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清華教授張學工:入選扎克伯格人類細胞圖譜計劃首批項目

2020-12-15 澎湃新聞

人類細胞圖譜計劃,一項被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稱為可與「人類基因組計劃」媲美的國際科研項目,即將開展預研究。清華大學自動化系模式識別與生物信息學教授張學工帶領團隊,成為其中唯一的中國身影。

美國當地時間10月16日,馬克·扎克伯格與其夫人普莉希拉·陳分別在其個人Facebook上宣布,兩人成立的陳-扎克伯格基金會(Chan Zuckerberg Initiative,CZI)已經決定資助「人類細胞圖譜計劃」的首批38個項目。

這些項目作為預研究,充當「探路人」,將對「人類細胞圖譜計劃」的關鍵問題進行探索。

細胞是構成生命的基因單元。「人類細胞圖譜計劃(Human Cell Atlas,HCA)」所設想的是系統地描繪人體細胞圖譜,對人體中所有(約37萬億個)細胞進行分類和測序,並通過這把鑰匙,來加深對疾病診斷、監測、治療的了解。

幾個月前,來自六大洲的481個研究團隊提交申請,多領域專家進行評審,最終38個來自8個國家的研究團隊獲得陳-扎克伯格基金會的認可,將各自獨立展開相關研究。

其中,唯一來自中國的,是張學工的項目。10月17日,張學工接受了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的採訪。這是張學工第一次參與大型國際科研項目,任務是「研究單細胞測序分析的生物信息學全景,為項目的後續發展提供基準參考」。

張學工於1994年在清華大學獲得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專業工學博士學位,現為清華大學自動化系教授、生命學院和醫學院兼職教授,以及清華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籌)生物信息學部主任、生物信息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張學工。

「對我自己和我的小團隊來說,能入選這個計劃的首批項目當然是非常高興的事,但今天得到的關注也超出了我的預期,我感覺到大家對這個項目的預期很高,所以壓力很大。」張學工說。

儘管因責任重大而連嘆壓力太大,但張學工意識到,「人類細胞圖譜計劃」是科學發展的必然。他將其重要性類比成解剖學在當今醫學中的地位,「離開了對人體解剖學的認識,我們對健康和疾病的認識就只能停留在表面和局部。」

張學工向澎湃新聞表示,目前,他承擔的這一項目全由陳-扎克伯格基金會贊助,但不方便透露具體的資助金額。「CZI希望業界把關注點放在項目本身、背後的學者和研究機構上,而不是具體的資金分配上。」

2016年9月,扎克伯格夫婦曾宣布,將在未來10年捐贈30億美元,希望在本世紀末用於治癒、預防和更有效地對抗人類疾病,引起社會關注。「人類細胞圖譜計劃」正為其規劃的一部分,於同期宣布開啟。

張學工透露,目前,38個項目的研究期限為一年,或在2018年1月正式啟動,屆時將在美國舊金山舉行啟動會。

澎湃新聞:此次的38個項目是怎麼選出來的?國內有多少團隊參選?

張學工:

評選過程我不了解。根據CZI(Chan Zuckerberg Initiative)基金會昨天提供的信息,這是人類細胞圖譜(HCA)計劃的首批項目,共收到了來自六個大洲的481項申請。

CZI內部專家和邀請的多學科外部專家(包括遺傳學家、基因組學家、分子生物學家、醫學家、細胞生物學家、生物化學家、系統生物學家和生理學家)對這些申請進行了評審,最後選出了首批38個項目(還有個別項目未決定),這38個項目來自北美、歐洲、亞洲和非洲的8個國家。國內還有其他哪個團隊參加了申請,我無處了解。

澎湃新聞:項目資金除了來自扎克伯格夫婦成立的慈善組織,是否還有別的來源(比如來自中國官方的資助)?資助力度是什麼樣的?

張學工:

我這個項目目前還沒有,其他項目情況我不了解。CZI目前不希望公開對這批項目的資助力度,不管是具體項目還是這批38個項目的總力度。

CZI希望業界把關注點放在項目本身、背後的學者和研究機構上,而不是具體的資金分配上。

對我自己和我的小團隊來說,能入選這個計劃的首批項目當然是非常高興的事,但今天得到的關注也超出了我的預期,我感覺到大家對這個項目的預期很高,所以壓力很大。

澎湃新聞:此次的38個項目是第一批,預計何時正式開展?有大致的完成時間嗎?

張學工:

這次宣布的是第一批項目,在整個計劃中算是預研究項目(pilot projects),項目期限是一年,應該是2018年1月份算是正式啟動,到時我們會在舊金山有一個啟動會。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這種大型國際計劃,具體的組織方式我還需要學習。

澎湃新聞:「人類細胞圖譜計劃」是要完成什麼任務?重要性在哪兒?尚未攻克的難題是什麼?

張學工:
按我的理解,HCA計劃是一個宏大的國際合作研究計劃,旨在建立健康人體的所有細胞的圖譜(我理解應該是指分子層面上的圖譜),這將成為研究健康和疾病的基本參照。

這樣一個項目,實際上是科學發展的必然。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對人的不同器官、組織、細胞類型,用各種實驗手段開展了很多研究,將這些研究集成到單細胞生物學上,構建所有細胞的分子圖譜,應該是認識整個生命系統的必不可少的基礎。

當然,這樣一個目標絕非輕易可以達到,尚未攻克的難題很多,但現在說什麼是關鍵難題恐怕為時過早。

我想在整個大計劃的開始,先做一批預研究項目,正是對其中的關鍵問題進行探索,所以這第一批的項目肩負著探路者的重大責任。

從我的角度看,雖然各種高通量和單細胞生物學技術飛速發展,但我們對所產生的數據的性質和特點的認識並不充分,對它們進行系統紮實的生物信息學研究是整個計劃中非常重要的基礎。

另一方面,由於人體系統的複雜性和每個細胞本身的複雜性,這個目標中的圖譜一定是包含多個維度的信息的,如何將他們整合也是一個重要的生物信息學挑戰。

澎湃新聞:您的項目歸在「技術發展」一類,能介紹您的團隊在「人類細胞圖譜計劃」中主要負責什麼工作嗎?

張學工:

不管是哪種類型的細胞,對它們的觀測和分析都需要一些共同的技術,研究這些技術就是「技術發展」這一類的基本定位。

我的研究領域是生物信息學與機器學習,在這個項目中的主要目標是,研究單細胞測序分析的生物信息學全景,為項目的後續發展提供基準參考。

具體來說,我們將對單細胞測序數據的數學模型、差異分析、聚類分析等核心生物信息學方法進行系統的研究,希望能為整個計劃在這方面提供基礎和參照。坦率說,因為面對的是共性的基礎技術問題,在整個項目中責任重大,我感覺壓力很大。

澎湃新聞:有人將這和「人類基因組計劃」相比,您怎麼看?

張學工:

人類基因組計劃是完成了一個「標準的」人的參考基因組,但每個人都是由多種類型的細胞構成的,不同細胞有著非常不同的生理特性,其背後是非常不同的分子特性。了解人的參考基因組對於認識細胞和人體都是至關重要的,但並不能回答關於不同組織、不同器官如何工作的機理。

另一方面,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對人的某些疾病組織和細胞開展了很多研究,但沒有系統的對健康細胞的分子圖譜的認識,這些疾病研究缺少系統的基本參照。HCA計劃就是要構建這樣的系統的人類細胞圖譜。

其重要性可以類比解剖學在當前醫學中的重要性,離開了對人體解剖學的認識,我們對健康和疾病的認識就只能停留在表面和局部。HCA計劃的目標可以說是通過細胞圖譜的構建,開啟分子水平上人體解剖學的新認識和新的思維方式。

需要說明一下,這些認識大都是我個人目前的理解,可能不全面甚至不正確,我需要不斷學習。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精準醫學研究」項目在清華啟動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精準醫學研究」項目在清華啟動清華新聞網11月23日電 11月20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精準醫學大數據的有效挖掘與關鍵信息技術開發」的啟動會在清華大學信息大樓(FIT樓)召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代濤、清華大學自動化系李衍達院士、北京協和醫院副院長張抒揚教授、國家精準醫學重點專項專家/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李亦學教授等多位領導專家出席會議。會議由項目首席科學家、北京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研究中心生物信息學部主任、清華大學自動化系張學工教授主持。
  • Science:構建首個人類胸腺細胞圖譜,揭示人類免疫系統起源,為開發...
    2020年2月26日訊/生物谷BIOON/---人類胸腺的首個細胞圖譜可能會導致新的免疫療法來治療癌症和自身免疫疾病。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紐卡斯爾大學、韋爾科姆基金會桑格研究所和比利時根特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繪製出胸腺組織在人類一生中的圖譜,以了解它如何發育和產生重要的稱為T細胞的免疫細胞。
  • 人類胸腺單細胞圖譜助力腫瘤免疫治療
    到目前為止,還不清楚在整個生命過程中,人體胸腺中的早期免疫前體細胞如何發育為T細胞。儘管已通過各種動物模型對胸腺進行了廣泛的研究,但是還未有詳細的人類胸腺細胞圖譜得以報導。Institute)、和英國紐卡斯爾大學(Newcastle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於2020年2月21日,在Science發表了以 A cell atlas of human thymic development defines T cell repertoire formation為題的研究文章,首次繪製了發育中的人類胸腺細胞的完整圖譜
  • 清華14位教師入選首批「萬人計劃」
    清華14位教師入選首批「萬人計劃」  清華新聞網8月21日電 近日,接教育部《關於轉發「萬人計劃」第一批傑出人才、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入選名單的通知》,清華大學共有14位教師入選「萬人計劃」。
  • 我國科學家繪製出人類細胞圖譜 涵蓋八大系統
    新華社杭州3月26日電(記者朱涵)浙江大學醫學院郭國驥教授團隊用自主研發的分析平臺,繪製出跨越胚胎和成年兩個時期、涵蓋八大系統的人類細胞圖譜。這項成果26日在《自然》雜誌上在線發表。  細胞是生命的基本單位。在過去,科學家主要利用顯微鏡和流式分析等技術,依靠若干表型特徵對自然界裡不同物種的細胞進行分類和鑑定。
  • 人體細胞如何分工 這張圖譜帶來新的認識
    發表在國際期刊《自然》上的這項研究,首次從單細胞水平上全面分析了胚胎和成年時期的人體細胞種類,系統性地繪製了涵蓋八大系統的人類細胞圖譜,建立了70多萬個單細胞的轉錄組資料庫,鑑定了人體100多種細胞大類和800多種細胞亞類,研究團隊還搭建了人類細胞藍圖網站。迄今為止,全球還有哪些關於人類細胞圖譜的研究計劃?人類細胞圖譜與人類基因組圖譜有關嗎?
  • 這18人入選清華首批文科資深教授!他們有多牛?
    2003年,中國教育部啟動實施「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計劃」,提出「鼓勵高校從實際出發設立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崗位,並給予與自然科學和工程科學院士相應的待遇」。此後,部分高校相繼實施文科資深教授或一級教授崗位制度。
  • 《自然》:迄今最詳細的人類心臟細胞圖譜誕生,了解心臟細節的信息...
    根據頂尖學術期刊《自然》的報導,科學家們分析了將近50萬個心臟細胞,創建出一份詳細的人類心臟細胞圖譜,為心臟細胞的組成及其複雜的分子過程等提供了重要信息。
  • 科學家繪製人類胸腺細胞圖譜
    科學家繪製人類胸腺細胞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22 10:55:25 英國威康桑格研究所Sarah A.Teichmann、Muzlifah Haniffa和比利時根特大學Tom Taghon課題組合作提出人類胸腺發育的細胞圖譜定義T細胞庫的形成。
  • 「人類腫瘤網絡圖譜」正在構建
    這是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癌症「登月計劃」的一部分,該項目力圖建立一個臨床、實驗、計算和組織框架,集成一份巨大的三維圖譜數據集,不但可以使人類對癌症的理解更為深遠,還有可能提高癌症的篩查發現、預防和治療能力,為癌症患者和身擔癌症風險的人提供更精確有效的治療。
  • Science重磅發布:人類大腦細胞結構的三維概率圖譜
    細胞結構是腦微結構劃分的基本參照。在這裡我們介紹Julich-Brain,一個包含皮層區域和皮層下核團的細胞結構3D圖譜。該圖譜以概率的方式研究了個體大腦之間的差異。
  • 我國科學家繪出人類細胞圖譜 涵蓋八大系統
    跨越胚胎和成年兩個時期、涵蓋八大系統、建立70多萬個單細胞的轉錄組資料庫、鑑定人體100餘種細胞大類和800餘種細胞亞類……人類細胞圖譜日前問世。北京時間3月26日,國際頂級期刊《自然》在線刊登浙江大學醫學院郭國驥教授團隊的這項研究成果。
  • 大醫一院入選中國首批幹細胞臨床研究機構
    劉晶教授帶領的再生醫學中心所在機構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簡稱大醫一院)作為遼寧省唯一,入選首批30家幹細胞臨床研究機構。大醫一院副院長劉晶教授表示,能夠經過五輪嚴格的專家審查,在全國範圍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既是憑藉團隊從2008年即展開的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的研究成果,也是因為在研究及送審的過程中始終堅持國際標準,從尊重生命、尊重科學出發,踏踏實實地做好每一個環節。
  • 科學家繪製出胎兒基因表達的人類細胞圖譜
    科學家繪製出胎兒基因表達的人類細胞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6 13:42:53 美國華盛頓大學Jay Shendure、Cole Trapnell等研究人員合作繪製出胎兒基因表達的人類細胞圖譜。
  • 單細胞測序繪製人類肺組織細胞圖譜
    同時作者利用多用細胞注釋分析方法,全面分析肺部不同細胞類型的組成、功能、細胞間相互通訊,形成了較為完整的人類肺組織細胞類型和轉錄組圖譜。通過小鼠肺組織細胞進行同源比對,解析了肺組織在進化上的改變情況,並探討了在醫學研究中的意義。
  • /喬傑/高歌等繪製人類中期妊娠胎兒組織細胞的基因組結構圖譜
    然而,儘管單細胞RNA-seq技術人們已經獲得了包括人類在內的不同生物的細胞圖譜()【1,2】,但由於單細胞RNA-seq的RNA檢測能力較低,限制了單個細胞中能夠檢測到的基因數量,現有方法幾乎無法提供有關基因-基因相互作用和調控網絡的信息【3】。單細胞ATAC-seq也已廣泛用於細胞分型,科學家創建了果蠅和小鼠等整個生物體的順式調控圖譜【4,5】。
  • 北京大學高家紅教授正式就任國際人類腦圖譜學會主席
    2019年6月9—13日,在國際人類腦圖譜學會大會現場北京大學高家紅教授作為2018年當選的侯任主席,2019年正式接任國際人類腦圖譜學會主席。高家紅是北京大學講席教授、北大物理學院醫學物理和工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主任,北大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磁共振成像研究中心主任,北大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高家紅的研究方向是腦成像前沿技術發展及其在腦科學和臨床醫學的應用,現主持多項國家基金委重大和重點項目以及北京科委腦科學計劃的項目。
  • 科學家合作繪製人類幹細胞多譜系分化和重編程的多維表觀遺傳圖譜
    然而,R-loop在人類細胞命運決定(包括幹細胞分化和重編程)過程中的作用尚不明確。該研究系統繪製了人類胚胎幹細胞多譜系分化和細胞重編程過程的全基因組R-loop圖譜、轉錄圖譜及多維表觀遺傳修飾圖譜,首次揭示了R-loop在人類細胞命運決定過程中的作用,並提出R-loop可作為一種新型的表觀遺傳記憶發揮功能。
  • 科學家繪製出胎兒染色質可及性的人類細胞圖譜
    科學家繪製出胎兒染色質可及性的人類細胞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6 13:54:15 美國華盛頓大學Jay Shendure等研究人員合作繪製出胎兒染色質可及性的人類細胞圖譜。
  • 科學家繪製出人類腫瘤細胞系的轉移圖譜
    科學家繪製出人類腫瘤細胞系的轉移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2 20:13:51 美國哈佛大學Todd R. Golub、Xin Jin等研究人員合作繪製出人類腫瘤細胞系的轉移圖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