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新款的手機到DIY的硬體,在拿到產品的第一時間,大部分人都會迫不及待的在跑分軟體上跑個分,用實打實的數值看看產品靠不靠譜。
SSD跑分軟體有哪幾款?使用起來各有什麼特點?今天小海就給大家介紹幾款常用的SSD測試軟體。
CrystalDiskMark是一個測試電腦硬碟的檢測工具, 體積小,用戶界面直觀簡單,易於操作。
它涵蓋了連續讀寫、512KB和4KB數據包隨機讀寫性能,以及隊列深度(Queue Depth)為32的情況下的4K隨機性能,以此來辨別磁碟的性能及質量的優劣程度。
CDM在測試過程中按照設置的文件大小進行5次讀寫操作,取最大值作為最終值。其中順序讀寫主要反映的是日常生活中大文件存儲讀寫的性能,4K隨機讀寫主要反映的是系統文件及軟體、遊戲的處理速度。
ATTO Disk Benchmark是SSD類產品的速率檢測軟體,可檢測硬碟、U盤、存儲卡及其他移動硬碟的讀寫速率。ATTO使用不同大小的測試數據包,分別為0.5K、1.0K以及64MB,數據用柱狀圖的形式表達,可看出不同大小文件對SSD的影響。
ATTO測試是極限情況下的磁碟持續讀寫性能,採用的測試模型具有很高的可壓縮性。但事實上幾乎沒有任何程序的啟動和執行過程是連續讀寫的。ATTO默認測試全0數據,支持壓縮或主控直接響應,不管實際速度有多慢,測出來必然是最大速度。
對比CDM測試軟體,ATTO可以對不同大小文件的傳輸速度進行一個直觀的展現。同樣顯示的也是最大速度,該軟體目前在SSD測試中使用的人不多,測最大速度主要還是使用CDM。
AS SSD Benchmark涵蓋了持續性讀寫、單線程4KB隨機讀寫、64線程4KB隨機讀寫以及磁碟尋道時間等關鍵數據的測試,最後還會根據公式將成績標準化,能比較科學的反映固態硬碟的真實性能。
持續測試(Seq):AS SSD會先以16MB的尺寸為單位,持續向受測分區寫入生成1個達到1GB大小的文件,然後再以同樣的單位尺寸讀取這個,最後計算平均成績而給出結果。
隨機單隊列深度測試(4K):測試軟體會以512KB的單位尺寸生成1GB大小的測試文件,然後在其地址範圍(LBA)內進行隨機4KB單位尺寸進行寫入及讀取測試,直到跑遍這個範圍為止,最後同樣計算平均成績給出結果。
4K-64Thrd線程測試:相對4K測試,只是同時寫入和讀取的文件數量不同。隨機64深度測試,軟體則會生成64個16MB大小的測試文件(共計1GB),然後同時以4KB的單位尺寸,同時在這64個文件中進行寫入和讀取測試,最後以平均成績為結果。
數據存取時間測試(Acc.time):軟體會以4KB為單位尺寸,隨機讀取全盤地址範圍(LBA),寫入則以512B為單位尺寸,隨機寫入保留的1GB地址範圍內,最後以平均成績給出結果。
文件複製測試:其中ISO測試是複製2個大文件的速度。(300MB和800MB各一)。Program測試是複製由許多小文件組成的典型程序文件夾。(最小的512B,最大的70MB)。Game測試則複製由許多小文件和較大文件混合的文件夾。(512B~數十MB都有)
AS SSD的壓縮率測試:這個測試是針對主控使用了壓縮功能的SSD而設的,通過不同可壓縮比率的測試文件來獲得壓縮性能曲線。
AS SSD benchmark也是大家最常用的測試軟體,它顯示的是整個測試中的平均速度,比前兩個測試軟體顯示最大速度更有實際意義一些。同時還可以綜合各項性能給出一個綜合分,也方便對SSD不太了解的小白進行一個直觀的橫向比較。
IOMeter是一個單機或者集群的I/O子系統測量和描述工具。
對比前面介紹的測試軟體,IOMeter在測試過程中可配置項更多,用戶可以按照測試需求去配置測試磁碟數據範圍,隊列深度,數據模式,讀寫測試比例,隨機和順序訪問比例,以及測試時間等。
同時IOMeter以曲線圖的形式去直接展現測試數據,更直觀,也可以更細緻的表現出SSD在讀寫過程中的穩定性,長時間讀寫測試還可以使測試數據更加可靠。
可以在上圖的測試數據裡面看到,該測試軟體可以展現出長時間讀寫過程整個速度的變化過程。但是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很少會有持續幾個小時一直滿速度的讀寫操作,SSD在空閒的時候都會對寫入的數據進行一個搬移整理的處理,使性能又恢復到最佳狀態。因此只是用在普通電腦上時,主要關注的是高速區的性能以及高速區的寬度。
日常測試過程中,前三款測試軟體使用較多,顯示數據均為測試過程中最大測試數據。
在跑分過程中,可能會存在非常多的影響因素,比如系統、硬體配置、電源非高性能、測試軟體不同、帶寬佔用、測試盤為系統盤等等情況無法達到最大性能指標。因此測試成績體現的是這些配件組成的存儲系統的綜合性能,而並非單只是硬碟本身的性能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