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創造傳奇,他們的奮鬥創下這座城市一個個「第一」

2020-12-24 騰訊網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我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迎來新生,在隨後70年中創造出一個個城市發展傳奇。上海書展期間舉行的「奮鬥創造城市傳奇——上海相冊:70年70個瞬間」望道講讀會上,上海音樂學院教授、小提琴演奏家俞麗拿,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原乘務長、首批「空嫂」吳爾愉,中國商飛試飛中心試飛運行部黨支部書記、副部長,C919首飛機組成員吳鑫,圍繞「『梁祝』唱響『上海之春』」「上海敲響全國壓錠第一錘」「國產大型客機翱翔藍天」三個歷史瞬間,分享在新上海城市發展中的親身經歷,與讀者共話新上海城市建設者的奮鬥精神。

俞麗拿:我們的初心就是讓小提琴說中國話

《梁祝》誕生在60年前,我念書早,進大學時,還不滿17歲。一進大學,最大的苦惱是這把小提琴不受歡迎。當時,我是被分配學小提琴的。每次演奏完,問農場裡的老媽媽,好聽嗎?好聽。聽得懂嗎?聽不懂。我們很苦惱,因此成立了小提琴民族學派實驗小組,想做點實驗,讓這把小提琴受到中國人民喜愛。

剛開始實驗時,是把民族器樂曲、民歌用小提琴來拉。第一次到外灘表演,路人聽得懂了。但這些曲子比較短,三、五分鐘,影響力不大。1959年將迎來國慶10周年,我們小組就考慮用什麼來向國慶10周年獻禮。有人提議,寫一部小提琴協奏曲,時長按照國際協奏曲的規模,氣勢大、影響力大。寫什麼?小組有一個從越劇團來的進修生何佔豪,他對越劇很熟悉,當時,《梁山伯與祝英臺》排了越劇,還拍成電影,有了一些鋪墊。我們不會作曲,就請學校裡陳鋼等幾位老師一起合作。那個年代大家都非常無私,才有了這樣的合作。

作品誕生後,在5月舉辦的「上海之春」音樂節前,由我們三個同學試演,教研室所有教授聽了以後覺得我最合適。當時大家的想法就是誰合適就誰上,只要對演出有利就行,沒有太多其他想法。這輩子,我就這樣跟《梁祝》結下了緣分。當時,我們年輕人的初心就是讓小提琴「講中文」,被中國人所喜愛。有了《梁祝》,這個目的達到了,也普及了交響樂,越來越多孩子開始學習小提琴。

1960年,國家要選拔一個組到德國參加國際弦樂四重奏比賽。我以前不會拉重奏,苦練幾個月,最後得了第四名。在後臺,我們就像運動員一樣,心裡想的都是為國爭光,那樣的心情至今難忘。比賽結束後,領隊團長講了一句話,你們回去一散掉,中國又沒有四重奏了。就是為了這句話,回國之後,我們在工作之餘,整整堅持了30年,一直到我們的學生「上海四重奏」在國際上拿獎。那時,我已經50歲了,這30年非常艱苦,除了我,四重奏的其他位置都換過人,30年中有10個人參加這項工作,就是這樣堅持下來。

我這一輩子,一半是為了作品,有了作品,我們才有文化的自信。另一半就是教學,我的理想是讓中國的小提琴演奏水平在世界上有競爭力,現在,我們的確也做到了。我想,我們每個人只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我們國家就什麼都好了。

吳爾愉:在奮鬥中不斷遇見更好的自己

我和我的姐妹們從紡織行業的60萬大軍中被挑出,18個「空嫂」肩負著其他姐妹們再就業的出路。一開始,我們就帶著只許成功、沒有退路的信念。

換個工作就是換身骨頭,我們經歷了特殊的年代,文化知識水平差距很大。為了生存,我們的學習可以用極其刻苦來形容。沒有人教,就「綁架」隔壁班的大學生當臨時老師。誰會,誰就站在講臺上做教員。當時交通不發達,沒有地鐵,只能倒公交車,家住得很遠的同學從未遲到,就是憑著一股「我要改變」的精神。經過半年學習,我們全班同學用自己的奮鬥和努力換取了18張合格通知書。

轉型是痛苦的,上天以後,我們面對的工作是人,不是過去的機器。記得有一次,我一臉笑容對旅客說「您好,歡迎登機」。客人說,「有什麼好的,你幹嘛這麼開心?」我用麻利勤快的工作安撫好他,最後,忐忑地跑到他身邊問,是不是我做得不夠好,讓你受委屈了,告訴我可以讓我以後做得更好。那位先生才說,和你沒關係,上飛機前,我等了三個小時。從此,我開始思考,每天飛航班時要把經過變成經驗、經歷,而不是僅僅路過。

工作不光是謀生,更需要的是有尊嚴。我剛成為「空嫂」時其實也才32歲,很多旅客僅僅因為「空嫂」而關注我們,有時也讓我很窘迫。要讓別人尊重,就要成為崗位上的專家。每個航班我都腳踏實地、認認真真,不光只有笑臉,哪怕只是一塊桌布,也讓桌布和人合二為一,優雅得體,這些經驗都是點點滴滴積累起來的。

我和我的姐妹們的故事是可以借鑑的,因為改革還在繼續,今天的職業未必是永恆的,我想和更多年輕人分享,有一個行業的誕生就有一個行業的消亡,而年輕就是用來奮鬥的。前段時間,我去了城投公司,因為ETC推廣,有個行業可能會消亡,那就是高速公路收費員。我跟他們說應該感到幸運而不是沮喪。我也曾有同樣的經歷,我們遇見了改革,我們還在可以改變的年紀,這就是我們的最佳年代。感恩時代,讓我們在奮鬥中,不斷遇見更好的自己。

吳鑫:我和大飛機,是戰友,是夥伴

2017年5月5日,我有幸作為首飛副機長駕駛著國產C919大型客機成功完成首飛任務。從2015年11月見證C919飛機總裝下線時的期待,到被選拔成為C919首飛機組成員時的激動,再到飛機首飛前的摩拳擦掌,我對大飛機的感情日益加深,我們是戰友、是夥伴,我們一起經歷著中國航空史上的新篇章。

首飛前夕,我經歷了2輪24天飛機系統理論培訓,2輪8天技術交底,5次座艙實習等飛機系統理論培訓和構型狀態熟悉,23天電傳側杆及變穩機試飛培訓,6天煙霧撤離、應急離機等基礎能力培訓,徹底把系統理論知識吃透了。

C919首飛當天有過一段「小插曲」。天氣對飛行的影響相當大,首飛前一個月,氣象部門的專家評審組已經預測了首飛當天天氣晴朗。然而,天有不測風雲,首飛當天,公司領導、氣象臺的首席專家和我在試飛準備區的氣象臺,看到的實時監測出的數據,如:雲高、雲量、風速、風向等關鍵氣象要素都處於臨界狀態。天上一大團烏雲,久久不散,天暗沉沉的。大家面面相覷,氣氛有點凝重。飛還是不飛?在面臨這一艱難選擇的時候我和同事們都感到壓力陡增。但想到此時此刻,全球矚目C919大型客機的首飛,我們臨危不亂,主動請戰:「保證安全完成首飛任務!」

當發動機起動後,我感受到C919強勁的「心臟」動力,我整個人完全進入一種專注的坦然和平靜。這種心境來自於8個月地面試驗的「肌肉記憶」,來自於我對C919飛機的信任,來自於飛行團隊細緻入微的默契配合。一切準備就緒,2點整,塔臺發出了起飛指令,C919飛機起動、滑行、機頭昂起、衝上雲霄……機組每一個動作都是那麼漂亮,每一個步驟都是那麼精準。

中國製造的C919大型客機一飛沖天,首飛圓滿成功!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國,爭相報導C919;中國人民歡呼雀躍,泱泱中華終於有了自己國產的大飛機!這註定是載入我國史冊的光輝燦爛的一天,也是我飛行人生最激動、最難忘的一天。

連結:書展熱,讀書會不停歇

上海書展與這座城市的日常閱讀活動形成互相哺育的生態。從上海書展子單元國際文學周延伸的思南讀書會,多年來已成為滬上讀書會標杆。去年書展期間誕生的學習讀書會、陸家嘴讀書會在書展期間超常運營,甚至開出加場。

浦東圖書館舉行的學習讀書會上,太湖大學堂校長、教育學者郭姮妟帶來「觀自身,看世界——南懷瑾的教育觀」。「南懷瑾講述」系列叢書《南懷瑾談教育與人性》《南懷瑾談師道》《老莊中的名言智慧》等9本新書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

讀書會現場來了很多年輕人,出版社工作人員表示,像「南懷瑾講述」這樣的叢書,具有豐富的國學內容,有一定閱讀門檻,青年讀者的熱情足見他們對人文修養提高的重視。

相關焦點

  • 五一特輯:九個城市奮鬥者的平凡故事
    智訊財經x騰訊大粵網聯合出品 每座城市裡,總有人在為生活負重前行。 用科技改變城市的創新人才,格子間拼搏不息的都市白領,與鋼筋水泥為伴的城市建築者.....美好生活的創造離不開這些「城市的奮鬥者」的努力。
  • 為美好而來—致敬城市奮鬥者,欣賞面前靜謐的夜景
    為美好而來—致敬城市奮鬥者,欣賞面前靜謐的夜景 2020-07-24 14:09:44|來源:北京樓訊
  • 奮鬥創造光榮——激流勇進的湖南華菱湘潭鋼鐵有限公司
    華菱湘鋼總經理曹志強、黨委書記王樹春熱切地鼓勵廣大員工:我們湘鋼人,要用奮鬥來創造光榮業績,回應省委、省政府的殷切期待! 目前,公司機關原有的21個部室整合為16個,機關科室由119個精簡到72個。中層管理人員職數比2013年精簡四分之一,科級管理人員職數精簡比例將近三分之一。去年下半年,華菱湘鋼遭遇嚴峻的運營形勢,公司出臺以改革為主要內容的「十項決定」,範圍之廣、力度之大都是前所未有,其中難度最大的兩項內容是機關改革和減員壓編,湘鋼確定這兩項改革的原則是先機構、後人員,先機關、後基層,先幹部、後工人。
  • 【地評線】在接續奮鬥中書寫特區發展新傳奇
    40年開拓創新,40年接續奮鬥。舉世矚目的深圳,令人驚喜的成績,這一切來之不易。走過40年,我們總結深圳經濟特區的經驗和不足,為書寫特區發展新傳奇而接續奮鬥。現在我們正經歷百年唯有之大變局,形勢複雜、任務艱巨,越是在這個時候,越是需要我們保持定力,在創新中破困局開新局,依靠人民,在接續奮鬥中書寫更多「春天的故事」。  堅持黨的領導,締造深圳經濟特區新精彩。
  • 黃海潮評:用自身奮鬥完成對城市發展的期許
    煙臺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揭牌成立,距離城市軌道交通時代的目標又近一步;去年底開工煙臺海上世界項目中的芝罘灣廣場項目正加足馬力建設,為煙臺海洋經濟添磚加瓦;萬華百萬噸乙烯項目建設如火如荼,力爭今年下半年建成。起步就是衝刺,開局就是決戰!剛剛閉幕的煙臺市「兩會」發布了2019年煙臺整體發展情況。
  • 「灣仔碼頭」,獅子山下的奮鬥傳奇
    新華社香港2月12日電題:「灣仔碼頭」,獅子山下的奮鬥傳奇新華社記者張晶 戰豔香港知名品牌「灣仔碼頭」創辦人臧健和日前離世,享年73歲。人稱「臧姑娘」的她上世紀70年代從內地流落香港,為謀生計,她靠推著一輛木頭車在灣仔碼頭擺賣水餃起家,成為獅子山下白手起家的奮鬥傳奇。
  • 在不懈奮鬥中創造輝煌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春節團拜會上的重要講話中,重申「奮鬥」這一時代主題詞的價值和意義,激勵著億萬中國人民繼續在追夢之路上持續前行,堅定了奮鬥者矢志攀登、永不停歇的信仰、決心和腳步。歲月不居,時節如流。
  • 見人見事見城市精神,六集專題片《先行》解碼「深圳傳奇」
    這部專題片共分六集,每集25分鐘,它通過城市發展的頂層設計、創新精神的升級跨越、法治之道的建設突破、城市文明的塑造發揚、民生福祉的體系構建和打造綠色高質量發展活力之源這六個角度,穿插眾多「深圳人」的奮鬥故事,立體化地觸摸這座城市的心跳,全方位展現了社會的變遷與時代的演進,從不同側面讓我們看到了深圳這座城市有怎樣的精神輪廓,體會到它不僅是改革的前沿、創業的樂土,
  • 人民日報任仲平文章:奮鬥創造人間奇蹟——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
    誰能想到,今天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躍居世界貨物貿易總額第一、外匯儲備餘額第一、高鐵裡程第一、銀行業規模第一?誰能想到,今天的中國,每天能創造GDP2460多億元、進出口貨物126億美元、收發1.4億件快遞、生產7.6萬輛汽車?今天的中國,已經躋身全球創新指數20強,有超過1億個市場主體,立志向高質量發展不斷邁進,處處都是活躍的創造,處處生長美好的夢想,中華大地激蕩生機勃勃的復興氣象。
  • 讚賞年輕人的奮鬥 也請理解他們的壓力
    讚賞年輕人的奮鬥 也請理解他們的壓力 2019-05-07 15:  通過關鍵詞或者流行語來考察青年群體的心態,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切口。例如2008年的「宅」「山寨」「豬堅強」,2010年「羨慕嫉妒恨」「你懂的」「鴨梨」,2013年的「倒逼」「光碟」「逆襲」等,都形象反映了彼時青年群體的興奮點和關注點,也很鮮明地觸摸到了時代的脈搏。就此而言,報告所顯示的近半數受訪者對於「奮鬥」一詞的認知、肯定,無疑可視為青年人對於當下時代脈動以及個人感受的概括。
  • 一個「傳奇App」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2017年12月19日,微課傳奇微信公眾平臺誕生,自此以微信群的形式,進行授課。這也為微課傳奇App的產品基調,奠定了基礎。  2018年1月,經歷28個日夜的奮鬥,微課傳奇App正式上線。創下了「28天創造App」的業界傳奇。至今,歷經了八次重大更新。
  • 浦東一周 | 奮鬥!奮鬥!
    浦東一周 | 奮鬥!奮鬥!本周,《中共上海市委關於制定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正式發布,其中就提到,十年後的上海,將基本建成令人嚮往的創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態之城,「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機會、人人都能有序參與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質生活、人人都能切實感受溫度、人人都能擁有歸屬認同」的美好願景將成為這座城市的生動圖景。
  • 開學第一課,踏上新時代的奮鬥之路
    9月1日,伴隨著全國中小學相繼開學,《開學第一課》如約與大家見面,並再次創下收視高峰。疫情之下,「開學第一課」也顯得特殊而隆重。今年這堂課的主題是「少年強,中國強」。課堂上,鍾南山、張伯禮、陳薇等重量級嘉賓,分別講述了特殊時期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故事以及所見所感,生動表達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戰疫是今年「開學第一課」的重要內容,北京曾是疫情重點地區,後來又經歷了一輪新發地疫情。
  • 西樵觀察:在奮鬥中收穫幸福
    歷史上,這座擁有千年文脈的嶺南名鎮,也是一方商貿活躍、生機勃勃的熱土。這裡誕生了中國第一家機械繅絲廠——繼昌隆繅絲廠,這裡曾是一船絲出一船銀進的官山墟。跨過西樵大橋就是西樵人。(資料圖)而在2020年的最後一天,在美麗的西樵山下、聽音湖畔,人們共同見證騰龍灣區數據中心、有為館等一批重點項目集中開工、竣工,為2020年畫上完美句號。
  • 李明遠:西安自古就是一座奮鬥之城
    第一句:夢想創造未來。這雖然好像是一句套話,但是回想起來,這句話確實發人深思。年輕人常說一句話「人總是要有夢想的,萬一實現了呢」。年輕人是最有朝氣、最富夢想的群體。因為你們,西安顯得更加幸運,你們就是大西安最寶貴的財富和最優質的資源;正是因為有了你們,我們的國家才充滿活力,城市才能欣欣向榮。
  • 棄婦文,女主得到超級農場,開啟了一個女人的奮鬥傳奇!
    歡迎來到小妹瞎扯淡,我是小妹,感謝各位在百忙之中點開這篇文章,小妹感到十分榮幸。最近小夥伴們看了哪些小說呢?小妹很喜歡看小說,每次都被小說的故事情節所感染,深陷其中。接下來,小妹給大家推薦幾本好看的棄婦文,女主得到超級農場,開啟了一個女人的奮鬥傳奇!
  • 向奔跑在奮鬥路上的你致敬!
    回首過往歷史,奮鬥是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堅忍;奮鬥是孫中山為「民族、民權、民生」而日夜奔波;奮鬥,更是革命先烈「八年抗日、攘外安內」的無私奉獻,是老一輩科學家「潛心科研,振興中華」的默默堅守。而今,生活在新時代的我們,作為城市微光奮鬥,點亮彼此幸福人生。我們都是平凡人,但不分大小、遠近、輕重,我們也都是奮鬥者,在奮鬥中度過每一天,在每一天凝心聚力,創造巨大成果。
  •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張興魁:在奮鬥中收穫滿足感和成就感
    張興魁說,以前電力檢修條件不夠,工具簡單,城市道路也不像現在這樣四通八達,處理一個簡單的故障往往要花費很長時間。  他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有一年烏魯木齊市柴窩堡片區颳大風,導致線路跳閘。「那天,我們從下午3點開始一直忙到晚上11點才處理完,我在空中倒掛作業就達4個小時之久。」他說。
  • 大城市裡,我把奮鬥過成了生活
    他們付出的一切,都是為了下一代,為了下一代不重複他們這一代。為了讓我不像他們一樣,背井離鄉到大城市打工,就為了賺錢給孩子更好的生活,為了讓下一代能夠不用長期和他們天各一方,一年只見一兩次面。我們的父母,他們曾經奮鬥過,他們沒有遺憾。
  • 奮鬥,蹚出一條路子
    高質量發展——主要經濟指標增幅持續領跑全省,GDP向一萬億元邁進,連續三年以第一名成績通過全國文明城市測評,實現了三個「一千億」的突破,總投資1535億元的山東重工(濟南萊蕪)綠色智造產業城項目引領「智造濟南」熱潮。  這份奮鬥答卷,來之不易。答卷之下,是一座瞄準黃河流域中心城市,把握大勢、胸懷壯志,加速打造「五個濟南」、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新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