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精液冷凍技術取得新進展

2020-12-20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光明網訊(記者詹媛)豬常溫精液人工授精技術在養豬生產中被廣泛使用,但由於常溫下的精液不適宜長期保存和長途運輸,在使用上存在著局限性,因而豬精液冷凍技術被視作成為破解這一難題的方法,但該技術卻存在解凍後無法達到適合生產需要的精子活力的問題。近日,從事豬冷凍精液生產與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百鈞達科技發展(北京)有限公司透露,其《冷凍精液稀釋液的製備方法》已經獲得國家專利批准,在全國率先實現了冷凍精液配種與鮮精配種同等效果的繁育水平。

&nbsp&nbsp&nbsp&nbsp據中國農業部原總畜牧師王智才介紹,豬冷凍精液技術的研究始於1960年,當時豬凍精解凍後,精子活力約在30%。英國公司用時58年,將豬凍精解凍後精子活力提高到60%以上,但這仍不能滿足豬冷精商業化應用推廣的要求。而中國企業此次取得的新進展對降低養豬飼養成本、提高商品豬的整齊度、促進優秀種公豬在全球交流等方面非常有意義。

&nbsp&nbsp&nbsp&nbsp據了解,此次取得突破的這項技術可達到凍精製配率80%以上(即每採集100頭份合格的公豬原精,80%以上可用於製作凍精);凍精解凍後精子活力為74%—87%;使精配合深部輸精技術進行配種,豬受胎率、產仔數達到常溫精液生產水平。

&nbsp&nbsp&nbsp&nbsp農業部全國畜牧總站黨委書記何新天表示,我國畜牧業轉型發展任務重、時間緊迫、挑戰巨大,更加需要強大的科技創新力量,因此成果合作方應進一步優化完善豬冷凍精液技術,加強機理方面研究,加強實驗數據採集,在條件成熟時組建豬冷凍精液技術聯盟,加快技術轉化,打造豬冷凍精液的中國品牌。

相關焦點

  • 研發出較為成熟的豬冷凍精液加工技術,百鈞達還想要將技術不斷商業...
    中國的生豬大產業是萬億級規模,養殖/消費量佔世界一半以上,是絕對的養豬超級大國,但卻是養豬弱國,不僅養殖水平落後,最關鍵是育種方面進展緩慢,沒有拿得出手的基因,目前市場上流通豬肉的種源嚴重依賴進口。豬凍精技術取代鮮精是生豬配種進化的必然趨勢,豬凍精的商業化應用存在著潛力巨大的藍海市場。豬冷凍精液的研究從20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世界各國的研究者都為之投入了大量工作,但因豬精液冷凍後精子活力較低、繁殖成績不理想,始終沒有得到產業化的開發。
  • 周會鈞:破解豬凍精技術世界性難題解凍後的精子活力穩定在74%~87%
    上世紀中葉,國外開始研究豬精液的冷凍保存,各國的專家學者做了大量的實驗... 本報記者宣蘇哲將冷凍精液和新鮮精液的差距拉近,這曾是幾十年來全球研究公豬冷凍精液的專家們夢寐以求的事情。
  • 中國為啥要進口豬精液?
    (作者:@暗號 @千年老妖)「中國將向英國購買價值736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5億元)的豬精液和種豬,以滿足中國市場對高品質種豬持續不斷的需求。儘管中國消費的豬肉比其它任何一個國家都多,但豬肉儲備卻不容樂觀。此次向英國進口豬精液,有助於培育出更健壯的豬品種。」
  • 首批「金華豬」克隆豬寶寶浙江出生,地方豬資源保護新技術!
    中間白、兩頭烏黑,眼前的七頭金華豬寶寶活潑好動。11月19日,在浙江東陽市金華豬保種場內,1頭代孕母豬順利產下7頭冷凍體細胞克隆純種金華豬。
  • 北京田園奧瑞:打造豬凍精銀行,開闢繁殖育種新紀元
    作為國內豬凍精領軍企業北京田園奧瑞,正在積極籌劃利用自身優勢——獲4項冷凍精液發明專利的全套豬冷凍精液技術、設備和試劑,建立國內首家豬凍精銀行,助力穩產保供恢復生豬生產。十年磨一劍打通豬凍精技術、設備、試劑所有環節「我們從2007年開始研發動物繁殖設備,特別是近幾年在凍精設備、技術、試劑上取得重大突破」蔣凡告訴農投會,田園奧瑞一直看好豬凍精行業,並已在這一領域深耕10餘年。
  • 人類卵子冷凍技術取得新突破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安徽醫科大學曹雲霞教授領導的第一附屬醫院生殖醫學低溫團隊經過多年研究發現:褪黑素可以通過抑制氧化損傷和維持卵細胞膜通透性提高人卵母細胞的冷凍效果,這標誌著人類卵子冷凍技術取得新突破。
  • 我國企業破解豬凍精技術世界性難題—新聞—科學網
    這是2017年1月16日記者在「百鈞達」豬凍精技術全球發布會暨首屆豬凍精技術國際論壇上看到的現場演示。百鈞達科技發展(北京)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豬冷凍精液生產與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該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周會鈞憑藉「豬冷凍精液技術」的核心——《冷凍精液稀釋液的製備方法》專利,在全國率先實現了冷凍精液配種與鮮精配種同等效果的繁育水平。這一技術堪稱破解了豬凍精技術的世界性難題。
  • 苗種培育:魚類精液保存技術
    魚類精液的保存就是利用降低精子代謝率的方法減少能量的消耗,從而達到延長精子壽命的目的。  隨著魚類養殖業的迅速發展以及雜交育種、優良品種的選育與提純復壯等工作的開展,魚類精液保存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魚類精液的保存方法有常溫保存、冷藏保存和冷凍保存。常溫保存和冷藏保存用於短期保存精液,而冷凍或超低溫冷凍則用於長期保存精液。本文就魚類精液保存技術做一簡單闡述。
  • 我國豬冷凍精液解凍後活力及配種效果世界領先
    近日,由北京農學院倪和民教授主持,北京農學院、北京田園奧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全國畜牧總站、南京農業大學淮安研究院、江西正邦養殖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完成的「豬精液高效冷凍技術體系創建與產業化應用」成果通過了由中國農學會組織的科技成果評價。
  • 安醫大人類卵子冷凍技術取得新突破
    安徽商報訊(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胡霈霖) 日前,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從安徽醫科大學獲悉,該校曹雲霞教授領導的第一附屬醫院生殖醫學低溫團隊經過多年研究發現,褪黑素可以通過抑制氧化損傷和維持卵細胞膜通透性,來提高人卵母細胞的冷凍效果,人類卵子冷凍技術取得新突破。
  • 影響豬常溫精液產品保存效果的因素(1)
    低於上述標準的豬原精液,不允許用於生產豬常溫精液產品的原材料。目前,我國各地種公豬站豬人工授精使用的種豬常溫精液均是經過稀釋後的常溫精液產品,使用的稀釋液是用從市場上購得的豬精液稀釋粉劑,加入一定量的無菌蒸餾水配製成的。市場上出售的豬精液稀釋粉劑一般分為長效稀釋粉和短效稀釋粉兩種。
  • 豬凍精技術困難一直待突破,「百鈞達」表示已經完成研發並可以商業化
    中國商品豬養殖市場超過萬億元,也是世界上豬肉消耗量最大的國家之一,其中豬配種市場大概有200億元左右。商品豬在配種方面目前已經基本普及了人工授精技術,雖然人工授精技術相較於本交(自然交配)在成本和受精率上都有較大優勢,但人工授精依舊存在豬精存儲困難、運輸成本高、疾病問題難以防控的問題。
  • 四川捐精補貼最多5000元 捐獻者免費冷凍精液30年
    (原標題:四川捐精補貼最多五千元 捐獻者免費冷凍自體精液30年)
  • 克隆豬寶寶出生啦!地方豬資源保護再添新希望!
    11月19日,在浙江東陽市金華豬保種場內,1頭代孕母豬順利產下7頭冷凍體細胞克隆純種金華豬。
  • 精液保護劑對稀釋精液保存質量的影響
    、稀釋液配製和精液稀釋過程中,會因外界環境或操作疏忽而使精液或稀釋液受到某些病原微生物的汙染,影響稀釋精液的質量和保存時間。    1.1.2精液稀釋液:全能健Z(商品名),豬精液稀釋保存劑,日本全能工業株式會社提供技術(中牧南京動物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生產批號14043515)
  • 中國電鏡技術進展熱議!"2020年度北京市電子顯微學年會"在京召開
    會上,相關專家學者分享了電子顯微學進展及學術應用報告,同時,多家儀器廠商也介紹了各自最新儀器設備和對應應用技術進展。  王宏偉與大家共同回顧了我國冷凍電鏡技術近年來的進展情況。依據冷凍電鏡資料庫增長統計,冷凍電鏡技術應用近十餘年呈指數增長,且更高解析度解析的比例越來越高,冷凍電鏡技術已經獲得結構生物學舞臺的重要角色。  中國冷凍電鏡科學家的早期培育者包括錢臨照、郭可信、王仁卉、李方華、馮端等,早期的實踐者包括張景強、隋森芳、徐偉、楊奇斌、尹長城等。
  • 湖南省第五屆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與婦科生殖疾病診療技術新進展高峰...
    紅網時刻湘西10月15日訊(記者 張藝凡 通訊員 杜慧 胡剛)10月15日,湖南省第五屆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與婦科生殖疾病診療技術新進展高峰論壇在湘西吉首市舉行。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小剛、州政協副主席向頂天出席活動。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小剛致辭。
  • 公牛精液的分裝方法
    公牛精液的分裝方法顆粒冷凍精液在精液稀釋平衡後,即可直接進行滴凍。安瓶和細管冷凍精液在精液全部稀釋完畢後,還需要分裝、封口,然後進行平衡,平衡後冷凍。一、安瓶冷凍精液的分裝冷凍精液常用的安瓶是醫藥用1~2毫升容量的玻璃安瓶,用前要清洗乾淨和徹底消毒。在安瓶外面印上公牛名號、生產日期等標記。採用一次稀釋法稀釋後的精液,可在室溫下分裝。其方法是:用注射器加封閉針頭,按要求劑量(一般為1毫升)分注在同溫的安瓶內。
  • 在四川省捐精流程福利有變:補貼四五千元,還能免費幫你冷凍精液30年
    >6月9日,紅星新聞記者從四川省人類精子庫(暨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人類精子庫)獲悉,為進一步擴大愛心捐精影響,倡導更多的志願者加入愛心捐精這項公益事業、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不孕不育夫婦,四川省人類精子庫對愛心捐精的流程與補貼做了調整,簡化了愛心捐精流程,捐精志願者招募範圍從常住成都改為四川省內志願者,同時,在交通誤餐補貼基礎上,為每一位成功完成捐精的志願者提供終「生」生育力保存服務,即免費冷凍自體精液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20年基礎科學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植保學院:病原真菌功能基因組學團隊在赤黴病菌和小麥互作領域取得新進展, 揭示了病原真菌和寄主的孤兒蛋白在病害發生過程中的功能,闡明了其競爭互作機制,建立了病原真菌和寄主植物互作的新模式,為開發小麥赤黴病防控新策略打下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