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前行,命運流轉,苦難如常。困苦阻礙更多地被常人視為惡魔,懼怕或者逃避。躲過去的,慶幸著;脫不開的,抱怨著。又或許任其發酵膨脹,終被逼至崩潰。由此,逆境被苦難、憂愁、煩惱當道,越來越猖狂地捆縛著人的身心思維,讓我們變得越來越害怕面對。
當然,對於勝利者而言,逆境便是一次天賜的機遇,一筆橫來的財富,一場洗滌靈魂的聖浴。機遇不可否認,財富終須自己抓取。
偉大領袖毛澤東,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事業的進程中,一切磨難的親身經歷,還之以智慧兼胸懷的奮力搏擊。一首首詩文,一次次輝煌的壯舉,都在用親身躬行的實踐法則,告訴我們如何突破困境、成功逆襲!
這首《清平樂.會昌》,便是1934年夏,毛澤東因被黨內排擠,喪失發言權,而到會昌「養病」期間所作。面臨困境,毛主席卻不畏縮,不消沉,只待時日,捲土重來,再振雄風。
清平樂·會昌毛澤東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會昌城外高峰,顛連直接東溟。戰士指看南粵,更加鬱鬱蔥蔥。
1.心情苦悶,卻不消沉
此時的毛澤東,深受左傾教條主義者的排擠,被奪兵權以及黨內發言權,加上身體狀況欠佳,可謂心情苦悶至極。但從整篇詞作看來,主席的眼中,卻滿是充滿歡愉的壯麗之景:「東方欲曉,青山人未老,風景獨好。城外高峰,直接東溟。指看南粵,鬱鬱蔥蔥……」。河山巍峨,景色清秀,壯觀繁盛。遭遇苦悶的背後,卻不見主席一味地消沉低迷,而滿眼秀麗河川。「東方欲曉」,更預示了黎明的曙光就在眼前,真理也終將顯現。
以嶄新的環境和視角重整心態,消散愁苦。也許你會發現眼前的高山不聳,深淵不險。面對困苦變故,沒有心亂如麻,沒有一蹶不振,沒有在既有的苦悶中再為自己增添新的苦悶,也沒有讓逆境擴張而繼續存在和加深。放得下悲觀,拾得起長遠,你便具備了成就事業所需的智慧與果斷。
2.不輕言放棄,放緩前進,韜光養晦
當被勸去上海甚至莫斯科「休養」時,毛澤東卻堅持不離蘇區,不離中國,深入粵贛,暫時休整。正因主席心系革命前途,心系黨國偉業,無法心無旁騖地放下使命,而是重返老區,重整心情,積蓄力量。
「莫道君行早」,不要說自己來的早。透露著即使掌握真理,也莫以先行者自居。改變時局,抵抗危難的責任重大,革命道路依然漫長,不急於一時的憤然反擊。倒不如放緩前進,韜光養晦。
面對逆境,坦然接受。哪怕與真理相悖,卻發現問題正不斷消減,但原則始終不變。當我們接受這一切時,便等於賦予了自身更強大的力量,靈感信念也將隨之而生。
3.持續調查,潛心研究,不「賦閒」,惟「熱愛」
1931~1934年期間,毛澤東在黨內軍內失去發言權,但其從未放棄自己任何對革命有用的觀點。沒有領導權發言權,便埋頭苦幹,深入調查研究,讀書強識,而非賦閒,正所謂「踏遍青山人未老」,靠著不悔的信念,催生著對革命事業的憧憬與熱愛。抓緊每一個自我調整與創造的時機,將憂慮與憤懣,化成腳踏實地的奮鬥動力。
在逆境中成長,便是從逆境中深諳問題癥結所在,通過不斷反省、考察、學習與調整,改變現狀,從而使身心得以歷練,心智獲得發展。親身體驗,學習借鑑,「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實踐體驗,才是我們應對千變萬化最有力的武器。
4.樂觀豁達,順勢而為
毛澤東的豪言壯語「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一出,樂觀豁達的心境昭然若揭。
然而「人未老,這邊獨好」,更帶有樂觀者鎮定的自信。這種自信,正是在迎難過程中對問題的審視,反思,研究與沉澱,順勢準確掌握其規律與癥結,而提升改善自我後,悲觀煩惱自然不復存在之理。
5.高瞻遠矚,摧不毀的心靈支柱
「會昌城外高峰,顛連直接東溟。戰士指看南粵,更加鬱鬱蔥蔥」。開闊昂揚的基調,雄奇壯觀的精神狀態,一湧而出。前方旌旗飄搖,未來勝利可期。我既踏遍青山,面向峰巒。東海滔滔,南粵豐茂!黨國的事業一如初衷。
縱使「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正是有了這些難得的歷練體驗及自我充電,才使戰勝逆境的底氣更硬,信心更足。
面對排擠打擊,甚至責任的推諉,毛澤東也曾喟然長嘆,悽然淚下。但克難的心態、智慧與信念,都在為其突破逆境、走向成功而步步為營。面對困境,唯一條路可走,便是積極地付諸行動。
身處逆境,一味地想去擺脫,只會讓心態愈發地焦亂如麻,無所適從,幾近崩塌。試著有勇氣地去接受吧!也許在每一次曠達的接納中,你的生命正由此吸附著強大的能量與光華!
原創作品,歡迎轉發、關注!請勿搬運,違者追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