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在學校的這種遭遇,比挨打受氣更難受,很多父母沒當回事

2020-11-15 博士媽咪談育兒

導讀:寶寶在學校的這種遭遇,比挨打受氣更難受,很多父母沒當回事

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寶寶在學校的這種遭遇,比挨打受氣更難受,很多父母沒當回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根據美國國家兒童暴力調查,2至5歲的兒童中有20.4%經歷過身體暴力,而4.3%的孩子經歷過口頭暴力。
從這些數據中,我們可以認識到校園欺凌行為分為多種類型。除了被毆打和生氣外,您的寶寶在學校可能還會有其他不同的經歷。這些相遇比被毆打和生氣更不舒服,但是許多父母還不知道。


我和我的丈夫通常工作很忙,幾乎沒有時間照顧孩子。為了讓他得到更好的照顧,我們把他送到了一家全託幼兒園。
幼兒園實行嚴格的制度,每周只有一次,只有在周末我們才能和孩子們在一起。孩子內向,不喜歡說話,但總體上他更開朗,不皺眉。但是,在此期間,我們發現孩子似乎有點異常。
周末帶他出去玩時,他對任何事情都不高興。他總是看上去很沮喪,他看起來也不像一個4歲的孩子的表現。我認為孩子一定有問題,但我的丈夫沒有注意到這一點。為了做出進一步的判斷,我決定進行調查。
我先與老師取得聯繫,然後聯繫了許多同學的父母。經過適當的調查,我終於發現孩子在學校「受苦」。這種憤怒不是被毆打或責罵,而是因為有人喜歡給我兒子起綽號。


因為兒子性格溫柔內向,所以很多人稱他為軟羊,有的甚至在課堂上公開稱呼他,這一切都使兒子非常生氣,孩子回家後會很沮喪,前景不好。
了解了所有這些之後,我與老師協商並「解僱」了這個暱稱的同學。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後,我兒子的臉上帶著微笑再次露面,這當然是很少見的。
1)孩子在學校被暱稱。
就像材料中的「我的兒子」一樣,他似乎並沒有被人欺負,但就語言而言,他已被其他人欺負。使用暱稱非常重要。很多孩子不懂,所以他們總是覺得自己在和別人開玩笑。
眾所周知,一些惡意的暱稱使他傷到了對方的心臟。如果發現您的孩子處於不良狀態,則應仔細檢查所有這些情況。


2)孩子被隔離在幼兒園。
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是一個島嶼。必須連接。然而,由於他們的個性和性情,許多孩子經常被其他同學孤立在幼兒園。沒有朋友,他們應該如何利用自己?我應該如何搖擺自己的幸福?恐怕這很難。
因此,在這種冷暴力下,孩子們可能會變得極端,甚至發生一些莫名其妙的變化,而這是父母所不知道的。
3)老師不重視孩子。
每個人都渴望被別人甚至孩子們所珍視和誇耀。但是,在許多幼兒園的老師中,由於他們需要照顧的人很多,因此常常忽略了某個孩子。如果您的孩子是其中之一,則這種情況更有可能發生。


當一個孩子長時間被老師忽視時,他會不自覺地否認自己懷疑自己,他的個性和思想也會隨之改變。這些都是可怕的,有時甚至比欺凌還更多。

感謝各位看完這篇文章,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喜歡小編的文章的話,請記得給小編點個讚哦,小編收到大家愛的鼓勵,一定會元氣滿滿,繼續給大家推送每天不同的精彩內容的。長得好看的人都聚集過來啦,你還在等什麼呢?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在學校的這些遭遇,看不見傷卻比挨打更難受,父母都沒當回事
    孩子在學校的這些遭遇,看不見傷卻比挨打更難受,父母都沒當回事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將會面臨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和挫折,有些孩子因為自身缺陷在學校面臨著身體和精神的雙重欺凌。,忙於工作的小麗,只是輕描淡寫的說了一句:我也沒辦法啊,小時候讓你少吃點,你不聽,現在被人笑話了吧!
  • 經常挨打和很少挨打的孩子,長大後雙方差距很大,家長們要重視
    沒想到那群男生好像是看透了小方害怕的心理,對小方進行了一陣欺負,小方就像在家裡被父母打罵一樣,乖乖的被那群男生進行欺負。沒想到小方父母一看到小方,就對小方進行了責罵,以為老師叫家長進學校,就是孩子做錯了什麼。老師耐心的給家長進行了一番解釋,小方的家長還是對小方進行責罵,責怪小方連這點應對能力都沒有,只能默默的任憑他人的欺負。
  • 寶寶明知道要挨打,為什麼不跑?背後的原因讓父母心疼
    昨天芽芽媽做了一件特別愧疚的事情,出差半個月回來,芽芽看見我,抱著我的腿,在我懷裡撒嬌,一幅母慈子孝的畫面,可是這種時間持續了一天以後,芽芽媽什麼事情都沒做,眼看晚上十點了但是很多時候,父母打孩子,並不是因為他們做了多麼大的錯事,而是因為工作、生活遇到了困難,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脾氣,遇到孩子的一丁點問題,就會選擇用孩子來宣洩自己的情緒,使得孩子一方面極度害怕,另一方面害怕跑了後更生氣,打罵的程度只會加劇。不如不跑不躲,等著爸爸媽媽發脾氣。
  • 孩子缺乏自信,容易成為一個「受氣包」,如何才能讓孩子更有勇氣
    ,他們往往是既不敢怒更不敢言,慢慢發展成把班裡的「受氣包」。這種「受氣包」孩子並不是天生就膽小懦弱,大多數與父母的教育方式密切相關。「受氣包」孩子具有哪些特徵?如何幫助孩子告別「受氣包」呢?今天我們來探討一下這個話題。
  • 「媽媽,他搶走我的玩具」,娃受氣只會找家長,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現在生活好了,所以很多家長也會給孩子買很多新奇有趣的玩具,但奇怪的是,很多孩子家裡的玩具堆成山,但是玩都不玩一下,一旦到了小朋友的家裡,就開始「搶」別人的玩具玩。但這種「搶」之後,有些家長會告訴孩子不要這樣做,但是有些家長卻覺得「孩子還小,不懂事,這樣做是和你家的娃鬧著玩」。
  • 「孩子沒了!」只因簡單的腹瀉?錯!很多家長還不當回事
    聽到孩子沒了這個消息,真是太讓人痛惜了!「孩子沒了!」只因簡單的腹瀉?錯!很多家長還不當回事!小寶的父母都是醫藥學畢業的,認為孩子腹瀉是小事一樁,即使孩子頻繁嘔吐、嚴重腹瀉到脫水,整個人像霜打的茄子一樣「蔫吧了」,還是不當回事!最終,孩子稚嫩的生命,被看似簡單的腹瀉無情奪走!
  • 孩子爭氣,父母不用受氣
    決定掛讀名校,名校掛讀費用十幾萬,朋友在孩子未考試前早早交了十幾萬錢給這位幫忙找學校的中間人。朋友心想交了錢心裡踏實。 萬萬沒想到的是,八月二十幾號了,所有的學生開始註冊後,去學校報導,開始軍訓了。而這個朋友說她沒有收到任何的消息,這位幫忙找學校的中間人臨時說情況不好,可能進不了這所重點學校去掛讀。進名校掛讀的書仍然沒有落實下來。
  • 經常挨打和從未挨過打的孩子,區別有哪些?父母別不當回事
    在老一輩的思想當中,打孩子是一種傳統的教育方式,每個孩子犯了錯誤都會被打,而這種極端的方法往往也很有效果打孩子固然不好,但是有的時候「打」孩子不一定是一件壞事,經常挨打和從未挨過打的孩子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 小時候最魔幻的「挨打理由」是什麼?為啥個個都超有喜感
    網上有個熱門話題:小時候最奇葩的挨打理由是什麼?引起大波回憶殺,不得不說那個時代,父母打孩子的「理由」都充滿了魔幻!有時甚至感覺當年父母好叛逆啊!還精準投進垃圾桶,哈哈,敢問挨打現場體育老師護著了沒……不過因為考試挨打的孩子應該是最多的,考得不好挨打,考試作弊挨打,考試提前交卷挨打!事實證明,老師和父母的權威都是不可撼動的!
  • 這樣牽寶寶走路,你知道寶寶多難受嗎?
    大部分寶寶遭遇「牽拉肘」都有過被牽拉的情況,比如上臺階的時候家長用力向上牽拉手腕,或者早晚穿脫衣服的時候牽拉手臂等。傷後孩子會因疼痛而哭鬧,拒絕抬高患肢。 牽拉肘成功復位後,孩子可以很快恢復正常活動。然而,脫位可能再發生。有一些孩子會反覆脫位,有些一年會脫位多次,孩子痛苦不堪。
  • 孩子懦弱缺少勇氣,父母該如何引導,才能讓孩子告別「受氣包」
    她沒有想到自己的兒子在學校裡居然成為了一個受氣包,同學都能夠欺負他。為了解決孩子在學校裡出現的問題,萱萱特地去尋求了一位育兒專家的幫助。育兒專家告訴萱萱,想要讓孩子在學校裡不受欺負,首先就要改掉「受氣包」的性格特徵。只有孩子從根源上進行改變,有勇氣反抗別人的欺凌,有勇氣拒絕別人的不合理請求,孩子才能夠在學校裡過得開心和快樂。
  • 「挨打」和「沒挨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明顯
    據研究調查顯示,經常挨打的孩子可能不會乖,反而還會產生暴力傾向,因為孩子小時候經常挨打,會讓他產生一種認知,打能解決一切的問題。父母打孩子,不是一件好事,這不僅會對孩子的心理和身體產生傷害,更多的時候會產生更深的家庭矛盾。
  • 「經常挨打」和「從不挨打」的孩子,長大後的差別一目了然
    ,這些「經常挨打」和「從不挨打」的孩子,在長大後顯現出來的差別,往往讓旁人一目了然。,更不要說對孩子打罵了,平時連句重話都沒對孩子說過,這位網友說,本以為孩子會慢慢懂事,結果孩子卻變本加厲了,完全聽不得一句批評,稍有不順,就對父母耍脾氣鬧情緒,網友說,早知道當初就不該那麼慣著孩子,如果小時候打她兩次,估計也不會像現在這樣任性妄為。
  • 「受氣包」孩子大多出於3種家庭,父母要重視,讓孩子不受欺負
    受氣包的孩子大多出自這三種家庭:過於強勢的家庭有些父母過於強勢,即便是為了孩子好,但是他們的處理方式就會比較偏激,他們習慣插手孩子生活的點點滴滴,並且絲毫不想聽孩子的意見。嘴上總是限制著孩子的言行舉止,行動上也不放過孩子。因此在這種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就會極度壓制向父母表達的欲望,他們的內心只想順從父母的想法,哪怕有意見也不敢說。
  • 兒女留學父母提前遭遇空巢期 有人適應有人難受
    兒女留學父母提前遭遇空巢期 有人適應有人難受 2008年08月27日 14:24 來源:廣州日報 父母如何正確處理失落、悲傷、焦慮等情緒,擺正自己的心態呢?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  上周末,在廣州某知名留學中介舉辦的一場離境輔導講座上,記者見到了鍾先生和兒子。「最近就忙一件事——買東西!」  家長 提前買好美國手機卡  鍾先生笑著說,兒子被各種電子產品「武裝到牙齒」。
  • 李玫瑾提醒:「經常挨打」和「沒挨過打」的孩子,成年後差距明顯
    這個年齡的孩子正處於探索世界的階段,會出現很多挑戰大人認知和底線的行為,所以經常會因為不聽話而挨打。但這個年齡也是孩子性格養成關鍵期,大人的行為、對事物的方式都會成為孩子模仿的對象。而從沒挨過打的孩子,如果父母處事冷靜溫柔,孩子也會受到父母的影響,學會理性處理,性格也更為溫和。
  • 李玫瑾:「總挨打」和「沒被挨打」的孩子,長大後性格差距很大
    從小挨打長大的孩子心理發展是扭曲的,因為他們在童年時並沒有得到父母的愛,未來的生活中常常懷疑自己,我們經常會看到有的家長說笑:誰小時候不挨打,這有這樣孩子變得更堅強。如果家長們知道孩子小時候挨打和沒挨打的區別
  • 李玫瑾:「經常挨打」和「從不挨打」的孩子,將來差距明顯
    李玫瑾中國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她主要研究青少年犯罪,同時在育兒領域中也有自己的見解,近幾年關於李玫瑾教授的講座火遍全網,得到了很多父母的認可,李玫瑾坦言:「經常挨打」和「從不挨打」的孩子,將來差距明顯!
  • 當寶寶遭遇「秋季咳嗽」你怎麼辦?
    作者:寶寶知道 婧雅寶貝 真的是如此,就在上一個禮拜寶寶就遭遇了「秋季咳嗽」真的把一家人急的團團轉,不咳嗽不要緊一咳嗽能把全家人的心提到嗓子眼來,為什麼這麼著急?因為前段時間寶寶的肺炎剛好不久現在又遭遇咳嗽能不著急嗎?
  • 第五人格:玩家用「外掛」刷骰子,遭遇官方處罰,比封號還難受?
    其中我們發現不少的玩家開始使用非法的外掛開始刷骰子,而且有一些外掛因為是按鍵類的操作,所以很難捕獲異常數據,但是即便是這樣這些玩家還是遭到了官方的處罰,而且這種處罰的方式比封號還難受!那麼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下面就跟隨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