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的晚上,看了一部電影《樹上有個好地方》,從事心理諮詢行業多年,遇到過無數出現各類問題的孩子們。藉由這部影片,讓父母知道:看起來讓人頭疼的孩子需要怎樣的愛?
故事發生在20世紀90年代末,主人公是陝西關中農村孩子巴王超過。在臨時代課老師粉提的真誠關愛下,巴王超過從一個讓全校老師頭疼的孩子,變成了一個真正喜歡學習並能夠誠實面對自己的學生。
影片的鏡頭跟隨著巴王超過,記錄了他實現轉變的點點滴滴。在粉提老師真誠的關注中,在巴王超過渴望的眼神裡,關於愛的教育的真相清晰呈現,發人深省。
溫暖鏡頭一:娃都好著呢!
粉提老師第一次上課,校長告訴她,如果孩子不聽話,把名字記下來告訴他。而粉提老師卻說:「娃都好著呢!」
短短五個字,包含了老師對孩子們的無條件接納和認可。在粉提老師的眼裡,全是好孩子,都是可造之才。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這樣的無條件接納和認可,是每一個孩子成長和進步的「靈丹妙藥」,是孩子愛上學習和學校的「發電機」。尤其是那些看起來調皮搗蛋的孩子,他們其實都很聰明,也很有個性。如果能夠在無條件接納和認可他們的同時,給予他們積極正向的引導,他們就會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溫暖鏡頭二:我們上學那會兒也給老師起外號呢!
這是粉提老師在發現同學們給校長起外號之後的反饋。她運用換位思考的方式,以自己上學時的經歷為引導,真正把自己融入到孩子們中間,成為孩子們認可的「好朋友」。
後來發生的許多事,都充分體現了粉提老師與孩子們打成一片的教學理念。也正是這樣的教學理念,讓巴王超過這樣考試不及格的孩子,憑著自己的努力考到了中遊。
其實,無論是學生還是老師,都處於師生關係裡。而老師對學生的引導,首先以建立關係為前提。師生之間的彼此信任,老師對學生的充分接納,以及學生對老師的積極認可,都對學生的心理狀態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溫暖鏡頭三:你可以考試不及格,但你不能作弊,你不能做一個不誠實的人!
教育的本質,不只是為了讓孩子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品質培養。
在校長為了保住學校總成績,鼓勵優秀的學生們共同作弊時,粉提老師卻第一次嚴厲地訓斥了巴王超過,並告訴他:「你可以考試不及格,但你不能作弊,你不能做一個不誠實的人!」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引導,巴王超過在考試過程中特意把衣服褲腿都捲起來讓老師看,以示自己並未作弊。他已經完成接受了老師的引導,並發自內心地想做一個誠實的人。甚至在同學要求他把作弊的紙條撿起來時,他都嗤之以鼻,只是努力寫著自己的試題。
品質教育一直是孩子教育過程中的重中之重,包括社會上的用人之道,也是「先看品質、再看能力」。而過分注重成績、忽略品質培養的後果,顯示出了教育過程中的「短視」誤區。
當然,這個影片中的溫暖鏡頭還有很多。
比如,在校長拒絕給巴王超過發放學習進步獎時,粉提老師用口紅畫了一個獎狀,並在全班同學面前頒發給他,並鼓勵大家都向他學習。
再比如,當巴王超過回到家炫耀自己的獎狀,卻被爸爸嘲笑時,媽媽卻鼓勵他說「我看就好著呢!」
還有,當巴王超過因為嫉妒粉提老師男友而把鞦韆割斷,卻意外摔傷了粉提老師後,粉提老師沒有責怪他,反而給他寫了信,鼓勵他、認可他,並祝願他和同學們永遠做最真實的自己。
這些溫暖的鏡頭,如同巴王超過心中永不消失的陽光,會照亮他此後的每一段人生道路。而這些溫暖鏡頭中所包含的真誠的愛,才是教育的真諦。
願每一位家長都能當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把無條件地愛和溫暖帶給孩子;願每一位老師都能當好孩子人生路上的引路人,讓孩子在陽光下健康成長;更祝願每一位孩子能夠在家長和老師們溫暖的陪伴下,如粉提老師所言——永遠做最真實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