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留學生的你不論是在準備畢業論文,完成Professor布置的作業,或者只是在準備課堂上的presentation,有一件事是永遠逃不開的,那就是「引用」。
對於初入留學生涯的小白們來說,因為並沒有正兒八經地做過研究,很容易就會簡單地認為「引用不就是抄抄別人的話嘛,有什麼難的。」
這樣想就大錯特錯了,「引用」這件事可遠比大家想得複雜。
首先我們來認識以下什麼是「引用」
Oxford dictionary對「reference」的定義是:
「provide (a book or article) with citations of authorities and use a source of information in a book or article to ascertain something.」
簡單來說,自己的學術資料中(包括報告、講義、發表、論文),使用別人的作品來證明或者加強自己的觀點。
那麼,為什麼要引用?
1. 為自己的point尋找有力支持,證明自己的文章不是空穴來風!通過對前人的研究進行詳細調查和分析,來證明確實這個領域裡還存在需要解決的問題,自己的研究是有意義的。
2. 體現自己論文的獨特性。通過引用承認前人研究的價值,並闡述自己論文的不同之處,獨特點。
3. 表明你的科學態度。證實你的論點論據是有科學的數據材料證實的。
4. 尊重他人的智慧財產權,避免被判為學術不端。參考文獻屬於他人的智慧財產權,借鑑參考時需要註明來源,如果未註明來源,將會被定為內容抄襲。
5. 提供線索。論文答辯時,我們可以通過引用提供線索,解決我們的問題需求,也可以為讀者提供自主研究的線索。
所以,引用文獻不是簡單地複製粘貼一段別人的話,而是用自己的語言提煉出文獻中的有用信息,再按照邏輯順暢地整合到自己的論文中,從而支持自己的主張。想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需要注意以下的問題:
1. 不是所有相關的論文都需要引用
引用文獻的數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這篇論文的理論基礎是否堅實,很多同學覺得論文結尾長長的文獻list讓自己散發著學術的牛逼氣息。但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的論文,都值得我們引用。引用的選擇必須以主題為中心,可以有力地說明、突出主題的文獻就可以選用,不能的就捨棄,這是選擇參考文獻的基本原則。必須要牢記:期刊級別越高越好,發布時間越晚越好,相關性越強越好。
2. 避免引用二手資料
二手資料就是特定的調查者按照原來的目的收集、整理的各種現成的資料,又稱次級資料。比如說review論文,主要總結前人的研究,沒有解決新問題,這種就是二手資料。閱讀review的確可以幫助你很快了解目前研究的現狀,但是作為一個嚴謹學術人(狗頭)引用二手資料是不合適的,我們必須去找到一手資料,確認那個理論是真的正確。
3. 確保所選參考文獻的真實性
引用的參考文獻必須是真實的,「真實」就是說參考文獻是客觀存在的,不是虛構的,是可以反映客觀事物的原始面貌。一定要鑑別文獻的真偽,檢查引用的歷史數據、事件、時間、地點是否準確,這樣的論文才具有說服力。
關於何時該引用文獻,我們可以參考這張Road Map:
總結一下,凡是文章中出現的別人的內容都需要不同程度的指明。
1. 逐字引用文獻時,也就是quote,要用引號標識,如果引用超過了三個自然段,要有明顯標識,最好是比正常字縮進排印,標明與自己文章的區別。
2. 釋義或者總結他人想法,觀點時,並不需要標識,但要註明比如(霍金認為……)之類的語言,使引用與自己的語言區分開來。
3. 引用事實、信息和數據時,要註明文獻或網頁,但是如果此事時公認的,比如說地球公轉一圈是一年,這種就不需要註明。事實和思想是不同的,事實可能不需要註明,但他人的思想一定要註明出來。
最後再提醒一下:引用文獻一定要小心和謹慎,避免自己陷入學術不端的麻煩之中。
如果不確定是否引用或引用來源,最好問問你的教授或者導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