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人生有三個境界,放下最難

2021-01-07 紅塵禪緣

人生的不順,往往來自於自己的內心,因為心總是妄動,所以才感受到了諸般痛苦。若心能不動,則一切痛苦和不順自然消除,佛家說,人生有三個境界,第一、要勘破,第二、要放下,第三、得自在。

苦諦揭示了人生一切皆苦的實相。為什麼一切皆苦?因為有無常的存在。所謂勘破我們要明白世事無常,一切皆我所用並非我所有,佛法告訴我們,生命的無常是無法迴避的,我們應該面對它、認識它、超越它。為什麼一切皆無常?因為萬事萬物的生存和發展都離不開外部條件,緣聚而生,緣散而滅,一切都是因緣的集合,一切都相互依賴,一切都在變遷沒有常住的事物。勘破你就會放下痛苦,不執著已經發生的事情,也不悲嘆無法預料的事情。

懂得無常以後就應該知道萬法皆空,一切皆不可得,執著一念將受困一念,唯有放下才可以放下諸多不必要的煩惱,才不會心生嫉妒,才可以讓自己不嗔痴,不貪念。娑婆世界,就是堪忍的世界,而讓我們煩惱痛苦的根源是欲望。世間有太多的誘惑,讓人生起欲望,當欲望得不到滿足時,煩惱就來了。不斷膨脹的欲望,如同一輛加速行駛的汽車,良知、善德、因果,都被它拋在了身後。往往想剎車時,已經來不及,失控了。所以當欲望在膨脹時,告訴自己要放下、淡然,不要迷失了自己。

真正的放下,什麼也不用放棄。我們說的放下,並不是放棄,改變的只是你的態度,對你來說並沒有什麼損失,但卻可以讓你活得輕鬆自在,活出一個真實的自己。就會得大自在!不憂不懼、精神奮發,是祛病第一良方;不排不拒、放下執著,是除煩惱第一秘訣。

相關焦點

  • 從《西遊記》中,看透人生的三重境界
    《西遊記》裡,唐僧有三個徒弟:悟淨、悟能、悟空。三個徒弟跟隨師傅,一路降妖除魔,悟透了「能、淨、空」三種道,戒掉了「貪、嗔、痴」三種念,才到達靈山,修得正果。三種心境,三份修為,其實,更道出了人生的三重境界。
  • 佛說人生感悟的句子
    人生,有很多時候,需要的不僅僅是執著,更是回眸一笑的灑脫。6.人生需要四種修為:一是忍得過。忍得一時之氣,消得百日之災;能忍,不一定是懦弱。二是看得破。最大的淡定,不是看破紅塵,而是看透人生以後依然能夠熱愛生活。三是拿得起。做人要有擔當,不推諉,不逃避,直面慘澹的人生。四是放得下。
  • 兩個大師的人生三境界之論,來思考的你的人生境界
    關於人生的境界的討論,自古眾說紛紜,但最出名的還是王國維和禪宗大師青原行思提出的三重境界之論。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寫道:「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 人生最高境界:放手和放下,一「放」心底無私天地寬
    他說:我的責任就是放手」。馬雲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阿里巴巴最紅火的時候,他堅定地選擇了退休,如此放手是何等之智慧而瀟灑,馬雲不愧為是一個有智慧、有膽識的大企業家。其實,從馬雲的放手,使我們也悟出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和智慧來,人生只要做到放手和放下,就能活得坦然而精彩。01、做父母的最高境界,當是要學會放手。
  • 弘新開示:人生的最高境界,平常心
    『人生的最高境界,平常心』(〇一)平常心中妙佛道,直心道場樂逍遙。真心妙行大道願,佛心妙顯大智慧。(〇二)不說是非不說惡,清淨自在過生活。真修佛心妙修行,道本自然平常心。(〇三)心無所求皆隨緣,清淨妙覺心自安。平常心中生活禪,頓悟本心妙安然。
  • 佛說:放下,便是擁有了(句句入心)
    人生是一個過程,我們終究會塵歸塵,土歸土,從何處來,到何處去,歲月往復不止,生命輪迴不息,只有時光安然無恙。放下,便是開始;捨棄,便是擁有,人生太匆忙,別懂得太晚。佛說:放下,便是擁有了。放下執念,看淡得失,才能感受幸福,有些事,不想發生,卻不得不接受;有些人,不願失去,卻不得不放手。那就隨緣,隨天意,心平氣和,隨遇而安的放下,放下,是一場人生的修行。佛說:放下,是一種理解。
  • 佛說,「人生有八苦」,看看你正在經歷哪一苦?
    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這八種苦,沒有誰能逃得過?任誰都要去嘗一遍。只不過各人福報大小不同,則所受痛苦的深度也會不同。人來此娑婆世界,苦大於樂,眾苦充滿,「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人人都有難走的路。
  • 佛說人生經典語錄,分享一些感悟人生的經典哲理句子
    佛說人生道理:萬法緣生,皆系緣分!佛說人生道理:蒼生難渡。佛說人生道理:人有劫你才幾劫?佛說人生道理:如果一個人沒有苦難的感受,就不容易對他人給予同情。你要學救苦救難的精神,就得先受苦受難。佛說人生道理:眾生以十事為善,亦以十事為惡。何等為十?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殺,盜,淫。口四者,兩舌,惡口,妄言,綺語。意三者,嫉,恚,疑。佛說人生道理:自以為擁有財富的人,其實是被財富所擁有。佛說人生道理:這個世間只有圓滑,沒有圓滿的。
  • 佛說:放下執念,萬般自在!
    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娑婆世界即是堪忍,每個人的一生都註定要經歷苦難,不過苦多苦少罷了,依個人因緣福德而定。苦非苦、樂非樂,只是一時的執念而已,放下執念,自會自在於心間。人生的很多煩惱都是自找的,自己和自己過不去,誰又能幫你解脫呢?佛家言:若不回頭,誰為你救苦救難;若能轉念,何須我大慈大悲?佛菩薩縱有千般慈悲、萬般神通,也改變不了每個人的因果業力,也無法頂替你去修行。
  • 人生 三境界
    人生就是一場抵達作者:春暖花開   朗誦:江南金蟬子莊子說,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人生就是一場抵達,我們總以為來日方長,可來日並不方長,我們總是在嚮往明天,而忽略了一個個今天,我們總是在仰望天空,卻忘記要走好腳下的路。
  • 佛法說一個字,放;說二個字,放下;說三個字,放得下;說四個字,徹底放下.
    省庵祖師說得真乾脆:「盡掃萬緣如涕唾,憑將四字作資糧。」今生的一切美好,都如同擦鼻涕、吐口水一樣毫不猶豫的拋棄,阿彌陀佛保送你永脫輪迴,不退成佛。  總之,佛法說來說去,還是離不開放下二字。劉素雲老師說,佛法說一個字,心;說二個字,放下;說三個字,無所有;說四個字,回歸自性。
  • 佛說:一切皆空性,放下便是自在!
    佛說:一切皆空性,放下便是自在!放下,是擁有,是解脫,是頓悟,一念之心,能夠放下,萬事就會得到解脫與自在,這是一種人生的態度。塵世間,煩由心生,愁從心來,唯有放下,便得從容!人生好事壞事,皆成往事,世間本無物,何處染塵埃,面對過往請你學會接納生活,所有的一切不愉快此刻已經煙消雲散了,沒有什麼理由可以讓你抱著過去生活一輩子,錯過了太陽不可惜,可惜的是因為你沒有看到太陽也錯過了月亮,生活到每一天都是新的起點,放下過去才可以看到未來,放下苦惱你才可以接納快樂,放不下昨天,今天再美好你也看不見,所有到苦惱都是源於得不到但是又想得到茅盾的心理
  • 佛說:一切都是因果,這3個字,寫盡了人生
    人的一生不容易,佛說,生命中很多東西可遇不可求,強求的得不到,不曾需要的往往會不期而至。人生之所以會有無數煩惱,也正因如此,想要得的,得不到;想要丟的,丟不掉,人生一切的境遇,只能作為無奈的回憶。其實人生也是一個不斷因果輪迴的過程,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佛教講:「唯有業隨身。」
  • 佛說:活得自在的人,皆是想通了這三點,一念放下,方得自在
    人的一生不能奢求太多,人生幸福與否,取決於自己。這世間沒有不幸福的人,只有得不到滿足的心。知足的人,能常樂。所以佛說:若想活得自在,便要想通這三點,一念放下,方得自在。01人生之苦,苦在執著世間事,人間情,最怕的就是人的執念。所以佛說: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 儒釋道的最高境界:三句話,九個字
    所謂道不遠人、大道至簡,作為中國文化三大支柱的儒釋道,其實並不高高在上,而是與我們的人生和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對此蒙牛老總牛根生說得很精彩,他說:儒家的最高境界是「拿得起」,佛家的最高境界是「放得下」,道家的最高境界是「想得開」;儒釋道的最高境界,就是這三句話、九個字。
  • 同諸佛而說三乘
    大乘一切無不通達,佛的無量功德皆成就,智慧這麼高深,度脫一切眾生,盡未來際成就難行能行、難忍能忍,這一切他受不了的,故不能教他成佛。佛是這樣子來的,是怎麼修菩薩行,只有這一個辦法才能成佛的,而今對這般眾生,非用方便不可。 佛與阿羅漢有何不同?阿羅漢是照著做,佛是自己發現的,而後去教化一切眾生,心境大有不同。
  • 心思雜亂,如何才能靜心向佛?
    佛答:「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須菩提應聲:「唯然,世尊!願樂欲聞。」佛卻沒有再往下說。這個問題,我們可以這麼思考。
  • 佛說「人有二十難」有哪些
    人有二十難。貧窮布施難。豪貴學道難。棄命必死難。得睹佛經難。生值佛世難。忍色忍欲難。見好不求難。被辱不嗔難。有勢不臨難。觸事無心難。廣學博究難。除滅我慢難。不輕未學難。心行平等難。不說是非難。會善知識難。見性學道難。隨化度人難。睹境不動難。善解方便難。——《佛說四十二章經》【宣化上人淺釋】「佛言」:佛又說了,「人有二十難」:所有的人都有二十種難。怎麼叫難呢?
  • 人生裡的三重境界
    有人說人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如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而第三重仍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第一重在人生的初始階段,可以是咿呀學語的孩童,也可以是情絮初發的少年。一個人的人生之初純潔無瑕,初識世界,一切都是新鮮的,眼睛看見什麼就是什麼,人家告訴他這是山,他就認識了山;告訴他這是水,他就認識了水。一個人在他或她情竇初開的年紀,對愛情的純潔是那麼的堅信不移。說愛就是愛,說恨就是恨,愛憎分明。  隨著年齡漸長,經事漸多,這個世界的複雜就顯在眼前。
  • 佛說:一念放下,剎那花開
    因為,這就是人生。一點點挫折,就讓你爬不起來,如果一兩句壞話,就讓你不能釋懷,如果動不動就討厭人,那你的胸懷就太小了。如果感到此時很辛苦,那告訴自己,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請務必要堅持住,因為你正在走上坡路,走過去,你一定會有進步。越是不能放下,越容易失去,越想牢牢抓住,越消失的快,越想擁有的,不屬於你,越想把握的,常已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