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壹姐兒說 」
和孩子一起讀書,其實,不僅可以讀,還可以玩。
一個好的繪本,就是一個好的劇本,約上幾個志同道合的家庭,導一出繪本劇,對孩子們來說,是既新鮮又有趣的體驗。
最重要的是,這對於激發並保持孩子的閱讀興趣,提升孩子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和行動能力,都十分有效,還能藉機跟孩子打成一片,好處多多。
之前,最愛帶娃玩繪本的豆豆媽魚傳尺素,曾和我們分享了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一本繪本的價值,今天,她還想具體再跟大家聊聊「家庭式繪本劇」的玩法。
她和她的朋友們,集思廣益、別出心裁,早不知玩了多少出繪本劇了。在這幫愛玩的媽媽們帶領下,娃兒們也算是玩出天際了。
要是你也有興趣,不妨也試試。只要有心,孩子的成長一定出乎你的意料。
文 | 魚傳尺素
漫畫 | 超人爸爸 西米
陪孩子玩轉繪本,怎麼能少得了繪本劇這個終極大招。當孩子們已經玩繪本玩到一定程度、年紀也到了五六歲時,我們就可以適時地引入繪本劇了。
這是一種多工種、多元素、講求配合的深度玩法。從前期道具製作、故事理解、臺詞熟悉,到現場的神態動作表情走臺配合,絕對是一次挑戰!
嘗試過,完成了,孩子們一定成就感爆棚!在我們堅持了幾次繪本劇的活動後,我發現,幾乎每個孩子最直觀的變化,就是敢於表達自己,在陌生人面前不膽怯了。
當然,無論是讀繪本,還是玩繪本劇,乃至咱們帶娃進行的所有親子活動,其實都是一個種下種子、傾注愛和希望、慢慢澆灌、用心陪伴、一起探索世界的過程。
千萬不要急功近利,期待幾次讀書、幾次課程,幾次活動就取得什麼樣可以量化的成果和看得見的效果。
但一路走來,你會漸漸發現,孩子變得喜歡思考「更進一步」,喜歡想的「更深一層」,無論是想像力還是執行力都有很大的提升。
這會變成他們面對世界、解決問題的習慣,彌足珍貴。下面,我就要手把手進行繪本劇導演速成培訓了。
「繪本導演」的工作項目包括哪些
選本子並且吃透故事,而且還需要對情節和人物有自己的理解;定場地和時間進度安排,約演員,確定道具、服裝、頭飾,並分配任務;現場說戲指揮,包括上下場、語氣動作神情,演員配合,整體效果都要兼顧;場面調度,比如,用手機播放音樂音效、旁白、報幕,等等;還有其他一切相關事項。
首先,選題、選題還是選題。選什麼樣的繪本,可以說是繪本劇成功的關鍵因素。太難了,孩子們駕馭不了,新進導演也把控不了,太簡單了,又沒意思。
個人建議,因為是針對5、6歲的孩子,初步嘗試的話,一定要找那些情節簡單、臺詞清晰簡潔、人物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的來,一般3-5個,現場比較好控制。
入門級推薦書目:《貓醫生》、《彩虹色的花》、《小螞蟻大豆包》、《三隻小豬》、《咕咚來了》、《一隻叫長腿的狗》……
我和豆豆曾經參加過《彩虹色的花》的繪本劇,我自己做導演還主持過《貓醫生》,今天,我就用這兩本書來做例子吧。
《彩虹色的花》是絕對入門經典作品。它用娓娓道來的語言講述了一個極其溫柔細膩的故事:一朵有七彩花瓣的花,將自己的花瓣都用來幫助有困難的小動物,最後,虛弱的,失去了美麗的她卻被覆蓋在白雪下面。
但它的希望和夢想還在繼續,冬去春來,新的花朵又在陽光下綻放開來……螞蟻、蜥蜴、老鼠、小鳥兒、刺蝟——每一個得到幫助的小動物都記得這種像彩虹一樣美麗的情感。
擬人化的主人公和小動物們之間的善意,這美好、溫暖的情感,就這樣周而復始,在天地間傳遞。
臺詞短、人物數量合適、道具數量少好製作、可以不需要背景,是這本書的優點。
《貓醫生》主要講述的是一個貓咪醫生的故事,這個醫生在森林中有自己的醫藥所,它是一個無所不能的醫生,小動物們的疾病它都能治好。
今天也來了好多患者,大象、長頸鹿、狗熊、狐狸等。貓醫生只要運足一口氣「喵——」地大叫一聲,大家就都能痊癒了。後來,貓太太的肚子疼了起來,原來是小貓要出生了。
後面這個故事難度稍大。因為要有一些背景設計、道具運用,臺詞和情節更複雜,需要更多肢體動作。
第二,表演前的準備最重要。總導演來安排統籌、確定時間,根據孩子們的意願分配角色。
定好之後,每個小朋友在家長的陪伴指導下,先期各自在家做準備。內容包括對整個故事的了解,對自己臺詞的熟悉,以及做頭飾。
孩子們在一遍一遍地深入閱讀中,對故事和角色有了更深的了解。這個時候,其實每個家長都是導演了。
家長要引導孩子進一步思考,整個故事是什麼調性,孩子所扮演的角色在故事裡面起到什麼作用,應該用什麼表情和語氣來說這個臺詞,上場應該做什麼樣的動作,應該有什麼樣的道具來配合……
然後是簡單的道具製作。排演《彩虹色的花》時,我們製作了各自小動物的頭飾。其中,飾演花的小朋友最複雜,因為要每個人從他那裡取走相應顏色的花瓣。
她和她家分導演(就是她媽媽)的準備也很充分,不但道具做得好,最後表演花度過冬天,又全新開放的時候,還運用了舞蹈動作,表現得很是出色。
排《貓醫生》的繪本劇時,我們準備了一張白紙,在上面繪製紅十字,作為診所的標誌。
大家還紛紛拿來了小朋友過家家用的玩具醫療器械作為道具。最牛的是,總導演借來了小朋友的白大褂和醫生帽……
第三,鼓勵出自信。哪怕在家準備得再好,哪怕只是在公園裡對著自己的爸爸媽媽演出,孩子們還是會有點兒緊張。
這就需要儀式感。先跟孩子們強調一句,咱們這幾遍先走臺,差不多了再進行正式演出。
然後,演出的時候,報幕、謝幕,一個環節都不能少,一定要一絲不苟,假裝我們是在國家大劇院。在這個過程中,導演和觀眾(爸爸媽媽們)要多給鼓勵和掌聲。
在確定了哪裡是觀眾區,哪裡是舞臺以及舞臺的中心,並準備好旁白後,小演員們就可以帶好道具,開始走臺了。
說實話,不走臺是想不出會遇到什麼狀況的。有的小演員不敢看觀眾,有的小演員在演完之後不知道該怎樣下場,還有的演著演著就背對觀眾、遠離舞臺中心了……
為了保證演出效果,導演一定要把每個小問題都在走臺中糾正,要嚴格要求自己和演員哦。
在大人的引導和鼓勵下,孩子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真是讓人驚嘆。他們會自創動作,道具運用也非常自如——
用手甩著當鼻子的「大象」,脖子彎了又直的「長頸鹿」,特意穿了黑衣服、爬著來的「黑熊」和他那超有創意的黑眼圈,嘴裡含著瓜子當咳咳蟲子的「狐狸」,靦腆的、但是沒有送錯禮物的「貓太太」,全程自信、臺詞非常好的「貓醫生」,還有那蹦蹦跳跳的「五隻小貓」……
除了個別聲音不夠洪亮、沒有怎麼注意看觀眾之外,大家都非常好地完成了表演。最後,五隻小貓出生,病人們都圍過來恭喜的場景,真的好暖。
小 貼 士
關於紀律
當導演不容易,但紀律才是最讓人抓狂的!自我介紹、講故事、說戲、排練,演出……這一套下來,嗓子都要喊啞。
小演員們也真心難搞!一會兒這個走神了,一會兒那個幹別的去了……平時在家是一個,這回面對的是七八個!輕聲細語真不行,必須適當嚴厲,語言明確、簡單,但是要有力度,還要有適當的獎懲才能鎮得住。
這個紀律的磨合,也算是一種鍛鍊吧,對孩子、對家長都是。
關於場地
小區空地、小公園、小樹林,或者誰家足夠大並且願意拿出來折騰一次都可以,畢竟只是簡單的家庭式玩繪本。
其實,敞開的空間很好,有不認識的路人來欣賞,更是對孩子們演出的一種鼓舞。
關於道具
最好家長們帶著孩子自己製作,而不要去買。開動腦筋,廢物利用,以環保和經濟實惠為原則,手工作坊開起來,這樣才更有意思。
什麼塑膠袋、紗巾、光碟、各種手工材料,我們都用過。朋友導演的《一隻叫長腿的狗》,還用大箱子做了一個狗狗的小房子呢!
這樣的過程,讓孩子們更享受;這樣的道具,用起來也更夠勁兒。祝大家都能成為大導演。
PS:上了學的孩子,都可以讓他們利用寒暑假的時間,自己來主導一部繪本劇了。嗯,下次我也試試看。
- 版權聲明 -
壹父母所有原創內容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 投稿郵箱 -
love@yifumu.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