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情商、性格類繪本是如何被玩壞的……

2020-08-27 媽咪OK

在很多人眼裡,繪本是無所不能的,是育兒神器—— 孩子不愛吃飯、不願刷牙、不準點睡覺、交友能力差、膽子小、不愛思考……成長中可能遇到的所有問題,都會在繪本裡找到解決方案。也就是,大家會期待給娃「讀一讀」,娃的問題瞬間就解決了。

需求催生產品,因為場對這類功能性成長繪本的需求一直高居不下,所以產量也是越來越多不是說帶功利性的繪本就不好,培養高情商、好習慣和好性格的經典繪本,也不少,但大家一定要鑑別,有多少好書相對應的也有多少爛書,而且不少爛書「銷量還很高」,很容易迷惑到大家!不是說對繪本有功利性的期待不對,因為繪本故事的浸潤確實要比我們平日裡的「苦口婆心」有效不少。但是我也特別想說,娃從故事的感知到行為的修正一定不會是即刻見效的。

就比如,你給孩子讀一讀好好刷牙的書,他不見得立馬就好好刷牙,你給他講講繪本裡的孩子如何打破恐懼,他也不見得從那一刻起就充滿了面對未知的勇氣……但孩子一定能從中有一些發現和感悟。這種積澱足夠多的時候,教育的目的,自然而然也就達到了。

今天就看似帶有一定功利性、具備一定功能的成長類繪本和大家好好聊聊~


1

區分好壞,看這幾點就夠

功能性繪本一大把,好壞到底怎麼鑑別?

因為看過的繪本真的不少,所以我也算基本摸清楚了「爛書」常見的一些套路,分享給大家。

考慮大家基本都是在電商平臺上網購(主流是噹噹、京東、天貓這三家),所以基本從封面封底和大致介紹的情況來明辨。

區分正品和仿品

仿品往往是照抄或高仿正品的書名,但在畫風上相當拙劣。

區別「正品」和「仿品」,其實從封面上就能看出個十之七八。封面自帶的「身份」信號一般是非常明顯的:

就比如,在上述幾個平臺上用「不要發脾氣」這個關鍵詞去搜索,一定能看到下圖中這兩本相似度極高的繪本:

它們的書名非常接近,但細去看畫面,一眼就能覺察出差別——論畫風的拙劣程度,右邊這本書分分鐘秒殺左邊這一本。

又比如,用「不要隨便摸我」這個關鍵詞去搜索,排名前十的結果中通常都會出現下面這兩本書:

同樣,它們的書名也是幾乎一模一樣,但兩個封面給人的整體感受卻是完全不同的。左邊這本《不要隨便摸我》的封面圖畫,是正常的親密擁抱,傳遞著溫暖的信號;右邊這本《不可以隨便摸我》,畫面上的成年男性從眼神到笑容,有一種溢出畫面的猥瑣。

所以右邊這本,即便它每一個出版流程都極其合規,終歸還是偷了件別人的馬甲。

署名不是「人」,或非原創署名

作者署名也能很好地佐證一冊繪本的品質。

正常情況下的繪本署名,通常會在封面的顯要位置,明確標註作者、繪者的姓名,引進繪本還會標註作者、繪者的國籍,以及翻譯者姓名。

像下圖這樣,是比較清晰、完整的標註信息:

而一些「仿品」繪本,它的內容基本靠臨時組織、多方拼湊,所以並沒有確定的作者,只能是以某某機構、工作室、項目組來署名雖說並不是絕對的,但是如果大家只是網上買買,沒有看過繪本的具體內容、或者沒有專業閱讀推廣人有具體的解讀和分享,一般不要隨意買。

融入故事情節的恐嚇

繪本中還有一種很常見的坑,是恐嚇,經常在閱讀時會覺得是誇大後果。

這類會比較集中的在一些行為習慣養成主題的繪本裡出現。就比如我手頭這本仿品《不要哭,清楚地說》,愛哭的主人公嗚嗚兔,遭遇了黑女巫的咒詛,變成了一隻嗚嗚叫的哨子。

變成哨子的小兔子向自己的媽媽求救,結果,媽媽以為她是一隻奇怪的哨子;向好朋友呵呵豬求救,好朋友也沒有認出她就是嗚嗚兔……一個鮮活可愛的生命,僅僅因為愛哭,就變成了一個只會響的哨子,連本身的樣子都失去了……

這樣的內容其實就是變相恐嚇!


3過度解讀,好繪本也會讀壞篩掉不好的書並不代表大功告成了哦。優秀的內容最終被孩子吸引,還需要媽媽用平常心給孩子讀,千萬不要抱著太大的功利心解讀,不然,好的繪本也會被讀壞了。

不要畫蛇添足,總結和說教

總結和說教,也是過度解讀時常犯的錯誤,比如說完一段總喜歡用自己的語言來總結一下「中心思想」、衍生出一個道理,畫蛇添足的來一筆,其實就是破壞了親子共讀的「美」。就比如我手裡的這本《我闖禍了……》,說的是皮埃爾不小心打碎了家裡珍貴的玻璃狗擺件,他決定在花園深處的檸檬樹下挖一個洞,把小狗碎片藏起來。

如果這時來一句總結「皮埃爾做得對嗎?當然不對呀!小狗碎了,遲早是會被發現的,皮埃爾這麼做,沒準會讓事情變得更糟!孩子只能感受到媽媽對這件事的判定態度。

事實上,這裡只是想表達出所有和皮埃爾一樣的孩子,他們這種情況下的真實內心活動是:「這件事只有老天爺知道。爸爸不知道,媽媽不知道,何塞叔叔也不知道」。

在下一頁,下下頁,事情開始一點點變得糟糕起來了。當皮埃爾覺得事態糟糕到無法收拾的時候,他決定要承認這一切。

如果這會兒又急於總結和趁熱打鐵:「要是皮埃爾一開始就勇敢承擔錯誤,檸檬就不會被震掉,小河水不會漏光,天公不會震怒,他自己也不會擔驚受怕呀……你可不能像他一樣哦!」 原本很好的繪本就這麼被毀了,爸媽永遠無法藉助這樣的好時機走進孩子內心,聽到孩子的真實聲音。其實在這個故事中,皮埃爾為了隱藏、掩蓋這件事,他又震落了檸檬、放幹了小河、惹來了響雷、甚至引發了地震……他惹的禍越來越大,這一路的心理變化和內心的衝突,非常強烈,如果爸媽在讀的時候淡化總結性陳詞,孩子是很容易代入的。作者從頭到尾,都沒有給皮埃爾貼上逃避或撒謊的標籤,而是通過故事的自然發展,一點點去呈現一件「壞事」導致的或好或壞的後果。所以,只要不帶任何主觀期待地給孩子講,內容真的可以讓孩子得到最好的教育。比如我帶OK看這本書時,OK對故事緣起的那隻小狗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一隻玻璃小狗怎麼會隨著天氣變化而變色呢,這太神奇了吧?一本成長繪本裡衍生出了一個科學問題,我和他熱烈地探究了一番。這是額外的收穫,也足夠讓人驚喜,所以帶著娃看書千萬別帶著「強目標」,看完這本書,他必須怎麼怎麼樣!

誇大後果式的讀,好書變爛書

《牙齒大街的新鮮事》這個繪本算是「引導孩子刷牙」的標配。它最大的特點是有趣,作者讓兩個擬人化的「小蛀蟲」哈克和迪克當主角,通過故事,一點點去展現他們對牙齒一系列的破壞和影響。

但如果我們講的時候總是惦記著要讓孩子從中汲取點教訓,這味道就變了。

比如下面這個畫面,說的是小蛀蟲哈克有一個裝滿糖果的百寶箱,這些糖果原本都粘在牙齒上,是哈克辛辛苦苦搬回來的……

本來這個故事情節對孩子來說是很有趣的,他讀得津津有味,但這時你怕他沒理解後面的深意,開始補充說:「你看,小朋友糖吃太多可真不是什麼好事,它那這顆被蛀的牙齒會更慘咯!」恐嚇的第一步已經開始。

再往後,小蛀蟲哈克真的在擴建儲藏室,並且給新的儲藏室裝上了飲料引流管道,它只需愜意地坐在躺椅上,就能喝到好喝的可可可樂。

然後我們繼續解讀說:「你看,小蛀蟲可真是壞透了,它為了偷喝飲料,竟然在牙齒上挖了這麼大一個洞!牙齒上挖這麼大一個洞,得多疼呀!」類似不自覺的「恐嚇」其實時常有。

再然後,一頁頁往下翻,那場面就更有說頭了。

再按一定要跟娃講透蛀牙的危害思路走,就是:「每顆牙齒都鏤空啦,搞不好吃個蘋果就得磕掉呢!牙齒掉光光那就跟九十歲老奶奶一樣,想吃的東西咬不爛、吃不下,講話也講不清……」這一番精讀下來,繪本原有的故事性和趣味性,就演變成了「恐嚇」。但真正合適的方式是,除了照著文字講故事情節外,我們也可以和孩子進行角色扮演,延伸開去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一玩牙齒警察驅趕小調皮哈克和迪克的遊戲,讓孩子對自己身體這部分更感興趣,激發他們更願意主動保護好它們的內在動力。

相關焦點

  • 超實用0-3歲性格情商繪本,教出好習慣、好性格、高情商的孩子
    而3-6歲是孩子性格、行為習慣和情商的形成時期。也就是說3歲前孩子的發展會影響孩子今後性格、行為習慣和情商的形成。所以我一直認為,家長對孩子的影響其實是越來越小的,3歲前最重要、6歲前其次、12歲前再次……因此,教育和陪伴孩子一定要趁早。
  • 《鈴木繪本3-6歲情商培養繪本》兒童情商培養,不只是腦洞大開
    文/菽麥在職場中,那些優秀的人,更多的是情商比較高的人。那麼情商是什麼呢?百科中是這樣解釋的,情商,主要是指人在情緒、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總的來講,人與人之間的情商並無明顯的先天差別,更多與後天的培養息息相關。所以很多家長從小就開始培養孩子的情商,為的就是讓孩子的未來擁有一個高情商。那麼0-6歲兒童情商如何培養呢?
  • 法國童書大師給孩子的25堂情商課,情商繪本選這套就夠了!
    想起著名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先生說的那句話,「刺激與回應之間存在一段距離,成長和幸福的關鍵就在於我們如何利用這段距離。」所以,我給你們找來了這套情商類繪本中的「聖經」——法國引進《兒童情商社交遊戲繪本》。
  • 寶寶入園提前做準備,少了情商和性格素養,開園他可能玩不開
    幾個年齡相仿的孩子在一起玩得開心,突然,一陣哭鬧打斷了眾人的熱鬧:大一些的孩子木木搶了最小孩子豆豆的玩具,豆豆上去就要搶回自己的玩具,因為人小沒成功,所以直接躺地上哭。幼兒園就是一個簡單的小社會,在這裡,孩子需要與他人接觸、交往,想要過得如魚得水,必須要讓孩子情商高、性格好。不需要孩子像成年人一樣接物待人,但也需要懂最基本的為人處世方法,比如上課遵守紀律、和小朋友和平相處、積極舉手發言等等。
  • 李玫瑾:情商不高的人,往往孩童階段就能看出來,網友:太真實了
    社會上總有那麼一些人,他們的內心並不壞,只是說話,做事非常不講場合。要知道情商對一個人的發展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就如馬雲所說:一個人的成功,靠情商,情商低的人是沒辦法管理一批智商高的人的,智商高的人是很難管的,你管理他們就得靠情商。
  • 情商培養|想讓孩子更好的與人溝通相處,你要知道這些繪本
    如何讓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更好地與人相處、溝通並融入社會,對提高兒童情商非常重要。而通過閱讀,孩子們可以潛移默化地進行情商教育,好的繪本不僅有趣,還值得寶寶反覆閱讀。情商培養如此重要,我們馬上奉上了第二期情商繪本推薦!
  • 6歲前,請用這些繪本教孩子學會管理情緒
    俗話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因此,我們不能等到孩子長大了,被社會洪流狠狠摔打後才學「乖」,情商培養,應該從小開始,讓孩子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緒,也理解他人,從而變得更加自信、從容、堅強,健康成長。下面這些繪本,可以有效地幫助家長們提升孩子的情商和社交技能。1、Yo!
  • 孩子6歲前,適合看哪一類繪本?幼兒園園長:建議多看這4類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家長重視帶著孩子閱讀這件事情了,從小就會帶著孩子玩一些洞洞書、翻翻書之類的。但是當孩子可以認識的字越來越多,對於看書這件事越來越不滿足只是看圖、玩一玩,家長應該給孩子選擇什麼類型的書籍看,對孩子成長最有益處呢?
  • 4-7歲孩子提高情商,一定要多玩這6類情商遊戲,兒童心理學家推薦
    對孩子來說,遊戲是他們學習各種技能,發展情商、智商等多種能力的重要方式。關鍵是怎麼玩,玩什麼,來收穫這些遊戲的好處。孩子不能錯過的6類情商遊戲不同的遊戲有不同的功能,比如踢球可以鍛鍊孩子的大動作能力和反應能力,搭積木可以鍛鍊精細動作和空間感、創造力。
  • 李玫瑾:小時候有這3個「特徵」的孩子,長大後情商多半不高
    「網紅教授」李玫瑾,曾在多次公開講座中表示: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此階段孩子情緒控制得好,長大後性格多比較溫和,情商也相對較高。同時,李教授也在講座中總結道:小時候有這些特徵的孩子,長大後情商多半都不高。
  • 情商高的孩子長大後更容易成功,6個技巧培養高情商好性格的孩子
    為什麼,很可能就輸在了「情商」兩字上。「情商」的概念是1990年美國耶魯大學的薩洛維奇和新罕布夏大學的梅耶最早提出的。而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丹尼爾·戈爾曼還寫了一本驚世巨作《情商:為什麼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 預告丨2-6歲孩子必備的情商繪本,來自丹麥的《艾達情緒管理盒子》
    總共有18本,通過18個生活中常見的事例,讓孩子認識到情緒是如何產生及如果去管理。  在親子共讀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從孩子的角度,幫助他們充分認識、體驗、接納和管理自己的情緒,這些是培養情商很重要的一步。  也能夠將孩子平時表現出來的這些問題拿出來討論,當有了對比之後,孩子們樂於接受,也能夠讓他們去思考,去習得。
  • 2-9歲情緒管理性格培養必入繪本推薦:輕鬆化解孩子負面情緒
    通過繪本故事引導就是個好方法。今天積木育兒就為大家推薦一些針對於孩子情緒管理,性格養成的繪本。《小燈泡情緒管理繪本》——韓國「暖心」情緒繪本,幫助孩子正當釋放「壞情緒」。「小燈泡系列繪本」的每個故事,都有明確的主題意義,它包含了孩子真實生活場景中常常會產生的情緒,這些情景你家孩子或許正在經歷。書中涵蓋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性格問題,包括膽小害怕、內向害羞、愛發脾氣、不自信、沒有安全感等等。每次陪孩子捧著書閱讀時,總能從畫面中感受到柔軟暖心的力量。
  • 在孩子的情商培養過程中,繪本閱讀不能少
    情商是一個人在認知,溝通,情緒,意志力和挫折的耐受程度等等各方面的體現。因此情商高的人更易受到周圍人的歡迎。為人父母最希望的就是自己的孩子能夠受大家的歡迎,希望看到他順利地融入學校和小夥伴們愉快的相處,甚至能得到老師的喜愛。因為這不僅僅是一份驕傲,更是希望孩子能夠被他人所接納和欣賞。所以現在大部分家長已經逐漸的對孩子情商培養重視起來。
  • 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健康呵護你的孩子成長
    功能型繪本《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 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告狀現象在幼兒的現實生活中很普遍,他們常常會感到,如果沒有大人幫忙,有些問題自己就是處理不好。《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不要告狀,除非是大事:一個告狀的故事》告訴孩子,什麼是需要告訴家長的大事,什麼是自己能夠解決的不事。&34;中解釋了為什麼孩子喜歡告狀,以及如何幫助他們自己解決處理。
  • 白巖松: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常玩這5個小遊戲,提高孩子情商能力
    常玩這5個小遊戲,提高孩子情商能力情商在孩子未來發展的道路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對於情商的培訓也顯得至關重要,當孩子掌握了能夠與人良好溝通的能力、能夠做到察言觀色的從容、面對各種問題能作出冷靜機敏的判斷時,那麼孩子的未來將會更加
  • 白巖松育兒理念:想要孩子變優秀,情商教育必不可少
    家長只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卻忽略的孩子的情商,這是一個不小的隱患。為什麼情商對孩子那麼重要呢?因為情商不僅能促進孩子學習成績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有助於形成一些非智力因素的特徵。比如樂觀自信、清晰的自我定位、良好的情緒處理能力、強大的抗挫能力等等。這些非智力因素,有的時候對孩子幫助甚至比智力因素還大!
  • 李玫瑾教授:情商低的人,基本小時候都有這幾種表現
    ,視頻的內容是關於孩子情商高低的問題和如何培養孩子情商的問題。如何判斷一個孩子的情商高低?其實你可以從他小時候的舉動當中看出來,因為有些東西是隱藏不了的。,這類孩子一遇到事情就怨天尤人,從來不會在自己身上找原因,這樣的孩子往往長大之後難有大成就。
  • 李玫瑾坦言:情商低的孩子,平時就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非常火的育兒講座視頻,視頻中演講的人正是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在講座中,李玉錦教授將孩子的人生分為的幾個重要階段,其中3-6歲正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若在此時發現孩子有這幾種表現,咱們孩子的情商多半不高,家長要及時糾正。
  • 孩子吃飯有這些「臭毛病」,是「情商低」的表現,父母要及時糾正
    對於情商來說,它並不是等同於性格,而是與性格脾氣非常相關,而高情商的孩子,他們往往是可以駕馭自己的性格,能夠不發脾氣、不隨性、不任性。曾經一位長期研究犯罪心理以及青少年心理的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說過:「情商低」的孩子,在吃飯的時候會有這些「臭毛病」,父母要及時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