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點就懂汽車自動駕駛怎麼回事,這些東西你應該知道

2020-12-22 易車網



(九日|www.digitaltrends.com)

自動駕駛汽車技術已投入數十億美元,取得了驚人的進步,並且悲慘地提醒我們還需要走多遠。這項技術會立即改變我們的日常生活,到現在它依舊如此深刻地被誤解。

事實上是,沒有任何公司能夠在任何條件下,在任何道路上提供完全自主駕駛系統,除開人工監督。目前,您可以看到自動駕駛行業分為兩大陣營:那些正在引入非常有限的公共消費技術(複雜的巡航控制系統)的公司,以及那些在非常有限的環境下推出幾乎完全自主技術的公司(穿梭於大學校園)。

在我們深入了解這門技術的發展程度之前,讓我們認識一些不同級別的自動駕駛技術是怎麼樣的。

自主汽車一級簡單的駕駛功能

1級 - 簡單駕駛員功能的計算機輔助(巡航控制,ABS,穩定控制)

自動駕駛汽車2級部分自動化

2級 - 在有限的情況下一次部分自動化一個功能(自動緊急制動)。我們中的一些人記得這是最先進的

自主汽車3級現狀同步駕駛功能

3級 - 計算機處理兩個或更多同時駕駛功能,例如巡航控制和車道保持(當前狀態公開)

自動駕駛汽車4級主要是自動駕駛功能

4級 - 大多數駕駛功能自動化,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才需要人。

自動駕駛汽車5級全自動駕駛功能

5級 - 在所有情況下完全由計算機控制,無人為幹預。沒有方向盤?沒問題!

目前的自動駕駛狀態

自動駕駛技術已經達到了4級技術水準,但只能在特定情況下(白天,天氣好)走預定路線。這些公司僅提供校園班車或員工公共汽車,並始終配備安全駕駛員。

出於某種原因,這些安全駕駛員似乎總是穿著輕快的polo衫。公眾可以實際購買和使用的自動駕駛汽車仍然堅定地採用3級技術,而凱迪拉克的超級巡航系統是廣受認可的。

技術在起作用

每個自動駕駛系統都建立在一整套軟體和一系列傳感器之上。機器接受信息需通過雷射雷達投影儀,雷達和超聲波傳感器共同協作,創造了一個自動駕駛汽車能夠使用1並自己進行導航的世界地圖。大多數的公司都依賴於雷射雷達+雷達+相機+超聲波的相同基礎技術,但有一些明顯的例外。

特斯拉和日產已經大聲宣布反對雷射雷達,而只依靠相機和超聲波傳感器讓他們的汽車看到世界。這與自動駕駛領域的其他主要參與者截然相反,大多數的開發者都依靠雷射雷達形成一個帶攝像頭和超聲波的多層安全網。

我們詢問了曾使用過四級自動駕駛技術,May Mobility公司的執行長埃德溫奧爾森對此的看法。「使用雷射雷達作為多模態傳感器套件的一部分是構建安全可靠系統的唯一可靠途徑」他說。與此同時,日產總經理說:「目前,雷射雷達缺乏超越雷達和相機最新技術能力的能力。」

沒有爭議的技術是機器信息錄入和人工智慧處理。大多數公司已經建立了一個模擬環境 - 一個虛擬城市 - 運行他們的汽車並快速測試罕見的場景或硬體調整。任何建立這種模擬的公司在虛擬世界中總是比在真實世界中運行更多「裡程」。使這些模擬如此有價值的是交叉口,使用的路線甚至在整個城市有著非常詳細的映射。

每家公司都會持續捕獲圖像並掃描其車輛記錄,並將數據在各自的車隊內共享,並進入已創建的虛擬城市。這允許公司車隊中的所有車輛知道交叉路口的建設何時開始,或者關於特定騎自行車者的社區。

這種分布式學習系統是特斯拉的自動駕駛儀在進入市場時能夠超越如此多的純粹自主創業公司的原因 - 他們在路上的車輛比其他任何競爭對手都多。

少數初創公司正在探索的一項技術是「車輛到萬物」(V2X)通信。這些系統超越了所有相互通信的車輛,甚至超過了與Hondas交談的凱迪拉克。相反,這項技術使交通信號燈能夠與汽車交談,而汽車又與其他汽車交談,後者又與天氣服務交談。

這些系統將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動態,可以防止許多事故和交通擁堵。不幸的是,它還會使每個基礎設施項目,交通信號燈和新車變得更加昂貴。在這些傳感器和通信設備價格便宜之前,V2X技術不可能在特殊區域或具有前瞻性思維的城市之外採用。

主要參與者,優步

優步的自治部門,先進技術集團(ATG)對自動駕駛汽車首次使行人死亡負了全部責任。在2018年3月,技術問題和人為錯誤的結合,導致公司的沃爾沃測試車在穿過街道時撞到了行人。ATG負責任地立即將他們的所有測試車輛從公共道路上撤下並開始調查,試圖確定如何防止這種情況發生。

2018年12月,該公司在三個城市重新推出了一些汽車。記者與優步團隊進行了交談,他們為我們展示了他們如何重新啟動測試車輛。他們所有的汽車現在都有兩個人類監護人 - 稱為「任務專家」 - 在每個自動駕駛內部以監視所有事情。

在一些城市,專家們正在進行手工數據收集。這涉及人類在兩個城市周圍駕駛,並讓傳感器套件收集數據並映射城市環境。

與此同時,許多的車輛正在自行駕駛,兩名技術人員作為監督員,只有在完美的條件下。這些僅包括在天氣好的時候,在有限的地理位置裡,以及僅限白天。

該公司斷然告訴記者,他們的最終目標只是4級自動駕駛技術。換句話說,他們期望司機始終能與汽車進行互動並不會過於依靠人工智慧帶來的便利性。眾多的展商給我們展示了5級技術的實現將會有多難或是現階段根本不可能發生。

優步認為,一旦4級技術為面向大眾做好準備,他們現有的基礎設施將為他們在快速擴展自動駕駛汽車方面提供競爭優勢。

特斯拉

Autopilot系統適用於特斯拉提供的所有三種型號,是世界上最常用的3級系統。這使購買者處於技術的最前沿,但也使他們成為實驗小白鼠。

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技術實際上是針對個人情況和速度的一系列獨立功能,導致許多公眾不正當地認為特斯拉可以自己駕駛 - 有時會導致致命的結果。事實上,消費者報告發現,在完成車道變更等簡單任務時,自動駕駛系統遠不如人類駕駛員。

自動駕駛系統能夠同時進行巡航控制,車道保持,距離保持和車道變換。該軟體還能夠在低速道路上自動轉向,並且當你用手機操控它時,車輛會向你開一兩米。

特斯拉系統無法在高速公路上自動巡航,或是離開高速公路並沿低速公路行駛。雖然能夠分別完成所有三個功能,但這些活動之間的過渡仍然需要人類駕駛員,並且實際上駕駛員的手在任何時候都需要在方向盤上。

凱迪拉克的超級巡航系統

憑藉領先的3級技術,凱迪拉克的Super Cruise(超級巡航)系統是目前唯一可供公眾使用的自動駕駛技術。

自動駕駛使用的導航地圖由長達20萬公裡的高速公路的高精度雷射雷達地圖構成,這使得自動駕駛變成較為簡單。

凱迪拉克系統所缺乏的功能與特斯拉在高速公路上具有能力完全不同。超級巡航系統不是一次性完成所有工作,而是只先完成其一項工作 - 所有自動駕駛在高速公路上變得有利。同樣是業界首創,凱迪拉克系統依靠監控駕駛員的攝像頭來確保他們的注意依舊放在駕駛上。如果系統發現駕駛員分心,則會發出聲音警報來提醒消費者。

巡航系統公司

據統計,巡航系統公司(Cruise)表面上花在自動駕駛技術上的就有72億美元,但其實遠遠不止如此。這種投資水平為他們帶來了超過1,000名員工,四個城市的辦事處以及180輛全電動自動測試車。

他們的大多數測試車隊都住在舊金山,近兩年來,該公司已經為他們在灣區的員工提供自動駕駛乘車服務。他們目前不向公眾提供任何遊樂設施。這是一件好事,因為2019年6月的一份報告顯示,自動駕駛車輛的安全性與人類駕駛員相當,只有5%到11%。

其於2016年3月被通用汽車收購,但繼續獨立運營。事實上,他們與通用汽車和本田都有合作夥伴關係,以開發大規模開發和部署的專用自動駕駛汽車。Cruise還開始與不同領域的公司合作,例如將自動駕駛汽車與食品配送相結合。

因此,雖然他們目前沒有為公眾服務,但他們擁有基礎設施和合作夥伴關係,一旦他們具有4級自動化或更高級別,就可以迅速擴展。

Waymo和其他太空梭

該公司目前唯一的自主服務是向公眾提供4級自動駕駛車輛,Waymo似乎是一直走在行業的前沿。不幸的是,這些自駕車的計程車只能在海外的城市鳳凰城,亞利桑那州和1000名精心挑選的測試車手中使用。

雖然這些小型貨車已經在公共道路上行駛了超過1000萬英裡(模擬中有70億英裡),但該公司一直小心翼翼地保持他們非常有限的測試參數。顯然,鳳凰城是一個以其清澈晴朗的天氣而聞名的城市。它們也僅在經常映射的預定義區域中運行。

我們與Waymo進行了一次溝通,他們拒絕評論他們未來的計劃。我們所知道的是,它們的進展速度與在鳳凰城地區居住的七十年代駕駛員一樣慢。

幾家公司(包括May Mobility,Optimus Ride和Fisker在眾多其他公司中)採用這種穿梭式方法,並且代表了4級甚至5級自動化的最清晰和最可行的路徑,這將實際影響我們的一天白天的生活。

為了強調現在實際運送付費客戶的重點,May Mobility的執行長Edwin Olson說:我們通過實踐來學習。我們今天提供的每一次騎行都會產生數據,幫助我們在新的地方推出自動駕駛服務。

通過限制變量(堅持已知路線和穩定速度)並痴迷地繪製路線以允許全天候駕駛,這些公司能夠如果我們能夠將它帶到該國的每一輛汽車和公路,那麼這會為為全世界的5級自動化提供一個技術高光點。

卡車運輸

雖然自動化對公眾有用甚至有些樂趣,但對於卡車運輸行業而言,這意味著完成業務方式的全面改變。它還為那些能夠負擔一整套自主半決賽的車隊提供了巨大的競爭優勢。與許多行業一樣,勞動力是貨運公司的主要成本中心。消除成本,運輸變得更便宜。雜貨架上的產品也變得更便宜。

然而,對於所有這些卡車司機來說,他們需要找到新的工作。卡車駕駛是美國50個州中29個最常見的工作。更不用說通常在卡車運輸行業僱用的520萬人,或支持它的數百萬人(加油站服務員,路邊餐館服務員,卡車洗衣機等)。

目前,自動卡車運輸領域的領先者是TuSimple,路上有51輛卡車在美國南部的裝貨碼頭運送實際付費貨物(以及郵件),但這是一個擁擠的市場,有許多的競爭對手在不斷尋找未來兩年內的機會。

未來

我們在道路上看到5級自動化的可能性非常小。在我們看到第5級之前,我們更有可能看到個人汽車上其他的技術飛躍。

我們必須限制我們對自動駕駛汽車的期望,以減輕最單調和不愉快的駕駛情景,而不是一直為我們駕駛。幾十年來,航空業一直在解決這個問題,一架飛機至少還有兩名飛行員。我們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依舊需要人力來駕駛我們的汽車,但很快我們就能在交通穩定狀況下安全地做自己想做的事,這就是技術研發先驅者為之奮鬥的未來。


相關焦點

  • 汽車水溫表到底有用嗎?沒有水溫表的汽車,應該怎麼看水溫呢?
    買車的時候大家都會參考各種各樣的配置,主要是外觀、內飾、發動機等部分,對於汽車的一些細節方面,稍微懂車的人也會查看一下,但是碰上不懂車的就只能買回去自己慢慢發現了,就拿開車來說吧,汽車在啟動之後需要觀察的數據還不少呢,水溫就是咱們最常說的一個指標之一,從汽車水溫中可以提前知道汽車發動機的大概工作狀況
  • 無人駕駛自動汽車時代來臨
    Google公司的無人駕駛自動汽車已經累計行駛20萬英裡。除了Google之外,各大汽車公司都在研發全自動汽車。全自動汽車的反應速度超過人類駕駛員,而且可以同時處理更多信息,對緊急情況的反應更快。它從不驚慌失措,從不發脾氣,從不分心,甚至連眼睛都不眨一下,無論從哪個方面看都優於人類。  那個東西躺在高速路路肩上,漸漸進入視野。是動物屍體嗎?還是某種古怪的灌木。
  • 自動駕駛的鍋,別都讓汽車背
    自動駕駛似乎總差著那麼一點兒勁兒。雖然各國廠商卯足了勁兒在自動駕駛汽車上做文章,但是迄今為止人類也沒能生產出一輛敢在公路上完全放手的量產車。那麼這是為什麼呢?問題可能不在車上。「觸不可及」的自動駕駛其實不是科學家們不努力,而是現實的確太殘酷。
  • 自動駕駛之(一)-大黃蜂的秘密
    講到自動駕駛這個話題,《變形金剛》這部電影一定有很多可談論的。影片中介紹這些會變形的汽車為外星智慧型生物,這些外星球智慧型生物所展現的一切,都超出了現有科技的理論範圍。 我們不講裡面所出現的新能源,武器裝備,可變型的機械裝甲等等,因為這些離我們的生活太遙遠。
  • 突然覺得,華為的「自動駕駛技術」是一個大泡泡?|聚論
    雖然被官方否定了,但大家都知道它會發力以自動駕駛技術為主的軟體業務,而不是造整車。那麼問題來了,它的自動駕駛技術有多強?車聚君打開華為官網,與自動駕駛最相關是「自動駕駛網絡ADN」頁面,所有中文使用者一看,都會認為是這是汽車的自動駕駛技術。
  • 新能源車自動駕駛的最佳「載體」!智能駕駛輔助的差別你懂嗎?
    摘要:現如今,隨著汽車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駕駛輔助系統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上至百萬級,下至十萬級的汽車幾乎都有配備。但對於普遍消費者而言,這裡面或許會存在一個誤區,那就是駕駛輔助與自動駕駛傻傻分不清。...
  • 可以摺疊的自動駕駛汽車,你有錢都買不到
    設計師ADOLFO ESQUIVEL將這個想法發展成為Swing,一輛能夠根據你的位置,行為和感受自動變化座椅設置和形狀的自動駕駛汽車。如果你喜歡,你可以讓Swing保持展開狀態,座位也會相應地進行調整。這些座椅由20塊可調的緩衝記憶泡沫製成並由通風管加熱降溫。這些自適應的組件使得座椅可以轉變為任意的形狀,你甚至可以把它放平來睡覺,就像Night-Car概念一樣。除了讓停車更方便簡單,Swing甚至可以讓駕駛員站著開車,這樣可以為駕駛員在密集的城市交通中提供更好的駕駛視野。
  • 從街談巷議到鮮有曝光,自動駕駛汽車已經涼了?
    這些企業的工程師團隊雖然在許多方面,在許多片段上都取得了進步,但是距離前面所做的那些預言,相隔並不比當年更近多少。 到底是怎麼回事?對於這個大家期待已久的新技術,或許我們可以通過九個問題,去窺探那美妙的許諾為何至今還未能兌現。 1)自動駕駛汽車到底是如何工作的?
  • 為自動駕駛汽車繪製地圖,除了谷歌你還應該了解它
    當自動駕駛大潮襲來的時候,這個領域的地圖服務也被撐起了一個巨大的市場。據彭博社報導,如果一家公司可以提供最詳細、覆蓋範圍最廣的自動駕駛地圖,那麼其價值可能會達到數十億美元。   這種巨大的市場前景同時也吸引了很多玩家開始布局,比如 Waymo、百度等巨頭斥巨資投入測繪車輛為自動駕駛項目收集、創建地圖,還有一些創業公司也在尋找角度,試圖獲得一席之地,來自美國的地圖技術公司 Mapbox 就是其中之一。
  • 自動駕駛功能=「詐騙」?說明你不懂它!深度解析自動駕駛功能!
    比如,你網上聊了一個女友,見面時,才知道之前得到的照片和視頻,不知道被手機軟體「磨」了多層皮,才「看起來」是那麼擾人心扉!汽車的自動駕駛的普及也是有類似的情況!如今,全球各國的交通法律,到目前為止並沒有哪家確定容許車輛全自動駕駛上路!何況,自動駕駛技術的實現,需要雷達能識別前方障礙、側向來車、交通標識和道路標線識別等等,只有能全方位的解決所有問題,才能讓自動駕駛名至實歸。
  • 哈弗神經學博士:自動駕駛汽車不會讀心術,但人會!
    然而,目前自動駕駛汽車缺乏的正是這個能力——看一眼某個人(如行車過程中經常遇見的三類人:行人、駕駛員和騎自行車的人),就知道他們此刻在想什麼。事實上,人類駕駛員在開車時的這些即時判斷,對自身與他人的行車安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來自哈佛大學的自動駕駛初創公司
  • 自動駕駛汽車侵權的法律責任
    但在自動駕駛汽車侵權案件中,完全按照上述規定對責任進行認定存在一定困難,主要原因在於:首先,自動駕駛汽車事故的產生原因更加複雜。根據自動化程度的不同,自動駕駛可分為輔助自動駕駛、部分自動駕駛、有條件自動駕駛、高度自動駕駛和完全自動駕駛。具體來看,自動駕駛汽車既包含物理層面的車體,又包含內置的自動駕駛系統。
  • 自動駕駛學會「常識推理」需350年!現在上路你怕嗎?
    自動駕駛需要常識推理嗎? 在自動駕駛理論控制研究所,我們正在開發自動駕駛汽車的人工智慧系統,並探索將常識推理嵌入到系統裡。現有自動駕駛汽車的智能系統並沒有什麼常識推理能力。相反,它們是專門用於駕駛的系統,並且還聲稱駕駛不需要常識。
  • 自動駕駛汽車的幾大好處
    您是否同意這種自動駕駛汽車的好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您對汽車的欣賞或蔑視。 如果你是喜歡開車的汽車愛好者的陣營,並考慮駕駛運動和藝術形式的可能性,你不會期待自動駕駛汽車被強制執行的那一天。是的,隨著自動駕駛汽車變得越來越熟練,技術變得越來越適合更廣泛的汽車,這一天確實出現了。
  • 追捧自動駕駛汽車,是人們正在犯的一個錯誤?
    然而,每當她看到Alphabet(谷歌母公司)旗下的Waymo 自動駕駛汽車在自家附近的街道上行駛時,她的內心都會感到焦慮。布倫奇利曾先後在微軟和惠普工作過,所以她清楚地知道,工程師們是如何教會自動駕駛汽車在綠樹成蔭的街道上行駛時快速做出決策,在車流中加速或減速,以及向附近公園裡走來的行人讓路。
  • 46家汽車科技巨頭的自動駕駛布局復盤【附下載】| 智東西...
    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編 | 十四自動駕駛汽車受到了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國內外各院校、研究機構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理,各大車企、科技公司、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以及自動駕駛汽車創業公司也紛紛在這個領域進行布局。
  • 自動駕駛汽車技術的潛在能力是多少?
    隨著市場上互聯自動駕駛汽車的大量出現及共享經濟在城市交通中的持續增長,當今社會正處於全球社會和經濟變革的邊緣。自動駕駛汽車技術的潛在能力是多少?消費者將如何使用自動駕駛汽車?針對這些疑問,來自L.E.K.艾意凱諮詢的專家們給出了解答。
  • 中國汽車產業「缺」的不只是晶片,還有這種看不見的東西
    用很多汽車行業大佬的話說,未來的汽車就是「帶輪子的智慧型手機」,單從晶片這一點來看,似乎就已經印證了這樣的預言。或許在有些人看來,有了晶片就萬事大吉,其實未必,因為晶片終歸到底只是硬體,而未來真正有能力定義汽車的,其實是看不見也摸不著的軟體,在這方面,中國汽車產業更應該未雨綢繆。
  • L4自動駕駛實現之前,汽車最需要的「標配」竟是TA
    汽車OEM和Tier1在實現自動駕駛目標方面仍面臨巨大挑戰,這使一些公司降低了對自動駕駛汽車的期望,並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ADAS上。人們的基本共識是:自動駕駛仍然是一個不容易實現的目標,包括新興科技初創企業、領先汽車OEM/Tier1,乃至Waymo這樣資金雄厚的自動駕駛先驅者。
  • 自動駕駛的殘酷終局:誰能成為歷史註腳?
    不要看輕了技術,對於自動駕駛而言,技術就是生命,關鍵的技術路徑就是戰略路徑。所以本文也是對自動駕駛戰略不同路徑的探討。自動駕駛這場大戰,要求公司具備從上到下的科技能力,不是簡簡單單投點錢再招幾個工程師就能解決問題。 試問各大車企的CEO究竟是不是懂一點點深度學習的原理,這畢竟是自動駕駛的基石。如果CEO完全不懂,那麼怎麼有能力招來合格的自動駕駛算法VP,軟體工程VP,你怎麼判斷哪些人是真正的高手,何況技術高手也會投奔更懂技術的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