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漢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勒令一些商店摘牌換名,卻因為法律法規沒有明確規定而陷入僵局。近日,部分店主也向有關部門諮詢,工商部門勒令更名的依據是什麼。
是新穎還是怪異誰說了算
這些店名確實讓人大開眼界,諸如「飯醉團夥」、「黑心湯圓」、「飛發走絲」、「高等發院」、「井茶局」等店名過目難忘。工商部門負責人認為,過於低俗怪異的店名,已經超越社會公共道德的底線,應被勒令摘牌換名。
有市民認為,中國的文字豐富得很,為了給客戶留下一點印象而一味以低級趣味的店名去迎合,不妥。它們是城市裡的視覺垃圾。
但有相當一部分市民不這麼看。武昌區鄧先生說,商家取名字純屬個人喜好,例如,食品店取名為「黑心湯圓」就沒有什麼不妥,相反還很有創意,工商取締有點小題大做。他認為,只要不是淫穢下流的字眼,應該開明一些。
語言文字演變法規不變聽從誰
工商部門的依據是,《湖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辦法》第17條規定:商號、店名、企業名稱及其他公共場所的用字不符合國家規範的,由有關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廣告用語用字不符合規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或者停止發布。
對於什麼是國家規範,辦法的解釋是:「不得使用繁體字和已經廢止的異體字、簡化字;使用成語、詞語不得濫用諧音字」。對此,專家有著各自的看法。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社會學專家郭浩剛認為,普通話諧音不能單純地從現在的語言系統規範來看,從歷史的視角而言,這是一個語言發展的順承、演變過程。
郭浩剛指出:當初文言文主導的語言系統裡,魯迅的白話文也不會是名正言順的規範形式,但是發展到今天,白話文成了今天的主流。現在的「PK」、「VS」、「恐怖」之類的不也登堂入室了麼?他認為看問題不能只從現在的眼光出發,對於語言系統的豐富和發展演變來說,這些搞怪語言有它存在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