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太沒禮貌了,快向阿姨道歉」。教育最大的忌諱是:人前教子

2020-12-22 兔媽淺談育兒日常

教育孩子時,你是否有顧忌過場合?

2020年元旦那天,我和小玉帶著各自的娃聚在朋友小麗家一起慶祝元旦,幾個孩子一見面就親暱地抱在一塊,一起遊戲,很是和諧。看起來真是美好的一次聚會。

朋友小麗家的女兒今天5歲了,是個很漂亮的小姑娘,紅撲撲的臉蛋上,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襯託出她的鬼靈精怪。讓人看著越發喜愛。小玉忍不住伸出手輕輕捏了下小姑娘的小臉蛋,本來是件很平常的事,誰知小姑娘居然憤憤地抬起手用力一甩,把小玉的手甩了出去,嘴裡還生氣地喊了聲:「討厭,別摸我的臉。」

這一聲叫喊,本來嬉鬧的小夥伴們都轉頭看向這邊,小麗一臉尷尬地笑著,小姑娘的媽媽見狀,臉一沉,「xx,你幹嘛呢,怎麼這麼沒禮貌?快向阿姨道歉。」「我不,阿姨摸我的臉,我就是討厭。」「你這孩子怎麼回事啊,阿姨是喜歡你啊,你也不能發脾氣啊,我平時怎麼教你的,你的脾氣能不能改改了,天天這麼個臭脾氣, 以後誰喜歡跟你玩……」

看到小姑娘大大的眼睛裡快溢滿了淚水。我們趕忙幫忙打圓場。

5歲的小姑娘,不知是生氣還是害羞,聽著媽媽的罵聲,一張小臉漲得通紅。轉身快速跑到自己房間關上了門。

小麗更是絮叨個不停,」才這麼大點,都不能說了是吧。有本事你今天別出來吃飯……「

後來,我們回去之前,小姑娘真的沒再出來。

本來是一次愉快的聚會,因為媽媽的「及時行教」最後鬧得場面尷尬,孩子不開心,家長也憋著一股氣。

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習慣,喜歡「人前教子」,只要孩子一犯錯。不顧場合,上來就對孩子的行為做出評判。

看到太多的例子,在商場裡,在餐廳裡,在人多的廣場上,在上下學的路上,隨處都能看到氣急敗壞的父母因為一些小事,在人來人往中,對著自己的孩子就是一頓大罵。惹得路人頻頻回頭觀望。

人前教子,表面上是父母在教訓做錯事的孩子,但本質卻是一個情緒失控的父母在發洩自己的憤怒。

「人前教子」,會讓孩子產生嚴重的逆反心理。家長越責罵,孩子越破罐子破摔。

英國哲學家洛克說:「父母不宣揚子女的過錯,則子女對自己的名譽就愈看重。父母若是當眾指出子女的過失,使得他們無地自容,孩子便會覺得自己的名譽受到了打擊,進而維持好形象的心思也就愈加的無所謂。」

所以生活中,我們會發現這樣一個有趣的規律。

父母越是打罵孩子,孩子越是不聽話,越是跟你對著幹,父母越是誇獎和鼓勵孩子,孩子就越努力,越乖巧。

高情商的父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 關起門來教育孩子。

著名文學家胡適曾在《我的母親》一文中說到: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胡適的母親性情溫和,即使孩子故意調皮搗蛋,母親也從未當著眾人的面責罰、辱罵他。

每當胡適做錯了什麼事,說錯了什麼話,母親都會記下來,等到只剩下兩個人的時候,關起門來,細數他做錯的事,教他認錯改錯。

胡適正是在母親「和風細雨」般的教育影響下,成為一代名士。

正是因為母親很好地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和照顧到孩子「臉面」,孩子自然更能虛心接受母親的批評。

教育也要講究技巧。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要掌握好方式和技巧,不要當眾發脾氣,指責孩子。我們應該保持一顆平常心,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尤其是在外人在場的情況下,最好不要教訓孩子,每個孩子也是有自尊,維護好孩子的自尊。做到」人前不教子「。

相關焦點

  • 被人說「沒禮貌」怎麼辦?日式下跪道歉法了解一下
    對於依賴網絡進行社交的年輕人來說,「沒禮貌」,是個嚴重的問題,意見不同的雙方可以爭上一整天。不過,因為網絡時代的特性,有時候,你可能在無意識中就冒犯了他人。那麼,「不禮貌」該如何補救呢?日本人有他們的辦法!
  • 別再「人前教子」了,教育孩子也要「留面兒」
    古語有云「人前教子,背後教妻」,意思就是教育孩子的時候,要當眾訓誡,這樣他們更容易長記性;而如果妻子出現問題,那麼就要關上門在再交流,這是給妻子尊重。然而現如今,這種說法已經不適用了,夫妻之前應該平等相待,沒有教育一說;教育孩子的時候,則需要給他們多留面兒。
  • 孩子不愛叫人,不是他沒禮貌,而是你的問題
    「你這孩子,怎麼這麼沒禮貌,小的時候可不是這樣。」媽媽在友人面前尷尬又無奈,這孩子在外頭怎麼這麼不長臉?又想起前幾天遇到差不多月齡的「別人家的孩子」,大大方方地和自己打招呼,叫起人來聲音甜甜的,一點都不膽怯,愈發想嘆氣。
  • 孩子沒禮貌惹人煩?可能是「禮儀教育」出了錯,家長要及時糾正
    撞到她了,她也沒想怎麼著,畢竟孩子還小,也不是故意的,就對孩子說下次注意安全,馬路上不能亂跑,沒想到換來的竟然是孩子大聲地衝著自己說"阿姨,你也要注意安全,別亂跑!"林君也沒對孩子說些什麼,直接走開了,等到家的時候跟我吐槽了一下。
  • 教子勿溺愛,子墮莫棄絕
    後來,兒子終於釀下了殺頭的大錯,臨刑前,母親哭得肝腸寸斷,問兒子還有什麼遺願。兒子讓母親上前一步,說他有句悄悄話要告訴她。母親剛湊上前去,兒子就狠狠地咬下了她的一個耳朵。兒子哭著說:要是從小你對我有一點點的管教,我也不至於走到今天這一步啊!既然你不能庇護我一輩子,為什麼從小要這麼寵溺我!
  • 在日本旅行,有哪些行為被認為沒禮貌?三人合影是忌諱!
    很多人喜歡到周邊國家旅遊,其中日本、韓國、泰國等都是很多人的選擇,而到哪個國家都需要「入鄉隨俗」,今天要說說到日本旅行哪些行為會被認為是沒禮貌!一起來看看吧!2、不要給自己倒酒在日本人的飯局上,給自己倒酒是極其失禮的事。如果你給別人倒酒了,其他人會在你的酒杯空了的時候為你倒酒的。和在中國一樣,在沒有聽別人說「乾杯」前,別動你的酒杯。3、不能3人一起合影在日本,日本人很忌諱三人合影!
  • 「人前教子」真的能讓孩子改正錯誤嗎?未必,但真的會傷害孩子
    這個解決方法,整件事中沒有一個受益者,這位媽媽被迫教訓了自家孩子,但生活中也會遇到父母當眾揍孩子的行為,這就是我們平常說的「人前教子」。意思是,要當面指出孩子的錯誤,孩子在人前感到羞恥,便不會犯類似的錯誤。妻子的錯誤,要在背後悄悄告訴她,給她留有面子。幫孩子改正錯誤傳統上說的「人前教子」,本質是讓孩子在公共場合或者外人面前,產生羞恥感進而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改變自己的行為。這種情況下的「人前教子」,家長是有意的借用了外人的眼光,想幫助孩子改正錯誤。
  • 沒人會告訴你,你家孩子沒禮貌(深度好文)
    幾乎沒人會當面和你說,你家孩子沒禮貌,因為說出來就顯得自己也不懂禮貌。但可以肯定的是,沒人喜歡沒禮貌的孩子,可能除了自己的父母。直到有一次在樓下遇到他們一家,媽媽向我打聽女兒的成績,爸爸微笑著向我點頭示意。
  • 「人前教子」是讓孩子知恥而後勇?破壞孩子自尊心的教育,不可取
    然而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實際生活中,還是有很多家長喜歡人前教子。一、為什麼很多家長喜歡「人前教子」?1.家長耐心不足,太過著急了,使得家長們不分場合的教育孩子。因為他們當初就是那麼經歷過來的。他們在用他們自己的方式教育孩子,完全忘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孩子與孩子間是不同的,時代與時代之間的差別更大。
  • 孩子不願打招呼就是沒禮貌?你對不打招呼的誤解有多深?
    前兩天,我們一起去參加明明奶奶故友家兒子的婚禮,席間明明奶奶遇到了好幾位好久沒見的老朋友,於是大家都坐在了一桌上,看到其他朋友家的孫子/孫女都給爺爺奶奶們問了好,而自己的孫子卻一直低著頭害羞著,明明奶奶臉上有些尷尬了,在勸說未果後,老人著急了:「其他的哥哥姐姐都叫人了,你若不叫,就太沒有禮貌了……」
  • 不是孩子沒禮貌,只是大人好面子
    毋庸置疑,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禮貌,所以遇到熟人或親朋好友時,做父母的都會提醒孩子跟人打招呼,但有些小孩就是不敢或不肯叫人。此時,父母往往會礙於面子而當著客人的面說孩子沒禮貌或者說孩子膽小怕羞等。這是典型的給孩子貼標籤,無形中給孩子貼上「沒禮貌」「膽小」等標籤。
  • 「人前教子」已經不再適用於現在,沒掙回面子,還容易傷了孩子
    在古代,存在一種「人前教子,背後教妻」的說法,當眾責備孩子更像是一種訓誡,讓他長記性;妻子出現了錯處,不要當著他人以及子女面前責備,這是對妻子的尊重。不過這種說法,放到現在來看可能已經不再適用了。可是朋友接下來的做法令人意想不到,她當著所有人的面大聲斥責孩子,讓他道歉。孩子顯然被嚇壞了,完全不為所動,我們也上前勸說,孩子間的事就讓他們自己解決,沒必要大動幹戈。沒想到這番話卻激起了朋友更大的怒火,說話更加厲聲厲氣,最後孩子支支吾吾道了歉,我們也尷尬離場,很長時間都沒再去朋友家拜訪過。
  • 孩子「沒禮貌」「太內向」,其實原因是這個,不要再批評孩子了
    很多家長都遇到過這種情況,帶孩子出門遇到熟人,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熱情大方,主動給爺爺奶奶、叔叔阿姨打招呼。然而很多時候卻事與願違,當遇到鄰居奶奶想讓孩子打招呼的時候,孩子卻不敢吱聲,甚至退縮到父母身後,於是父母趕快圓場:「你看這孩子太內向了,見誰都不敢吱聲。」等別人走後便開始數落自己的孩子:「你這孩子真沒禮貌,見人怎麼就不知道打招呼!」
  • 12歲前的社交能力影響孩子一生,禮貌是教養的象徵,更是通行證
    12歲前的社交能力影響孩子一生禮貌是教養的象徵,更是優秀的通行證。一個有禮貌的孩子,走到哪裡都受人喜愛。禮貌是教養的象徵,在對孩子的教育當中,教孩子文明禮貌是非常重要的。一次聚會當中,一個朋友帶來他4歲的兒子,剛一見面他就打圓場,我這個兒子靦腆,從來不叫人,果然那個孩子就像沒看見周圍一圈兒叔叔阿姨似的。
  • 《朱子家訓》:堂前教子枕邊教妻
    在明代朱用純的《朱子家訓》中有這樣一句話,叫「堂前教子,枕邊教妻」,大意是說,男子教育孩子要在人前,教導妻子應該在人後,於是有了一句管教孩子的老話,叫做人前教子。我小時候受到父母「明事理」教育觀念的影響,也認為明事理的家長,如果孩子犯了錯,當著人家的面是一定不能袒護的。
  • 12星座「沒禮貌」排行榜:自我感覺良好,卻容易討人嫌
    這次星座師要帶大家看看,十二星座各有什麼不知不覺中惹怒他人的壞習慣,平常覺得沒怎樣,但在身邊人的眼中根本沒禮貌到家!而且居然還有星座始終不覺得自己也會有不禮貌的時候……第12名:摩羯座摩羯座基本上是有禮貌代表,因為他們本身就很在意一個人有沒有禮貌和家教,所以大部分的時候他們也會謹記這點,嚴格要求自己當個有禮貌的人,要說摩羯的不禮貌是什麼?大概就是他們專注在一件事情上的時候,會完全的把你晾在一邊。
  • 你沒禮貌的樣子真的Low爆了
    我一個人坐在對面一把又一把的狗糧吃的不亦樂乎,郎才女貌賞心悅目啊,覺得娟子找了一個又帥又會疼人的好男人。 中途餐廳服務員上菜的時候,不小心把娟子面前的水杯打翻了,服務員連忙道歉,手忙腳亂的胡亂拿了娟子面前的手巾去擦桌子上的水.娟子男朋友一把把服務員推開,並大聲呵責「怎麼做事的,沒長眼睛嗎,還有你手裡的那塊手帕,是愛馬仕的好嗎?
  • 娃不愛「喊人」有心理學原因,可不是害羞沒禮貌,別因誤解傷了他
    文|文兒晚上下樓,樓道上碰見鄰居,鄰居招呼自家孩子跟我打招呼「快喊阿姨啊,別那麼沒禮貌」,孩子不情不願地擠出了聲「阿姨」,我笑笑,走了還聽見鄰居小聲警告孩子「以後見人要主動喊,別磨磨唧唧的!」作為幼兒園老師,跟家長們聊起孩子時,有的家長會因孩子不愛打招呼而懊惱,覺得自家孩子害羞、沒禮貌,還有的家長則會說「沒事,孩子還小,我家老大小時候也不喊,大了之後跟變了個人似的,嘴可甜啦!」還別說,我也見過這樣的例子。那麼,從小不願喊人的孩子,長大知道喊人,真的是孩子從內向轉變為外向了嗎?娃不愛「喊人」有心理學原因,可不是害羞沒禮貌,別因誤解傷了他。
  • 蔡英文向原住民道歉 張震嶽:太噁心
    蔡英文向原住民道歉儀式。(圖/記者周宸亙攝)圖片來源:臺灣「東森新聞網」    臺灣新當局領導人蔡英文8月1日向原住民道歉,據統計,在所發表長達3300多字的道歉文稿當中,共表達19次「我代表臺當局、向原住民道歉」。不過,身為阿美族的知名搖滾歌手張震嶽2日上午在臉書質疑,「蔡英文根本不需要道歉,她把現在原住民所有問題儘量解決即可」、「話說我不太想講政治,但是太噁心我不吐不快」。
  • 日本人和英國人的道歉,你別太當真
    道歉是一種文化,但開口必道歉這種癖好,到底是從哪來的?英國人一天不say sorry都嘴癢要是你去到英國,最快解鎖與陌生人交流的方式,不是開口就聊天氣,而是一句「I'm sorry about the r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