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擁抱父親裁剪
孩子依賴性強,特別黏人的典型表現為:生活上喜歡依賴他人,情緒上也喜歡依賴他人,尤其是依賴媽媽。孩子依賴心理的產生多半與其所處的環境有關,在心理學上有一個「過度理由效應」,一般來講,大多數人在生活中常會有這樣的體驗:當得到了親朋好友的幫助時,人們會認為這是理所應當的。這種效應在孩子身上體現為:當他在家裡時,他就會認為爸爸媽媽對他的照顧是理所應當的,所以他在家裡表現得特別纏人,但是當他到了幼兒園就會變得很獨立了。這是因為孩子有足夠的理由依賴父母,但卻無法像依賴父母那樣依賴老師。
心理學家將孩子的依賴心理分為安全依賴心理和不安全依賴心理兩種。 安全依賴心理是指孩子對自己的看護人建立了深厚的信任感,認為自己的看護人是愛自己的,並會好好照顧自己,這種依賴有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而不安全的依賴心理是指孩子意識到他不能完全依靠自己的看護人來滿足自己的需求,此時孩子更容易與成人或同齡人建立脆弱的人際關係,但是孩子會害怕進入他人的世界,他們會更喜歡獨處,而不願意和他人接觸。很顯然,後一種的依賴心理對孩子的心理發展十分不利,這個時候就需要父母及時對孩子加以引導,儘量幫助孩子建立安全針對孩子的依賴心理,父母要分清孩子的依賴心理是哪一種,關鍵是要看孩子是否願意探索周圍的環境,當孩子依賴的人重新回來時,孩子是否會顯得高興。如果孩子顯得很開心,那就說明孩子和依賴對象建立的是一種比較正常而安全的依賴關係。這種安全的依賴關係的培養需要父母儘可能多去照顧孩子,陪孩子做遊戲。父母的一個小動作或小行為都 可能會讓孩子感受到愛。比如對孩子多一點兒微笑,多抱一下孩子,親吻孩子等等。當然,父母也不要將所有的精力和重心都放在孩子身上,要給孩子一些獨處的時間。父母在離開孩子之前要和孩子說清楚,例如:「媽媽先離開一下,馬上就會回來。」和孩子說話的時候一定要輕聲細語,不要給孩子帶來負面的情緒影響,同時父母一定要守時,不要給孩子帶來不信任和不安全的感覺。
曾經有個案例:有個女孩叫晨晨,已經3歲多了,很多事情都已經學會自己去做,穿衣服、穿鞋子、洗臉刷牙、吃飯等,這些事情她都可以做得很好,但是欣桐卻整天纏著媽媽要這要那,這連玩具也要媽媽陪著一起玩,一刻也不能離開媽媽。每天早晨起床後,什麼事情都要依賴媽媽來做,無論是穿衣穿鞋,還是洗臉刷牙,全部都是媽媽的事情,欣桐連配合一下的動作都沒有,要喝水了,媽媽把杯子放在桌子上,她伸手夠不到杯子,情願不喝也不會自己移過去拿,非要媽媽把杯子放在她的手裡才會喝水。吃飯的時候,要媽媽一口一口的喂,而且還吃得特別慢,一頓飯要花費一個小 時的時間。玩積木的時候,非說自己不會玩,讓媽媽手把手的教她,她才能將積木搭好。 她還非常愛纏著媽媽,就像個小小跟屁蟲一樣,媽媽走到哪裡她就會跟到哪裡,就算有時候媽媽去上廁所,她也要站在門口等著。只要一會沒有看到媽媽,欣桐就會急得哇哇大哭,開始到處找媽媽。所以每天送欣桐去幼兒園讓媽媽十分痛苦,因為欣桐每天必會大鬧不止,幾乎都是被媽媽硬抱進幼兒園的,每次都要哭上半個小時才罷休。這就是十分典型的不安全依賴心理表現。如何幫助孩子擺脫心理依賴呢?
因為孩子其實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做父母的不可能永遠幫助孩子打理一生,孩子在生存的過程中就應該慢慢的學會自己去做決定,依靠自己的力量,不應該一味的去依賴父母或者外界給予他們的幫助。
我們要教會孩子自信自強,學會生存,試著不再依賴父母,不再期盼著遇到困難時有人替我們解決,而是依靠自己的力量。
在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得到最好的方法。依靠自己是自然界對每個人提出的要求,如何幫助孩子擺脫依賴心理,真正的學會依靠自己呢?首先要學會教會孩子做決定,孩子做決定,要讓他從小事做起,比如說一些小小的他的生活的一些細微的事情,從小處慢慢積累,然後孩子如果做了明智的選擇就誇獎他,鼓勵他,讓他有成功的經驗,這樣下次他就敢於再做決定了,不能因為他一開始有個做決定,你就覺得他不夠成熟還是指手畫腳,這樣孩子就會完全依靠你了,也不會獨立。
那麼做決定的時候也要果斷選擇了就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任,教給孩子獨立做事時的知識和技能。孩子不僅要有獨立意識,還要有相應的知識和技能,其不僅願意為自己做事,而且還會為自己做事。例如怎樣摘菜、洗菜,怎樣掃地、擦桌子,這些教育都是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進行的,獨立性還表現在孩子的學習、人際交往等各個方面。家長要教給孩子自己去交朋友,教孩子自己完成遊戲和學習任務,自己去和同伴交往。當孩子和同伴發生糾紛時,還要讓他們自己想辦法去解決,用自己的有效方式,當然家長可以去幫助他給他一些建議,但是最終要讓孩子感覺他會認同這樣的方法,他也自己會去想主意,想辦法去解決。
另外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要過分的溺愛孩子,什麼都替他做決定,孩子一退縮一逃避你就認同,永遠退縮逃避,那就永遠不能直面現實,對孩子的溺愛就等於毀了一個健康的孩子。
孩子的心智會隨著年齡逐漸養成,而這種養成是有趨勢的。如果孩子的年齡到了,但是卻得到了過分的溺愛,他們就會心智不成熟。另外要給孩子充分的自由,孩子想做的事,只要是沒有發生意外都可以去做,也可以讓他放手去嘗試,就要勇敢的讓他去嘗試,而不是說事事都替他做決定,因為事事都是爸媽說了算,自然會挫傷孩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利於培養獨立性的性格。
另外要培養一個興趣點,從興趣上培養孩子各種習慣,比如愛勞動的習慣,讓孩子做任何事都要避免。簡單的命令,防止他們產生對立情緒或者厭噁心理。孩子對遊戲有強烈的興趣,讓孩子做一些象徵性的勞動時也要儘量遊戲化,這樣他們就會以極大的興趣去積極的參加。如果能經常的堅持鍛鍊,他們就會逐步的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獨立性和勤勞,不畏艱苦,這是密不可分的。只有愛勞動,不怕艱苦才能夠獨立起來。
另外鍛鍊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孩子的心理素質太差,就會遇到很多的問題,我想不出太好的辦法,患難越多就會越畏首畏尾,最後還會產生依賴心理。要想獨立,必須讓孩子去鍛鍊,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並且學會鼓勵信任支持你的孩子,慢慢的讓孩子積累起自己做事的經驗,變成一個獨立自主的孩子。
最後,孩子有一些依賴心理也是非常正常的,這是孩子的一種建立安全感的方式,也是孩子內在的心理需求,所以,當孩子對父母產生依賴的時候,父母千萬不要強行推開孩子,而是應該耐心地安撫孩子,並告訴孩子自己不會離開。只有這樣,孩子才會建立比較深厚的安全感,使他在成長的過程中會更有勇氣和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