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的影響之下,眾多車企的日子都非常難過,斯柯達便是其中之一。
據大眾汽車集團旗下斯柯達品牌公布財報顯示,其在2020年一季度實現銷售收入48.5億歐元,較去年同期的49.2億歐元下滑1.4%;實現經營利潤3.07億元,較去年同期的4.10億元下滑25.1%。
銷量直線下滑
營業利潤下滑,自然是受到了銷量的影響。從交付情況來看,斯柯達一季度全球銷量為232900輛,較2019年的307600輛下滑24.3%。而中國作為斯柯達的最大單一市場,同樣也下滑得厲害。其在中國市場交付了2.9萬輛,較去年同期的6.4萬輛下滑54.9%。
事實上,對於斯柯達而言,現階段在中國市場的情況確實非常嚴重。就算沒有疫情的幹擾,斯柯達在華業並不景氣了。數據顯示,2019年斯柯達品牌在全球累計銷量同比下滑1%至120萬輛,其中在中國市場累計銷量同比下滑17%至28.2萬輛。銷量本就下滑嚴重,如今再加上疫情的影響,斯柯達確實有些抵抗不住了。
而且從銷量數據就能看出來,斯柯達去年在國內就出現了直線下滑,市場份額也在日益萎縮。可以說,作為大眾集團旗下的品牌,斯柯達在中國市場的表現遠沒有大眾品牌那麼幸運。雖是上汽大眾的一個子品牌,甚至斯柯達在國內售出的所有車型均與大眾汽車共用平臺和供應商,並且在國內與上汽大眾共線生產,然而比起同屬上汽大眾的大眾品牌百餘萬輛的年銷量,兩者之間的相差卻十分巨大。
畢竟在國內,消費者戲謔地稱斯柯達為"八折大眾",顯然在國內消費者眼裡,對斯柯達的價值認同感更低,當然也不乏一些理性的消費者放棄大眾品牌車型而選擇斯柯達。然而按照當前的情形,上汽大眾的雙品牌戰略在國內其實並未形成差異互補的態勢,而若是將一輛斯柯達明銳和大眾速騰放在一起,想必很多人還是更願意選擇大眾吧。
降價能挽救斯柯達嗎?
在中國日漸低迷的銷量,也讓斯柯達非常著急。以前背靠著大眾集團強大的技術、資金實力雄厚的它或許還能高傲一點,然而如今一汽大眾捷達品牌的成立打得斯柯達是措手不及,上市之後就迅速成為了爆款,再加上隨著現代和起亞對入門級市場的蠶食,高成本低銷量的斯柯達的處境自然非常尷尬。
按照如今中國車市的情況,下滑趨勢應該在短期內還存在,而市場競爭的加劇也讓斯柯達不得不調整自己的策略。上月,上汽斯柯達打響了今年官降第一槍,宣布全系產品建議零售價調整為7.79萬元—24.79萬元,部分車型最高官降達到了2.45萬,同時斯柯達還帶來了覆蓋全系車型的零利率消費信貸金融政策,政策力度可以說非常大。而經過此番的價格調整之後,斯柯達昕銳以及昕動的價格更是來到了7萬元區間,而從這個價格也不難看出斯柯達幾乎已經把自己拉到和自主品牌競爭的戰線上,這對於自主品牌是一個不小的衝擊。
已經放下"身段"開始降價,為什麼斯柯達還是下滑得這麼厲害呢?一方面來講,斯柯達一季度受到了疫情的嚴重影響,是很難在這個時間段將銷量恢復到疫情之前;而另一方面來講,斯柯達的官降其實是在4月下旬才開始,所以目前來說時間很短,效果還沒有怎麼出現,而這個降價是否能對斯柯達品牌銷量增長產生利好還有待市場的考驗。
不過此前由於斯柯達的終端市場價格和過往的建議零售價之間又是存在較大差距的,因此斯柯達的處境很尷尬,過高的建議零售價直接讓許多潛在消費者將它的車型排除在外。而此次斯柯達願意放下"身段",突出它的性價比,或許在銷量上會有不少的提升。
小編語
對於消費者而言,斯柯達降價肯定是好事,能用自主車的價格買到合資車也是很不錯的。不過降價也有好有弊,在此次官降之後,斯柯達品牌因此也落得了"廉價版"大眾的標籤。那你覺得斯柯達的車怎麼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