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刻頭條
近日,中國版權保護中心與華為籤署合作協議,共同構建我國自主創新的DCI(Digital Copyright Identifier,數字版權唯一標識符)體系。新華社中國圖片集團副總裁黃文表示將與DCI體系攜手,打造國家級影像版權服務平臺。據悉,為此提供技術支持的企業有北京知圖美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漢邦高科(300449)和安妮股份(002235)等,這些企業助力版權價值最大化,迎來巨大藍海。
9月9日,中國版權保護中心與華為消費者業務合作籤約儀式近日在深圳舉行,雙方將共同致力於加快構建我國自主創新的DCI(Digital Copyright Identifier,數字版權唯一標識符)體系。中國版權保護中心將指導華為建立面向網際網路生態業務的新型「版權保護生態創新實驗室」,就版權服務與版權授權交易及結算數位化、便利化、智能化和數字經濟、數字貿易的版權規則創新合作開展研究,共同促進網際網路版權保護與創新發展。
眾所周知,版權爭議向來不絕於耳,影視劇作品、音樂版權糾紛、遊戲版權不明等事件歷年來屢見不鮮。被侵權者採用法律手段捍衛自己的正當權益、時間周期長、程序繁複且耗時耗力。
日前,光明日報發表了題為《區塊鏈技術可成為版權保護的防火牆》的文章。文章稱,隨著傳播技術及形態的變遷,版權方與侵權者之間「貓與老鼠」的戲碼更加複雜。一方面,侵權的技術「工具箱」越來越豐富,盜版方便快捷且成本低,多個分發變現渠道讓其違法行為極具隱蔽性。另一方面,知識付費平臺由於在一開始沒有建立起版權保護的「防火牆」,確權登記不全、監管不力,變相縱容了侵權行為的猖狂。
維權投入及收益的不平衡、嚴實法律依據的付之闕如,使客觀存在巨大的版權保護市場需求。現在自媒體、圖片、音視頻等,已經成為數字時代的核心經濟資源。數據顯示,我國每年的中國網絡版權產業市場規模接近1萬億,2006—2018年市場規模從164億元增長至7,423億元,複合增速高達37%,現在短視頻、手遊、圖片等產業快速崛起,短視頻市場規模將近200億、遊戲市場近2500億、圖片市場2020年有望突破30億元。
這些內容變成產品或服務得以實現商業價值,業內人士表示,對內容版權的保護有利於人們高效篩選信息,付費的同時也激勵優質內容的生產。聚焦全媒體時代視、音頻作品版權交易的迫切需求,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上海CMG版權交易中心技術籌備組謝子猛提出將以DCI體系為支撐,通過CMG版權交易中心向產業提供「內容發布即確權、全網所見可授權、內容分髮結算在線化、維權舉證標準化」的一體化版權服務,助力央視構建版權資產交易新場景。新華社中國圖片集團副總裁黃文也表示將與DCI體系攜手,打造國家級影像版權服務平臺,共建網際網路視覺版權交易新生態。
這次華為開發者大會就圍繞區塊鏈版權保護、AR創新應用等技術方向的分論壇舉行,在影像服務平臺關鍵詞中,「新技術」包含區塊鏈技術、影像隱形數字水印、全網影像版權檢測、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相關的技術提供商有安妮股份、漢邦高科等企業。
據了解,安妮股份致力於區塊鏈在數字版權的應用,漢邦高科(300449)則重在數字水印領域。9月10日漢邦高科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的數字水印技術跟區塊鏈技術在版權保護領域是可以起到相互補充作用的。
漢邦高科的數字水印技術可以在盜版追溯、媒資管理、安全保護、防偽驗真等多方面有眾多衍生應用,目前其已獲得了國家廣電總局、中央及地方電視臺、電影技術質量檢測所、亞馬遜等重要客戶的認可。據公司中報,漢邦高科數字水印產品兩次榮獲省部級一等獎並通過了國防科學成果鑑定,獲得了美國VSTL認證和首批通過了ChinaDRM水印安全評估。從技術水平來看,相關數字水印應用技術基本上達到了國際水平,在國內具有明顯的領先優勢。
華西證券也指出,區塊鏈和數字水印可以幫助維權者進行快速、精準的溯源,降低維權成本,並實現產業的規模效應,在短視頻廣而多、版權維護市場總體需求大而個人需求分散的情況下,集成化的、能夠形成規模效應的技術基礎設施將幫助短視頻走出版權困境。
中國政法大學智慧財產權法研究所所長馮曉青等認為,移動網際網路版權保護的主要問題與技術發展密切相關,多方主體協同合作已經成為移動網際網路版權保護趨勢。而對於這次DCI的建設,中國版權保護中心數字作品版權登記部(技術部)主任張建東表示,此次與華為開啟合作,標誌著DCI體系建設應用進入新發展階段。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