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論實體正義與程序正義
當然,實體正義的不確定性並不意味著實體正義不存在,司法實踐中對取得實體正義的手段還不夠完善和成熟,並不意味著實體正義不存在,因此我們只能無限接近實體正義。正因為實體正義存在不確定的因素,而程序正義較實體正義來講具有相當的穩定性,因而它不斷受到人們的青睞。 何謂程序正義?程序正義又稱形式正義。
-
實體正義和程序正義誰更重要?
在法律界一直有這樣一條法律諺語:程序正義比實體正義更加重要。這句諺語正好能夠說明這一問題,我來簡單介紹一下。所謂的實體正義,即根據客觀發生的事實真相來依法裁判。我國從古至今、包括近現代的很長一段時間都堅持實體正義,追求將所有壞人一網打盡的司法目標。但是,如果過分堅持實體正義,就難免會突破一些法律程序,以達到將罪有應得之人繩之以法。當然,一旦突破法律程序去辦理案件,就難免會造成「寧枉勿縱」的司法觀念,從而釀造難以救濟的冤假錯案。比如著名的「佘祥林」案件。
-
法律概念科普第九彈:程序正義和實體正義
程序正義是指裁判過程的公平和法律程序的正義。即「看得見的正義」,是英美法系國家的一種法律文化傳統和觀念。程序正義更強調的是執法、司法過程中行為的合法性,而不能單獨追求所謂「政治正確」的正義結果而犧牲過程,英美傳統法律理論認為不具有程序正義的「正義」結果是「毒樹之果」,是不會被法庭採信的。相反,實體正義又稱「實質正義」,它是刑事訴訟法的專有名詞,它是指通過刑事訴訟過程而實現的結果上的實體公正和結果正義。
-
人民法院報:讓程序正義之光消融實體正義堅冰
在現代社會,人們所期待和嚮往的司法正義不僅包含實體正義,還有程序正義,前者強調個案結果的公正性,後者則強調司法過程的正當性。在刑事司法領域,人們既追求「有罪必罰,罰當其罪」以及「罰必有罪」的實體正義,也要求實現包括正當程序、無罪推定、證據裁判等原則在內的程序正義。
-
淺議刑事訴訟中實體正義與程序正義的價值均衡
去年施行的新修訂的刑事訴訟法主要聚焦於兩點:一是在頂層設計上,從原有制度設計中的形式上實體正義與程序正義二者並重實質上偏重於實體公正的價值選擇,逐步導向在追求實體真實的過程中,更加注重程序正當性的價值;二是通過可操作的程序制度設計,將對偵查權不當行使的限制、充分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基本人權等價值目標,變成具體細緻的程序操作規範,確保實現控辯雙方地位對等的客觀化。
-
法學匯|「案-件比」:實現程序正義與實體正義有機統一
從法理上看,「案-件比」力圖要做到的是實體正義與程序正義之間的平衡,確保在追求公平正義的過程中,司法活動始終能夠保持高度自覺。對於實體正義與程序正義關係而言,主要包括三種情形:實體正義優先,程序正義優先,實體正義與程序正義兼顧。
-
《控方證人》:程序正義才是實體正義之基
讓人思考法律追求的到底是程序正義還是實質正義,過度強調程序正義,很可能會讓本應伏法的犯罪分子逃脫法律的制裁。但無論如何,我們不能去挑選或跳躍性的適用現有的法律制度,程序正義都是應當放在首要位置堅持的。或許程序正義會導致個別案件無法給兇手定罪,但如果沒有程序正義,實體正義會大面積失守,程序正義是保障普遍實體正義的唯一方法。
-
【正義之聲】讓程序正義的陽光更加溫暖
在現代社會,人們所期待和嚮往的司法正義不僅包含實體正義,還有程序正義,前者強調個案結果的公正性,後者則強調司法過程的正當性。在刑事司法領域,人們既追求「有罪必罰,罰當其罪」以及「罰必有罪」的實體正義,也要求實現包括正當程序、無罪推定、證據裁判等原則在內的程序正義。
-
處警,無論「程序正義」還是「實體正義」,在炒作面前都不堪一擊
「程序正義」這個詞大家都聽說過,但可能很多人並不太理解,只是覺得專家說的都對,「程序」錯了,一切就都錯了。那什麼是程序正義,六哥結合派出所的出警給你解讀一下。面對這樣一個警情,現在被要求「程序正義」的警察會怎麼處理呢?一起來看下:男方報警後,接警臺不會按照「非公安機關管轄的警情」將此情推掉,而是遵照「轉警即無責」的標準將此類警情以「發生糾紛」的名義轉派給轄區派出所。
-
程序正義的價值(上篇)
[12]我國現在已經不再是自然經濟狀態下的熟人社會,也不再是「無訴」的鄉土中國,伴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和法治建設的不斷深入,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程序正義,但筆者在實踐中深感多數實務部門的同志仍然將程序視為一種簡單的工具,即實務中仍然存在 「重實體、輕程序」的傾向,筆者深感有必要明確程序正義和實體正義的關係。探討程序正義和實體正義的關係之前,需要對什麼是實體正義進行一下探討。
-
程序正義是可感受的正義
《看得見的正義》(第二版)是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陳瑞華所著的一本有關法律格言的評述,共評述23個常見的法律格言。該書緊密結合我國刑事司法現狀和突出問題,側重於從刑事訴訟程序角度進行解讀,從多個維度強調程序正義的重要性和實踐價值。 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是程序正義的最大功能體現。
-
長江日報:突破程序正義和結果正義的困境
然而,這裡隱去了程序正義的默認前提,即程序的合理正當,且暢通可行。 房地產檔案館工作人員通過不合法的途徑與手段公布了信息,這是一種程序不正義,那麼,有沒有可以行走的正義通道呢?通過合法途徑向紀委舉報被認為是可行的。既然如此,為什麼還有人要堅持以程序不正義的方式來追求正義?事實上,這才是程序之爭的核心。 在此之前,廣州相關部門有沒有收到對「房叔」的舉報,外界很難知曉。
-
美國法律過度的程序正義,而忽視了實體正義,美國法律並沒有保護...
X 美國法律過度的程序正義,而忽視了實體正義,美國法律並沒有保護受害者,而且美國審判時間冗長,給受害人家屬帶來了無盡的痛苦。
-
程序正義的價值初探——以訴訟程序為中心
探討程序正義的價值時,需要先探討程序正義與實體正義的關係,對這一問題的探討,實質是對程序正義是否具有獨立價值的探討。對於程序正義與實體正義的關係,筆者有以下四點意見:第一,程序的設置在很大程序上是為實體服務的,程序正義的實現是確保實體正義實現的前提,從這個層面講,程序正義可以視為實體正義的工具。第二,在實現實體正義時,程序正義不同於一般情況下實體正義對各方利益的均等保護,更多地強調側重保護。
-
司法的程序正義是司改的重中之重
從習近平總書記多次重要講話和中共中央出臺一系列重大決定等文件中可以看出,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司法程序正義的思想是多方面的:第一,從本質來講,公正是司法的底線,也是法治的生命線。若是司法出現不公現象,那麼,整個社會也就沒有公平可言;第二,從關係上說,對犯罪追訴過程的公正比對犯罪本身懲罰的公正更加重要,就好比水源與水流的關係。
-
Read一周丨遲到的正義不是正義:張玉環之後,程序正義應該深入人心
27年後冤案昭雪,遲到的正義,還是正義嗎?張玉環案讓我們又重提一個詞:程序正義。北京大學教授、訴訟法專家陳瑞華2000年寫的《看得見的正義》一書,對民眾普及法律理念。這本書中,他說所謂看得見的正義,實質上就是指裁判過程的公平,法律程序的正義。程序正義這樣的常識,還有人不知道嘛?程序正義是西方司法長久以來的傳統。
-
實體正義之「輪」不能滑離程序正義之「軌」
去分歧凝共識法官、檢察官、律師、學者四方對話實體正義之「輪」不能滑離程序正義之「軌」從一起交通肇事認罪認罰抗訴案件談起編者按: 近日中國裁判文書網上的一份餘某某交通肇事案二審刑事判決書在網上廣為流傳
-
關於勞榮枝案件,程序正義很重要
正義包括程序正義和實體正義,程序正義高於實體正義。法律人和普通人之間最明顯的區別就是在程序正義和實體正義的認知上。
-
程序正義的哲學基礎
狹義的在司法意義上的「程序法」被定義為「使法律權利得以強制執行的程序形式,而不同於授予和規定權利的法律;它是法院通過程序來管理訴訟的法律;它是機器而不是產品。」程序正義的觀念濫觴於英國,在英國,人們稱程序正義為「自然正義」(natural justice)。「自然正義」原則的具體內容是:1、任何人不得自己審理自己或與自己有利害關係的人的案件;2、任何一方的訴詞都要被聽取。
-
實現程序正義的基本標準
【主題詞】:程序正義 基本標準 在西方思想史上,自從亞里斯多德以來,有關正義的學說可謂學派紛立,但這些觀念基本上屬於「實質正義」或「實體正義」的範疇,因為它們重視的是各種活動結果的正當性,而不是活動過程的正當性。在中國,一直以來,也都是追求實質意義上的正義價值。雖然程序正義不等於結果的公正,正如谷口安平所說:「影響結果的不僅限於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