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杞人憂天」:宇宙會新陳代謝嗎?列子說世間萬物有始有終?

2020-12-16 有客祁祁

「杞人憂天」的故事眾所周知。可是,歷史上為什麼只有杞國人會憂天呢?世界有沒有末日,現代科學家是怎麼看的?古代哲學家是怎麼想的?道家大拿——列子又是怎麼說的?

歷史上的杞國非常小,司馬遷編史的時候都懶得詳述。然而杞國人出身高貴,國君是大禹的後裔。杞國人的生存能力也超強,歷經夏、商、周三個朝代,在周邊大國的不斷侵擾、攻打下,流離遷徙,輾轉存活了一千五百多年!這簡直是奇蹟,周朝才八百年歷史呀!直到戰國時期公元前445年,杞國被楚國吞併。

杞國最初在今河南杞縣一帶,後來遷到今山東新泰一帶,與古時的魯國接壤。躲過人禍的杞國,在這裡卻遭受了滅頂之災。公元前687年四月的一天夜晚,天空中看不見星星,杞國人預感到大事要發生了。忽然,光芒耀眼的流星如暴雨般從天而降。半個杞國被砸毀,處處可見焚燒的房屋,大火燒了三個月。

這段故事在《左傳莊公七年》中有記載。在今天河南杞縣廣為流傳的幾個傳說中,都提到了杞國下過隕石雨,大地被砸出許多大坑……距山東新泰市區15公裡的高西村——當年杞國與魯國的南部交界地帶,村外一座土山頂上有一巨型水坑,專家考證認為是隕石爆炸造成的。

杞人的祖先是大禹直系後裔,杞人對女媧補天、大禹治水的傳說不會陌生。傳說中的天塌天漏,加上親身經歷的隕石雨,更加深了杞人對「天塌」的恐懼。有一位杞人逃到其它國家後,吃不好飯,睡不好覺,擔心再次遇到「天塌地陷」的事情。

同時代的列子,將杞人的故事寫到《列子.天瑞》中。接著列子寫了一個好心人,開導杞人說:天上的東西由「氣」積聚而成,即使下墜也不會傷人;而地是「土塊」積聚而成,你整日在上面走動生活,它也不塌陷。杞人聽了很高興,不再擔心天塌地陷了。

我們絕大多數人了解的「杞人憂天」就到這裡了,人們認為列子借這則寓言,諷刺那些患得患失的人;天下無事,庸人自擾。其實,故事到這裡還沒結束!後面還有兩層精彩的內容呢。

好心人的解釋對嗎?古代的哲學家、崇尚道家思想的長廬子出場了。他笑著說,「雲霧、風雨呀,是氣在天上積聚而成。山木河海呀,是有形之物在地上積聚而成。天地是宇宙中的一個小物體……終究會毀壞的,怎能不擔憂呢?」

長廬子的認識正確嗎?現在科學家們認為,暗能量是造成宇宙加速膨脹的幕後推手。

宇宙膨脹速度越來越快,導致時空結構無法使宇宙物質聚集在一起。最後就像充氣過足的氣球,一下子爆炸了。從這一點上看,兩千多年前長盧子的認識與現代科學的終極看法是一致的,宇宙有末日!

可是,列子聽了長盧子的話後,竟然仰天大笑!難道他的認識比現代科學還高?接著他講了一堆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話。他先說,說天地會崩壞的人是錯的,說天地不會崩壞的人也是錯的,「壞與不壞,吾所不能知也」,又說「生不知死,死不知生」,最後說「壞與不壞,吾何容心哉?」宇宙到底有沒有末日呀?他不知道,因此他不害怕。他是無知者無畏嗎?

列子是與老子、莊子齊名的道家代表人物。《天瑞篇》闡述的是列子的宇宙觀,他認為:世間萬物皆有始有終,唯有「不生不化者」——「道」,才能夠循環往復。這與老子說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是一致的。

列子的層面,他在談論「道」,日月星辰會毀滅,「道」會生出新的星球,猶如人的新陳代謝,循環往復。新生的無法知曉逝去的,死去的不能知道未來。但我已經得「道」了,毀滅不毀滅,與我有什麼相關呢?

長盧子與現在科學家認識到:物質構成的宇宙終究會毀滅,它是有末日的。而列子看到了孕育宇宙萬物的「不生不化的道」,他認為「道」是永恆的。

相關焦點

  • 《列子》中的六個成語典故,蘊含人生大道理!
    對於列子中的成語,很多中都是有著另一種的意思的,而對於列子的成語中都是有著怎樣的呢,對此列子中的成語到底如何?下面一起來看看吧。二、鷗鷺忘機出自《列子.黃帝篇》,意思是「人能忘機,鳥即不疑;人機一動,鳥即遠離」,人無巧詐之心,異類也可以親近,勸喻人們自甘恬談,莫多機心。
  • 成語解讀:有一種自擾名曰「杞人憂天」
    杞人憂天杞人憂天,出自《列子·天瑞》,原文記載是:「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意思是杞國有個人擔心天地塌陷,會死在這裡,就吃不好飯,睡不好覺。杞人:周武王滅亡商朝之後,封夏朝開國君主禹的後裔到杞地(河南開封東南部的杞縣)建立杞國,杞人就是對杞國人的稱呼。
  • 「兩小兒辯日」僅是小兒科,《列子》一書的哲學思想,何止燒腦
    列子:一個能御風飛翔的有趣的人在《莊子》一書的逍遙遊篇中記載,列子其人是能夠御風而飛的。誠然,在現代人看來,這只是個神話傳說,列子也不過是個傳說中會飛的神仙。但列子無疑是文字歷史記載中極少能「飛」的人之一,承載了古人的浪漫與溫情。
  • 道家人物除了老莊,就屬列子,出自《列子》的三個成語,真智慧!
    提到道家,我們首先會想到老子和莊子,老莊是道家學派的扛把子,可是還有一位道家人物列子。列子,又名列禦寇,華夏族,周朝鄭國圃田,今河南省鄭州市人。列子之,本於黃帝老子,主張清靜無為。《列子》又名《衝虛經》,是道家重要典籍。
  • 世間萬物都是向死而生?宇宙會終結?看看熵增定律是如何解釋的
    宇宙中沒有誰是可以永生的,因為生老病死是世間萬物的必經過程。宇宙會終結嗎?我們都知道,太陽在幾十億年後會變成一顆紅巨星,那時候的太陽很有可能會無情地吞噬掉地球,地球上的所有水分都將蒸發,生命也都會在瞬間消失。而太陽最終也會因為燃料耗盡而慢慢熄滅,太陽系也將逐漸黑暗。
  • 杞人憂天給我們告別焦慮的啟示
    杞人憂天,應該是最有名的最早焦慮故事了。 《列子·天瑞》中說,杞國有個人擔心天會塌、地會陷所以非常焦慮,成天的食不下咽,寢不安席。好在有個熱心人,努力地開導了他,讓他不要多想,告別了焦慮,找回了快樂。後來人們常用「杞人憂天」這個成語來形容不必要的無根據的憂慮。
  • 【青春語文】陳曉東一語立骨研究之《杞人憂天》教學設計
    又有一個為他的憂愁而擔心的人,就去開導他,說:「天不過是積聚的氣體罷了,沒有哪個地方沒有空氣的。你一舉一動,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裡活動,怎麼還擔心天會塌下來呢?」   那個人說:「天如果是氣體,日月星辰不就會墜落下來了嗎?」   開導他的人說:「日月星辰也是空氣中發光的東西,即使掉下來,也不會傷害什麼。」
  • 世間萬物並沒有相對性!
    世間萬物有相對才有不同,才可以分辨不同的事物。速度的快慢,物體的大小,會潛意識的對比某的標準,得出感覺。而是非對錯也是有某個想法進行判斷,各自只要不用同一個標準判斷,就不會有相同結果。世界的真假是非無法說清楚!每個人都活在地球上,但每個人都不在一個世界裡!
  • ​杞人憂天
    譯文及注釋譯文杞國有個人擔憂天會塌地會陷,自己無處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覺,吃不下飯。又有一個為他的憂愁而擔心的人,就去開導他,說:「天不過是積聚的氣體罷了,沒有哪個地方沒有空氣的。你一舉一動,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裡活動,怎麼還擔心天會塌下來呢?」那個人說:「天如果是氣體,日月星辰不就會墜落下來了嗎?」
  • 《列子》這本神書,講的是什麼?
    在我國古代文學史、思想史和道家文化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說是一本非常偉大的先秦典籍。 這裡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研究者認為《列子》是魏晉時期(220-420年)所做,並非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在我看來,500年左右的歷史差,並不能抹殺《列子》一書的價值和重要意義,因此,這些研究者將《列子》說成「偽書」是不可取的。
  • 語文 七上《杞人憂天》注釋 譯文 賞析
    譯文 杞國有個人擔憂天會塌地會陷,自己無處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覺,吃不下飯。又有一個為他的憂愁而擔心的人,就去開導他,說:「天不過是積聚的氣體罷了,沒有哪個地方沒有空氣的。你一舉一動,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裡活動,怎麼還擔心天會塌下來呢?」那個人說:「天如果是氣體,日月星辰不就會墜落下來了嗎?」
  • 《列子》是誰?
    為什麼要整理列子的經典?因為列子是介於老子與莊子之間道家學派承前啟後的重要傳承人物。先秦道家創始於老子,發展於列子,而大成於莊子。列子的活動時期是約於戰國早中期間,與鄭繻公同時,晚於孔子而早於莊子。 莊子在《莊子》內篇一  逍遙遊中有描述列子的內容。 夫列子御風而行,泠(líng)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反。彼於致福者,未數(shuò)數然也。
  • 溯本求源,讀「憂」之深意 ——《杞人憂天》教學設計
    預設:「廢寢食」,你能想像他憂愁的樣子嗎?什麼神態、什麼動作?嘴裡會不會還念叨什麼呢?2. 曉之者的「曉」。①文章裡的勸導者是怎樣開解杞人的呢?②請生翻譯「天,積氣耳,亡處亡氣。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 「地,積塊耳,充塞四虛,亡處亡塊。
  • 開封有個1500年歷史古城 因一個成語而出名
    一個小小的成語裡,可能包含著一個故事,一段歷史,甚至是一個地方的標籤。今天我們來了解一個成語——「杞人憂天」。據說,古時杞國有個人擔憂天會塌地會陷,自己無處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覺,吃不下飯。後來又有個人為這個杞國人的憂愁而憂愁,就去開導他,說:"天不過是積聚的氣體罷了,沒有哪個地方沒有空氣的。你一舉一動,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裡活動,怎麼還擔心天會塌下來呢?"經過這個人一解釋,那個杞國人放下心來,很高興;開導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興。
  • 一天一個成語:虛與委蛇
    【成語出處】成語出自《莊子.應帝王》:壺子曰:「鄉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與之虛而委蛇。」【近義詞】敷衍了事、虛情假意,心口不一【成語造句】1.赤壁之戰前夕,蔣幹過江到東吳,想勸說周瑜投降曹操,周瑜虛與委蛇反教蔣幹中了他的借刀殺人之計。2.家族成長起來的孩子多半如此,對熟悉的環境會帶來本能的排斥,厭惡虛與委蛇的交際,反感豪華空洞的排場,相反更喜歡普普通通的小日子。
  • 深度|列子御風,大道無形。從列子思想剖析道家為何熱衷「飛行」
    列子御風而行那麼列子"御風而行"僅僅是傳說而已嗎?列子的思想核心又是什麼呢?先秦諸子中,為什麼偏偏道家熱衷於"飛行"?這種"御風而行"的故事對我們今天的生活又有什麼意義呢?和春秋戰國其他諸子一樣,列子也擁有大批的支持者和跟隨者,歷史記載列子有次出門講學,隨隨便便就拉了四十多個弟子隨行,想必那場面或許並不輸給孔子周遊列國時的陣勢。但是列子的生活仍然過的很清苦,估計收徒講學屬於"義務分享",家裡卻常常無米下鍋。甚至有天有個鄭國人實在看不下去了,就跑到鄭國大夫子陽那裡說:"您可知道列子這位賢士嗎?"子陽答道:"知道"。
  • 列子陵園「守陵人」:花光積蓄和舉債為列子「揚名」
    「作為列子的後人,我覺得我有責任讓更多人去了解列子和列子文化。」說這話時,陳國勤眼神堅毅。  鄭報全媒體記者  翟寶寬 劉小濤 文/圖  高考作文中隱藏的列子 是咱鄭州人  今年全國高考語文Ⅰ卷作文題目是有關管仲和鮑叔牙的故事,管鮑之交的典故再次引起人們的熱議。很少有人注意到這個故事的最早出處是《列子·力命》,其實除了管鮑之交,還有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憂天等很多寓言故事均出自列子之手。
  • 《列子》中的一個小故事,謹記於心,福報不請自來
    楊布的哥哥叫楊朱,是一位哲學家,估計也是一個愛狗人士,見不得弟弟這樣,忙說:「別打狗了!如果你是它,你也會這樣的!」楊布怔住了:「啥意思?」「假如說,你的狗早上出門的時候是白色的,等晚上回來的時候就變成黑色的了,你難道不奇怪嗎?!」哥哥說。
  • 圃田澤隱居四十年 「御風而行」的本事列子是如何練成的?
    《道德經》說「上善若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講的也是這種境界。列子修為,已到了40年不讓名利沾身的地步。他所著《列子》一書,是先秦道家學派重要著作,上承老子,下啟莊子,對中國哲學史、思想史、文學史的發展,有重要影響。關於《列子》一書是否魏晉人所作偽書,古今學者歧見紛紜。當代比較公認的學界看法是,《列子》一書,是列子及弟子們的學派著作彙編,幾經劫難。
  • "有始有終"用英語怎麼說?
    中國人常說:「做事要有始有終」。「有始有終」,漢語成語,字面意思是有開頭也有收尾(have a beginning and an end),比喻做事能堅持到底。   例句:   我們無論做什麼都要有始有終,不可半途而廢。   In doing anything, we must go through it from start to finish and never drop it half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