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當前「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計劃」的評審與實施,讓我時常關注和思考出版的「卓越」問題,即何為「卓越」? 如何「卓越」? 如果仍然以集體式思維方式,以影響因子高低來評價發表的 「卓越」,真擔心如此「卓越」下去,能否真正給中國的科學研究與學術出版 「增值」? 很巧,無意間讀到了米爾卡·科斯蒂奇博士 (Milka Kostic) 在Linkedin和美國學術出版學會(SSP)的學術廚房網站裡近日超火的3篇博文,其中一個熱搜詞就是「Remarkable」(卓越)。 由此也讓我感受到東西方的學術圈與期刊界都在為「卓越」而焦慮,但是追求「卓越」的關注點不同,這值得我們一讀。
米爾卡的三篇文章分別是《科學論文卓越的6個步驟》《如何讓學術出版更好》《高質量的同行評審在何處? 》[1][2][3],徵得她本人同意,筆者站在她的視角編譯這些有趣且有用的話題,以饗國內學者與期刊界同仁感悟與討論。
米爾卡首先認為自己是一位學者,她從事科研20多年,現為哈佛大學醫學院波士頓達納法伯癌症研究所化學生物部的項目主管。 但她曾在Elsevier旗下的刊物「Cell Chemical Biology & Structure」和Cell雜誌的 「Cell Crosstalk」做了十年的高級編輯。 正是由於科研兼出版的雙重經歷,她不僅對發現研究問題的方式及出版傳播的途徑充滿著興趣,而且近年來也熱衷於探討全球科學的福祉問題,比如她強調目前大家普遍感受到的重重危機: 世界陷入危機! 科學處於危機之中! 學者們也陷入了危機的眩惑! 學術出版更是處於危機的風浪中! 面對如此多的危機,人們產生了極大的焦慮,加劇了快速思考和反應的行為。 反映在科學出版和科學評估的世界,造成了一種或進退失據,或彼此對立,或急功近利的模式,直接導致出版者與和作者之間的鴻溝越來越大。
米爾卡的博文涉及科研生涯的各個階段,無論是談及研究工作,還是撰寫卓越論文,或者科學出版的過程體驗,她以科研練就的批判性思維邏輯,在研究與出版之間換位思考,加之移民背景的她對語言追求生動表達,讀來讓人在享受中留下思索。
作者 | Milka Kostic
編譯 | 張月紅
編輯 | 李曉明
6步讓你的科學論文卓越
「卓越」是一個帶有情感色彩的用語,滿載著「非凡與傑出」的希望。但是,當把科學論文作為探究的對象時,「卓越」囊括了比「傑出」或「非凡」更深刻的內容,即「價值」!每篇科學論文都應該追求 「值得一提」的價值,由此值得跟進、討論和辯論,最終能進一步激發科學創新與研究思路,從而成就卓越!
但是,如何讓論文出色,值得推敲。如今發表一篇論文,就如在浩瀚的科學文獻海洋中又點了一滴水 (據2014年末的數字統計,當年發文總量達250萬篇) 。
為了讓你的論文卓越,可分幾個步驟,當然這裡的討論也非博聞廣識,但卻是務實的策略,或許有效,讓你能夠專業地撰寫和分享你的科學發現與思想。
1. 做真正讓你充滿激情和興奮的研究
首先你需要列出一份引人入勝的科學論文清單,敦促你選擇一個值得熱切關注的科學問題,這會讓你為之歡欣鼓舞,並充滿活力地去解決。這不奇怪,因為沒有一個值得你追尋的科學問題,你就不可能說服他人資助你,發表,或者讓人閱讀你的作品。
另外,要明白如果你追求的科學問題總是充滿著挑戰,總會遇到障礙或被日常頻繁的實驗失利甚至失敗所困擾,幾乎所有人都會如此。
所以,除非對工作充滿熱情和真正的激情,否則這就像一場艱苦的戰鬥,就如山坡的兩邊直垂而下,毫無生氣。還有,科學並非一個人的表演,最好讓自己與合作者,顧問和導師共同融入熱情並承擔使命。相信一點,當一群聰明而有進取心的科學家圍繞著一個有挑戰性的問題合作時,總會發現許多令人困惑的自然之謎,得到非凡的觀察結果,最終,一定會產出好論文!
2. 廣泛而詳盡的閱讀
與自己的研究領域保持同步!了解主要的研究趨勢和看清方向的最佳方法之一是閱讀!閱讀!閱讀!再閱讀!
廣泛地閱讀是成為一名好作者的關鍵,讀的越多,寫得越好,論文就越出色。閱讀時,除了科學之外,還要注意論文的格式和結構。問問自己,是否清晰地傳達了想法和動機?是否有效地展示了數據?以及論證結構是否合理?如果找到了自己喜歡的論文,請與你的同事們分享,看看他們是否同意你的觀點?以及為什麼這樣做,或為什麼不這樣做?當你最終在科學和風格方面都匯集了備受推崇的論文時,就可以隨意地模仿他人的策略並將其應用於自己的寫作中 (注意:我並非指複製粘貼是可以的。剽竊是對科學研與出版的道德玷汙,永遠不要把別人寫的當你的著作。一旦你被發現,將損害一生的科學信譽與名譽!)
最後,不要忘記廣泛閱讀科學以外的小說,非小說類文學作品,新聞,社交媒體,博客等,這些都是信息和靈感的來源。儘管我們無法將《百年孤獨》的文學結構用作科學論文的指導方略,但我敢打賭,這種體驗非常有趣!你可以在這本小說中學領悟到開放思路的要點。無論是寫論文或寫博客,還是在公眾演講與科學演講中,這些都是值得熟悉和輕鬆駕馭的有價值的技術。
對於非英語母語的作者來說,超越科學領域的英語閱讀尤為重要。
我的母語不是英語,遠不在一個語系中。但多年來,最讓我受益的是對書的熱愛,及從閱讀喜愛作家的原版書中受益匪淺 (這些作家如特裡·普拉切特,簡·奧斯丁...等) 。即使你在非英語國家,也請嘗試這個過程。我在南斯拉夫塞爾維亞的高中階段就開始做這件事,它的確幫助我對外語有了信心,提高了對英語的自如運用。是的,一晃25年了,我仍在學習和犯錯,但這沒關係。
3. 「寫作」 是 「做」 科學的一部分
研究人員,尤其剛入門時,最大的錯誤之一就是把寫作視為研究之外的事情。特別是當科學過程完成時,突然感到寫作不僅是痛苦的瑣事,更是必須要做的「萬惡」之事!當有這種感覺時,要退一步反省自己寫論文的心態與方法,然後做出重大改變。除非現在就解決這個問題,否則你或將是一位悲慘的科學家,因為寫作是你科學技能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寫作變得輕鬆無憂的最佳方法之一,是每天隨身攜帶一個電子筆記本或日記本,以記錄或撲捉諸如特定研究項目的背景與信息,某個跳躍的想法和問題,及總體思路,實驗設計的步驟和策略,現場實驗細節和結果,以及對觀察結果的解釋和後續問題的提出之類的內容。
為了使這種事情運作自如,你應該習慣組織,標註日期並標記所有內容,並能在任何特定的時間裡檢索到你的文字,思維和點滴想法。這也將有助於你和所有的合作者坐下來談話,組織項目提要。偶爾坐下來交流看看當時的記錄真可能會有所幫助,如果你不熟悉情節提要可以作為研究策略,今天的這篇文章將幫助你入門,開始做這份科學 「日記」。
在編寫過程中,你不一定要追求「完美」。建議是隨便記,經常寫,多寫或多記,但要在事態發生時寫下來,以便可以共享準確方法,完整捕獲其觀察的現象和信息。共享與獲得反饋也至關重要,這就是為什麼完美 (尤其在起始) 並不重要的原因。在你撰寫,分享,接收反饋,然後進行修改和重複時,你的寫作將得到改善。更重要的是,你的科學思想,數據解釋將受到審查和完善。
另外,我們所稱的 「非正式」 同行評議絕對是你從事科學工作的一部分。如果你想獲得同行廣泛的反饋,是否考慮將初稿放在預印出版服務平臺上?目前,預印出版服務平臺已經分門別類了,如arXiv,bioRxiv 和ChemRxiv,分別服務於物理,生物學和化學領域。他們允許作者在正式提交期刊,同行評審和發表之前將論文公開,並收集來自更廣泛的同事和同行的反饋。現在,大多數期刊都允許這樣做,但是在發布之前,你應該仔細檢查以確保內容正確。
4. 遵守道德規範
或許對此真不需要說什麼理由與觀點。如果研究行為和出版過程無道德規範,絕不可能有出色的科學論文。即沒有誠信的研究,絕對是無價值的結果。誠信滲透到研究和出版的每個步驟,絕對應該包括科學生態系統中的每個人,即每個研究人員,編輯,資助者,出版者,新聞工作者,政策制定者,公共部門人員和私營部門人員等。
我自認為這個過程中有太多的事情危在旦夕,若想恢復日前社會公眾對科學專家的信任,只有我們每個人都認真地履行研究誠信與道德規範,才能夠實現。如果你要了解如何在日常實踐和工作環境中促進研究完整性的建議,美國國家科學院,工程院和醫學科學院相繼出臺了嚴格的規範指南,要去學習。
5. 記住讓你的論文有所助益
科學論文是技術性論文,當下論文數量的上升勢不可擋,每篇論文中的數據量也呈指數增長。這意味著即使你所在領域的人,也可能需要幫助才能理解你的科學故事。所以最好撰寫每篇論文都限定在一個單一的,大膽且漂亮的想法上,準確地報導研究工作的一個主要成果。對某些人而言,這可能是數據集,軟體,一個機理,一個新材料或新理論,其結果的確切性質並不重要,但要圍繞著一個主要結果來描述你的工作,這將助其他人更好地讀懂,理解和欣賞你的工作。這讓撰寫論文變得容易,因為它可用來介紹,發展,解釋和證實你提出的想法,如果有任何部分不符合這個單一的目的,則應該將其刪除。
最好的主意是批判性地提出論點,這需要充分了解該領域的現狀和文獻,充分討論競爭模型,替代性解釋,誠實地揭示其局限性,充分闡明其含義。對我來說,最有幫助的論文是那些對現狀非常清楚的論文,闡明了當前工作的動機,強調了他們求解的問題,並通過精心設計的實驗和精心計算的數據,在邏輯上有步驟地提出結論,並最終置於同行廣闊的視野中。許多時候,最傑出的論文就像一部驚悚電影中的情節,一幕一章地揭示著論文,讀它們讓你感到興奮,很想看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你最好避免使用專業的長術語,選擇通俗易懂的詞,很好地參考現有文獻,清楚地組織和標註你的數字,提供數據,可以幫你的讀者以及其他科學家和科學愛好者理解這個結果。如果你希望該論文能引起人們的興趣並進行實驗重複,那麼最後一點也很重要,如果你能將自己開發的數據,試劑或資源提供給他人使用,那麼該論文的接受度可能更好。在數據共享方面,某些領域做得很好 (如結構生物學,所有已解決的結構都會存放在蛋白質資料庫中) ,而某些非營利性組織 (如Addgene) 則製作共享質粒,生物試劑的保存類型等。許多期刊也對此提出了要求,所以你可能要在研究初期就開始考慮保存數據,試劑或資源共享等。
6. 別忘了宣傳你的論文
幫助他人與自己的另一種方式是,要記住:儘管你似乎已經擺脫了「出版的困境」,但一旦論文發表,工作遠不會結束。其實發表論文只是機會之一,大聲地談論這篇論文又是一個機會!許多科學家是社交媒體的「常客」,他們利用這種平臺與社區分享新發表的論文,不僅展示了他們的成就,而且收集到反饋意見從而燃起進一步研究的興趣。一些社交媒體的互動甚至導致了新的合作。這真是另一個很好的機會!可以興奮地,甚至在屋頂上大喊大叫,或者張貼很多微笑的自拍照!
此外,把新發表的論文轉換為社交媒體或博文,可以讓你以不同方式講述科學故事,解釋更多的觀點。或許某些平臺由於嚴格的字數限制,你不便展示全文,但可以向公眾提供摘要介紹工作的要點,重要性或某個細節。最近,我遇到了一個很好的例子,倫敦國王學院的作者裡夫卡·艾薩克森分享了有關「幕後花絮」的詳細信息,介紹了他們新版書的過程中伴隨著審查與磨難。我認為,花費一定精力公開那些獲得特定科學成果所需要採取的措施,是健康有益的,而且富含信息和具有指導意義。我們應該經常倡導這樣做,以揭開科學過程和方法的神秘面紗,使它們成為真實的結果。不僅是面對公眾,也面對我們的學生和自己。
如何撰寫一篇出色、一流、傑出的科學論文是現實的和永恆的話題。巧合的是,我在撰寫這篇文章時,《自然》發表了一篇《職業生涯》,其中有來自各個科學領域的六位專家的建議。其所提供的建議都圍繞著清晰,簡潔,準確和合乎邏輯的重要性,也如這裡所介紹的準則。無論你決定採取哪個步驟,記住是以高度的個人誠信去學習科學,研究科學,讓自己每天在閱讀和寫作中追隨興趣和激情。
後 記
筆者對米爾卡對論文如何成就卓越就編譯到此。作為出版人,我們不應忘記,期刊的卓越首先是內容的卓越。對此,米爾卡近日在SSP學術廚房的採訪中進一步談到,辦刊人若要追求出版「卓越」,首先要了解研究人員希望從 (期刊) 出版那裡得到什麼?除了眼下研究人員面臨的許多挑戰,例如資金不足和研究時間被擠壓,科研社區正在老化和縮小,博士生數量過多過剩,職業機會有限,還有生物醫學研究業面臨的最棘手的問題之一——可重複性危機等。同時,他們還要面對期刊出版的頭疼問題——
時間問題: 出版的周期還是很長。當然,研究也是需要時間沉澱的,但時間的確是個雙向問題。
期刊指南: 信息多得令人困惑。
缺乏靈活性: 這讓作者感到痛苦與挫敗,因為科學研究成果的表達並非一定要格式化和被限制的,其實科學應該適應於,或似乎大體上是可以自由展示的。
教條刻板: 科研人員感到從期刊中獲得幫助很少,一切都是非個性化的。
米爾卡所談的這些實際上對期刊的運作提出了挑戰,也對期刊人提出了一個尖銳的問題,這應該屬於期刊「如何卓越」的範疇,即「對你的作者和審稿人來說,什麼是真正的 「增值」 (value add) 」?她在一篇採訪中談道,以人為本 (作者,讀者,審稿人,編輯,出版商) 的思路或許可以幫助我們擺脫目前的僵局 [4] 。
譯名對照表
集體式思維 groupthinking
米爾卡·科斯蒂奇 Milka Kostic
學術廚房 Scholarly Kitchen
達納法伯癌症研究所 Dana Farber Cancer Institute
裡夫卡·艾薩克森 Rivka Isaacson
1. 科學論文卓越的6步走(6Steps to a Remarkable Scientific Paper, https://www.linkedin.com/pulse/6-steps-remarkable-scientific-paper-milka-kostic/ ),
2. 如何讓學術出版更好(How to make publishing better--what Do Researchers Want from Publishers? https://zenodo.org/record/3245443#.Xc35zflFBmC )
3. 在哪裡找到高質量的同行評審?(High-quality peer review and where to find it http://crosstalk.cell.com/blog/high-quality-peer-review-and-where-to-find-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