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人之名》這3種教育方式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2020-09-14 高中生高考日語

最近熱播的《以家人之名》真的是太火了,劇中的3位媽媽給大家留下了不少深刻的印象。

凌霄的媽媽:情緒化,極端

陳婷是凌霄的母親,從一出場就是一幅苦大仇深的臉,陰氣沉沉,看著就不好惹。


凌霄有一個可愛的妹妹,有一次媽媽出去打麻將而把兄妹倆反鎖在家裡,導致女兒吃核桃不小心被卡住窒亡。

因為這件事情,陳婷把所有責任都怪罪到凌和平和小凌霄父子身上,覺得是父子倆的過失造成了女兒的意外,鬧得永無寧日,這也成為了一家人心中的一道坎。

自從這次事故,她深陷其中無法自拔,變得暴躁易怒,發現凌霄還藏著一張全家福也一氣之下撕毀丟進垃圾桶。

這種令人窒息的情緒對孩子影響非常大,家長的喜怒無常,剛剛還是和風細雨,突然間為了一點小事就大發雷霆。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生活成長的孩子通常缺乏安全感,時刻處於一種不按狀態,因為他們不知道父母會不會突然發脾氣。長期的壓抑和緊張會令孩子膽小怯懦、自卑內向,也有可能孩子「繼承」了父母的情緒化,變得同樣喜怒無常,令人不敢接近。

賀子秋的媽媽:「生而不養」

賀梅消失多年,以一身紅裙、墨鏡紅唇,終於現身出現在李爸的小麵館,以醒媽多年追劇的經驗,她的出現不簡單。 十年前,借走李爸的一萬塊錢,還把兒子子秋丟給他撫養後杳無音信。

賀子秋在李爸的照顧下在歡樂的環境下健康長大了,然而親人的相繼出現,打破了原本安好的生活。

當年生而不養,一回來就綁架李爸對子秋的愛。

我最想說「生而不養」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作為父母,不能只生而不育,或許沒辦法給孩子全世界最好的,但是也該盡其所能給孩子一個較好的成長環境。

齊明月的媽媽:強勢、掌控

3位家長中,齊明月的媽媽真的是現實生活中最常見的家長了,堪稱是中國式家長的典型代表。

李尖尖的好友齊明月是班上的班長,讀書好,長得漂亮,家庭優渥,比起兄妹三人,她簡直就是名副其實的天之驕女。

按理說,她可以活得瀟灑恣意,但是我們看到的齊明月總是一副唯唯諾諾,怯懦的樣子,也沒什麼朋友,物質上被富養,精神上卻沒有被富養。

母親讓明月點菜,結果她表現出了十足的選擇困難症,被母親狠狠奪過,自己犀利拍板決定了菜單。

明月想選白色衣服,她嫌棄道:「穿什麼白色,不愛乾淨還愛穿白色的,以後你自己洗,想買什麼顏色都行。」 選黑色吧她又說:「黑色不適合你,這麼年輕要穿鮮亮點,穿什麼黑色。」

最後自己做主挑了粉色衣服 :明月回答了一句「還行吧」,結果她又要數落女兒和她爸一樣沒主見。

過度管教和操縱女兒養成了她乖巧、沒有主見的性格。 她令人窒息的教育,在現實生活中,如齊明月母親般的父母也大有人在。這樣動不動否決孩子,剝奪一切選擇權的行為,既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又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孩子的性格,孩子的性格缺陷只會越來越多,越來越明顯。


《以家人之名》劇中的3位媽媽,就像是我們身邊大多數的家長。父母是孩子成長的一面鏡子,你們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孩子,我們陪伴孩子越用心,越尊重孩子,和孩子的關係越親密。孩子自然越聽話,他們的安全感也越強,從而會更大膽獨立地去探索世界。父母需要多讀書,多思考,多反省自己。才可能在孩子人生中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幫助他做出正確的抉擇。


相關焦點

  • 《以家人之名》背後隱藏的教育真相,值得父母深思
    近日,《以家人之名》熱播,一起來看看其中蘊含的教育真相!提到家人,你腦海裡最先想到的是什麼?是一起吃飯的熱鬧,是一起睡覺的踏實,還是一起玩耍的快樂?是生氣了哄你開心,委屈了替你出頭?還是小事隨你鬧,大事往他身後靠?
  • 《以家人之名》揭示容易被忽視的教育真相,父母再忙也要看看
    近期熱播的《以家人之名》在昨日落下了帷幕,它講述了沒有血緣關係的一家,個性迥異的三個孩子,因為羈絆而裡面的教育含義也無疑使人深思,沒有誰是天生的完美父母,但是孩子的成長之路,是伴隨著家長的修行之路,不妨一起學習一下
  • 日本獨特的教育方式,值得父母深思和借鑑
    又到開學季,日本背後的人生百態和教育方式,值得我們深思!03「無情」的重量除了設施之外國內和日本的教育方式土豆泥的土豆全部都是由學生自己種出來的這絕不是一間學校的特例而是日本政府一直以來的鼓勵做法學生親自下田耕種這樣才能體會到食物的來之不易才會更加珍惜
  • 《以家人之名》,五種教育方式,看看你是哪種類型的家長?
    最近熱播劇《以家人之名》,三個異父異母的兄妹,兩個暖心的爸爸,組成了一個有愛溫暖的家庭。他們一起長大,又經歷9年分離,笑過哭過,苦過甜過,最後又成為相親相愛一家人。隨著劇情的發展,我卻在思考劇中幾個家庭的教育方式,​這些教育方式也正是生活中很多普通父母地方式。請看看你是屬於哪一種類型?
  • 《以家人之名》:千萬不要成為這3種父母
    最近電視劇《以家人之名》成為大家茶餘飯後討論的話題。劇中人物,劇中的爸爸以及媽媽的不同做法,更是大家討論的焦點,尤其是近期的劇情更是將不同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展現的淋漓盡致。合格的父母將會是孩子最溫暖的港灣,不合格的父母則會給孩子帶來一生的痛苦。電視劇形象的刻畫了現實生活中的幾種父母類型,讓網友在看劇的同時直呼真實。
  • 《三十而已》教育方式獲贊!劇中這3點教育啟示,值得父母們深思
    讓孩子清楚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並不一定要用極端的方式去處理;2. 面對弱勢群體,可以盡己所能去幫助他們;3. 同時,也讓孩子慢慢學會去適應突發狀況的到來。著名作家託爾斯泰曾說:全部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上,歸結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美上,用心的父母,都以身作則,善於引導孩子。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莫過於做好孩子的榜樣。
  • 《三十而已》顧佳教育方式獲贊!劇中這3點教育啟示,值得父母們深思
    顧佳認為歧視不僅會對孩子造成傷害,還會給其他孩子幼小心靈植入歧視觀念,對所有孩子心理和品格都會造成負面影響。而她的做法讓孩子懂得接納和包容。這種歧視觀念不應該從幼兒園就植入到孩子們單純的心靈,這比任何負面影響都消極。
  • 70歲老人被兒女送養老院,原因值得深思:這3種父母往往不被孝順
    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家庭氛圍和諧的家庭,老人頤養天年,兒孫事業有成,小輩體會上代人的不易,對長輩尊敬又孝順,這才是新一代的模範家庭。70歲老人被兒女送養老院,原因值得深思:這3種父母,往往不被孝順張爺爺年輕的時候40多歲才生了兒子,所以張爺爺夫妻倆對孩子萬般寵溺,卻不想,自己養了個「白眼狼」。
  • 《三十而已》顧佳教育方式獲贊!劇中3點教育啟示,值得父母深思
    顧佳認為歧視不僅會對孩子造成傷害,還會給其他孩子幼小心靈植入歧視觀念,對所有孩子心理和品格都會造成負面影響。而她的做法讓孩子懂得接納和包容。這種歧視觀念不應該從幼兒園就植入到孩子們單純的心靈,這比任何負面影響都消極。
  • 《以家人之名》收官!孩子的成長之路,也是父母的修行之路
    是枝裕和的電影裡說:並不是只有血緣關係才能成為家人,而是有了羈絆,才成為家人。 《以家人之名》收官,結局可能讓很多人頗感遺憾,因為有很多人很多事都沒有來的及交代,故事卻戛然而止了…… 有過爭執和吵鬧,但溫暖和歡樂始終伴隨家人左右。 我們一起跟著劇情哭過笑過氣過,而劇中這些教育的真理值得我們深思 好父母,是試著當出來的 記得《請回答1988》裡面德善爸爸對她說的一句話:「爸爸也是第一次當爸爸。」
  • 值得所有父母深思!原來,這就是親子衝突的預警哨音……
    請點擊上方「家庭教育之聲"關注中國教育報家庭教育周刊官方微信,一起共同尋找家庭教育真智慧!
  • 《以家人之名》齊明月:否定式教育的3個危害,家長千萬別忽視
    文|樂晨媽媽圖片來源|網絡《以家人之名》這部暑期前的熱播劇雖然已經完結,但依然留下很多讓我們思考的話題,有關家庭教育,有關親子教育,值得我們每個家有孩子的人深思。 齊明月是劇中我特別想寫的一個角色,因為她與母親的相處方式,讓我,我和我身邊的朋友,以及在電視前看劇的網友們都有一個類似的感覺,那就是即使在外人眼裡,你漂亮、乖巧、還是個學霸,都抵不過你父母無處不在的否定式評價。那種從小到大滲透生活每一個細節的打壓式的「愛」,讓你自卑,懷疑自己,你想解脫,於是總是讓你逃離父母,卻又時刻被套在父母編織的網裡,於是,你一直在掙扎。
  • 《以家人之名》:父母的愛要恰到好處,別逼孩子成為「乖孩子」
    最近看了《以家人之名》,被感動的一塌糊塗。這不僅是一部親情片,更是一部值得每位父母深思的「教育大片」雖然缺失了母愛,但是尖尖兄妹3個在兩個爸爸的照顧下,成長的可以說是相當不錯了。明月考了全班第二,我們可以看出齊媽媽內心其實很歡喜,分享教育經驗也是出盡了風頭。
  • 日本幼兒園的「變態」教育方式,雖難接受,但值得中國家長深思
    「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無論中國還是日本的父母,都會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投入很大精力。尤其很多日本女人,只要生過孩子後基本都會直接辭職,專心在家做全職媽媽。三到五歲之間的日本小孩,是可以免費上幼兒園的。
  • 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教室中最硬的設施可能就是一架鋼琴、一臺電視機和收錄機,這跟國內的「五幕一體」的設施比起來差得很遠。除了設施之外,國內和日本的教育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別。在日本你會看到孩子除了書包之外,還會拿著各種大大小小的包。這些包裡有裝毛毯的包、裝餐具的包,餐具盒、裝衣服的包、裝鞋子的包....
  • 《以家人之名》:父母會教育,孩子幸福一生
    《以家人之名》自播出以來一直備受關注和熱議。大家從劇中幾個家庭的教育情況對比自己的生活,或多或少都能夠找到相似之處。這也是這部劇深入人心的地方。除了主人公李尖尖的感情歸屬之外,讓我最受感觸的就是幾個家庭的教育方式。家庭教育是一個孩子的根源,不可替代地浸潤著孩子的一生。記得有本書裡曾說過:「父母的愛是一種智慧,是陪伴兒女一生最寶貴財富,也是今後無價的遺產。」
  • 《三十而已》顧佳教育方式獲贊!劇中這3點教育啟示,值得深思
    顧佳認為歧視不僅會對孩子造成傷害,還會給其他孩子幼小心靈植入歧視觀念,對所有孩子心理和品格都會造成負面影響。而她的做法讓孩子懂得接納和包容。這種歧視觀念不應該從幼兒園,就植入到孩子們單純的心靈,這比任何負面影響都消極。
  • 「以法律之名」看《以家人之名》,家和家人的定義有很多種...
    當養育之恩被血緣裹挾當兄妹三人無奈各奔東西什麼是家?什麼是家人?以家人之名電視劇《以家人之名》講述了三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孩子,在兩個單親爸爸的撫養下,陽光成長的故事。在這個特殊的五口之家裡是滿滿的溫馨和幸福,讓觀眾既喜又憂,歡笑與淚水不斷,從開播至今好評如潮。
  • 日本教育孩子的7大特色,值得所有家長借鑑、深思
    隨著越來越多當代家長對「教育」問題的重視,對於有著高素質教育的日本,他們的教育方式也越來越受到國人的關注。那麼日本教育有著哪些可取之處呢? 最近,傑小奧查閱了豆瓣9.2記錄神片《他鄉的童年》等資料並結合一些網友們的意見,總結出了令人汗顏的日本教育7大特色。 讓我們來看看,日本教育的這7大特色,值得所有家長借鑑、深思。
  • 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無情」的重量除了設施之外國內和日本的教育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別在日本你會看到孩子除了書包之外還會拿著各種大大小小的包這些包裡有裝毛毯的包、裝餐具的包餐具盒、裝衣服的包、裝鞋子的包....土豆泥的土豆全部都是由學生自己種出來的這絕不是一間學校的特例而是日本政府一直以來的鼓勵做法學生親自下田耕種這樣才能體會到食物的來之不易才會更加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