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是「癌中之王」,其病死率非常高。
癌症是很多人不願提起的話題,近些年,肝癌的患病人數逐漸增多,並且還有低齡化的發展趨勢。
肝臟的位置在人體右上腹,它能參與1500多種化學反應,並且還能參與代謝解毒,幫助減少體內的垃圾、毒素,保護肝臟健康。
肝癌的發生其實大多數情況下是由於肝臟病變初期未能及時發現,才導致肝病逐漸惡化,發展為肝癌。
體內有癌,身體2處會「變臭」,提醒:3種食物儘量少吃
第一:口腔異臭
體內有癌,口腔還會出現異臭的症狀,並且不能通過刷牙得到緩解,你若有經常性口臭,建議趁早檢查一下肝臟。
肝臟主要負責人體代謝,肝細胞發生癌變後,在參與體內尿素氮以及氨的時候,會出現異常,隨之導致血液中的血氨含量增多,人在說話的時候,就會出現口腔異臭的症狀。
第二:體臭
體內有癌,身體還會「變臭」,並且洗澡後也無法得到很好的緩解,你若察覺自己身體有異常,勸你趁早檢查一下肝臟。
肝臟能參與人體代謝、解毒、排毒,發生癌變後,解毒、排毒、代謝能力會受到嚴重影響,日積月累人體就易堆積大量垃圾、毒素,最終會通過毛孔排出一部分,出現體臭的現象。
專家提醒:3種食物傷肝不淺,勸你儘量少吃
食物1:隔夜剩菜
剩菜剩飯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現象,多數人會直接丟進垃圾桶,不過還是有部分人覺得過於浪費,便留到下次吃。
值得注意的是,剩菜剩飯在經過長時間存放後,會受氧化影響產出亞硝酸鹽,此成分是一種致癌物,人體誤食後,肝臟解毒過程中會遭到毒害,時間久了,肝臟就易發生病變,嚴重時還有可能癌變。
食物2:黴變食物
生活中,黴變食物也非常多見,比如:黴變糧食、黴變水果、黴變麵包等,其中常被人們誤食的是黴變水果。
老一輩那個年代食物非常匱乏,從小就養成了勤儉節約的習慣,破的衣服縫一縫,黴變水果削一削。
黴變水果削去黴變部分後,剩餘的水果中會殘留低水平的黃麴黴毒素,人體誤食後,肝細胞易遭到毒害,日積月累,就會增加肝臟的病變機率。
食物3:久泡菌類
菌類食物在生活中也較為常見,比如:銀耳、木耳、蘑菇等,這些食物的營養價值相對於其他蔬菜類是較高的,經常補充有益人體健康。
需要注意的是,菌類食物不建議大家在水中浸泡的時間過久,因為菌類食物在水中時間泡得久了,容易受細菌汙染,產出毒素——米酵菌酸,侵害肝細胞,誘發肝臟病變。
保護肝臟健康,良好習慣很重要
首先,多喝水
微量元素可以維持人體健康,比如:胺基酸、菊甙、水蘇鹼等,經常補充有益肝臟健康。
胺基酸可以抑制毒素堆積,減少毒素對肝臟的損害,降低肝臟病變機率;
水蘇鹼在溶解脂肪方面有著很大的幫助,不僅能加快肝臟代謝效率,還能抑制脂肪大量堆積在肝臟內;
硒元素對損傷的肝臟有著很好的自我修復能力,還能提升肝臟功能,保護肝臟健康。
上邊這種三種元素,能從雲臺冰菊中提取出來,溫水中泡一下,利於人體吸收。
其次,多吃蔬菜
經常吃蔬菜能減輕肝臟的代謝負擔,中醫上:「肝喜綠」,綠色的蔬菜在經肝臟代謝的時候會更加地容易。
此外,蔬菜中還含有多種維生素、纖維素等,人體補充後,還能幫助減少垃圾、毒素堆積,降低肝臟病變機率。
蔬菜每天攝入的含量大約在500g,堅持補充,有益肝臟健康。
還要,按時休息
養成良好的作息,對肝臟的益處也非常大,你若有經常熬夜的習慣,勸你趁早改掉。
晚上過了23以後,被稱為肝臟的「黃金代謝期」,若在這個時間段熬夜,肝臟代謝垃圾、毒素的效率就會降低,時間久了,肝臟就易發生病變。
小知識:
多出汗有益肝臟健康
肝臟是一個代謝器官可以排出體內的垃圾、毒素,若日常多出汗,可以幫助減少體內的毒素,抑制毒素堆積,減少毒素對肝臟的傷害。
出汗的途徑非常多,比如:汗蒸、泡澡、運動,在排汗的過程中,體內的毒素、垃圾會隨之排出,抑制毒素損害肝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