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媽媽扔下一路哭喊追車:「人前不教子」很難嗎?

2020-12-24 心海一隅

【1】

11月8日,在浙江舟山的一段路面上,一輛電動車正朝前騎行,但是電動車右邊卻有一個孩子飛奔著,跟著電動車一路跑。

跑了一段路後,電動車終於停下來了,原本以為是讓孩子上車,卻不料車上的媽媽,直接打掉了孩子拉著電動車的手。

孩子繼續伸出手想要拉住電動車,卻再一次被媽媽無情地打掉,隨後電動車繼續騎行,孩子繼續跟著電動車向前跑。

這一幕看得人好揪心,孩子到底犯了多大的錯,媽媽居然在大馬路上,就把孩子扔下讓他跑?就不怕孩子摔著磕著嗎?

有網友犀利地評論說:教育孩子不是這樣的,第一路上車多,出事怎麼辦?第二你有沒有考慮孩子的心理,極度恐慌,害怕!

的確是這樣,在車來車往的路上,把孩子扔下車,還不允許孩子拉著車,這就是把孩子的命置身於極度危險之中!

更何況大馬路上也不是教育孩子的場合啊,帶著孩子回到家裡,關上門再教育就遲了嗎?說到底還是父母沒有一點教育孩子的基本常識呀!

父母教育孩子是應當應分的,但是並不代表父母可以任意妄為地對待孩子,至少應該謹記「人前不教子」的古訓。

誠如英國教育家約翰·洛克所說,父母越不宣揚子女的過錯,則子女對自已的名譽就越看重,因而會更小心地維護別人對自己的好評。

若父母當眾宣布他們的過失,使他們無地自容,他們就會覺得自已的名譽受到了打擊,維護自己名譽的心思就會淡薄。

再小的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無論孩子犯了什麼錯誤,父母都不要在大庭廣眾之下教育孩子,要知道這樣做只會讓孩子自暴自棄。

【2】

人前教子,會讓孩子羞愧難當。

「我就是要讓大家都看看,你到底犯了什麼錯!」前兩天早上,我送兒子剛到學校門口,就聽到旁邊一位媽媽尖銳又刺耳的訓斥聲。

我轉頭一看,一個大概十來歲的男孩站在媽媽身邊,頭都低到胸部了,而媽媽繼續用食指戳著男孩的腦袋罵:「你現在知道不好意思了?把頭抬起來!」

男孩一動不動地杵著,而媽媽卻不依不饒,伸手一把託住男孩的下巴,男孩被迫抬起頭來,我才看到男孩滿臉都是淚水。

旁邊有送孩子的家長勸解說:「算了算了,趕緊讓孩子先上學校,等放學回家再教育吧。」而這位媽媽卻不為所動,還在不停地數落男孩。

從她的話語中,我大概聽出是男孩前一晚的作業沒有完成,還撒謊說老師沒有布置,結果她剛才遇到男孩的一個同班同學問了一下,男孩的謊言就露餡了。

或許是因為男孩經常撒謊,導致媽媽的火氣徹底摟不住了,才會在來來往往的人群中間責罵孩子,我們都能理解她「恨鐵不成鋼」的心情。

但其實越是經常犯錯誤的孩子,他們的內心越是惶恐不安,而父母當眾責罰孩子,只會讓孩子已經千瘡百孔的內心,越發羞愧難當。

孟子說:「無羞惡之心,非人也。」而荀子也說:「人不知羞恥,乃不能成人。」

羞恥心是每一個人的本性所在,孩子即使做錯了事情,也不代表父母可以當眾揭露他們錯誤,這是孩子應該被保護的權利。

而且父母越是想通過當眾羞辱孩子的方式,讓孩子懂得知錯就改,越是達不到目的,反而是把孩子的心越推越遠,甚至破罐子破摔。

【3】

關上門,是教育孩子的底線。

還記得兩個多月前,武漢的一名初三男生,因為在教室玩撲克被老師發現,老師請來男孩的媽媽協助教育,誰料到媽媽在教室走廊裡,直接扇了男孩兩個耳光。

當時走廊裡還有其他同學,媽媽這麼當著同學的面扇耳光,把男孩的自尊心碾得粉碎,估計這才是男孩決然地跳下樓的根源。

孩子犯錯誤,父母教育是職責所在,但是父母卻應該牢記一點,把孩子帶回家,關上門再教育,至少能給孩子保留足夠的顏面。

首先,認識到孩子的顏面非常重要。

在一項關於正面管教的大數據中,有一個關於「親子關係中,家長傾向於哪種教養方式?」的問題,「鼓勵、溝通和尊重」排在前三名。

這也說明在大部分父母的意識中,尊重孩子並不那麼重要,而這正好印證了很多父母不分場合教育孩子的現狀,父母首先要改變教育理念。

每個人都有尊嚴,都天然地愛惜自己的顏面,父母一定要有保護孩子顏面的認識,即使孩子犯再大的錯誤,父母再生氣,也要做到不在眾人面前教育孩子。

其次,公眾場合給孩子足夠的尊重。

在超市和商場裡撒潑打滾,這是很多熊孩子的伎倆,就是為了逼迫父母答應給他們買玩具買零食,這個時候父母怎麼辦?直接打一頓嗎?

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告訴父母們,正確的做法是把孩子帶回家,並且帶到一個小房間裡,先讓孩子哭一場,把情緒穩定下來,然後再來溝通問題。

父母不要在大庭廣眾之下責罵孩子,更不能動手打孩子,要知道孩子為了自己的顏面,有可能你越是教育他,他越是不服氣,更容易雙方都下不來臺。

第三,出門前先給孩子打好預防針。

大部分父母並不是故意要在眾人面前訓斥孩子,主要是孩子很容易在人多的時候過度興奮,而且有些孩子越是人多,越是特別活躍,錯誤也自然犯得多了。

有先見之明的父母,會在走出家門之前,先給孩子框定大致的要求,比如牽著媽媽的手不亂跑,零食和玩具只能買一樣,不能大喊大叫影響別人等。

父母再跟孩子拉鉤保證,並且孩子在興奮之前,父母先眼神制止或者語言提醒,會很大程度上減少孩子犯熊的可能性,當然父母也就不會火冒三丈了。

【4】

父母越尊重孩子,孩子越愛自己。

剛看到一則視頻,吉林延邊的一個小男孩,因為覺得自己完不成作業,一臉崩潰地哭著媽媽說:「我寫不完,你能揍我4下,讓爸爸別揍我行嗎?」

而媽媽卻在一邊錄視頻一邊鼓勵小男孩說:「你可以的,用最後10分鐘,加油!」男孩只好抹著眼淚,繼續埋頭寫作業。

很多人會覺得這則視頻很好玩,但是卻看不到媽媽在孩子崩潰的時候,卻忙著錄視頻的不合適,更加不應該的是把視頻放到網上,讓更多的人調侃他是「熊孩子」。

教育學者王人平一針見血地指出:我們能否給孩子、給自己一點起碼的尊重?這是肢體加精神上的典型家暴,希望做父母的能換位思考,不要因為自己的無知和愚昧逼著孩子討厭學習、討厭父母,甚至厭世。

現在網絡這麼發達,父母不要手機一拿就把孩子的各種表現發到網上去,這跟在眾人面前教育孩子一樣,都是不可取的行為。

換位思考一下,父母們能接受把自己難堪的一面讓大眾圍觀嗎?如果不願意的話,那麼就不要讓那麼多陌生的人來對你的孩子指手畫腳。

只有當父母發自內心地懂得尊重孩子,保護孩子的尊嚴的時候,孩子才會更深切地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

哪怕真的犯了錯誤,孩子也會更願意聽從父母的教育,更願意改正錯誤,朝著更好的方向努力,因為他們知道父母是真的為了自己好。

正如李雪在《有限責任家庭》中所說,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個體都應該是完整的。愛不是控制和索取,愛是接納和尊重。

相關焦點

  • 「人前教子」真的能讓孩子改正錯誤嗎?未必,但真的會傷害孩子
    這個解決方法,整件事中沒有一個受益者,這位媽媽被迫教訓了自家孩子,但生活中也會遇到父母當眾揍孩子的行為,這就是我們平常說的「人前教子」。意思是,要當面指出孩子的錯誤,孩子在人前感到羞恥,便不會犯類似的錯誤。妻子的錯誤,要在背後悄悄告訴她,給她留有面子。幫孩子改正錯誤傳統上說的「人前教子」,本質是讓孩子在公共場合或者外人面前,產生羞恥感進而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改變自己的行為。這種情況下的「人前教子」,家長是有意的借用了外人的眼光,想幫助孩子改正錯誤。
  • 「人前教子」是讓孩子知恥而後勇?破壞孩子自尊心的教育,不可取
    然而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實際生活中,還是有很多家長喜歡人前教子。一、為什麼很多家長喜歡「人前教子」?1.有的家長認為只有讓孩子覺得難堪,才能讓孩子長記性「知恥而後勇」的道理大家都懂,當初韓信的胯下之辱更是流傳到現在。很多名人在自己成功前都經歷過諸多羞辱,於是在很多家長眼裡,孩子的自尊心不需要維護。「我都是為了你好」"如果是別人我還不樂意說呢"很多家長認為在「人前教子」下孩子的面子,孩子委屈是小題大做。
  • 怎麼叫孩子都不回家,媽媽賭氣將娃扔下自己走,賭贏了也失去了娃
    孩子追著媽媽跑,但是媽媽已經走了很遠,孩子邊哭邊追媽媽,黃女士在搶救室門前大哭,這時孩子的爸爸和爺爺奶奶也趕了過來,不知道為什麼一個小時前還好好的,現在就這樣失去了孩子。,孩子就不會自己追出來,結果賭氣是賭贏了,但是再也聽不見自己娃叫媽媽了。
  • 為什麼無視孩子哭鬧的存在是傷害,如何打開心扉溝通,關上門教子
    為什麼無視孩子的哭鬧和存在是深入骨髓的傷害在公園的滑滑梯旁邊,看到一個3歲的小朋友抱著媽媽的大腿不停地大哭,而一身靚麗的媽媽卻無視孩子的哭喊,神情談定而笑容滿面的和另一位媽媽聊著天。這一聊就是半個多小時,期間小朋友哭喊的頻率隨著媽媽的無視越來越激烈,但無論孩子多麼的無助,媽媽就是不理他,以至於嗓子都哭啞了。我百思不得其解這位媽媽為什麼要採取這種方式對待自己的孩子,讓自己的孩子在大庭廣眾之下,面對20幾個小朋友和20幾個成年人大哭不止。
  • 面對情緒崩潰的孩子,家長該如何打開心扉溝通,關上門教子
    為什麼無視孩子的哭鬧和存在是深入骨髓的傷害在公園的滑滑梯旁邊,看到一個3歲的小朋友抱著媽媽的大腿不停地大哭,而一身靚麗的媽媽卻無視孩子的哭喊,神情談定而笑容滿面的和另一位媽媽聊著天。這一聊就是半個多小時,期間小朋友哭喊的頻率隨著媽媽的無視越來越激烈,但無論孩子多麼的無助,媽媽就是不理他,以至於嗓子都哭啞了。我百思不得其解這位媽媽為什麼要採取這種方式對待自己的孩子,讓自己的孩子在大庭廣眾之下,面對20幾個小朋友和20幾個成年人大哭不止。眾所周知,管教孩子除了需要智慧之外,場所也很重要。不同的場所化解和管教孩子的方式千差萬別。
  • 粗心父母一腳油門上高速,7歲女兒追在後面哭喊:媽媽不要我了
    隨著越來越多的90後甚至00後成為寶爸寶媽,讓不少孩子從出生就難逃父母的「毒手」。不僅要陪著大人吃喝玩樂,時不時地為他們秀一臉恩愛,還要天天被大人借著自己的名義幹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所以有不少人感嘆「父母才是真愛,孩子只是意外」。
  • 智慧父母課堂|人前不教子——維護孩子的自尊,才能贏得他們的愛和尊重
    今天我們分享的主題是:人前不教子(維護孩子的自尊,才能贏得他們的愛和尊重。)有些爸爸媽媽不顧周圍人的目光,經常當眾批評、人前教子,他們認為,這樣孩子就會對自己的錯誤記憶深刻,還有的認為這樣就能表現出為人父母的尊嚴。
  • 「人前教子,背後教妻」,教育孩子不光要注意場合還要注意方式
    古人有句話叫:人前教子,背後教妻。出自陸世龍《家庭問題》,原話:「過去有一種很受推崇的談話方法——『人前教子,背後教妻』,我們至今還常認為這樣的做法是正確的。」「人前教子背後教妻」指的是:對孩子的教育可立即當面進行,讓他明白錯在哪,該怎樣做。妻子如果有錯,則應該在只有你倆的情況下指正,不要在別人面前指責,這樣雙方都有面子,不傷自尊。
  • 4歲男孩在車流中追媽媽:管教孩子要恰當,別意氣用事
    散步的路上,看到這樣一幕:有位媽媽面無表情,騎著電動車快速前進。4歲的男孩,穿著豹紋睡衣,飛奔在路上追車,嘴裡哭喊著:「媽媽!媽媽!媽媽……」那位媽媽沒有回頭,而是加速前進。男孩哭得撕心裂肺,加快奔跑的速度,對來往的車輛視而不見。我看得膽戰心驚,很害怕那孩子被車撞倒。對他媽媽的做法,更是不認同。
  • 「媽媽,等等我」6歲男孩被媽媽遺忘在服務區,男孩高速公路追車
    「媽媽,等等我」6歲男孩被媽媽遺忘在服務區,男孩高速公路追車孩子是父母的心肝寶兒,是父母的心頭肉。對於孩子,父母一向是呵護的無微不至,但是,近日,就發生了一件令人哭笑不得的事,一名6歲男孩被媽媽遺忘在服務區,男孩高速公路追車。4月29日媒體報導,貴州一名6歲左右的小男孩追著一輛小車,一直從遵崇高速涼風埡加油站匝道跑上了高速公路。一名過路司機看到後打雙閃靠邊停車,將小男孩接上車。
  • 孩子哭喊:「爸爸,我想回家。」錯誤的管教方式到底有多傷孩子?
    周日上午9點多,在一個體育中心的停車場,父子倆(孩子應該是二、三年級)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力。爸爸帶孩子剛上完籃球課。一開始爸爸的聲音還不大,語言也還算文明,可音量越來越大,話裡也開始帶髒字。「你說,我整天帶你練著練那,你哪個動作做到位了?……就你練成這個德行,你還TM的有臉?……看你這副德行,你今天別和我回家了,你TM的有臉回去嗎?!」
  • 「人前不教子」多少父母以愛之名,悄悄地傷害孩子而不自知
    文/陪伴媽媽有句古話,叫做人前教子,背後教妻;可是這句話真的適應現代的生活嗎?很多父母喜歡當眾批評孩子,指出孩子的錯誤;卻不知道這種行為正在悄悄地傷害你的孩子。為什麼人前不教子?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常常講的一句話就是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可是這件事,基本不需要多少的換位思考。如果你犯了一件小事惹得老闆不滿意,當著眾人面批評你,激怒你;然後告訴你:「我這麼做,就是希望你要記住,以後不要這麼做了。」
  • 爸爸超載被查,把3歲孩子摔地上撒氣,孩子哭喊:「爸別扔下我」
    01、 父母管理不好情緒,不該讓孩子來背鍋前兩天我看了一個視頻,視頻裡一名男子開車上高速超載一人,被交警攔下扣6分罰款50元,並要求車上多出的一人不能再乘坐這輛車、以其他方式走。此時的男子做出了讓人吃驚的舉動,竟然上車把自己年僅三歲的拉出來,一把甩到馬路上,嘴裡一邊嚷嚷著「這孩子我不要了!」一邊往車上走去,欲駕車離去。
  • 教子有方 | 謝謝你,願做我的孩子
    ——兒童教育家 蒙臺梭利父母這個職業,是不需要考試的,只要你願意,就能輕鬆獲取資格,可是,做父母,是否每個人都能勝任呢?我想,這是我們必須要去思考的問題。養育孩子的過程,實際上也是父母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長的過程。孩子如同天使,能為我們療傷,哪怕他們不乖,愛發脾氣,但他們如同一面鏡子,讓我們看見自身的缺陷,而你是否願意改變呢?
  • 別再「人前教子」了,教育孩子也要「留面兒」
    古語有云「人前教子,背後教妻」,意思就是教育孩子的時候,要當眾訓誡,這樣他們更容易長記性;而如果妻子出現問題,那麼就要關上門在再交流,這是給妻子尊重。然而現如今,這種說法已經不適用了,夫妻之前應該平等相待,沒有教育一說;教育孩子的時候,則需要給他們多留面兒。
  • 「人前教子,人後教妻」,古人留下的這句話,當今時代還適用嗎
    「人前教子,人後教妻」,這句話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我知道這句話是從我爺爺那裡知道的。當時是因為一個弟弟犯錯了,然後就被教訓了幾句,我爺爺就說,「人前教子,人後教妻」,犯了錯就要被教育,在多人面前教育你是為了讓你更深的認識自己的錯誤。
  • 教子有方 | 你聽,青春期孩子的聲音
    生理斷乳期作為父母是最先遇到的,特別是母親感受最深,給孩子斷奶是非常痛苦的,為了孩子不再吃母乳,父母會想盡一切辦法不給哺乳,飢餓的孩子瘋狂地哭喊著把餵進嘴裡陌生的食物一次次吐出,作為父母卻只能狠心的再次給孩子餵進食物。整個斷乳過程孩子和父母都折磨得痛苦不堪。青春期的到來意味著孩子的心理斷乳期到了。也意味著孩子的成長進入一個快速期,包括他的生理和心理都在發生急劇的變化。
  • 孩子弄壞別人口紅要當面教訓嗎?《朱子家訓》:堂前教子枕邊教妻
    但是後來,我長大之後卻覺得,更先進的育兒觀念應該是,替孩子維護自尊,而不是為了成全自己的「面子」而且上海孩子的「面子」。眾所周知,瑞典的教育很發達,育兒觀念非常值得學習,他們再這個問題上的觀點,卻恰恰相反,非常注重維護孩子的尊嚴,觀點是「人前不教子」。
  •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自己不帶孩子就是瀆職|我們可還稱職?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是教育專家尹建莉的教子手記,被評為「近年來難得一見的優秀的家庭教育原作品」,據說還未上市就以「手抄本」流傳開來。很難想像這些孩子長大之後步入社會,會用什麼樣的心態面對這個光怪陸離的世界和他們的下一代。與孩子聚少離多的無奈又到了要回xx市上班的時候,送孩子上幼兒園前,我跟孩子說:「媽媽一會要回xx市上班,過幾天就回來,你可以乖乖聽奶奶的話嗎?」
  • 又有媽媽將2歲兒子從14樓扔下,類似事件一再發生,真的只是媽媽瘋了...
    微信群裡有人轉了一條新聞,合肥一個媽媽把2歲大的兒子從14樓扔下摔死了。 我心驚膽戰地點進去看,發現是夫妻因為激烈的爭吵,媽媽把孩子扔下了窗外,打算自己跟著孩子一起跳樓,卻被老公攔下。 孩子死了,她卻活了下來,前天她被公安機關以涉嫌故意殺人被批准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