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擅長水墨山水畫,開創了獨特的風格,世稱米家山水

2020-12-22 百家號

米芾,初名黻,後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為芊,湖北襄陽人,時人號海嶽外史,又號鬻熊後人、火正後人。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曾任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祖籍山西,然遷居湖北襄陽,後曾定居潤州(今江蘇鎮江) 。能詩文,擅書畫,精鑑別,書畫自成一家,創立了"米點山水"。集書畫家、鑑定家、收藏家於一身。其個性怪異,舉止顛狂,遇石稱"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稱"米顛"。宋徽宗詔為書畫學博士,又稱"米襄陽"、"米南宮"

米芾是北宋著名的大書畫家,宣和年間為徽宗趙佶召為書畫學博士人稱「米南宮」。由於他性情狂放,人們又稱他為「米」、「米痴」。他與兒子米友仁,被人稱為「二米」、「大小米」。

米芾有三怪:穿戴常仿效唐代人,所到之處,常常引起人們的圍觀好潔成,從不與人同用手巾等物;愛石成癖。據說他在無為州(今安徽境內)做官時,曾見到一怪石,形狀奇特,於是大呼:「此足以當吾拜!隨即整理衣冠,拜之再三,並呼之為兄。於是被傳名為「米癲」。

米芾的主要成就體現在書法和繪畫上。

在書法上,米與蘇軾、黃庭堅、蔡襄合稱「宋四家」。他繼承了二王」書法傳統,並苦下工夫,最後纂、隸、行、草、楷各種書體都很有成就,以行草造詣最高。米芾自稱「刷字」,是指他用筆迅疾而勁健,盡興盡勢盡力,追求刷」的韻味、氣魄、力量,追求自然。他的書法作品,大至詩帖,小至尺牘、題跋都具有痛快淋漓、雄健清新、雋雅奇變的特點和快刀利劍的氣勢。晚年,他的書藝更達至爐火純青之境。

蘇軾稱米芾書法「風檣陣馬,沉著痛快,當與鐘王並行,非但不愧而已」。同為「宋四家「的蘇軾對米帶有如此高的評價,可謂推崇備至了米帶傳世墨跡主要有《蜀素帖》、《苕溪詩卷》、《研山銘》等。

《蜀素帖》是米首三十八歲時在蜀素上所書的各體詩八首,用筆多變正側藏露,長短粗細,體態萬千,充分體現了他「刷字」的獨特風格。

「蜀素」是四川造的絲綢織物,上織有鳥絲欄,製作講究。因為絲綢織品的紋羅粗糙,滯澀難寫,所以不是功力深厚者不敢問津。而米芾卻「當仁不讓」,一揮到底,寫得隨意自如,清勁飛動,真似如魚得水一般。另外,由於絲綢織品不易受墨而出現了較多的枯筆,使通篇墨色有濃有淡,如渴驥奔泉,更覺精彩動人。

北宋後期的水墨山水畫以米芾、米友仁父子最為著名,世稱「米家山水」。

米芾的山水畫不事雕琢,不求工細,突破了勾廓加皴的傳統畫法,開創了獨特風格。他擅長「墨戲」,善用多層烘染和橫點子的排比,使水墨畫的積墨、破墨、漬染、渲淡等技巧得以充分發揮,常使煙樹掩映中有風雨迷離的深意,達到雲山空濛、煙雲變滅的效果。

米繪畫藝術的成功與鎮江秀麗的山水草木是分不開的,他所居住的地方,「雲氣瀰漫,岡嶺出沒,林樹隱現」,這千姿萬態的山水奇觀使他陶醉其中,領會其奧妙所在,創造出獨特的「潑墨畫水、水墨點染、煙雲掩映樹石,濃淺融為一體」的米氏雲山,為我國的山水畫創作闖出了「變古創新」的路子。

米芾的著作,有《書史》、《畫史》等。《畫史》是我國古代繪畫品鑑的名著,《書史》是我國古代書法名跡較早的重要著作,對後世影響很大。

江蘇漣水城中有個荷花池,米芾愛花愛畫,經常坐在假山上,苦思冥想,繪描荷花圖。荷花池邊就是能仁寺,寺中臥佛大師名望也很高。但是,儘管臥佛與米芾交情不錯,想討幅畫卻很難。臥佛見米畫好了畫,心生一計,就備了幾樣菜,提了一壺酒,到船上和米帶對飲。米是個見酒就的人,不多時就赤著腳,技頭散發,瘋瘋顏顏,狂奔跌跌。

酒醒後,不見了荷花圖,米帶料定是臥佛拿走。但礙於情面,不好明言,他終於想出一個辦法,上門找臥佛對對子,旁敲側擊。臥佛當然明了,但他不露聲色,佯作不知。一個指桑間槐,一個裝聾作啞,故意打。

米芾指著荷花池說道:「我有一對,對不上罰作一荷花圖。

臥佛說:「請兄弟先出吧!不過,有言在先,小弟不會作畫,就是輸了,也請你代為做畫。

米芾不間三七ニ十ー,先把上聯出了:「河裡荷花和尚摘去何人戴?」明是對對,實是問案。

臥佛說:「道旁稻草盜賊竊來到處鋪!」對得工整,無茬可找。

米芾見他對了,又來一聯:「三年一間五年再間陰陽無差無錯。」

臥佛也不示弱,回對道:「二月春分八月秋分冷熱不短不長米芾無法,心中叫苦,口上連說:「好好好。」

臥佛心中高興,隨口應聲:「妙妙妙!」

二人對天大笑,各不表明。

相關焦點

  • 閒談米芾,米友仁父子的米家山水
    上周我去老師家小坐,我們提到文學與書畫界的父子齊名有李璟與李煜,晏殊與晏幾道,大仲馬與小仲馬,徽欽二帝,王羲之與王獻之,蘇軾蘇轍與蘇洵。老先生笑道說,你天天閱讀美術史,難道連米芾,米友仁父子的米家山水都忘了嗎?
  • 「米式雲山」米友仁,水墨橫點連點成片,定義水墨山水畫圖式
    導語:米友仁發展了米芾技法,其運用「落茄皴」(即「米點皴」)加渲染手法抒寫自然山川,以雨後山水的煙雨濛濛、變幻空靈而見稱。世稱「米氏山水」。米友仁畫風學其父米芾,均以水墨揮灑點染表現煙雨掩映樹木,信筆作畫而不求工細。
  • 北宋著名的繪畫家米芾、米友仁父子,開創了全新畫派「米點山水」
    大米就是名列「宋四家」的米芾,小米則是他的長子米友仁。米芾出生於官宦世家,他的先人多為武官,他的母親閻氏曾是宋神宗的奶娘。米芾自幼就能在皇宮之中自由出入,他長大以後性格極其狂傲,想來與這段經歷不無關聯。米芾的天分很高,從小就很喜歡讀書,從六歲開始,他就成了遠近聞名的小神童。
  • 北宋山水畫家範寬,開創了雪景山水畫,他的作品都被譽為「神品」
    北宋時期的山水畫家範寬,是北方山水畫三大家之一,他擅於繪畫山水畫,他還擅長使用積墨法開創了雪景山水,他的作品特點「畫山畫骨更畫魂」給人一種「遠望不離座外」的感覺。他的《溪山行旅圖》、《雪景寒林圖》這些作品皆被列入「神品」。
  • 《「米家山水」畫派父子——米芾、米友仁》
    米家山水畫派父子——米芾、米友仁這個也跟蔡京有很大關係,而且跟宋徽宗也很有很多很大關係。北宋後期山水畫以米氏父子成就是最大。米芾(1051年到1107年)他的字元章,他既是畫家,又是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米芾性情曠達,耿介不阿,有潔癖,酷愛奇石,(這個到時候咱們在後面再繼續講他怎麼犯了宋徽宗了,)才高意廣,能詩善書。米芾特別推崇五代董源的畫風,主張「平淡天真」,反對豔俗。
  • 滿家山水:畫家滿維起的青綠山水畫作品
    ,被譽為滿家山水。因為他不僅在青綠山水領域進行了獨具匠心的探索與創造,還在景致、空間、筆墨與複色等方面構建起了新的視覺表達形式。滿維起的滿家山水以其鮮明的筆墨語言獨步當代畫壇,成為當代新青綠山水畫家的傑出代表。
  • 米芾就是米芾,不簡單啊,發明了「米點山水」
    宋代的山水畫主要繼承了唐代的畫法。五代以來的水墨山水畫它們大多是用線與墨相結合的潑墨山水,施用色彩時也僅限於色墨結合的淡色暈染。此外,傳統的重色青綠山水畫也有大批作品湧現。由於受北宋中期出現的「文人墨戲」之風的影響,到徽宗時期又出現了一個新的山水畫派,即所謂「米點山水」。
  • 中國山水畫的演變與發展歷程
    中國山水畫的演變與發展歷程如下:隋代山水畫,從人物故事的背景中獨立出來。其中展子虔的《遊春圖》是迄今為止存世最古老的山水畫,以青綠山水的風貌,開創了我國山水畫的端倪。並且初步探討了「咫尺千裡」的透視觀。唐代山水畫出現了青綠和水墨兩種不同風格。
  • 歷代名畫高清圖解山水畫九種皴法,你搞懂了嗎?
    同時,在中國畫的山水畫中,皴法的出現標誌著的山水畫真正走向成熟。 《夢幻居畫學簡明·論皴》:「古人寫山水皴分十六家。曰披麻,曰云頭,曰芝麻,曰亂麻,曰折帶,曰馬牙,曰斧劈,曰雨點,曰彈渦,曰骷髏,曰礬頭,曰荷葉,曰牛毛,曰解素,曰鬼皮,曰亂柴,此十六家皴法,即十六家山石名目,並非杜撰。」 那關於這些皴法,你都了解麼?
  • 米家山水老粉絲
    《兩棵樹》紙本設色132×177cm1998(局部)9月9日,墨彩心意丁觀加山水畫藝術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丁觀加當日接受了《京華時報·藝術品投資周刊》專訪,他說創作中借鑑了很多米家的美學思想。人至七旬再出發>>談蛻變 本次展覽是丁觀加數十年藝術創作的集中呈現,共展出代表性作品80餘件,作品既有江南風景的精麗秀潤,又有北方山水的爽健樸野。他以造景布局、筆墨皴法的不斷變革,探求著山水畫創作的「意象理念」,在水墨之單純中尋出五彩之斑斕。 丁觀加認為這次是他人生的又一次全新出發。
  • 與荊浩、關仝、巨然其名,南派山水董源,水墨類王維著色類李思訓
    導語:董源與李成、範寬,史上並稱北宋三大家。南唐國主李璟以為北苑副使,故又稱「董北苑」。 擅畫山水,兼工人物、禽獸。與李成、範寬史上並稱北宋三大家。五代時期有「荊、關、董、巨」四大家。為了能夠常常觀賞風景獨好的廬山看,就命繪畫技藝精湛的董源前往廬山寫生,董源的一幅獨具匠心的《廬山圖》將廬山諸多美好景致囊括其中,南唐中主看了,之後不禁連連稱嘆,觀賞這幅畫仿若置身於廬山山間,因此對這幅畫非常青睞,讓人把它懸置在臥室之中,得以日夜常伴。從這件事可以看出董源的山水無論是寫實還是寫意都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董源不光是在山水畫上成就非常高,並且他筆下的走獸和人物也無不栩栩如生。
  • 盧禹舜|法備藝臻 百代標程——談宋代山水
    他開創了北宋山水畫的新局面,樹立了畫院山水畫北宋風格,獨步一時。郭熙全面總結了前人的繪畫傳統,從技巧到造境都有全新的提升。青綠山水有趙令穰、趙伯駒、王希孟等形成了宋代青綠山水的復興局面,水墨畫則有米芾與其子米友仁創立的「米家山水」。米家山水突破前人格局,獨闢蹊徑,霧雨濛濛的雲山煙樹信筆作之,積墨、潑墨等多種墨法暈染渾點並用,有含蓄、空濛之趣。二米的畫法,改變了以線造型的傳統,把水墨渲染的技法又提高了一步,豐富了中國山水畫的筆墨,揭開了寫意山水的序幕。
  • 五代與董源齊名的巨然山水畫平淡趣高,影響米芾創米點山水
    五代至北宋時期,有一位擅於畫山水的高僧,南唐後主李煜對他頗為賞識,帶他一起降宋。他嫡傳董源畫風,史稱「董巨」,對後世元明清以至近代的山水畫發展有極大影響力。此人就是五代南唐畫家巨然。巨然師法董源,苔點、皴法基本類似,流潤煙雲、輕嵐淡墨,溫潤蘊藉,剛峻之氣不外露的感覺也基本類似董畫,但他也有自己的畫風在裡邊。巨然的畫藝遠不及董源廣博,專以山水為長。以現存傳為巨然的山水畫為證,他喜作豎式構圖,可能是宋初北方山水畫多立軸的緣故。巨然的傳世作品有《秋山問道圖》《萬壑松風圖》《層巒叢樹圖》《山居圖》和《蕭翼賺蘭亭圖》等。
  • 為什麼「千裡江山圖」是中國青綠山水畫的代表,它的魅力何在?
    而且青綠山水對於畫家要求比較高,會水墨畫的不一定畫好青綠山水,而且按照發展脈絡來看,青綠山水從官方畫院發展起來,承隋唐之前的工筆畫像風格,著色主要用的石青石綠等顏色來表現山水,也是唐代水墨畫興起的時代,經王維開創水墨畫之後,青綠畫只能算做中國山水畫的分支了。中國山水畫主要還是工筆和水墨畫。
  • 米氏山水,小米,米友仁作品欣賞
    人物簡介米友仁(1074-1153年),一名尹仁,字元暉,小名寅哥、鰲兒,是北宋書畫家米芾的長子。黃庭堅戲稱米友仁為「虎兒」,並贈古印和詩:「我有元暉古印章,印不忍與諸郎,虎兒筆力能扛鼎,教字元暉繼阿章。」晚號懶拙老人,祖籍山西太原,遷襄陽,定居潤州,系米芾長子,世稱「小米」。書法繪畫皆承家學,故世稱「大小米」。
  • 水墨山水畫入門技巧,簡單又實用
    中國國畫發展至今已有了幾千年的歷史,也出現了很多的分支,水墨山水畫就是其中的一個分支。水墨山水畫自唐朝開始到如今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技法體系,現在也有許多優秀的水墨山水畫畫家,下面一起欣賞國家一級美術師諸明的江南水墨畫,並學習一些水墨山水畫入門技巧吧。
  • 山水畫的八大皴法與山水畫法口訣大全
    同時,在中國畫的山水畫中,皴法的出現標誌著的山水畫真正走向成熟。《夢幻居畫學簡明·論皴》:「古人寫山水皴分十六家。曰披麻,曰云頭,曰芝麻,曰亂麻,曰折帶,曰馬牙,曰斧劈,曰雨點,曰彈渦,曰骷髏,曰礬頭,曰荷葉,曰牛毛,曰解素,曰鬼皮,曰亂柴,此十六家皴法,即十六家山石名目,並非杜撰。」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些經常用的八大皴法吧。
  • 風雨迷濛的「米家山水」
    山水畫的卓越成就在宋代山水畫獲得普遍重視的形勢下和山水畫家積極地勞動之下,以平遠為基礎的山水描寫有了較突出的表現。我認為這種發展是比較正確的比較科學的。 最工平遠山水的宋迪創造了八種主題,即「平沙落雁、遠浦歸帆、山市晴嵐、江天暮雪、洞庭秋月、瀟湘夜雨、煙寺晚鐘、漁村落照,謂之八景」(宋江少虞《皇朝事實類苑》,《佩文齋書畫譜》卷五十引),大大豐富了平遠山水畫的主題,並啟發了不少的山水畫家。
  • 自成一派,世界首個AI水墨畫家,將傳統中國山水畫推向全新方向
    這些由AI創作的山水畫,包括開創性的AI山水畫作品Escapism系列、Far Side of the Moon系列,既融入了寫意的傳統,又結合了畫筆的線條、力度和坡度等技巧。2019年1月,首屆 「水墨現場」 在臺北展博會舉行,會上提到 「科技水墨」 這個概念,黃宏達與他發明的全球首個人工智慧水墨藝術家 Gemini 共同創作的水墨作品 「逸」 系列獲得國際藏家和媒體高度關注和評價。
  • 你知道的《千裡江山圖》和你不知道的「青綠山水畫」
    從整體上看,雖然五代時期青綠山水畫的發展處於低谷,但水墨山水畫技法的不斷豐富,使宋時青綠山水畫的再次興盛成為可能。北宋 王希孟 《千裡江山圖》(局部) 北宋初期,以水墨為主的山水畫派仍然起主導作用,這種與「青綠巧整」顯著不同的「水墨蒼勁」的畫風,盛極一時。王希孟的《千裡江山圖》(絹本)是現存北宋青綠山水中的重要作品。畫中主體山川,重巒起伏,綿延千裡,水波浩渺,雄渾壯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