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人類的科技文明總是在不斷的進步,從刀耕火種到蒸汽時代人類用了數千年的時間,從蒸汽時代步入石化燃料時代人類用了上百年的時間,而從石化燃料時代步入電氣化時代人類則用了幾十年。在一輪輪新科技、新能源、新型企業增長的環節中,我們可以得知在未來10年之內電動車一定會成為市場的主流。而當反進步的高潮一浪高過一浪時,電氣化對於石化燃料的「進攻」只會是單純的「降維打擊」,機械效率與工程結構的兩駕「馬車」並排前行時,汽油所剩下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作為廣汽集團體系中被承載最多期望的新能源品牌,Aion從一開始做的就是自己,如何擺脫現有家族集團體系裡所帶來的設計羈絆,超脫而出形成自己的品牌語言,打造出專屬於自己的本質,深諳「老火」才能出「靚湯」的廣東企業,方寸之間展現出的是對市場需求的深入挖掘與車型精準定位的把控。
何為設計所貫通的人車關係?
在內燃機的時代,其實車輛的外形設計所受到的約束其實是很大的,因為傳統的內燃機與變速箱會擠佔很大一部分的空間,設計上的思路就需要很大程度地向機械布局所妥協。可是當電氣化的時代來臨,在電池與電機的體積與擺放的位置更加合理以後,如何在現有的造型上實現再突破,打破現有的認知規則,當束縛不在或者減小時設計師如何通過造型來傳達情感與現實張力,這也會是以後更加需要關注的重點。
從去年所發布的Aion S到Aion LX,我們都能看見理性尚在,感性突破的堅實步伐。往更加感官的維度來分析,那正是廣汽新能源家族一直在強調的人與機器的關係。這對於貫徹家族式設計語言,重新思考人機關係的三維層面都有著更加深刻的重要意義。現在的工業設計追求的是什麼?必然是美觀度與設計語言的相互融合與相互承載,跳脫出常規認知所帶來的不僅是驚嘆,有時候帶來的也是驚嚇。這也與前文所提到的理性尚在,感性突破的觀點有著很強的聯繫。
昨晚Aion V的發布雖然簡短,但是從發布會中,可以反覆聽到「機甲」這兩個字。這輛車的設計靈感來源於更加科幻的角度,那我們就從最簡單的外觀講起,前臉的設計風格可以看到的是更加成熟也同樣具有戰鬥氣息的稜線交叉,分體式燈組與前保險槓進行融合,塑造了一個非常「鋒利」的特徵,橫貫車頭的鍍鉻條也用更加差異化的搭配,打造出很強的車輛辨識度。側面的筋線貫穿嵌入C柱的陡峭線條感,這也是在同級別車型裡獨有的設計語言。如此的突破性表達方式,我們也能看到廣汽對於設計師的高度認同,和對下一代電動車造型的超前認知。
科技所帶來的冰冷,性冷淡並不是設計的終點,打造富有人情味的產品才是,科技與情感的交織並不是沒有邊界,但是拿捏的角度尤為關鍵。
車輛網的時代如何承載?
當智慧型手機、智能可穿戴設備、PC電腦的發展已經步入「諸神之戰」的白熱化戰場時,汽車同樣作為高科技的產物,怎麼與現在的時代協同作戰?這是目前所有的主流汽車廠商所必須攻克的難點。在算力提升,大數據已經如此強大的今天,怎樣將汽車更好的與數據接入,承載-推演-分析-計算-結論後,用戶如何進行感知與體驗?當汽車的發展不僅僅是以能開好開為標準後,後資訊時代的雲計算「戰場」又會如何?在即將到來的5G時代,我們會得到很好的答案。
下一代智能車一定是全世界信息的「交匯點」。伴隨著5G技術的日益成熟和商業化運用,汽車工業正經歷百年一遇的科技變革機遇。純電動車因具備電氣控制線性化、控制精度達到毫秒級、開發標定相對簡單等技術特點,被認為是發展智能網聯技術的最佳載體,5G將成為下一代智能車的核心技術之一。
Aion V作為廣汽集團代表科技與進取的車型,也率先的與華為進行了深度的合作,搭載華為新一代5G車載模組MH5000。從目前的情況也不難預見在未來,廣汽會將這款晶片全數搭載於自家的品牌車型上,在擁有數以百萬計的行車信息、用戶操作信息、交通路網信息、以及更加細緻化的數據模型後,對於用戶在操作、駕駛甚至更無法想像的維度上,車聯網都能用數據模型帶來更加貼近用戶的準確服務,甚至是精準對接。
延伸生活場景的下一步,「戰場」必定是車聯網。
這是一臺什麼樣的車?
以上的兩個觀點皆是為Aion V解析了著眼未來的眼光,那回到現實以後,Aion V在用戶最快就能感知到的產品層面,它有什麼樣的產品點來吸引口味日漸刁鑽的用戶呢?
2020年的今天,什麼樣的話題最能引起用戶的共鳴與興奮?尤其是對於電動車來說,那必然是空間、配置、續航裡程!為什麼會在續航裡程獨自用感嘆號!因為對於電動車的用戶來說,其他的一切科技配置,先不說高昂的學習成本,可能很多人再買了車以後甚至都不會使用,回到直接的痛點需求,那就是充滿一次電,我究竟可以跑多遠?尤其是對於一臺20萬元以內的電動車,消費者究竟應該有怎樣的期待?
從Aion V公布的數據來看,這一切都有了最合理的「著陸點」。同級別裡最強的600公裡最大綜合續航裡程數據,這樣的成績或許也會為這個級別的車型重新設定一個標準閾值,在對手們還在掙扎500公裡時,率先將天花板捅破的人,理應得到最好的尊重與肯定。除了單純的標續航,Aion V這款車作為電動車領域的「新人」,所帶來的後發優勢還有一樣是同級別唯一的L3級別自動駕駛系統。在全球首個可交付應用中國高精地圖技術支持下,在法規允許的情況下,在國內所有高速路、快速路支持駕駛員長時間脫手(路段使用權有待逐步開放),做到真正解放雙手。
其實科技的最好展現,就是讓你感受不到科技的存在。
寫在最後:
20萬元以內的家用車市場,從原本的燃油車狂歡,現在開始逐漸加入了越來越多的電動車「新貴」。從Aion目前發布的三款車型來看,似乎一切的一切都在往更好的方向發展。但是,凡事都怕但是,在新一輪出臺的關於電動車行業的惠利政策,以及對手的雙重衝擊下,廣汽希望通過Aion來突破自身品牌上限的願景註定會走的比較艱難。只有在不斷地做到兼容平臺、細化改革、貼近需求、下沉用戶等多維度的持續發力,才能確保在未來越來越多車型加入產品序列時更加的從容應對。
而從長遠來說,中國新能源車企的競爭或許在2020年才正式地拉開序幕,產業所面臨的洗牌與衝鋒,壓力也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