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前教子」真的能讓孩子改正錯誤嗎?未必,但真的會傷害孩子

2020-08-28 小天寶大玉兒

看到這樣一件事:一位媽媽帶孩子在遊樂場玩,孩子手裡的玩具被一個哥哥搶走了,孩子要不回來情急之下咬了這個男孩,男孩手上被咬破了皮。媽媽讓孩子道歉,自己也承認了錯誤,並提議帶孩子去診所看看。

男孩的媽媽始終沒有消氣:「道歉沒用,打手也沒用,咬人必須要打她的嘴,不打不會長記性。」為了平息男孩媽媽的怒火,這位媽媽忍痛朝自己孩子嘴上打了三下,男孩媽媽這才帶著孩子離開。

這個解決方法,沒有一個受益者

從男孩媽媽的角度來看,主要是護子心切,哪怕整件事的起始是自家孩子搶了別人的玩具,但別人「動口動手」明顯就是別人不對。而且在面對孩子受傷時,很容易瞬間變「蜥蜴腦」,開啟戰鬥模式,自己孩子受傷了,傷在兒身疼在娘心,別人也要付出同等的代價。

從打自己孩子這位媽媽的角度來看,知道自己是過錯方,積極地認錯道歉並提出解決方法,但均不被採納,一直被羞辱和指責,惱羞成怒下只想趕緊逃離,只好滿足男孩媽媽提出的要求。

從被打孩子的角度來看,自己的做法是為了保護自己手裡的玩具不被搶走,可以說是「正當防衛」,媽媽作為自己最信賴的人沒有給自己安全感,還招來了一頓打。

從受傷的孩子角度來看,自己的手受了點傷,但別人可能傷的更重,看起來自己是「勝利者」,也絲毫不會意識到自己搶別人手裡的玩具是不對的。

這個解決方法,整件事中沒有一個受益者,這位媽媽被迫教訓了自家孩子,但生活中也會遇到父母當眾揍孩子的行為,這就是我們平常說的「人前教子」。

「人前教子」的心理原因

《朱子家訓》:堂前教子,枕邊教妻。意思是,要當面指出孩子的錯誤,孩子在人前感到羞恥,便不會犯類似的錯誤。妻子的錯誤,要在背後悄悄告訴她,給她留有面子。

  • 幫孩子改正錯誤

傳統上說的「人前教子」,本質是讓孩子在公共場合或者外人面前,產生羞恥感進而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改變自己的行為。這種情況下的「人前教子」,家長是有意的借用了外人的眼光,想幫助孩子改正錯誤。

  • 展現自己的權威

很多家長喜歡「人前教子」,因為他們的潛意識裡把孩子當做自己的私有,把在別人面前教育孩子當成是自己能力或者權威的展現。這種情況,並不是純粹的教育孩子。

  • 對自己的能力不自信
  • 這類家長對自己的教育能力不自信,沒有獨立教育子女的能力和信心,希望得到外界的肯定,也希望能藉助外界的力量幫助自己。比如說故意在親戚面前教育孩子,這時候就有親戚幫著說話。

    • 平息別人的怒火

    有當事人在面前時,「人前教子」是一個能讓對方心裡過得去的方法,既教育了自家孩子,也安撫了對方情緒,讓別人覺得自己對教育很重視,沒有偏袒自家孩子。

    「人前教子」帶給孩子的傷害

    一個人能深刻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肯定是因為內疚而不是羞恥。內疚是對自己的行為反省之後的情緒,羞恥則是因為別人的眼光,讓一個孩子感覺到很丟臉的時候,他反而不容易去反省,只會想著如何逃開當前的環境。所以,「人前教子」的方法對孩子改正錯誤的幫助並不大。還可能會激發孩子的叛逆心理,產生破罐子破摔的過激想法。

    哲學家約翰·洛克有句名言:「父母越不宣揚子女的過錯,則子女對自己的名譽就越看重,因而也會更小心維護別人對自己的好評。若是你當眾宣布他們的過失,使其無地自容,他們便會失望,而制裁他們的工具也就沒有了。 」

    孩子雖小也是有自尊心的,也在意自己的「面子」,當著外人的面批評孩子,不僅不會讓孩子反思,還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失去對家人的信任,影響家庭親子關係。

    孩子犯錯,父母應該怎樣做?

    很多孩子犯錯後不敢承認,因為家長對孩子犯錯這件事的看法和做法,會影響孩子對待犯錯的觀念,認為錯誤是「不會被原諒的」、「可怕的」、「讓人感到羞恥的」。家長怎樣對待孩子犯錯這件事,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呢?可以從下面三個部分來說。

    一、正視孩子的錯誤

    古人云:「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孩子的錯誤已經存在,這時候對孩子打罵,又有什麼作用呢?英國有這樣一句諺語:「不要為打翻的牛奶哭泣。」

    發生的都已經發生了,重要的是當下這一刻,家長要做的就是正視孩子的錯誤,教給孩子安然面對失敗或錯誤,以及如何彌補和糾正自己的錯誤。

    實際上,犯錯最多的人往往是有大成就的人,因為他們不怕犯錯,能在錯誤中成長。

    二、心平氣和的溝通

    面對犯錯的孩子,很多家長會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對孩子進行指責甚至打罵,這樣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會激化和孩子之間的矛盾。這裡給家長提供幾個快速制怒的方法作參考:

    01、深呼吸

    快要發火的時候,閉上眼睛進行深呼吸,默數自己呼吸的次數,把注意力放在感受自己的呼吸上,從腹部到鼻子,身體慢慢放鬆下來。

    02、想像

    想像自己很溫柔的對孩子說:「你如果能改正,我會很開心。」而孩子也很樂意接受建議,並快速做出了回應,自己和孩子都很滿意。

    03、反問

    感到憤怒時,問自己這樣幾個問題:「我發火是想要幹什麼?」、「這樣能解決問題嗎?」、「憤怒的情緒和記憶中的哪件事有關?」、「真的是孩子惹我發火的嗎?」……

    家長很多時候的怒火都是「遷怒於人」,生活工作中的不順心、成長過程中的心理挫折,在特定的情境中就容易被激發出來。比如說,看到孩子和別人玩的時候大喊大叫,自己心裡可能想的是「這個家裡只有我一人在為孩子付出,老公從來不管孩子,婆婆還總是找自己的麻煩」,內心的想法不斷的升級,最終在孩子身上爆發出來。

    通過不斷的追問自己,注意力會被分散,慢慢讓自己冷靜下來。

    04、轉移

    出現憤怒的情緒時候,趕緊去做一件別的事情,比如說洗衣服、聽歌、跳舞、散步,離不開當下的情境時,可以想像自己在小溪旁、樹林中。

    05、坦誠相告

    告訴孩子:「我現在感到很憤怒,但這個憤怒不是你的問題,可能和我自己的情緒有關,我們可以一起散散步、聽聽音樂嗎?看看我們能不能制服它。」

    待自己平靜下來後,蹲下來耐心的聽孩子講話,全面的了解事情的經過,了解孩子是怎樣思考的。然後再判斷孩子是不是做錯了,如果錯在孩子,就要和孩子一起商量補救的辦法。

    三、商量解決問題的辦法

    孩子的錯誤,也是家長和孩子共同成長的好機會。孩子多數的錯誤都和家庭教育有很大關係,孩子用他的錯誤提醒家長,哪些問題該被關註解決了。

    鄰居在草坪上和狗狗玩飛盤遊戲,6歲的小男孩得到鄰居和家人的允許後,和狗狗一起開心的玩耍。鄰居提醒孩子,千萬不要把飛盤扔向灌木叢那邊,狗狗會受傷。男孩好奇扔向那邊會發生什麼,趁家人和鄰居聊天時,把飛盤扔向了灌木叢。鄰居很生氣,表示以後再也不會讓男孩和狗狗一起玩了。

    回到家中,內疚又自責的男孩,晚飯也吃不下。媽媽告訴男孩狗狗也是朋友,故意傷害它,鄰居感到心疼又憤怒。媽媽建議他們一起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最後男孩手寫了一封道歉信,並拿出了自己的零花錢讓媽媽幫自己買了一個狗狗的玩具,親自登門道歉並保證以後再也不會做傷害狗狗的事情。

    成功的家庭教育本質,就是給孩子構建一個高能量的磁場,這個磁場可以影響並促進孩子的積極成長。

    大玉兒,一位有想法的媽媽,用文字傳播育兒經驗,關注看更多育兒知識。

    相關焦點

    • 「人前教子」是讓孩子知恥而後勇?破壞孩子自尊心的教育,不可取
      家長們之所以喜歡「人前教育」,其實很多時候是因為希望能用讓孩子難堪的方式讓孩子長記性,希望自己的孩子「知恥而後勇」。但是這種教育方式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甚至會給孩子留下嚴重的心理陰影,影響親子關係。家長以為的教育,其實在孩子的眼中就是一種羞辱,一種難堪,一種對他們不滿的宣洩。二、「人前教子」只是負面情緒的宣洩雖然俗話說「人前教子,背後教妻」,但是對孩子的教育方式還是要因人而異,不能強行將別人的教育方式加到孩子身上。家長們錯誤的教育不僅會誤導孩子,必然也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 「人前不教子」多少父母以愛之名,悄悄地傷害孩子而不自知
      文/陪伴媽媽有句古話,叫做人前教子,背後教妻;可是這句話真的適應現代的生活嗎?很多父母喜歡當眾批評孩子,指出孩子的錯誤;卻不知道這種行為正在悄悄地傷害你的孩子。為什麼人前不教子?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常常講的一句話就是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可是這件事,基本不需要多少的換位思考。如果你犯了一件小事惹得老闆不滿意,當著眾人面批評你,激怒你;然後告訴你:「我這麼做,就是希望你要記住,以後不要這麼做了。」
    • 不要再這樣做了,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意識到了快改正吧
      懂得尊重自己的人,也會懂得尊重別人,這包括尊重自己的孩子在內。孩子的身上存在缺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孩子人生領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確的家教觀念和教子方法。甚至孩子在犯錯誤的時候已經認識到錯誤,父母也會喋喋不休對孩子進行教育。如果您真的有這樣的行為,建議您趕快改正吧,您這樣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如果您長期這樣教育,會讓孩子產生厭倦感。慢慢的,孩子會恐懼你的教育,對您的教育恐怕就只有不聽,不信了。
    • 別再「人前教子」了,教育孩子也要「留面兒」
      古語有云「人前教子,背後教妻」,意思就是教育孩子的時候,要當眾訓誡,這樣他們更容易長記性;而如果妻子出現問題,那麼就要關上門在再交流,這是給妻子尊重。在生活中,不少家長都認為,孩子在別人面前犯錯是非常丟份的事情,為了能挽回自己的面子,就會立馬當面批評孩子,覺得這麼做就是在告訴別人,我們其實一點也不慣著孩子,發現有問題就立馬批評道歉,所以說我們還是個好家長,孩子犯錯可不是沒教育。但是這麼做,大人是成功挽尊了,孩子卻遍體鱗傷!
    • 孩子被媽媽扔下一路哭喊追車:「人前不教子」很難嗎?
      更何況大馬路上也不是教育孩子的場合啊,帶著孩子回到家裡,關上門再教育就遲了嗎?說到底還是父母沒有一點教育孩子的基本常識呀!父母教育孩子是應當應分的,但是並不代表父母可以任意妄為地對待孩子,至少應該謹記「人前不教子」的古訓。
    • 當孩子在公共場合做錯事時,家長的這種做法,會毀掉孩子一生
      相信不少父母本能地會選擇「人前教子」。那何為「人前教子」呢?「人前教子」是指父母教育不會避諱場合,沒有人前、人後的概念,當打即打,當罵即罵,孩子犯錯馬上就讓孩子記住教訓。可真的是這樣嗎?錯,這樣只能給孩子很多傷害。1.
    • 「人前教子,背後教妻」容易摧毀孩子自尊心,怎樣才能保護自尊心
      你都知道有哪些嗎?跟著小編一起來學習一下吧!人都有自尊心,孩子的自尊心甚至比成年人還要強,所謂過剛易斷,在家庭教育中家長不僅需要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儘量避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還要引導孩子正確認識自己自尊心受挫的情緒,進行自我調整。中國有句古話:「人前教子,背後教妻」。在中國,家長當著眾人的面大聲呵斥孩子,幾乎是司空見慣。
    • 「人前教子,人後教妻」,古人留下的這句話,當今時代還適用嗎
      「人前教子,人後教妻」,這句話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我知道這句話是從我爺爺那裡知道的。當時是因為一個弟弟犯錯了,然後就被教訓了幾句,我爺爺就說,「人前教子,人後教妻」,犯了錯就要被教育,在多人面前教育你是為了讓你更深的認識自己的錯誤。
    • 挫折教育真的能培養更優秀的孩子?別傻了,好孩子都被毀了
      在進行挫折教育的同時很多家長會通過羞辱去刺激孩子,通過給孩子造成羞恥感來讓他們認知自己的錯誤並加以改正,但家長們不知道他們的做法給孩子帶來了深刻並持久的傷害。言語羞辱真的會讓孩子改正錯誤嗎?孩子受到羞辱後會逐漸學會偽裝,這種壓抑的同時會導致較大社會壓力和較高的抑鬱水平。即使激發人的羞愧感可以成功地減少某種行為,那麼這樣成功的背後付出的代價也太大了。
    • 智慧父母課堂|人前不教子——維護孩子的自尊,才能贏得他們的愛和尊重
      今天我們分享的主題是:人前不教子(維護孩子的自尊,才能贏得他們的愛和尊重。)有些爸爸媽媽不顧周圍人的目光,經常當眾批評、人前教子,他們認為,這樣孩子就會對自己的錯誤記憶深刻,還有的認為這樣就能表現出為人父母的尊嚴。
    • 孩子偷東西,你會怎麼做?愚蠢的父母用錯誤的教育傷害孩子一生
      比如我家差不多2歲的兒子最近在小區跟小朋友玩時,他想玩別人的玩具,會拿自己的玩具去交換。小朋友們回家前,他會懂得將玩具拿去歸還給小朋友。有些家長疏於引導的熊孩子,看上別人的玩具,直接去搶奪。這種小朋友一般是不受歡迎的,明顯是家長關鍵時期的教育缺失,使孩子錯過了物權的敏感期。
    • 家庭教育:父母幫孩子認識錯誤,比幫他改正10個錯誤還重要
      我們在養育的過程中,當孩子犯了錯,比如故意碰灑了牛奶,有些父母就會趕快幫忙把牛奶擦掉,只是瞪一眼孩子,這事情就過去了。父母快速的幫助孩子修正了錯誤,並沒有讓孩子認識到究竟哪裡錯了,並不利於孩子改正錯誤。
    • 會說謊的孩子都聰明,是真的嗎?
      ,會說謊也會被謊言傷害。就像電影中爺爺說的:每個人都會有荒謬的一面,最重要的也許就是互相尊重,誠心去溝通,去傾聽,才能夠真的解決問題。,因此,當孩子犯了錯誤,不要一味懲罰說教,特別是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避免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使得他犯錯的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彌補和改正,而是如何用謊言逃避責罰。
    • 」打罵教育「真的能促進孩子的成長嗎?
      相信大部分人的答案是肯定的中國式傳統教育中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話「打是親,罵是愛」「孩子不打不成器」似乎,每個人的成長中都會經歷過一些打罵才能成長為現在的我們大家普遍認為,只要父母的出發點是為孩子好有時打罵孩子是理所當然的但是,這種"打罵教育"
    • 「人前教子」已經不再適用於現在,沒掙回面子,還容易傷了孩子
      在古代,存在一種「人前教子,背後教妻」的說法,當眾責備孩子更像是一種訓誡,讓他長記性;妻子出現了錯處,不要當著他人以及子女面前責備,這是對妻子的尊重。不過這種說法,放到現在來看可能已經不再適用了。「人前教子」,沒掙回面子,還容易傷了孩子
    • 正確批孩子有方法,讓他們既能聽話又能改正錯誤
      批評也要講究方法,這樣做更有利於孩子改正面對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大多數的父母都會選擇用批評的方式去教育孩子,但有的時候就會發現,並不是父母說得越多孩子就改得越快,反而因為嘮叨可能孩子會更不聽話。批評也是要講究方法的,要既能指出問題的所在,又要讓孩子能夠願意接受批評,俗話說忠言逆耳,但如果父母懂得一些小技巧,即使是孩子不愛聽的話,也能變得讓他們虛心接受。在批評的父母,家長一般都是站在和孩子的對立面上,說著說著就過度了,結果是即使孩子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也為了面子不願意當著父母的面去改正。
    • 中國式苦難教育真的好嗎?苦難教育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心理傷害?
      特別是在孩子中考和高考前,即便家裡條件再好,父母也不忘苦難式教育洗腦,和孩子憶苦思甜祖輩舊事,父母操勞的背影清早出現在廚房,搬家陪讀……為了孩子忍受一切的勞累孤苦,製造苦難的場景,以打動孩子奮力一搏。這些人為炮置的苦難教育真的對孩子好嗎?02 苦難教育對孩子的心理傷害苦難或能磨鍊孩子的意志,但歷練的結果是什麼?
    • 孩子真的會有投胎前的記憶嗎?為什麼孩子能預測胎兒性別?
      之前就有國外興起的「出生前心理學」,挑戰了以上說法:人類在胎兒時期已經具備思維、感覺和記憶的能力了,特別是在7個月大以後。父母和孩子的「親子關係」建立,要提前到出生前?如果有一天,孩子跟你說:媽媽,我喜歡你,所以選擇你把我生下來,請不要詫異。
    • 「成長型心智」的孩子,犯錯時能立馬改正,家長的教育方法很重要
      對於孩子而言,他們做錯事也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做錯事情,要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真正的改正這些錯誤。父母一味的批評,而不是對他們進行教育,孩子可能永遠意識不到錯誤,更別說改正了,對於犯錯的孩子,父母的批評教育方式很重要。
    • 孩子偷東西屢教不改:改正錯誤,還需先讓孩子學會為錯誤買單
      而打罵的教育方式,是給孩子在偷東西所產生的羞恥上,帶來再次的傷害,孩子難免變本加厲。爸爸想讓孩子改正偷東西的行為,需要讓他學會為行為負責。那麼,父母要怎樣幫助孩子學會負責呢?孩子是在錯誤中成長的,借著每次犯錯的機會,讓他學習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