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在國家頂層戰略層面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國家也有相應的補貼,且扶持力度大,包括貼息、免息貸款、擔保補貼、扶持資金、先建後補、風險補償金等等。
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把自然、民族文化和農耕文化融入到傳統旅遊文化中,豐富了旅遊業內涵隨著旅遊業與農村、農業的不斷融合,進一步帶動農村各方面基礎設施建設不斷發展,成為拓展農業多功能性、促進資源高效用、滿足新興消費需求朝陽產業。國家對農業項目政策利好、資金扶持力度大,同時也加劇了補貼申請的競爭。如何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成功申請到相關補貼,讓項目順利落地呢?有哪些方法呢?
1、 了解政策、未雨綢繆
關注政策可以從政府網站、專業協會,培訓,規劃設計諮詢機構,微信微博,新聞媒體等。應通過各種渠道密切關注,了解相應的政策,爭取政策扶持資金,趨利避害,不踩紅線。
根據政策與對口部門的要求,積極準備資料,儘量爭取國家和地方的專項資金,能很大程度的解決項目開發中的資金問題,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挑戰政策紅線,比如土地流轉,規劃設計,抵押貸款等包括搞民宿遇到的公安消防問題,都要符合法律政策的要求,不要盲目,心存僥倖。
2、找對部門很重要
傳統思維,往往投資和經營者只找到農業局一家單位,實際上包括農業、林業、旅遊、科技、發改、合作總社、工信、財政、水利、文化、扶貧等,都是有農業方面的相關補貼的。
比如,觀光農莊類可以向旅遊局申請旅遊專項資金、旅遊扶貧資金等;特色文化類農莊可以向地方宣傳部和文化局等單位申請文化產業發展資金;科教類農莊可以申請科技局的相關項目: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星火計劃項目、科技推廣與集成技術示範項目等。
3、與當地政府做好關係維護
這裡指的是正常的關係維護,必要的溝通,事先見面,定期匯報,主動跟政府建立聯繫。
每年的項目都有很多,存在競爭,所以每個項目從通知申報到申報截止時間都比較短,因此和對口部門保持良好的溝通,能第一時間獲取信息順利完成申報。
常溝通、常匯報、混臉熟,不但能趨利還能避害。
4、與科研院校做好關係維護
有條件的話應當與科研院校建立良好的關係,一些項目要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掛鈎。如果科研院所能給予產品和項目建議,在申報補貼時,佔據一定優勢。
5、搞清楚可以申請到多少?
申請農業補貼,當地的農業局、農辦、財政局、農綜辦、旅遊局、科技局、林業局、發改委等,以上部門每年都能申報,每個項目在20萬元到60萬元的較多;中央財政項目一般都在幾百至上千萬元;水利局、環保局、老區扶貧辦、經貿局等,一般項目資金較少,5萬元到20萬元居多。
6、提前申報、每年申報
所有的休閒農業補貼項目都是提前一年申請下一年。
農業補貼年年都有,國家各部門和專家都確認,農業補貼不會少;農業補貼會更實;農業補貼會逐年升高。一次申報後,就算是在政府上掛上號了,即便今年申請沒通過,來年申請成功的機會便會大很多。
要注意的是,往往同一個項目,在同一個委辦局以同樣的名義,一般只能拿一次。
7、如何申報項目
關鍵詞:「與農業結合」
與農業產業結合的不夠深入,這是不會「玩」的問題。關鍵的項目分類與項目策劃很重要。把自己的項目歸成哪一類?比如養殖業,「畜禽良種」繁育部分可以申報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和科技部的補助,也可以「畜禽養殖」申報農業農村部、財政部、發改委的菜籃子工程,還可以以環保類項目申報農業部沼氣處和環保部門的相關補貼。
8、研究好哪些重點扶持
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重點扶持,包括現在農業莊園、產業園、田園綜合體、農業科技園區、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發展等項目。
除了大眾外,新的經營組織形式主要是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這是以後的重點扶持主題,大部分扶持資金會安排到這裡來。
9、先易後難,拆項目申請
先撿著能申請到的申請。關鍵在於對拆項目申請,可以拆開來報,避免單一項目對於扶持資金的封頂規定。懂得利用政策才是關鍵。
10、提前準備申報材料
每年各省的項目都很多,競爭激烈,提前準備。企業申報農業項目,必備的材料包括:企業的法人證書、營業執照的複印件、企業資產負債表、地方政府配套資金證明、土地使用證明或者土地租用合同、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當地銀行出具的信用等級證明、貸款證明、環評報告、企業或者榮書。
11、關鍵:如何致富農民?
一二三產融合,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申報怎麼寫?有個關鍵點:如何帶動增收致富?這是國家要求。要想補貼多,就得在這方面下功夫。就是說我們項目合理到位,能夠帶動產業發展,帶動當地農民致富,國家自然會重點支持。
在申報時最好能突出四部分
① 具體帶動農民增收的戶數,有證明,協議或者合作社數據;
② 能否帶動農民增收超過30%,通過何種方式(銷售、工資等);
③ 合作的鄉民要高出周邊未合作鄉民30%,說明手段和原因;
④ 輻射帶動當地周邊多少人產生了什麼新業態,新市場?
新常態下,頂層對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的政策堅定性不可低估,在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不做PPP項目就會被邊緣化,而沒有準備的去做PPP項目會走很多彎路。
隨著PPP「適應期」和「糾錯期」的結束,輕建設、重運營才是未來,2018年將是PPP項目精算年,談判周期更長,落地率更低,單純的方案編制已經不能滿足項目落地的要求,PPP大諮詢時代到來。歡迎來電合作:
手 機:18600640930(同微信)
指正\合作\投稿:663149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