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女留學父母提前遭遇空巢期 有人適應有人難受
2008年08月27日 14:24 來源:廣州日報
發表評論
隨著留學生的低齡化,不少中年夫妻提前進入「空巢期」。8月底是留學生出發的高峰期,家長們面對離別的「百態」值得玩味。父母如何正確處理失落、悲傷、焦慮等情緒,擺正自己的心態呢?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
上周末,在廣州某知名留學中介舉辦的一場離境輔導講座上,記者見到了鍾先生和兒子。「最近就忙一件事——買東西!」
家長 提前買好美國手機卡
鍾先生笑著說,兒子被各種電子產品「武裝到牙齒」。手提電腦、MP3、電子詞典、手機都是必需品,此外還特地去買了錄音筆。「剛過去的時候,外國老師講的內容小孩不一定能聽懂,下課了再聽錄音補課。」細心的鐘先生還特地託去美國出差的同事買當地的手機卡帶回來。為的是「飛機一降落就能給家裡報平安」,可謂事無巨細都考慮周詳。
家長 臨急學習上網視頻通話
除了忙著買東西,不少家長還在突擊「補課」——學習上網視頻。「我覺得上網視頻比打電話好,有圖像、又不用錢,操作起來也非常方便。」即將赴澳大利亞念會計專業的Anne表示。她和媽媽互相加了對方為「好友」,有需要可以隨時溝通。有的父母平時較少接觸網絡,學起來還挺費勁的。「沒想到人到中年還要學新玩意,嗨,還不是為了小孩!」家庭主婦盧女士說。
據統計,目前我國出國留學人數總計已超過30萬人。而根據廣州有關出國留學服務中介的不完全統計,本地的留學群體中,中學生所佔比例接近40%,赴美留學生裡中學生的比例更超過70%!此外,韓國、法國、荷蘭、新加坡、英國都是中學生留學的熱門國家。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申請留學至這幾大熱門國家的中學生增長率達15%,整體年齡從20歲降到16~18歲!90後獨生子女的「出國留學熱」是父母提前「空巢」的主要原因。
父母 有人適應有人難受
李女士的女兒出國留學已經一年多。現在,女兒和父母都找到了新的生活節奏。李女士下班後和老公去打打羽毛球、散散步,節假日就約朋友吃飯、飲茶。
而市民黃太太就「鬱悶」了很久。兒子曉強高中還未畢業就去英國讀A-level課程,初到國外時每天都往家裡打電話。母子倆在電話中「哭哭啼啼」,一聊就是一兩個小時。「一個月下來,我家電話費就用了一萬多元!」黃太太說,過了大半年她的情緒才平復下來。
廣州女孩小敏是應屆高三畢業生,她選擇赴法國留學。目前已是萬事俱備、只等籤證了。乖女在膝下承歡十幾年,一下子要去大洋彼岸,小敏媽媽萬般不舍之餘,又時時擔心孩子到國外照顧不好自己、或是被人欺負。小敏媽媽越想越悽涼,常常夜半垂淚,有一天更偷偷地對老公說:「要是籤證被拒就好了!」真讓人哭笑不得。
三期合一 中年媽媽易患心病
青少年情緒、社交及發展輔導師張潔表示,在做決定前,父母要問自己幾個問題:「送小孩出國的目的是什麼?孩子是否適合留學?我能不能適應與小孩遠隔重洋的生活?」
值得注意的是,在心理出現問題的家長中,中年女性佔了更大比例。專家分析,這是因為通常家庭中女性更多地承擔了教育、撫養子女的任務,所以孩子離開後女性的失落感更大。同時,子女離家的「空巢期」正好是女性的更年期,同時又是男性的「事業搏殺期」。這三個特殊時期一「撞車」,有些心理承受能力稍差的女性就可能「吃不消」。
對此,張潔建議:「要在觀念上做一些改變。比如女性不僅是一個母親,還是妻子、女兒、別人的朋友、職業女性等等,擁有多重的社會角色。」(記者黃茜 通訊員何燕敏)
【編輯:侯冬華】
相 關 報 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