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組織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每年大約有80多萬人患上原發性肝癌,而這其中,大約有60萬人因肝癌失去生命。
可見肝癌對全民健康存在著多大的威脅,且肝癌有著「癌中之王」一稱。
而得來此稱號的原因在於:肝臟內部沒有痛感神經的分布,往往在病變前期,幾乎很難被發現,而發現時多半以到達中後期,給治療方面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甚至有些患者連手術的機會都沒有。
院士提醒:身體2處變「黃」,或是肝癌已「降臨」!
1、鞏膜
鞏膜,所指的是眼球的眼白部分,正常來說應該是瓷白色的。
但是,若鞏膜以及全身皮膚都出現了黃染現象,或是肝臟已癌變,建議及時檢查肝功能。
2、全身皮膚
而全身皮膚呢,應該是微黃色,或白皙
肝臟對體內的神經毒素——膽紅素起到有效的調節作用,維持膽紅素平衡,將多餘的膽紅素代謝出體外。
但肝臟受損,對膽紅素的調節以及代謝能力會有所下降,導致膽紅素的含量嚴重超標,隨著血液在體內循環,導致皮膚出現黃染現象,慢慢發展,鞏膜也會變得異常發黃。
提醒:3種食物勸你別再貪嘴!
食物1:醃製食物
醃製的臘肉以及鹹菜、水果等,均受到不少人的青睞。
但是,這些食物多吃卻對肝臟毫無益處,且還會損害肝臟健康。
因為這些食物中含有的亞硝酸鹽較多,而此物質具有一定的致癌性,且攝入後,首先需要肝臟的分解。
而肝臟會將其分解成為亞硝酸胺,此物質極容易引起肝臟組織纖維化、硬化,甚至出現癌變跡象。
偶爾吃可以,切記不要經常吃。
食物2:高脂食物
動物內臟、紅燒肉、奶茶、蛋糕等食物中含有的脂肪非常多,但是卻有不少人經常吃,因此為疾病的出現埋下了「禍根」。
肝臟具有代謝脂肪的能力。
若攝入的脂肪量過多,未能代謝的脂肪可能會在肝臟中沉積,導致肝臟的代謝能力減弱,或誘發脂肪肝,而脂肪肝若不加以控制,很容易發展成為肝硬化,甚至肝癌。
食物3:久泡菌類
木耳、香菇、銀耳、羊肚菌等菌類食物,其中含有的營養價值極高,經常吃對人體具有不少的益處。
但是,如果食用方法錯誤,那麼對人體不僅沒有益處,還可能會給肝臟帶來沉重的負擔,傷害到肝臟。
菌類大多是乾貨,食用前需要經過水的泡發後才可烹飪,而有很多人為了節約時間,會提前一夜,或是一天泡發。
但久泡的菌類中會產生米酵菌酸這種有害物質,攝入後,容易引起肝細胞變性、壞死。
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對肝臟大有益處
習慣1:作息規律
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如:加班、打遊戲、敷面膜、追劇等,很多人都養成了熬夜的習慣,並且對此不以為然。
但是,長期熬夜可謂是在給肝臟「下毒」。
晚上,雖說是默認的休息時間,但是,肝臟卻在23:00~2:00之間進入高效「工作模式」,此時間內可以排出大量的毒素。
若經常熬夜,肝臟的解毒工作便無法進行,或是堆積在肝臟中,導致毒素淤堵,容易降低肝臟的各項功能,並且還可能誘發肝病。
若能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對肝臟而言再好不過了。
習慣2:多喝茶
常飲茶,對於補充人體所需的營養素具有很好的幫助。
河南焦作,這裡是「懷菊之鄉」,盛產雲臺冰菊,此菊作為懷菊亞種,其中含有極為豐富的菊甙、硒元素、胺基酸等營養素。
飲水時加入雲臺冰菊,可有效補充上述元素。
臨床證明:
硒元素:肝不好,血硒很容易偏低,而常補硒,不僅可以抑制毒素在肝內沉積,還可幫助受到損傷的肝組織進行修復;
胺基酸:可有效抑制脂褐素在肝臟中形成,並且還能夠抑制肝臟組織過氧化;
菊甙:提高肝臟代謝脂類物質的能力,並加速肝內脂肪的分解和消耗速度,幫助肝臟減輕壓力,並避免肝臟因脂肪堆積而受損。
沸水衝泡,更容易被人體吸收。
小知識:肝不好的人群飲食準則
肝不好,平時建議能夠增加蔬菜、水果和五穀雜糧的攝入量,因為這些食物中含有的膳食纖維以及維生素含量特別多,並且熱量還很低。
經常補充,不僅不會給肝臟增添負擔,還可以對受損的肝組織進行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