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人前教子」了,教育孩子也要「留面兒」

2020-09-19 育兒網

古語有云「人前教子,背後教妻」,意思就是教育孩子的時候,要當眾訓誡,這樣他們更容易長記性;而如果妻子出現問題,那麼就要關上門在再交流,這是給妻子尊重。然而現如今,這種說法已經不適用了,夫妻之前應該平等相待,沒有教育一說;教育孩子的時候,則需要給他們多留面兒。

1

記得有一次帶著娃去朋友家玩,朋友家也有個差不多大的孩子,兩個小東西很快就打成了一片。然而就在我和朋友聊天的時候,兩個孩子突然起了矛盾,爭執之中我家娃被推到了。我家娃平常比較皮,磕碰慣了,這次他自己爬起來了也沒哭鬧,所以我也沒當回事。

沒曾想我的朋友接下來的操作讓我震驚,他當著我的面大聲訓斥孩子,讓他給我家娃道歉。很顯然孩子被他嚇到了,站在原地低著頭,完全不敢動。我趕緊上去安撫:「孩子的事情就讓他們自己解決了,沒必要這麼大動幹戈。」

然而我的話反而是火上澆油,朋友更加生氣了,再一次大聲責罵孩子,最後在她的推搡之下,孩子支支吾吾的道了歉,我也尷尬地帶著娃趕緊離開這個「是非之地」,並且在之後很長的時間裡,都沒有去她家玩了。

在生活中,不少家長都認為,孩子在別人面前犯錯是非常丟份的事情,為了能挽回自己的面子,就會立馬當面批評孩子,覺得這麼做就是在告訴別人,我們其實一點也不慣著孩子,發現有問題就立馬批評道歉,所以說我們還是個好家長,孩子犯錯可不是沒教育。

但是這麼做,大人是成功挽尊了,孩子卻遍體鱗傷!

2

孩子雖然年紀比較小,但是也有獨立的人格,當眾這麼被教訓、羞辱,會給他們帶來很多不利的影響:

1.自尊心易受損

孩子的尊嚴是人類心中最敏感的角落,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就是在保護他們的潛力。不要總覺得孩子小,事實上他們早就有了自尊心,為此你會發現他們希望得到你的認可,需要別人的鼓勵來保護自己的自尊心。

當自己被當眾批評的時候,孩子會非常尷尬和難堪,恨不得找個地方把自己藏起來,為此你會發現此時的孩子會有些害怕、畏縮。如果孩子總是在大庭廣眾之下被教訓,那麼他們就會變得內向膽小,慢慢把自己的情緒隱藏起來,不願意表達自己。

2.產生逆反心理

總是被自己的父母當眾斥責,孩子就會感覺自己被拋棄,並且慢慢從心底和父母拉開距離,並且在短時間內不願和他們親近。如果事後家長還沒有及時安慰他們受傷的心靈,那麼就真的和大人疏遠,產生反感。

隨著孩子被當眾批評的次數增多,他們的負面情緒也會逐漸積累,慢慢的就會出現逆反心理,尤其是處於叛逆期的孩子,很可能出現「你要往東,我偏往西」的叛逆情況。

3

當然孩子當眾犯錯也不能放之任之,必要的制止和教育還是需要的,只不過家長們要掌握好方法:

立即小聲提醒

1

孩子自控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比較差,所以在外難免會犯錯,而當他們犯錯之後,爸爸媽媽們可以第一時間小聲提醒一下,讓孩子知道自己犯錯了,需要馬上改正或者道歉。這種小聲提醒,不僅讓孩子知道自己犯錯,還幫助孩子保留了顏面,避免了尷尬。

回家後再算帳

2

如果孩子犯了比較嚴重的錯誤,那麼可以幫孩子先處理掉,然後等到回家後再和孩子好好說說這件事情。因為如果父母可以等到回家後再教育孩子,他們就會意識到這是爸爸媽媽給自己面子,不僅更容易接受教育並且改正,還還有利於家庭和諧,親子關係也會更加親密。

和孩子共同承擔

3

孩子犯錯了,家長們可以嘗試和孩子一起承擔後果,共同解決問題,讓他們知道自己不是一個在戰鬥。比如孩子搶了別人家的玩具,就要陪著孩子一起把玩具還給別人,同時向對方說對不起,這樣孩子更容易接受,並且覺得下次不再犯類似的錯誤,因為他們不想再連累爸爸媽媽了。

注意教訓的時間

4

孩子外面犯錯,除了要回家處理,還要選擇合適的時間。比如不推薦在睡前批評孩子,以免他們帶著失落的情緒睡覺,影響孩子的睡眠質量;也不建議在吃飯時訓斥孩子,這很可能會影響孩子的食慾,導致他們脾胃失衡,消化系統減弱。

總之,當孩子在外面犯錯的時候,千萬不要「人前教子」,而是適當制止他們的行為,然後回家後進行教育。另外在教訓的時候,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緒,一旦你對孩子發火,就會傷害到他們的心理健康,造成很不好的後果。

作者:美媽

版權歸育兒網所有,

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相關焦點

  • 「人前教子」是讓孩子知恥而後勇?破壞孩子自尊心的教育,不可取
    然而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實際生活中,還是有很多家長喜歡人前教子。一、為什麼很多家長喜歡「人前教子」?1.家長以為的教育,其實在孩子的眼中就是一種羞辱,一種難堪,一種對他們不滿的宣洩。二、「人前教子」只是負面情緒的宣洩雖然俗話說「人前教子,背後教妻」,但是對孩子的教育方式還是要因人而異,不能強行將別人的教育方式加到孩子身上。家長們錯誤的教育不僅會誤導孩子,必然也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 「人前教子,背後教妻」,教育孩子不光要注意場合還要注意方式
    古人有句話叫:人前教子,背後教妻。出自陸世龍《家庭問題》,原話:「過去有一種很受推崇的談話方法——『人前教子,背後教妻』,我們至今還常認為這樣的做法是正確的。」「人前教子背後教妻」指的是:對孩子的教育可立即當面進行,讓他明白錯在哪,該怎樣做。妻子如果有錯,則應該在只有你倆的情況下指正,不要在別人面前指責,這樣雙方都有面子,不傷自尊。
  • 教育最大的忌諱是:人前教子
    有本事你今天別出來吃飯……「後來,我們回去之前,小姑娘真的沒再出來。本來是一次愉快的聚會,因為媽媽的「及時行教」最後鬧得場面尷尬,孩子不開心,家長也憋著一股氣。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習慣,喜歡「人前教子」,只要孩子一犯錯。
  • 「人前教子」真的能讓孩子改正錯誤嗎?未必,但真的會傷害孩子
    這個解決方法,整件事中沒有一個受益者,這位媽媽被迫教訓了自家孩子,但生活中也會遇到父母當眾揍孩子的行為,這就是我們平常說的「人前教子」。意思是,要當面指出孩子的錯誤,孩子在人前感到羞恥,便不會犯類似的錯誤。妻子的錯誤,要在背後悄悄告訴她,給她留有面子。幫孩子改正錯誤傳統上說的「人前教子」,本質是讓孩子在公共場合或者外人面前,產生羞恥感進而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改變自己的行為。這種情況下的「人前教子」,家長是有意的借用了外人的眼光,想幫助孩子改正錯誤。
  • 孩子被媽媽扔下一路哭喊追車:「人前不教子」很難嗎?
    更何況大馬路上也不是教育孩子的場合啊,帶著孩子回到家裡,關上門再教育就遲了嗎?說到底還是父母沒有一點教育孩子的基本常識呀!父母教育孩子是應當應分的,但是並不代表父母可以任意妄為地對待孩子,至少應該謹記「人前不教子」的古訓。
  • 「人前教子」已經不再適用於現在,沒掙回面子,還容易傷了孩子
    在古代,存在一種「人前教子,背後教妻」的說法,當眾責備孩子更像是一種訓誡,讓他長記性;妻子出現了錯處,不要當著他人以及子女面前責備,這是對妻子的尊重。不過這種說法,放到現在來看可能已經不再適用了。沒想到這番話卻激起了朋友更大的怒火,說話更加厲聲厲氣,最後孩子支支吾吾道了歉,我們也尷尬離場,很長時間都沒再去朋友家拜訪過。
  • 孩子弄壞別人口紅要當面教訓嗎?《朱子家訓》:堂前教子枕邊教妻
    在明代朱用純的《朱子家訓》中有這樣一句話,叫「堂前教子,枕邊教妻」,大意是說,男子教育孩子要在人前,教導妻子應該在人後,於是有了一句管教孩子的老話,叫做人前教子。我小時候受到父母「明事理」教育觀念的影響,也認為明事理的家長,如果孩子犯了錯,當著人家的面是一定不能袒護的。
  • 智慧父母課堂|人前不教子——維護孩子的自尊,才能贏得他們的愛和尊重
    今天我們分享的主題是:人前不教子(維護孩子的自尊,才能贏得他們的愛和尊重。)意思是說,教育孩子,要當面指出他的錯誤,讓他感到羞恥,從而不再犯類似的錯誤。而妻子犯錯了,則需要給她留一定的顏面,最好在背後悄悄地告訴她。仔細琢磨,枕邊教妻有道理,但堂前教子並不可取,因為我們忽略了:孩子也是有自尊的,也需要得到別人的尊重。
  • 「人前教子,人後教妻」,古人留下的這句話,當今時代還適用嗎
    「人前教子,人後教妻」,這句話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我知道這句話是從我爺爺那裡知道的。當時是因為一個弟弟犯錯了,然後就被教訓了幾句,我爺爺就說,「人前教子,人後教妻」,犯了錯就要被教育,在多人面前教育你是為了讓你更深的認識自己的錯誤。
  • 教育感悟83:斷機教子,「斷」了什麼?
    1幾天前,應約在辦公室與李同學的家長談她孩子的教育,她講述了教育的苦惱:孩子的成績起伏不定,但總的趨勢是不斷下滑。我問她,孩子回家有沒有什麼不好的習慣。這位家長未置可否,感慨地說:「孟子母親的做法的確讓人敬佩,可我卻很難做到,這也正是我苦惱的地方」。接著,我就和她交流「斷機教子」給我們教育帶來的啟發,「斷機教子」的故事至少給我帶來三點啟示:教子要趁早、要講究技巧、要當斷則斷。
  • 「人前教子,背後教妻」容易摧毀孩子自尊心,怎樣才能保護自尊心
    人都有自尊心,孩子的自尊心甚至比成年人還要強,所謂過剛易斷,在家庭教育中家長不僅需要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儘量避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還要引導孩子正確認識自己自尊心受挫的情緒,進行自我調整。中國有句古話:「人前教子,背後教妻」。在中國,家長當著眾人的面大聲呵斥孩子,幾乎是司空見慣。
  • 教子要有義方
    教子要有義方 2017年08月08日 15:41 來源:福建日報 作者:陳啟西 字號 內容摘要:「教子要有義方」出自朱柏廬的《朱子家訓》,意思是說教育子女要有好的方法。
  • 「人前不教子」多少父母以愛之名,悄悄地傷害孩子而不自知
    很多父母喜歡當眾批評孩子,指出孩子的錯誤;卻不知道這種行為正在悄悄地傷害你的孩子。為什麼人前不教子?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常常講的一句話就是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可是這件事,基本不需要多少的換位思考。
  • 範武子為人謙讓嚴格教子,其兒範文子最終成為政治家
    範武子為人謙讓嚴格教子,其兒範文子最終成為政治家春秋戰國時,晉國有一位執政大臣名叫範武子。他對自己的兒子範文子教育很嚴,他經常訓誡兒子為人要正直,為臣要忠誠,對人要謙虛禮讓,決不能做驕傲狂妄,好大喜功的人。
  • 注重教子學會說話
    ,是特指母親如何教育培養孩子逐步把此時此地、適人適物、各式各樣的話說得恰到好處、恰如其分、恰逢時日。所以,母親教孩子學會社交對話時,一定要告誡其先專注傾聽,以示對人尊重,也便於思考該如何接話,然後再有感而發。這樣才顯得更得體、更成熟、更有格局。二是教其過腦再說。現實生活中,常見有種大咧咧的人,人們俗稱為「沒心沒肺」的人,說話從來不假思索,也不分對象和場合,更不管效果如何,相互熟悉的還好理解,而不了解的就容易產生誤會、造成尷尬,甚至傷害對方。
  • 竇燕山教子成才的「義方」是什麼?
    他究竟是怎樣教子成材的呢?人們也許知道的並不多。說竇燕山教子「有義方」,不是說他有什麼「靈丹妙藥」、「絕招兒」。「義方」並不是指的具體的「教育方式方法」,而是行事、做人、教子所遵守的規矩法度。 其實,「竇燕山」並不是他本來的名字。他的原名叫「竇禹鈞」,生活在唐朝末年和五代後周時期,距離現在已經有一千多年了。他的老家是薊州漁陽,也就是今天的天津市的薊縣一帶。
  • 公共場合如何教育孩子?
    過了一會兒,孩子又對爸爸說,只玩一會兒,只看一個短動畫片,爸爸還不準。男孩變著法子要了幾次手機,但爸爸態度很堅決。最後,男孩情緒爆發,在公交車裡哭鬧了起來…類似的案例時不時出現,它涉及在公共場合如何教育孩子的問題。 許多時候,家長帶孩子在外面,會出現孩子看見什麼都想玩、看見什麼都要買,也會出現孩子不能被滿足願望時撒潑打滾兒的現象。而且,這種現象在學齡前孩子身上表現得更為突出。
  • 古人說:堂前教子,枕邊教妻
    文/邱光興某日,在朋友圈看到一篇關於培養教育孩子的文章,說是要想教育好你的孩子,父母就得恩愛互敬做好榜樣,切不可當著孩子吵架鬧矛盾云云。我也湊熱鬧將其轉發到朋友圈,並借「堂前教子,枕邊教妻。」的古話闡釋說事兒。
  • 父母同為博士,一兒一女在北大就讀,直言教子法則:"一不二做"
    父母同為博士,一兒一女在北大就讀,直言教子法則:&34;今天為大家介紹一下博士父母對自己兩個孩子的教育方法。兩個孩子都很優秀,一兒一女均在北大在讀。當親戚或者是別人向他們的家庭教育取經時,楊晨坦言其實自己對孩子一直堅持的是&34;法則。使得孩子有了現在的成就,那麼到底什麼是一不二做法則呢?下面讓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希望我們可以從中有新的收穫。
  • 酈波《曾國藩教子十法》全集(共10集)
    明"字法  《曾國藩教子十法》08 "挺"字法  《曾國藩教子十法》09 "趣"字法 《曾國藩教子十法》10 "恆"字法  真正的教育是什麼?曾國藩教子十法,省、靜、勤、和、誠、學、明、挺、趣、恆,從第一篇到最後,涵蓋了教育的許多面向,但教育的旨歸其實只有一個——引導。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引導孩子形成科學的思維習慣。最終,引導孩子找尋自己的人生價值,樹立自己的人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