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職後專研麵塑 偷師學藝修正果女白領成「非遺」傳人

2020-12-13 東方網

  東方網11月6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她,畢業於上海大學機械系,曾是一名製作航天飛彈特殊部件的女工程師,後又跳槽到全球五百強的外企,卻愛上了用五顏六色的麵團捏麵人。她辭去工作在淘寶網上開起了捏麵人的小店,出版了麵塑專著,舉辦了個人麵塑展覽,還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江灣面花」的傳承人。

  這名頗具傳奇色彩的女子名叫戚依平,她說:「捏麵人雖是方寸之間的小把戲,但我能感受到一種歷史和文化的傳承。民俗存活了,情感也就存活了。歷史在一件件麵塑作品中,顯得更加悠久,更加厚重。」

  放棄「鐵飯碗」跳槽外企

  10月30日,秋雨讓申城格外陰冷。記者來到楊浦區文化館2樓的一間屋子裡,戚依平和助手們正滿頭大汗地將一件件精緻的面人從包裹裡拆封后擺放到櫥窗裡。這間40平方米的屋子,即將成為楊浦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江灣面花」的展覽廳。

  戚依平留著短髮,化著淡妝,看上去非常幹練。細雨聲中,她打開了話匣子。

  戚依平從小喜歡美術和畫畫,不過考大學時,為了將來分配工作方便,報考了上海大學機械系。1993年,她畢業後進入滬上一所知名的研究所,從事電子裝配工藝工程師,工作了6年。「我專門負責航天飛彈導引頭的部件製作,雖說是人人羨慕的『鐵飯碗』,但工作很枯燥。」

  1998年,合同期滿,戚依平遞交了辭職報告。「這在當時被看作是一個不可思議的舉動,許多人勸我留下。但我覺得國營單位的工作環境很壓抑,還是堅決要換一個工作環境。」

  很快,戚依平在一家全球五百強的外企謀到一份職位——供應商質量管理工程師,全面負責原材料的採購。外企注重個人的自由發揮,企業文化也很活潑,這讓戚依平工作時很快樂。「如果沒有那件偶然的事情,我可能會在外企幹到退休。」戚依平說。

  「偷學」捏麵人技藝

  說起那件偶然的事情,就得從戚依平的公公馬金城說起。馬金城是上海灘赫赫有名的「面人趙」趙闊明的關門弟子,2000年,馬老決定在家族裡物色一個徒弟,手把手地教。他看中了5歲的孫女,當他埋頭苦幹指導孫女的時候,沒有察覺身邊有一雙眼睛,一直都在悄悄地、認真地盯著他的巧手。

  幾個星期後,孫女略有小成,捏的不少小動物惟妙惟肖,馬金城很滿意,但他突然發現——兒媳戚依平捏出了幾件作品,已頗具功力。「特別是她捏的真人像,很有靈氣。」

  戚依平告訴記者,第一次看女兒學捏麵人時,麵團在馬金城的手中翻來覆去變圓變扁,最後竟成為各種動物和人物,感覺特別奇妙,所以在旁邊「偷聽」、「偷學」。「晚上等女兒睡著了,我再拿出工具和麵團,在檯燈下偷偷鑽研。談戀愛的時候,老公從來沒告訴我,爸爸這麼厲害,要不然我早就學會了。」正是發現了兒媳婦的捏麵人的天分,馬金城便將畢生所學傳授給戚依平,加上其本身美術天賦,很快便超越了馬金城。由於精力有限,她毅然辭去了外企的工作,潛心研究捏麵人的技藝。「可能是麵塑喚醒了我骨子裡沉睡的藝術細胞,它滿足了我內心對於創造的激情與願望。小時候的愛好,終於以這種方式回歸了。」戚依平總結說。

  網店賣面人經歷坎坷

  麵塑,是用麵粉和糯米為主要原料,加入顏料、蜂蜜等物,經過秘制的防裂和防黴處理,製作各種可以長久保存的造型。傳統的面人作品多為孫悟空、豬八戒、黑貓警長等,但戚依平卻認為,這些作品已經過時,要做顛覆傳統、富有創意的作品。

  2005年,戚依平在淘寶網上開了一家麵塑店,專門售賣麵塑真人像。「對方提供人物照片,我用麵粉捏成這個人物造型。簡單來說,就是捏『真人面人』。由於人物是立體的,因此對方需要提供正面和側面照至少各一張。」戚依平告訴記者,自己曾按照公公和婆婆的原型,捏了一對小人,親朋好友都稱讚說:「捏得太像了。」

  不過,在網絡上做生意不是一帆風順的,由於顧客寥寥,戚依平曾經連續幾個月都吃「白板」。「當時在廣東有一個淘寶店家和我競爭,他是用泥巴捏真人像,我們在暗中較勁。後來我的生意漸漸旺了,而他的店卻因經營不善倒閉了。」戚依平回憶說。

  除了開網店外,戚依平還開了滬上首家實體麵塑店,教小朋友如何捏麵人。如今在她的店鋪中,一個精緻的面人都要在四五百元,甚至一兩千元,在很多買家看來,這已經是值得收藏的藝術品。

  此外,她還編撰了《麵塑技藝》一書,將流傳了千年的捏麵人技巧系統化、理論化。

  成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慢慢地,戚依平也打出了自己的名聲,2007年的時候,楊浦區非遺管理部門找到她,希望她能接受非物質文化遺產「江灣面花」的傳承。

  「江灣面花」是楊浦北部地區的一種民俗食品,即用各種顏色的麵粉組合製作的人物和動植物。戚依平介紹說,面花和麵塑是同宗同源,只是面花可以吃,麵塑則用來觀賞而已。正是藉助這個契機,戚依平將麵塑與面花相結合,最終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江灣面花」的傳承人。

  「麵塑、面花是一種傳統文化,但現在已基本絕跡。可以說,這一傳統民俗文化的知曉度越來越低。」戚依平表示,目前自己想做的不光是傳承,更是麵塑、面花的發展。她在原有配方中添加防褪色成分,在麵塑中注重刻畫人物的表情,還根據時尚元素創造出「卡通真人像麵塑」。為了拓寬麵塑的表現領域,她還將書法、唐裝、青花瓷等融入麵塑,並利用簡易材料製作「場景麵塑」。

  「曾流傳的民俗,已經隨著社會的發展變遷而了漸行漸遠。麵塑也是一樣,但我相信,這種沾染歲月痕跡、生命氣息和聰明才智的手工藝,是對過去的一種回望,也是一種時光的紀念。我將盡己所能把麵塑發揚光大,這也算是對歷史的另一種理解與尊重。」戚依平意味深長地說道。

相關焦點

  • 【非遺傳承 有味發現】長沙麵塑:讓老手藝煥發新光彩,全靠「金手指」
    粽編傳承人周佳霖:無聲世界裡「編」出大未來與新傳承 紅網時刻記者 唐頻輝 長沙報導 以麵粉為原料,調成不同色彩,在手中幾經捏、搓、揉、掀,用小竹刀靈巧地點、切、刻、劃、塑成身、手、頭面,披上髮飾和衣裳,頃刻之間,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便脫手而成。
  • 做麵塑、捏泥人、制毽子……北京非遺「觸網」迎世界遊客
    麵塑、梅花大鼓、皇城毽子……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及其傳承人今天(10月29日)齊聚智化寺,展現京城非遺文化帶來的旅遊新體驗。在過去4個多月時間內,Airbnb愛彼迎聯手北京東城區、成都市、廣州市越秀區、貴州省黔東南州四個城市和地區,將非遺文化項目打造成為可供用戶近距離體驗的旅遊產品,到北京旅行的各地遊客有機會通過線上預約,到店體驗非遺文化。「我3歲時就開始學習麵塑了,早些年大家沒有太多娛樂項目,手藝人憑一門手藝就能行走一生。」
  • 非遺傳承人麵塑38朵玫瑰花送社區女志願者
    在「三八」婦女節來臨之際,淄博市級非遺文化傳承人——淄博高新區中潤華僑城的居民杜靜波用麵塑手藝製作了38朵玫瑰花,集中送給堅守社區防疫一線的女志願者,在向她們表達謝意的同時,為她們的防控工作加油鼓勁。今天下午,杜靜波告訴記者,她自幼喜歡做手工,2007年拜師山東麵塑大師何曉錚,同年在濟南獲得「麵塑工藝師」的稱號,從此開始專業從事麵塑作品創作和麵塑技藝研究,目前她是淄博市麵塑代表性傳承人。在2020年「三八」婦女節來臨之際,她採購了原料,利用業餘時間在家精心製作了38朵麵塑玫瑰花,要送給堅守在社區防控一線的女志願者,為她們加油鼓勁。
  • 非遺文化進校園——孫店教育幼兒園開展麵塑培訓活動
    麵塑藝術,色彩豔麗,刻畫細膩,人物造型精彩奇特,加之創作材料易得,創作技法靈活,對幼兒園來說,是不可多得的豐富手工教學活動,提升幼兒園藝術教學水平,發展幼兒創造力的寶貴資源。  將麵塑技能延續、流傳,  將非遺文化傳承、弘揚,  是我們華夏兒女的責任的。
  • 面人曹第四代傳人,張家口麵塑手藝人,用「面」塑造十多年生活故事
    麵塑,俗稱面花、禮饃、花糕、捏麵人,是源於山東、山西、北京的中國民間傳統藝術之一。即以麵粉為主料,調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簡單工具,塑造出各種栩栩如生的形象。捏面藝人根據所需隨手取材,在手中幾經捏、搓、揉、掀,用小竹刀靈巧地點、切、刻、劃、塑成身、手、頭面,披上髮飾和衣裳,頃刻之間,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便脫手而成。蒙傑,面人曹第四代傳人,01年開始學藝至今,十多年的學習,2015年跟康邦合作使麵塑藝術從口口相傳的傳統模式進行到了校園,對於麵塑的傳承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 跟著非遺傳人學麵塑 「非遺」文化進課堂
    9月14日,在臨沂沂河實驗學校4年級2班,在麵塑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王玉萍老師指導下,通過團、捏、揉、搓等方式,手工製作出色彩鮮豔,栩栩如生的福娃抱國旗作品。麵塑可培養孩子的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蘭山區通過送非遺進課堂這種活動形式,讓更多的孩子了解麵塑,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據蘭山區文化和旅遊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非遺進課堂活動是專門針對青少年開展的非遺知識普及、宣傳活動。
  • 走訪上海非遺傳承人:面人趙 石氏傷科 洪氏古琴
    原標題:「文化遺產日」前夕走訪上海非遺項目傳承人家風傳世久絕藝顯精神  本報記者走訪三位上海非遺項目傳承人,每一位都有一個關於「家」的故事。  面人趙:要傳承得靠一大群人  陳凱峰的童年記憶,總伴隨著外公趙闊明手中千變萬化的麵塑。上世紀三十年代,著名麵塑藝人趙闊明從北方到上海獻藝,從馬路街頭設攤一直到南京路永安公司五樓,成為當時上海麵塑第一高手,人稱「面人趙」。
  • 麵團在指尖生花 菏澤麵塑傳承人讓非遺文化更鮮活
    捏面藝人根據所需隨手取材,在手中幾經捏、搓、揉、掀,用小竹刀靈巧地點、切、刻、劃、塑成身、手、頭面,披上髮飾和衣裳,頃刻之間,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便脫手而成。張新田離開餐飲行業後,憑著捏麵人的手藝,從成都出發,背著一個捏麵人的工具箱,一路走一路賣麵塑作品,遊覽了很多地方,把菏澤的麵塑文化傳播到各地。
  • 當重慶非遺遇上狗年 剪紙狗、麵塑狗、糖畫狗……萌翻你!
    作為渝北區龍塔街道迎春文化活動之一,今日(6日),「新時代·文化年——我和非遺有個約會」在黃泥磅紫荊商業廣場舉行。志願者們在現場不僅送春聯、年畫,龍塔街道還請來了渝北剪紙、龍興棕編手工藝、譚氏麵塑以及龍興李氏糖畫等技藝的傳承人,現場向大家表演充滿年味的民間藝術。
  • 北方麵塑種類和產地分布——山東麵塑、山西麵塑、河北蕭派麵塑
    麵塑的種類按照製作工藝和使用功能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可以食用的麵塑,另一類是用來收藏的麵塑工藝品。用來食用的麵塑品材料主要由澄粉、生粉等製作而成,然後再進行蒸熟定型,最後使用蔬菜汁或食用色素上色而成。另一種用來收藏的麵塑一般都是用糯米粉、精麵粉和防腐劑、鹽、甘油等混合後蒸熟,這種特殊材料製成的麵塑可以有效防止腐爛和裂縫,最後添加顏色而成。麵塑文化從最開始的祭祀和祈禱開始,經歷過食用、生活祭祀用品等,到後來發展成為具有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的藝術品。
  • 非遺故事 | 麵塑大師——董鳳岐
    董鳳岐,女,1939年12月12日生於北京。董鳳岐從事麵塑工作59年整,現為山東省工藝美術學院副教授,山東省省級工藝美術大師,山東省傳統技藝大師,山東省省級濟南麵塑代表性傳承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面人湯)第二代傳人,山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其麵塑作品曾榮獲山東省泰山文藝獎(省級最高獎項)民俗類二等獎、法國世界農業博覽會——華人麵塑捏塑個人表演金獎、北京工藝美術國際博覽會國家級金獎等獎項。
  • 手工藝人齊聚山東文博會 麵塑傳人何曉錚捏張夢雪形象
    齊魯網《影像力》探索非遺:何曉錚的麵塑人生 150個徒弟繼承傳統麵塑 何曉錚麵塑傳人為奧運會首金製作面人 練手藝不是用手是用心8月7日,在2016年里約奧運會射擊女子麵塑藝術大師、山東麵塑藝術學會會長何曉錚難掩激動,當即為張夢雪製作了一尊高舉金牌的小面人。「張夢雪為濟南人爭了光,我想把這件作品送給她當禮物。」
  • 蘭山:跟著藝人學麵塑「非遺」文化進課堂
    臨沂經濟網蘭山訊:(通訊員 孫磊 楊揚)9月14日,在臨沂沂河實驗學校4年級2班,在麵塑蘭山區文化旅遊局文化藝術研究室希望通過送非遺進課堂這種活動形式,讓更多的孩子了解麵塑,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據蘭山區文化旅遊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非遺進課堂活動是專門針對青少年開展的非遺知識普及
  • 騰訊虛擬女主播「寶兒姐」助力 錦裡非遺八絕技成功破圈
    在第十五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到來之際,成都錦裡古街聯合騰訊《一人之下》手遊推出線上錦裡非遺雲直播,錦裡非遺破圈&一人之下,結合二次元展現傳統文化魅力。跟著騰訊虛擬女主播「寶兒姐」在錦裡尋找八絕技異人:麵塑、葫蘆烙畫、剪紙、糖畫、皮影、蛋殼畫、民俗畫、全甲異人技藝下的一人。
  • 本是中國美食,被日本偷師學藝改良換名字後,身價倍增,你會買嗎
    下文轉載自作者:回憶媽媽的味道本是中國美食,被日本偷師學藝改良換名字後,身價倍增,你會買嗎?它也是屬於日本的一種特色的美食,它的外觀看起來非常的精緻,而且包裝看起來也是非常漂亮的,所以說才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歡,甚至有很多人他們到日本當地旅遊的時候,也會特意買上一些日本的當地的水信玄餅,拿回國之後當做特產送人,但是水信玄餅在我們中國也是有原型的,而且它的原型就是我們中國的四川一種特色美食冰粉,不管是做法方面或者是外形跟水信玄餅看起來也都是非常相似的,所以說也可以說日本的這個水信玄餅也是經過我們中國的冰粉偷師學藝之後改良而成的
  • 麵塑非遺傳承人劉潔禮讚白衣戰士
    麵塑作品《斬妖除穢·天師祥福》從事麵塑藝術20年,用麵塑向世人述說歷史風雲的劉潔,在疫情期間,化自己的手藝為武器,為抗疫注入藝術的力量。4月28日,37歲的劉潔在他的工作室「壹粟坊」接受了楚天都市報記者的專訪。沉睡的武漢已向陽復甦,他用樸素的言語祝福歷經疫情磨難的武漢人,「相信明天會更好。」
  • 「面人版」觀演禮儀短片獲好評,海派麵塑傳承人張書嘉如何跨界創新?
    圖說:動畫短片 官方圖這些「面人」出自海派麵塑第三代傳承人張書嘉和她的團隊之手。從2007年創業至今,張書嘉一直在為傳統非遺尋找跨界創新的機會。與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的牽手,就是一次全新的嘗試。「面人」變成定格動畫主角動畫中的「面人」黃佐臨先生白髮蒼蒼、戴著眼鏡,惟妙惟肖卻又有種獨特的萌感,讓人倍感親切。
  • 【非遺】贛榆鄉土人才孫連東的麵塑緣
    【非遺】贛榆鄉土人才孫連東的麵塑緣 2020-11-10 15: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偷師學藝」造假幣 男子獲刑七年六個月
    想要致富 他「偷師」旁門左道22歲的漆某瑞家住重慶市江津區石蟆鎮,高中畢業後外出務工,其間因沉迷網絡賭博,打工收入入不敷出。2019年,漆某瑞在重慶某KTV打工,一次偶然的機會認識了「富豪」客戶楊某。交談中,楊某透露其一直從事造假幣「業務」,賺錢很快,漆某瑞便產生了「偷師學藝」,自己「造錢」的想法。兩人熟悉後,漆某瑞在楊某家中通過觀摩,偷偷掌握了假幣製作方法。
  • 湖北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三下鄉:做非遺麵塑藝術的「傳承人」
    中國的麵塑藝術早在漢代就有了文字記載,於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8月2日起,湖北第二師範學院「楚音漢蘊」暑期社會實踐隊部分隊員就來到了位於武漢街頭馬池東路的麵塑藝術工作室「壹粟坊」,向非遺傳承人、麵塑藝術家劉潔老師進行麵塑的相關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