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戰往事:中越之間的十年輪戰是怎麼回事

2021-02-23 九邊

上篇文章反響非常好,今天再補充一篇,主要講講上篇沒講到的內容,以及後來的「十年輪戰」。

我寫上一篇文章的時候就發現,國內這些年基本上沒有一篇文章把那段歷史聊透,很多問題中越雙方都諱莫如深。而且長期以來非官方的說法也非常「小學生化」。

啥是「小學生化」呢?

就是「極簡化」,提起河南人就是偷井蓋,提起東北人就是大金鍊子小金表、不是喊麥就燒烤,提起越南戰爭就是「投名狀」,因為小學生是理解不了太複雜的多方博弈和成年人世界赤裸的利益之爭的,就得簡化、壓縮、概括那些複雜事物,以適應自己剛起步的理解力。

我之前去過越南,也跟在國內讀博的越南哥們深度聊過,慢慢把兩方面的內容給整合了起來。

從中國方面講,最不能容忍的是越南入侵柬埔寨。

這跟柬埔寨是一個什麼樣的政權毫無關係,只是因為越南要吞併所有法屬殖民地,也就是現在的越南,寮國,柬埔寨,以前這三個地方被稱為「法屬印度支那」,如果統一了這三個國家,再滅了泰國,建立他們所謂的「印度支那聯邦」,越南就會變得非常大,類似一隻猴子一轉眼變成了大猩猩,誰看著都虛。

一個對中國不太友好的國家變得非常大,西南邊疆可能會陷入長期地不穩定,這是中國無論如何也不想看到的。而且越南一旦吞併柬埔寨,蘇聯勢力就對華完成合圍。現在西北有個印度就煩的要死,大家想像下西南再有一個巨大無比的越南是一種什麼感受。

而蘇聯當時跟中國已經交惡了嘛,為了消除中國在中南半島上的影響,是支持越南這個想法的。

同理,這一點美國也不能接受,所以越南入侵柬埔寨後,美國跳的比所有國家都高。他知道越南人非常能打,勢力大增後更是沒法阻擋了。所以在柬埔寨這個問題上,中美當時的看法高度一致。把這個觀點推廣下,如果現在東邊的半島要統一,最激動的還是中美,你們想想是不是。

接下來再從越南角度講講。

越南在擊敗美國後,得到了美國丟在越南的200億美元的裝備,又得到了蘇聯的大力支持,有近一百萬身經百戰的士兵,自己號稱「世界第三大軍事強國」,確實想統一整個「法屬印度支那」,實現他們一直以來的夢想,徹底擺脫過去千年裡中華帝國的陰影。

所以才驅逐越南華人,今天重新查了下數據,驅逐了大概50萬華僑,其中大概20萬回到中國,30萬流落海外,死在海上的不計其數。中國一度派船去接華僑,也遭到越南的拒絕。再加上一再在邊境上挑釁,能得罪中國的地方都得罪了。

這個背景下,從1978年12月8日開始,軍委向廣州軍區和雲南軍區下達了備戰的書面命令。上百萬部隊開始大規模調動,二十多個師調到了雲南廣西,還有其他幾十個師從西南調到「三北」防蘇聯,蘇聯也在中蘇邊境上部署了80個師,不過都是「師架子」,也就是按理說一個師一萬人,但是實際只有兩千人,大部分是軍官,等打仗的時候再補充。

這麼大規模的軍隊調動,自然不可能保密。蘇聯早就用衛星看到了,並且登在了蘇聯的報紙上,這麼明顯的事,越南還是積極進攻柬埔寨去了,北邊只留了三個師,可見他們當時對自己自信到什麼地步,覺得中國這邊是在嚇唬他們。

而中方這邊的戰略意圖也非常清楚,這幾年也都披露了:

集中絕對優勢兵力,進入越南北部淺進縱深地區,穿插迂迴,分割保衛,各個擊破,速戰速決。

決心以15-20天時間,力爭消滅越軍3-5個師,摧毀越軍在邊境地區的防禦體系和軍事設施。

越南方面做準備非常晚,因為他們前期一直不太相信中國會揍他們,等到眼瞅要開戰了,才有點慌。

不過也不是特別慌,畢竟越南打了三十年仗,並且師從中國軍隊,幾十萬中國老兵和技術兵去給他們做老師,中國這邊基本上把在歷次戰爭中學會的各種技能都全部教給了越南。

所以當越南知道中國方面要錘他們的時候,他們也想出來了相應對策,比如大兵團化整為零,組成小股部隊,每支小部隊都配備了機槍和火箭筒,無後坐力炮等等,藏到山裡、巖洞和叢林裡,並且在邊境上狂挖反坦克塹壕,在樹上掛上詭雷,在公路邊上埋上反坦克地雷,當時埋得太多,現在還有好多時不時就自動爆炸了,非常容易傷到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大家看《三體》的時候注意到沒,其中一個面壁者就是用這招打敗美國入侵的,我當時看那一段的時候,覺得很大概率大劉的靈感是從這裡來的。

戰爭爆發後雙方打得非常膠著,大部分戰鬥都是我軍部隊向前推,突然兩邊叢林子彈狂飛,大家開始對射,然後翻石頭找巖洞,到處找越軍的地道或者其他藏身地,直到把附近的所有遊擊隊都翻出來。放一張圖,大家感受下越南那邊日常的地形:

正在翻洞:

大部分時候我軍是能把對方滅掉的,畢竟火力比越軍猛得多。

極少數情況下,我軍這邊孤軍被越軍圍住,如果這支部隊戰鬥經驗比較差,這就非常危險,比如一個著名的連隊,5連,他們在朔江口那一帶被圍,雙方在極近的距離上用AK掃射,一個連打到最後剩下4人,直到附近連隊來救。

整個戰場上基本是幾個連隊依次前進,不斷地拔掉越軍的各種暗堡和陷阱,由於兵力優勢,我軍進展順利。微觀層面卻比較艱苦,有點像美軍在硫磺島,每前進一步都需要付出巨大代價。

而且越南軍隊還學會我軍最重要的一招,穿插,正常情況下,我軍大部隊向前推進,越南軍隊往後撤,我軍身後是沒有敵軍的。但是越南人不是這樣,他們經常趁夜從我軍兩支部隊中間的空隙穿過去,跑到後方,找到我軍指揮部和野戰醫院,突然發動襲擊。

最過分的一次,越軍特工先殺掉勞工,換上勞工衣服,裝作勞工混入野戰醫院,找到部隊領導,直接射殺後,由於失去指揮,我軍這邊沒有作戰經驗的部隊亂作一團,遭到越軍小股部隊進攻竟然沒有還手之力,最嚴重的一次,野戰醫院被襲,400多我軍官兵遭到射殺。此外還襲擊運糧隊等等。

不過這些主要發生在戰爭初期,中國這邊已經幾十年沒打大仗,經驗不足,等到見識了幾次越南人的操作,慢慢也就適應了下來,比如醫院和指揮部周圍設置遠程哨,嚴查勞工,防止混入。規定了戰場上的指揮階梯,避免長官陣亡後無人指揮。

上文我們說過一開始大家把自己綁到坦克上,遭到襲擊時跳不下來,傷亡非常慘重,後來基本是這樣掛著,隨時準備跳下來趴路邊。

整體而言,這場仗宏觀上非常順利,17天就打穿了越南北部防線,越南腹地洞開。

但是圍觀層面講,確實是亂的一批,不過考慮到參戰士兵大部分都是入伍不久的新兵蛋子,而且長期不打仗,那幾年又疏於訓練,過程有些混亂也正常。

相比較而言,接下來的兩山輪戰情況就好了太多。

對越自衛反擊戰結束後,我軍都撤回了國內,並且通知越南政府,讓他們儘快派人過來商量邊境劃分的事。

但是越南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戰事開始之前,他們覺得我軍無論如何也不會進攻他們,所以北部防線洞開。

戰爭結束後,又得了另外一種病,覺得中國隨時會越境揍他們,所以就得不惜代價搶佔中越邊界的制高點。越南一方面擴大軍備開支,另一方面不斷向中越邊界的制高點滲透,大量的精銳部隊在這些邊境制高點上修築防禦工事。

一開始我方並沒有太當回事,不過後來越南做的越來越過分,修工事也就算了,竟然開始騷擾我方境內了,這樣的話,日子就沒法過了。

所以在1980年10月到第二年的5月,我軍出動拆遷隊,對越南構築在中越邊界制高點的幾處野戰工事進行拆遷。

相對於之前在越南境內的作戰,這次攻堅戰打的乾脆利索,士兵們都已經從當初的新兵蛋子在戰火中成長成了老兵,無論是心態還是技能都已經有了天壤之別,而且我軍這邊也開始裝備頭盔,武器也有了大幅改觀,比如大量裝備了噴火槍,士兵之間的協作也有了大幅改進。

這段時間的作戰被稱為「拔點作戰」,進行得非常順利,廣西雲南邊境的幾個制高點很快又被我軍控制,不過控制後這事也沒結束,雙方一直沒放棄爭奪,你來我往,持續了很多年。

轉眼到了1984年。

我們前文講過,1978年越南進攻了柬埔寨,並且騷擾我國邊境,1979年我國進攻了越南。儘管柬埔寨在越南攻勢面前瞬間就垮了,不過還是有一部分轉入遊擊戰,越南一直沒有好辦法徹底拿下柬埔寨。

到了1983年年底,越南準備發動新一輪攻勢徹底解決柬埔寨,我國這邊也被迫得採取措施,保住柬埔寨。咱們再強調下,國家之間的關係跟善惡沒關係,柬埔寨在當時對於中國的意義,跟沙特對於美國差不多。

而且1984年中英關於香港的談判已經開始,英國剛打垮阿根廷,在談判桌上比較強硬,中方也得做點啥,來表達下那個破「馬島之戰」在我們這裡屁也不算。

而且自從1979年戰爭結束後,我軍一直在做軍事改革,也需要檢驗下改革成就,看看還有啥不足之處。也要檢驗下各軍成色,也就有了各個軍區都把部隊拉上去輪流打一次的想法。

多重原因下,奪回兩山也就提上了議事日程。

「兩山」說的就是「老山」和「者陰山」。這兩個地方跟前邊的那幾個據點是一樣的,都在中越邊境上,按理說這種地方搞個界碑就完事了,不能修築防禦工事。但是越南人思路比較野,不僅修了,而且大規模的修,並且派駐了精銳部隊進入防禦工事,平日裡日常往我國領土上派特務,打個槍什麼的。

而且越軍修的堡壘不是一個大堡壘,而是堡壘群,在山上遍布各種火力點,暗堡,修了無數交通壕、塹壕,埋了地雷,對外聲稱整個昆明軍區上來都攻不下老山。

然後昆明軍區就來了,不過並不是整個昆明軍區都來了,只來了18000人。

大家知道「金門炮戰」吧,本來一直在炮轟金門來著,1979年不轟了,於是就把大炮拉到西南去了,這次先用大炮把越軍陣地犁了個遍,炮轟了26天。

不過越南人被美國人炸成精了,美國當時炮火能把整個地面上炸的連個細菌都沒了,依舊炸不死幾個越南人。這次也一樣,炮轟炸掉了大部分工事,把不少地雷炸了出來,不過越軍並沒有被炸完。

然後我軍開始攻山頭。

這個過程慘不忍睹,老山戰役基本上可以入列人類歷史上最慘烈的戰爭。真正的戰爭並不是電視上那樣的,手榴彈一響幾個人被炸了出去,被步槍擊中後身上一個小洞。

真實情況是,如果被手榴彈炸中,經常是肢體亂飛。被大口徑步槍擊中後,也不是有個小洞往外冒血,經常是打胳膊上胳膊就飛了,打腿上腿往往基本就連著一絲,如果被重炮轟到了,不出意外只剩下一個頭盔了。非常少兒不宜。

當時儘管雙方都已經裝備頭盔,不過頭盔主要作用是防戰場上到處亂飛的跳彈和石子的,如果被當時大家都在用的7.62口徑步槍擊中,啥頭盔都防不下來。事實上現在美軍的頭盔也只是聲稱可以防AK47,沒見他們真測試。就算AK那樣的大口徑的步槍子彈被頭盔擋下來,那麼大衝擊力,脖子也斷了,好處是留個全屍。

反正儘管慘烈,我軍還是迅速攻下了老山。

老山攻堅戰中,我方傷亡了646人(也有一說是傷亡了939),老山山頭被炮火消掉了兩層樓那麼高,地表上一片焦土。

攻下來老山後也沒完事,越軍隨後組織了著名的「北光計劃」,準備收復老山,接下來就是著名的7月12日攻勢。

這也是一次載入史冊的進攻,殘酷程度匪夷所思,雙方先互射大炮,然後步兵衝鋒,越軍拿出了看箱底的5個師,4萬人,分批發動衝鋒。我軍這邊一步不退,雙方也是打到肢體橫飛,後來越軍多次衝鋒後,確認攻不下來,於是只好作罷,這一天也成為了整個兩山之戰的轉折點。

7.12之後,越軍不再搞大規模正規戰,知道沒法打,於是轉入他們擅長的「倔壕延伸」和「特種作戰」,用遊擊戰的方式對我方進行突擊和偷襲,再也沒有那種上萬人的大規模進攻了。

我方也做出了調整,讓前期參加攻堅和防守中疲憊不堪的雲南軍區撤了下來,換上了南京軍區的隊伍,兩山前線正式轉入輪戰。

越軍的套路就是先挖戰壕,挖到我軍陣地之前,然後遠處對我方一頓炮轟,覺得炸夠了,戰壕裡的人衝出來發動進攻。

不過效果不太好,我方構建了極其複雜的坑道,畢竟越南人挖坑道的技巧還是我軍教的。對方大炮一響,我軍轉入坑道,等大炮炸完了,也知道對方步兵要上來了,我方士兵端著機槍和噴火槍出去一頓打。到最後,雙方就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情形似的,變成了膠著狀態,雙方防線犬牙交錯懟到了一起,誰都沒法拿下誰。

這時候就得提「貓耳洞」了,因為我軍士兵一般藏貓耳洞裡躲著,可以有效防止炮轟,貓耳洞也成了兩山前線後半期對峙的標誌性建築。

「貓耳洞」這玩意其實一直都有,可以理解為「簡易防空洞」,大家看過《集結號》吧,進攻前總要炮火準備,穀子地帶著弟兄們鑽到一個礦裡去了。如果沒有礦怎麼辦?那就在塹壕壁上臨時挖個坑鑽進去,為了防止坑塌了,用幾根木頭支撐下。

如果時間和木料充足,可以搞得跟房子似的,大家看電視裡一般指揮部的參謀們就待在這種地下木頭搭建的房子裡,可以有效防止炮轟。

但是士兵們往往沒工夫搞那麼複雜的東西,經常是幾根木頭支一下,就成了個貓耳朵樣式的洞,只要炮彈不落在洞口,一般沒啥事(沒找到木頭的,找了個鐵的湊合下吧):

不過一般說兩山前線的貓耳洞,絕大部分環境遠遠沒這麼好,一般都是一個巖洞,大家擠進去。有時候那種洞特別大,能住十幾個人。

大部分貓耳洞特別小,幾個人住裡邊還嫌擠,而且雲南那邊特別潮,待在裡邊連衣服也沒法穿,大家往往只頂著一頂頭盔全身一絲不掛在裡邊待著,地上還有各種積水,蛇蟲什麼的,夏天溫度也奇高,潮乎乎的,四五十度高溫,反正是慘不忍睹,我是沒法想像那樣的環境裡士兵們是怎麼堅持下來的。

不僅如此,還需要防著越南人摸上來。一個不注意,越南人摸到洞口,往裡邊扔個手榴彈,那沒有懸念裡邊的人全完了。還出現過奇葩事,一個士兵晚上趴在洞口放哨,沒忍住點了根煙,菸頭一閃一閃,然後遠處兩把狙擊槍響了兩聲,他就犧牲了,從那以後,大家在外邊抽菸都用帽子擋著菸頭。

有時候越南人想夜襲,半夜偷摸爬過來,大部分時候到了我方陣地前邊卻總踩上空罐頭盒,原來士兵們把罐頭吃完把排洩物裝進去,扔到陣地前方,對方夜襲的時候總會碰上這些盒子,發出響聲,不出意外的話,照明彈立刻會升空,越軍偷襲部隊跟傻狍子似的被照在了原地,等著機槍招呼。

也就是在這幾年,出現了一個新的作戰類型,「偵查作戰」。

越南特工本來就很厲害,在跟美國人作戰的時候,早年的一個越南傳奇特工一個人炸掉的美軍裝備,比五個越南正規軍都多。最牛逼的一次在一個維修廠引爆一顆炸彈,引發連環爆炸,炸死美國紐西蘭澳大利亞350多人的軍官和技術人員,好幾架直升機、大炮、軍用登陸艇什麼的。

1984年7月15日,當時我軍斥重資剛從瑞士進口了一臺最先進的相控陣雷達,正準備大展拳腳好好發揮下,沒想到機子剛通上電,還沒玩熟,就被潛行過來的越軍特工塞了一捆手榴彈給炸了。

當時外匯實在是太缺乏了,教育部需要十萬美元買國外教材都得鄧公特批,這麼個雷達被炸了很快就傳達到了鄧公那裡,專門找總參謀部打聽越南特工怎麼這麼厲害,為啥他們的能過來,我們不能打出去?

既然領導過問了,這事就不能不當回事,總參連夜制定了特種作戰計劃,從此有了個新玩法,我軍的偵察兵承擔起了美軍特種部隊的任務,開始玩遠程奇襲,狙殺,滲透破壞等等,我倒是沒太深入研究,好像我軍現在偵察兵也是承擔特種部隊的職責。

南京軍區的人半年後撤出陣地移交給濟南軍區,擊斃越軍5000多人,我方陣亡404人,對比前邊的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的傷亡,就能看出來我軍打仗越來越專業。

隨後又是濟南軍區,蘭州軍區,北京軍區,成都軍區,後來儘管沒有大仗了,但是相互的小規模衝突一秒鐘都沒停,戰爭的整體狀態變成了一種「動態穩定」。中越衝突的後期,基本是雙方互相派偵察兵奔襲,雙方貓耳洞之間的互射。無數的這種小規模衝突組成了整個戰爭圖景。

中越陷入衝突和越南當時的領導黎筍有很大關係,他代表了越南內部最極端的那夥人的態度,他們一伙人想建立一個遍布整個中南半島的聯邦共和國。1986年,黎筍死了,阮文靈上臺。

這人本來就和中國關係不錯,多次秘密訪華。而且他背後的勢力對越南的擴張政策意見很大,覺得這十年跟中國的衝突完全是在空耗國力,越南國內對黎筍他們一夥擴張主義者也煩透了,畢竟他們沒給大家帶來實質的利益,一直在放血,換誰都受不了。

再加上到了80年代末,蘇聯眼瞅已經不行了,越南沒法再從蘇聯得到輸血,也就沒法再蹦躂了,只能是重新調整戰略,做一個正常國家,不再挑釁強鄰。各種元素綜合起來,80年代末越南主動調整姿態,從柬埔寨分批撤軍,從那以後兩國慢慢也就緩和了。

既然越南不鬧了,蘇聯也不行了,中國北方巨大的陰影也就自動解除了,中越互相從邊境撤兵,雙方劃定了邊界,現在的老山成了風景區,幾年前我還專門去看了下,非常感慨。

越南經過這場戰爭後也變得疲憊不堪。通過十年的輪戰,解放軍培養了一批優秀的指揮人才,鍛鍊了部隊的作戰能力。戰爭中,中國佔領了大部分的邊界騎線點,將清末清政府和法國籤訂的邊界向前推進,控制了中越邊境地區廣大的戰略制高點,並在1999年通過中越陸地邊界條約予以確認。

看了這麼多歷史,整體有個感觸,共和國歷史上每一仗都有它的使命,每一仗都在一個方向上穩定了我國的邊疆:

也正是先烈們在朝鮮爬冰臥雪,在中蘇邊境上用肉身抵抗坦克,在青藏高原上雪夜奔襲,在老山的貓耳洞裡夜夜不眠,才有了如今的「戰爭紅利」。

整體而言,歷次戰爭都在傳達一個意思:

新中國不是大清,也不是民國,管你是誰,我們不會去挑釁你,你敢挑釁就打斷你的腿,看你還敢鬧。

全文完,如果覺得寫得不錯,那就點個讚或者「在看」吧,多謝閱讀。如果轉載本文,文末務必註明:「轉自微信公眾號:九邊」。

相關焦點

  • 中越戰,越南出兵柬埔寨,無視國際譴責,面對我軍壓力不得不認慫
    中越戰,越南出兵柬埔寨,無視國際譴責,面對我軍壓力不得不認慫文 | 時光河事之前講到2月17日中越戰爭發生後,越南再次跑到聯合國哭訴,但看到桌面上兩份文件後,一聲不吭的回去了。想了解這段往事,點個關注,查看歷史消息即可。在桌面上的兩份文件,其中一份是東南亞諸國遞交的控訴越南非法入侵柬埔寨,派兵進入柬埔寨首都金邊的材料。今天我們講的正是越柬戰爭的始末,話說越南出兵柬埔寨後,面臨國際社會的譴責,自負的越南並沒有妥協直接無視,但是面對我軍的壓力,只能從柬埔寨撤軍。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想要了解這段歷史,我們得先從越柬戰爭發生的原因說起。
  • 《綠皮書》導演新片改編越戰往事 繼續講述友情
    《綠皮書》導演新片改編越戰往事 繼續講述友情 時間:2019.04.29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kino
  • 廣東江門一越戰退伍軍人的商戰傳奇(圖)
    中新網江門7月29日電 題: 廣東江門一越戰退伍軍人的商戰傳奇  作者 陳浩光 李健群   曾經參加過越戰的江門市退伍軍人羅球銳,在商場打拼二十三年,親手締造了國內最大、最專業的空氣能熱水器生產基地。日前,獲評「廣東省優秀退役士兵」。
  • 反戰的越戰英雄
    克裡的一些對手曾抨擊他的核心政見,批評他在諸如越戰等問題上的表現前後不一。事實上,美國媒體指出,早在1966年他發表的有關越戰的畢業演說中,就已經開始亮明自己的觀點:「我認為,美國自己必須意識到,對於西歐適用的幹涉政策對於世界其他地區未必適用。」在談到自己應徵的理由時,克裡說:「我們並沒有喪失服役的熱情。我們只是對我們所參與戰爭的緣由表示質疑。」
  • 馮學榮:關於中越戰爭,被人遺忘的七個事實
    在開打直到兩山輪戰結束的十年間,我軍犧牲的烈士,至今有名可考的,有11482人,其中,以廣東籍的烈士人數最多。 我們按照省份籍貫,把犧牲人數超過240人的省份,由老馮來列個表,給大家簡單看看: 事實三老山、者陰山是怎麼回事 歷史愛好者,對「老山」、「者陰山」這些山頭的名字,都不陌生,而且,這些山頭上的戰爭,
  • 國軍參與越戰的訓練營——臺南越共村曝光(多圖)
    隨著近日中越南海衝突及上周起爆發的越南反華暴動,中越兩國關係一度緊張。14日下午,中華統一促進黨總裁、白狼張安樂率30多名民眾赴越南在臺代表處抗議,並痛斥越南人「忘恩負義」。由於海峽兩岸在越戰期間分別援助了南越和北越政權,這段歷史也在近日為人們重新想起。其中,臺灣在國民黨時期修建的「越共村」也再度引發人們的關注。
  • 越戰的慘敗對美國「火神派」的影響
    這些分歧源于越戰時期他們的不同經歷。  美國撤出越南30年之後,保羅·沃爾福威茨對那場戰爭和那場戰爭究竟應不應該打,仍然抱著一種複雜的心情,這不符合他的性格。在2002年的一次採訪中,他提到,越戰當時像是一項崇高的事業;他指出,新加坡的李光耀等領導人堅信,美國遲滯了共產主義在整個地區的發展,從而「挽救」了東南亞。
  • 越戰結束40周年︱美國媒體如何報導越戰
    克朗凱特對越戰的立場正如人們對這一時期美國媒體的印象:比起越南戰場的廝殺,美國媒體在國內掀起的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某種程度上說,正是他們的持續反對,才讓政府退出了越戰。       但少為人知的是,多數人的印象並不準確——越戰初期,美國媒體不僅對越戰抱有樂觀態度,甚至一度與政府合作,支持越戰。
  • 關於中越翻譯 (概念篇)
    —【中越服務平臺】&【中越之家】正式聯盟 —關於中越翻譯(概念篇)
  • 王安石和蘇東坡之間的菊花往事
    怪怪的感覺,不太符合規範,內容上前後也有些不搭,怎麼回事呢? 據說,這首詩前兩句是王安石寫的,後兩句是蘇東坡續的,這首詩裡有一個「拗相公」和「大鬍子」的菊花往事。話說,有一次,蘇東坡去王安石家拜訪,王安石不在。
  • 田野調查手記|中越邊民跨境互動④國境線上的生意經
    正常情況下,商人們要經過海關安檢和辦理相關手續才可以來往於中越兩國之間。但是這樣的話,邊民辦理相關手續就會佔用太多時間,也過於繁雜。所以除了正規的貿易往來之外,兩國邊民之間也有偷渡的情況存在。這種現象可能在內地人看來是一種違法行為,但是在邊境上,這好像是一種隱性的潛規則,來往於中越兩國的邊民對此也都習以為常。紅河岸邊偷渡的船隻。
  • 宋代中越貿易:宋廷不計利益,越南另有所圖
    中越兩國在地理上位置山水相連,由於地緣相近,人員相交,中越兩國關係及傳統友誼源遠流長。在歷史上,從秦始皇南平百越諸部族以來,越南北部就長期歸屬於中國,廣西與雲南一帶有大量華人遷徙至越南境內,並對越南的經濟、政治、文化等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 中越陸地邊界勘界時間表
    1999年12月30日,中越雙方經過16輪談判,最終籤訂了《中越陸地邊界條約》。在所有雙方有爭議的227平方公裡土地中,113平方公裡劃歸越南,114平方公裡劃歸中國。2000年8月和11月,中越雙方在河內和北京舉行兩次會議,宣布中越聯合勘界委員會正式成立。根據中越兩國政府達成的協議,將在中越邊界全線埋設1537座界碑,並在邊界實地勘定1347公裡邊界線。
  • 韓戰和越戰中的臺灣:感受莫大心理衝擊
    此時,聯軍總司令麥克阿瑟與美國總統杜魯門之間卻開始發生嚴重分歧。身為軍人,麥克阿瑟希望以優勢的軍事手段獲得完全的勝利,他建議對中國東北使用原子彈,摧毀中共的軍事工業,甚至建議徵調臺灣的國民黨軍隊參戰。杜魯門則以世界全局為考慮,擔心戰爭擴大,將迫使中蘇同時捲入,造成第三次世界大戰。在杜魯門眼中,不僅麥克阿瑟的想法危險,其直言犯上的姿態亦令人難忍。
  • 嬰兒綠色大便是怎麼回事 一個月嬰兒綠色大便是怎麼回事
    嬰兒綠色大便是怎麼回事到底兩個月寶寶大便綠色是怎麼回事呢?是病毒感染還是細菌感染呢?家長應該學會從以下症狀來辨別寶寶拉肚子的原因,再對症下藥。病毒性感染輪狀病毒感染:潛伏期1—3天,起病急,病初幾乎每個孩子都有嘔吐現象,持續2—3天,多數病人有發熱,體溫多在38℃—40℃之間,持續1—4天。病後2天出現腹瀉,大便每日10次左右,水樣或蛋花湯樣,呈黃綠色或乳白色,可有少量粘液,無膿血,無腥臭味。大便在顯微鏡下檢查可有脂肪球和少數白細胞,電子顯微鏡檢查可見多輪狀病毒顆粒。
  • 冤冤相報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煩躁的我決心從基礎工作做起,研究一下流程模擬背後的原理,看看到底哪個環節出了問題……然後就開始了冤冤相報何時了,往事知多少的鑽牛角尖:先是買了本《石油煉製工程》,直接跳到蒸餾部分,年少輕狂,剛看十來頁就感覺差不多了,打開電腦從頭來過。
  • 中越橋頭 「風情街」
    一座中越橋,橫跨河兩岸。使兩座城市,連為一體。那頭是越南老街,這頭是中國河口。隨著中越邊貿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越南人來到河口做起了生意,賣越南當地的小吃或越南特色小商品。百年商埠河口口岸,展現出活力四溢的景象。一天到晚,中越橋頭都充滿著濃濃的越南風情,特別是晚上,你不去還真不知道河口到底有多美。
  • 《勇者無懼:越戰》繁體中文破解版下載
    ,深入體驗這場現代史上最知名且最富爭議性的越戰戰役。  玩家在遊戲中將扮演一名美國陸戰隊員,從早期戰事的展開到知名的春節戰役中完成一項又一項的任務,並探索最為人們所熟知的越戰場景。玩家還必須率領並肩作戰的同袍弟兄們,在艱苦和困惑的環境中,在傳統美國價值早已不為人所稱頌的年代中,繼續捍衛英雄情操和愛國精神。   充滿劇情張力的越戰英豪:就像《榮譽勳章》一般,本款遊戲同樣也有各式各樣的劇本任務,而且更貼近史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