓人團圓吧!  傍晚,我們踏上了回家的路。我抬頭仰望天空,尋找月亮婆婆的身影,她憐愛地照耀著我們,它的光輝普照著萬物。也許,月亮阿姨也像身在遠方的人們一樣,不遠萬裡回到家鄉,與家人團圓。我望著高高在上的月亮,心中說:「希望我的家也能像這圓圓的月亮一樣,永遠和和美美!」
  • 原來它有特殊的意義
    第三,有一些歷史學家認為中秋起源於隋朝末期。那時候唐軍正在起義反隋,在八月十五這天唐軍中的裴寂以圓月作為構思,成功發明了月餅,解決了糧食問題,為了紀念這天,才將八月十五稱為中秋節,而且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也是由此而來。
  • 那敏伊:中秋的月亮
    文/那敏伊 每當到了節日的團聚 心裡總是有些無奈和悽涼 那一種思念,久久難忘 那一種情景,眼前迴蕩 十五的月亮在天邊閃耀
  • 古典詩詞中的「月亮」,都在象徵著什麼?一般包括三個方面
    古典詩詞當中寫到月亮的有太多太多。不同的詩詞當中,對於月亮意象的使用,指代不同的象徵意義。總體來說,古典詩詞當中的月亮象徵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2、月是故園、團圓的象徵蘇東坡有雲「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古人們很早就在月亮的圓缺和人的離別團聚之間建立了密切的聯繫。月圓之日常常被人們看作是家人團聚之時,那麼明月就被披上了團圓的象徵外衣。李煜曾《虞美人》寫下:「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 中秋超級月亮拍攝全攻略
    不過不管怎麼說,這兩天都是拍攝月亮的絕好時機,有長焦的朋友,不妨拿出來相機好好試一試。八月十五的月亮會在日落前出現在東方,所以把握合適的實際可以保證地面仍然有充足的光線,天空雲彩也會比較出色。     關於拍攝時機,熟悉天文的朋友,或者是比較愛觀察的朋友可以發現,月亮剛升起的時候是最大的,對於中秋來說,當太陽落山時月亮便會在東方升起,所以大家可以提前找好位置蹲守。在拍攝時,我們可以藉助雲彩、飛鳥等,讓照片更加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