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聖祥
教育部日前出臺了《關於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其中有一條是:大學部分課程今後將會採取雙語教學。《意見》稱,教育部將鼓勵和支持校內及聘請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和高水平專業人才承擔教學任務和開設講座,推動雙語教學課程建設,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模式,提高大學生的專業英語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語從事科研的能力。
(1月31日《北京晨報》)雙語教學在網絡上引起了熱烈的討論,有人表示贊同,有人表示反對,其中又以後者居多。依我看,我們根本沒必要帶著強烈的民族情緒來看待雙語教學,更不必將之上升到自貶漢語這樣的批判層次。
雙語教學有沒有必要在大學推行,我認為總的原則應該是兩個:一是有用;二是可行。所謂有用,是指雙語教學確實有益於教學質量的提高,同時學生在將來的職業生涯和社會生活中也需要專業的英語水平;所謂可行,是指高校必須有條件很好地實施雙語教學,而不是將之作為一個教學形象工程。
贊成雙語教學者,常舉新加坡、中國香港之類為例。我認為這是沒有可比性的,因為這兩個地方的語言環境不一樣,英語在生活中幾乎是必需。應該說雙語教學是去順應社會生活中的語言環境,而不是通過雙語教學創造出一種流行說英語的語言環境。而內地的情況呢?大部分的人生活中用不著英語,對很多大學生而言,英語是一個代價昂貴的沉重負擔———學習英語負擔之沉重自不待言,英語不過四級無論專業成績何等優秀也拿不了畢業證;學習英語代價之昂貴也有目共睹,學生花在英語學習上的時間恐怕要超過花在專業課程上的時間。
所以說,雙語教學本身無所謂好,亦無所謂壞。雙語教學對高校教學質量提高究竟有沒有用,高校究竟有沒有能力提供高質量的雙語教學,這些只有高校自己才知道。因此,針對雙語教學,教育部門順其自然就好。只有高校覺得有必要並有能力開設此種教學方式時,雙語教學就是個好東西。對此,教育部門既不必鼓勵亦無須推動。如果,教育部門一味地全盤鼓勵、推動,那麼雙語教學很可能會在短時間內成風成潮且華而不實,成為高校競相攀比的形象工程,不僅無助於教學質量的提高,還會勞民傷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