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小學生說教的兩大時間段

2021-02-23 湘西龍正忠

2021年2月6日  星期六  陰天間多雲

對中小學生說教的兩大時間段

放假了,孩子們高興,老師們也高興,家長們也高興。

終於放假了,孩子們可以離開學校,進行一段家庭式的學習之路;老師們可以離開學校了,調整疲倦的身心;家長們可以每天見到孩子,享受天倫之樂時也儘自己的教育責任。

在教育中小學生上,有兩大說教時間段,一是上課期間老師的說教,二是放假期間家長的說教。

長期以來,人們對中小學教師、特別是小學教師的評價有高有低,近些年來比較低,其中的問題就包括說教。一聽到說教,大家都認為不行,說教做不好教育。但大家又不約而同地說教,認為說教能解決孩子的教育問題。

數落老師說教的,既有教育專家,也有學生家長及社會人士。從學生家長的角度看,教師在教育孩子時不能說教,而絕大部分老師做不到。因為這些孩子必須在家裡養成的良好教養沒有形成,老師不能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現在的學生非常熟悉這些情況,故教養不好的孩子根本沒有拿老師當數。雖教育部下發了關於懲戒學生的相關規定,這些規定很難操作,如學生違反上課紀律可以罰站一節課時間,那麼在罰站之前,老師必須充分掌握學生的心理及身體特徵,萬一學生的身體或心理有問題,你罰他站幾分鐘後出事故,老師很可能要付出高昂的代價,若老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身體與心理問題,需要很長時間,最後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情形:花幾天、幾個星期、幾個月打探學生的身心狀況,然後決定是否要懲戒他站一節課。既然有風險,不少老師對問題學生只是「好言相勸」,至於有沒有用則顧不上了,反正自己已經「有所作為」了。

當老師在工作中開啟自我保護模式後,說教不可避免地成為常態。當大家指責老師「光說不起效」時,應該想到,一部分老師除了說教外,真的拿不出教育學生的好方法。當然,也不是沒有辦法,老師擔心萬一出事了自己負不起責任。

放假了,孩子以家庭為學習中心。教育部有規定:不能用手機給中小學生布置作業,中小學生不能用手機完成作業。假期中怎麼教育孩子?對家長來說是個大難題。不少家長反映:孩子不聽家長的!哪怕採取打的辦法,也沒什麼作用。為什麼孩子會不聽家長的?因為很多家長的教育方式是:說教!

當下,家長們說教的主要內容有這幾個方面。

一、不玩手機

玩手機影響身心健康,家長們知道,孩子也知道。既然有害處,直接說不玩就行了,明白無誤,省時省力。可孩子為什麼不聽?因為「兩點之間」有時並非「直線最短」!

二、不玩遊戲

原來玩遊戲在是網吧,沉迷於遊戲使不少孩子耽誤前程。現在的網吧管理嚴格,未成年人要進入網吧困難,甚至不可能。但手機也能玩遊戲了——雖不如電腦那麼好玩、刺激,終究解決了「有」和「沒有」的問題,孩子們很高興。家長教育孩子不玩遊戲,孩子不聽。

三、要讀書

我們把上學叫「讀書」,大家都清楚「讀書」的重要性。新高考命題改革後,高度重視閱讀,所以有「得語文者得高考,得閱讀者得語文」的說法。家長苦口婆心要求孩子讀書,孩子不讀。

四、要寫日記

「真正的思考從寫作開始」,寫作的價值和意義越來越突顯。家長要求孩子「寫作」,孩子不寫,或胡亂寫幾行字應付。

家長說教的理由很簡單:我是家長!卻沒有想到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孩子與家長的關係純屬偶然。家長通過說教讓孩子服從自己,體現的是以「權」壓人,達不到教育的目的,還讓親子之間產生矛盾,影響教育的效果。

假期,是家長說教孩子的重災期。說教無用,很多家長想到了老師,盼著學校趕緊開學,讓老師教育孩子。又有人說:不放假,老師要瘋掉;放假不開學,家長要瘋掉。這一點,從2020年春季學期開學推遲兩個多月可以看出。

說教沒有用,老師和家長,都應該靜下心來,遵守教育常識,切實認識到孩子的學習是通過模仿達成的。既然是模仿,那最好的榜樣應該就是老師和家長。我們教育孩子的話,我們要先信先行,比如要孩子不玩手機和遊戲,我們老師和家長就不要痴迷於手機;我們要求孩子們做的,我們自己要先做到,如要求孩子們讀好書、寫日記,我們老師和家長就要讀好書、寫文章。不刻意、不做作、不虛偽,如果我們在潛移默化中給孩子樹立好榜樣,雖不說,孩子也會慢慢習得好習慣,形成好教養。

有了好榜樣,孩子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哪要老師和家長們的說教!

相關焦點

  • 家長應立即停止對孩子一味說教,因為說教根本不是教育
    那麼家長不能一味說教的話,又該如何跟孩子溝通呢?之前講了,說教的方式會給孩子構築盲從盲信的條件反射機制,那麼在家長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就別再用說教的方式了,可能有的家長會疑惑,面對孩子拖沓不能用說教,也不應該帶有情緒的話,怎麼才能既達到目的又不會破壞親子關係呢?
  • 修改中小學生守則 變說教為實踐
    中小學生守則應分開制定  「珍愛生命,注意安全」是《中小學生守則》第4條中的內容。在全國政協委員湯素蘭看來,守則中類似這樣的口號對孩子來說太抽象。  2004年3月25日,教育部將原來的《中學生守則》和《小學生守則》合併修改,頒布實施《中小學生守則》共十條,與之配套的還有《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20條。湯素蘭指出,近年來有許多家長和民間人士感嘆守則內容空洞,全是概念,表述方式口號化,如不死記硬背,小學生根本記不住。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雖然規定得很細,但有1100餘字,更難記。
  • 學生心理健康,少一些理論說教,多一些實用方法
    作為班主任,在這個大背景下,我參加了兩次教育局組織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及陪同學生聽了一場心理健康講座。說一句慚愧的話,雖是教師,可對學生心理健康知識知之甚少。不過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培訓,頗有收穫。為以後更好從事教育工作,尤其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打下了一定的基礎。但是我在聆聽心理健康教育講座之後,結合自己實際教育經歷,提出一點膚淺的建議。
  • 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安全知識大集合!
    【安全教育日來歷】1996年,國家教委、勞動部、公安部、交通部、鐵道部、國家體委、衛生部聯合發布關於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的通知,確定每年3月最後一周的星期一為全國中小學生的安全教育日。,決定建立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制度,所以將每年3月最後一周的星期一定為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
  • 說教造句和解釋_說教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說教(shuō jiào)。講解和教授。[蕭乾《隨想錄》:「特寫應讓人物和事件本身去說教,容許讀者從中準確地得出結論,找出教訓。」][柯巖《特邀代表》:「懲罰和空洞的說教都是教育無能的表現。」]宗教信徒宣傳教義。[巴金《新生》:「她說這許多話,就像一個說教者在傳道。」]
  • 高傲的「男人說教」
    而這樣說教的經常是男人?根據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男人的確更喜歡滔滔不絕,而且面對女性時尤為如此,這就是「男人說教」。「男人說教」是英文單詞「男人」和「解釋說明」兩個詞的合成詞,指的是「向別人,通常為男性向女性,解釋某件事情,而且是以一副居高臨下的姿態」。Mansplaining refers to explain in a patronizing manner, assuming total ignorance on the part of those listening.
  • 如果對孩子不停說教,是最無用的教育,父母又該怎麼停止說教?
    媽媽的說教不知女孩聽進去多少,但從視頻裡,可以看到,女兒做過的題還是在錯,用媽媽的話說便是「我天天看,我都看懂了,你怎麼還在錯」?為什麼我們辛苦的說教,孩子總是「過耳便忘」呢?可長篇大論剝奪了孩子做決定或通過自己的理解認識世界的機會,在父母的貶低或不斷提醒中,孩子的成就感和自信也被削弱了。
  • 網絡直播 | 中小學生「校園霸凌、自殺」兩大難題如何解決?
    如何有效疏導中小學生不良情緒緩解青少年心理壓力關注心理健康問題為孩子的學習成長保駕護航六力學校高度重視中小學生的心理教育,致力於家校合力為學生打造積極正向的成長能量場,促進我校學生在家校共育空間下健康為了讓家長、老師都能了解真相,讀懂孩子,做到家校共育,12月27日、28日,我校特組織舉辦【中小學生心理輔導專業技術研討會】,特別邀請六力教育科學研究院、六力學校心理健康中心高級顧問李中瑩老師作為嘉賓屆時將進行現場解惑!
  • 海風教育賦能中小學素質教育的兩大優勢
    相較於傳統學校的班級式教學,在線教育對中小學生素質教育的賦能效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可以為中小學生節約大量時間,為其充分發掘興趣愛好、強身健體提供時間機會。客觀而言,在「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全民教育環境中,各種輔導班幾乎已經成為了學生們的標配。
  • 《北京市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2016年修訂)》發布北京中小學生有...
    日前,北京市教委正式發布了《北京市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2016年修訂)》(以下簡稱《規範》)。《規範》共15條,1167個字,涵蓋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少年兒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出了「記住要求,心有榜樣、從小做起,接受幫助」十六字要求。
  • 護脊背包大PK!CAMS懸浮減重背包成中小學生摯愛
    伴隨著當代中小學生越來越重的課業,孩子們的書包也越來越重,看著他們彎腰託起沉重的書包,讓家長們倍感心疼。這個學生書包普遍過重的現象,也讓不少護脊減負書包陸續出現在中國市場上。越來越多的家長捨棄了普通書包,為自己家孩子配備護脊書包也逐漸成為大家的共識。
  • 拉康語,經驗不是說教
    經過分析,經驗演變成說教的經驗是完全錯誤的。經驗不是說教。
  • 說教孩子時脫口而出「你真是個廢物」可取嗎?說教應注意哪些點?
    一旦小飛做錯事,輕則罰站,重則罰跪兩小時。而這次小飛離家出走的原因正是自己玩了半小時的手機,被媽媽罰跪了兩小時。他不僅在身體層面受到傷害,更重要的是他的內心受到了萬點的打擊和傷害……即便保持著如此優秀的成績,可在媽媽的眼中,他依然是廢物、窩囊廢、累贅。他從媽媽那裡絲毫未感受得到應有的誇讚,甚至未感受到尊重與關愛。
  • 過來人的教訓:兩胎間隔儘量別選在這兩個時間段,沒好處
    但是,就算身體允許,也要考慮到家裡的大孩子,如果二寶和大寶年齡差在這兩個時間段還是不要生了,真的沒好處。兩胎間隔1—2歲琳琳第一胎是個兒子,自己和老公都想要女兒,所以大兒子還不滿兩歲,夫妻兩人就開始備孕,打算生二胎。天隨人願,二寶生下來確實是個女孩,但是琳琳的身體消耗很大,需要好好調理。
  • 中小學生全國性競賽活動名單公示
    上月底,教育部公示了2019年度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名單,在確定的31項競賽包括科技創新類、學科類、藝術體育類三類競賽。對此,有教育人士表示,此次教育部出手規範競賽,對學校、學生均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建議學生在選擇比賽時充分考慮自己的知識積累、個人能力以及興趣愛好。
  • 2020-2021學年北京市中小學生流感疫苗接種時間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2021學年北京市中小學生流感疫苗接種時間,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秋冬季常見呼吸道傳染病。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的最有效手段。
  • 別讓關心變成說教
    但是在很多時候我們的關心很容易變成說教。新學期我擔任16級學前教育班的代理班主任,班上的一個女孩子小麗是一個很樂觀、開朗的學生,也是班幹,很喜歡跟老師聊天,也樂於幫助老師管理班級。第二學期開學,我發現小麗變了,臉上總是悶悶不樂的表情,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一副無所謂的樣子。我立刻採取了行動,通過和她的舍友、家長以及任課了解她的各種表現,我打算先了解清楚情況後再和這個學生進行談心。
  • 和孩子聊天,不要說教
    讓聊天回到聊天,想要孩子誠實地說出感受,很重要的一個步驟,就是只要「傾聽」,不要「說教」。和孩子聊天,最忌諱的就是說教。任何一種話題的聊天,只要淪落到說教與聽訓,那就沒趣到極點了!所以,聊天時可以對對方、對話題保持高度的興趣,多詢問、少評論,多說「你」,少說「我」,就很容易讓話題源源不絕地繼續下去。
  • 關於孩子的屢教不改,是堅持說教?還是實行棍棒教育?
    目前的教育方式大致分為兩種:說教與棍棒教育。現在,大家都提倡科學育兒,老一輩的「棍棒底下出孝子」這種教育觀念,已經被現在的「說教」教育觀念所趕超,成為眾多家長所推崇的教育方式,但僅僅是說教孩子能聽嗎?對於說教卻屢教不改的孩子,我們該不該實行棍棒教育呢?
  • 日本中小學生上學的出行方式(組圖)
    作者:蒙令華 副標題#e#   簡單介紹了日本的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和高中教育之後,那麼,日本的中小學生和幼兒園的小朋友究竟怎麼去上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