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代購品商標侵權?代購者承擔侵權責任

2021-01-07 中國長安網

跨境代購由於商品物美價廉的特點,已經成為一種新的消費模式。代購者在銷售跨境代購商品時,應具有商品的品牌意識。1月5日,記者從市法院獲悉一案例,代購者在銷售跨境代購服裝時,因侵害了商標權人的合法權益,被判賠償商標權人經濟損失(含合理費用)15萬元。該案裁判對跨境代購行為進行了合理的界定,為跨境貿易行為的合法性提供了明確的指引。

商標權人

發現侵權商品

EVISU是一個源於日本的高端牛仔品牌,有「日本牛王」的美譽。該商標為某國際有限公司註冊取得,並授權上海某公司在國內獨佔經營並使用上述商標。2019年3月12日,上海某公司發現,瀋陽某公司利用網絡銷售平臺,以代購的方式,銷售被訴侵權商品。

上海某公司認為,「EVISU」商標經過在中國大陸範圍內長期、廣泛的使用,具有較高知名度。瀋陽某公司在網上店鋪內銷售自稱從韓國進口的「EVISU」品牌的服裝,具有混淆的可能,易使相關公眾對商品來源產生誤認或認為服務來源存在特定聯繫。且瀋陽某公司並沒有取得合法授權,其行為已經構成商標侵權。

上海某公司提出訴訟,請求法院判令瀋陽某公司賠償其經濟損失及合理支出共計50萬元。

代購者稱有合法來源

瀋陽某公司辯稱,其代購的商品均非公司自行生產製作,系從韓國購進的正品商品,涉案商標在購進時已標註在商品上,而商品上所使用的商標均為在韓國已合法註冊。瀋陽某公司只是依國內消費者的指定,在收取費用後購買再發貨給國內消費者,是代為購買韓國正品商品的行為,不屬侵權行為。

瀋陽某公司認為,其沒有侵權故意,且提供了商品合法來源,不應承擔賠償責任。

法院判代購者商標侵權

法院認為,在商品交易的過程中,商標發揮著重要的識別的功能,將在境外購買的商品又在境內轉售,使商品進入我國市場流通,附著其上的標誌發揮了識別的功能,如與在我國取得註冊商標專用權的商標發生混淆,使公眾對商品的來源產生誤認,直接侵害的是我國商標權人對註冊商標的專有使用權。本案中,瀋陽某公司將境外購買的商品在境內銷售,與涉案商標發生混淆,破壞了商標的識別功能,侵害了商標權人上海某公司的合法權益。

法院綜合考慮涉案商標具有較高的知名度、瀋陽某公司實施了銷售侵權商品的行為及侵權行為持續時間,並結合銷售記錄、制止侵權所支付的費用,判決瀋陽某商貿有限公司賠償上海某貿易有限公司經濟損失(含合理費用)15萬元。

代購者對商標

具有較高的注意義務

市法院民四庭法官吳松評析此案認為,本案涉及跨境代購行為引發商標衝突的責任認定。首先,跨境代購行為的性質應認定為是買入再賣出的銷售行為,而不應是完成委託事項的受託行為。其次,由於商標權具有地域性的特點,代購者將商品在國內再次銷售,附著其上的標誌產生識別作用,與國內商標權人的商標產生衝突。最後,代購商品上的商標使用行為,並未得到國內商標權人的許可。因此,代購者應承擔侵害商標權的民事責任。

代購者可以以合法來源進行抗辯,但由於代購商品的商標在國內多是有較高知名度的大品牌,代購者應具有較高的注意義務,應當以審慎的態度審核境外商品是否侵害中國註冊商標專用權。本案中,代購者在接到商標權利人的投訴後,仍在從事銷售活動,其主觀上過錯明顯,故對其提出不承擔賠償責任的抗辯理由,法院不予採信。

相關焦點

  • 跨境代購品商標侵權 代購者承擔侵權責任
    跨境代購由於商品物美價廉的特點,已經成為一種新的消費模式。代購者在銷售跨境代購商品時,應具有商品的品牌意識。1月5日,記者從市法院獲悉一案例,代購者在銷售跨境代購服裝時,因侵害了商標權人的合法權益,被判賠償商標權人經濟損失(含合理費用)15萬元。該案裁判對跨境代購行為進行了合理的界定,為跨境貿易行為的合法性提供了明確的指引。
  • 最新商標間接侵權責任由誰承擔
    商標,顧名思義就是公司的品牌或品牌的一部分在依法註冊之後成為的商標,是受到法律保護的,他人和組織不得隨意使用和侵犯,如果有侵權行為就需要承擔法律責任了。 一、最新商標間接侵權責任由誰承擔  間接商標侵權由主要責任人承擔責任。
  • 跨境代購為跨境貿易行為的合法性提供了明確的指引
    跨境代購由於商品物美價廉的特點,已經成為一種新的消費模式。代購者在銷售跨境代購商品時,應具有商品的品牌意識。1月5日,記者從市法院獲悉一案例,代購者在銷售跨境代購服裝時,因侵害了商標權人的合法權益,被判賠償商標權人經濟損失(含合理費用)15萬元。該案裁判對跨境代購行為進行了合理的界定,為跨境貿易行為的合法性提供了明確的指引。
  • 商標侵權賠償的訴訟時效?商標侵權訴訟費由誰來承擔?
    商標只要是依法註冊的,都是受到法律保護的,他人和組織不得隨意使用和侵犯,否則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如有涉及商標侵權情況,那麼商標侵權賠償的訴訟時效?商標侵權訴訟費由誰來承擔?下文由河南煥廷律師整理相關資料,希望對您有所幫助。一、商標侵權賠償的訴訟時效
  • 案例——免費贈品使用他人商標是否侵權?商家是否需要承擔責任?
    執法人員經過現場檢查和調查發現,馬桶確實為裝修公司前員工在網上以低價訂購的假冒產品,遂作出沒收商標侵權馬桶以及罰款2萬元的行政處罰,同時由裝修公司為鄒某更換正品TOTO牌馬桶。揚州市邗江工商局接群眾舉報後,調查認定江蘇某服飾有限公司揚州專賣店的行為構成「銷售侵犯註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商標侵權行為,依據《商標法》及其《實施條例》對當事人作出了罰款4000元的行政處罰。有些人可能會疑慮,贈品是免費獲得的,這種怎麼認定侵權呢?
  • 商標侵權 | 常見的四大商標侵權行為有哪些?
    01、使用侵權 所謂使用侵權是指,未經商標註冊權人同意,在同一或者類似的商品上使用相同或者類似的商標的行為。商標註冊的最直接目的就在於對企業商標進行保護,避免他人隨意使用。因此,如果未經同意即使用他人註冊商標,無論其有無過錯,都會構成對他人註冊商標專用權的侵權。在實踐中,使用侵權相較於其他幾種侵權方式而言,是最為常見的一種,對這類商標侵權的追責也是最為困難的。 02、銷售侵權 銷售侵權是指銷售侵犯註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行為。
  • 以案說法:擅自在企業名稱中使用他人馳名商標應承擔侵權責任麼?
    被告以原告的馳名商標的文字作為企業字號,構成對原告的馳名商標的侵權,應承擔相應法律責任,請求判令被告立即停止侵犯原告馳名商標權的行為,停止在其企業名稱中使用「木魚」字號;判令被告賠償原告經濟損失十萬元。
  • 智慧財產權侵權責任承擔的形式有哪些?
    在我國以商標法、著作權法、專利法為主體的智慧財產權法律體系中,針對侵權行為,主要規定了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責任承擔形式。只要構成智慧財產權侵權行為即同時構成停止侵害的民事責任,在這裡,侵權行為和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相同。
  • 近似商標如何認定侵權?
    商標侵權是指違反商標法規定,假冒或仿冒他人註冊商標,或者從事其他損害商標權人合法權益的行為。侵權人通常需承擔停止侵權的責任,明知或應知是侵權的行為人還要承擔賠償的責任。情節嚴重的,還要承擔刑事責任。那麼商標侵權如何認定?
  • 必看乾貨:如何判斷商標侵權?商標被侵權又該怎麼辦?
    根據《商標法》第56條第3款的規定:出售不知名的侵犯註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可以證明該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的,提供者應當不承擔賠償責任。因此,這種形式的商標侵權需要賣方的主觀知識為主要條件;(四)偽造或者任意製造他人註冊商標或者銷售偽造或者任意製造的註冊商標的行為。
  • 侵權責任的歸責原則,侵權事件產生之後如何確定責任承擔?
    (一)過錯責任過錯責任是指任何人因自身的過錯(故意或者過失)而侵犯到他人的民事權益時,就應當就所造成的損害承擔責任。根據《侵權責任法》第六條規定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侵權責任法》第七條規定行為人損害他人民事權益,不論行為人有無過錯,法律規定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依照其規定。《侵權責任法》明文規定的無過錯責任情形:(1)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侵權責任。監護人盡到監護責任的,可以減輕其侵權責任。
  • 跨境電商侵權如何規避?如何一鍵快速檢索全球商標?
    微信號:18576610902 幫助跨境電商規避侵權風險是我們專業所在。
  • 不難得專欄 | 商標侵權的表現形式和法律責任「上」
    商標侵權行為,一般是針對註冊商標而言的,如果行為人未經商標權人許可,在相同或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註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商標,或者其他幹涉、妨礙商標權人使用其註冊商標,損害商標權人合法權益的其他行為,都屬於商標侵權行為。侵權人通常需承擔停止侵權的責任,明知或應知是侵權的行為人還要承擔賠償的民事責任。如果涉及訴訟,在民事案由中 一般稱侵犯商標權糾紛。
  • 商標間接侵權中主觀過錯的判定
    法院判決胡某承擔60000元的賠償責任,某百貨市場在30000元內承擔連帶賠償責任。一審判決後香奈兒公司提起上訴,要求某百貨市場承擔全部連帶責任。某百貨市場雖在2013年因胡某侵害案外人商標權承擔過相應法律責任,市場內亦曾出現其他銷售假冒商品的侵權行為,但相對於香奈兒公司並不因此必然產生主觀過錯,故對某百貨市場收到香奈兒公司律師函之前胡某的侵權行為,不宜認定某百貨市場構成共同侵權。綜合本案,對一審法院判令某百貨市場在一定範圍內承擔連帶賠償責任予以維持。
  • 淺析共同侵權的認定及責任承擔
    【評析】:作為一起典型的共同侵權案件,本案在審理過程中,爭議的焦點存在於上述十被告是否共同侵權及責任如何分擔。對此,我們首先應當從共同侵權的構成要件出發加以分析。  一、 共同侵權行為的特殊構成要件  《民法通則》第130條規定:「二人以上共同侵權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 商標侵權抗辯避險指南
    商標侵權案件是智慧財產權訴訟中較為常見的一種,被訴侵權行為人不僅可能需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還有可能涉及行政和刑事責任。在受到權利人針對被訴侵權行為人發起的商標維權訴訟後,被訴侵權行為需要儘快預估訴訟的風險以及勝訴前景,以進一步做好應對的措施。
  • 王國柱:論商標故意侵權的體系化規制
    應當為故意侵害商標權益的行為一體設置相應的懲罰性賠償責任。關鍵詞:故意侵權 明知 惡意搶註 懲罰性賠償 體系化 法益侵害根據行為人主觀過錯形態的不同,商標侵權行為可以分為故意侵權和過失侵權兩種形態。故意侵害商標權的行為在責任構成和責任承擔等方面異於過失侵權,故意侵權行為具有獨立規制的價值。
  • 商標侵權裁判規則研究
    未盡到注意義務加工侵犯註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承攬人與定作人構成共同侵權,應當與定作人共同承擔損害賠償等責任。承攬人不知道是侵犯註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並能夠提供定作人及其商標權利證明的,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 網紅糕點「鮑師傅」帶照租賃,商標侵權責任如何認定?
    網紅糕點「鮑師傅」帶照租賃,商標侵權責任如何認定?本案的焦點在於「帶照租賃」侵犯商標權,責任應該如何認定?即房屋租賃方李老爹公司其並不是實際侵權人,是否應該承擔責任?
  • 商標侵權 | 常見的七種表現
    商標侵權,是指行為人未經商標權人許可,在相同或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註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商標,或者其他幹涉、妨礙商標權人使用其註冊商標,損害商標權人合法權益的其他行為。 商標侵權後果很嚴重,除了要承擔民事責任,賠償被侵權人的損失之外,搞不好還要坐牢。目前,商標侵權的行為也多種多樣,深圳不難得智慧財產權服務有限公司的小編簡單整理了七種表現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