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氣包」孩子大多出於3種家庭,父母要重視,讓孩子不受欺負

2021-01-09 東山再起說歷史

文字/心媽

編輯/心媽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尤其是在上學的時候,校園暴力無處不在,而他們欺負的對象往往是受氣包孩子。

這些孩子平時喜歡自己默默承受壓力和委屈,也不太習慣跟別人訴說生活中的苦楚

而對於父母來說,他們要重視孩子的教育環境。

受氣包的孩子大多出自這三種家庭:

過於強勢的家庭有些父母過於強勢,即便是為了孩子好,但是他們的處理方式就會比較偏激,他們習慣插手孩子生活的點點滴滴,並且絲毫不想聽孩子的意見。

嘴上總是限制著孩子的言行舉止,行動上也不放過孩子。因此在這種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就會極度壓制向父母表達的欲望,他們的內心只想順從父母的想法,哪怕有意見也不敢說。久而久之,在學校就很容易變成受氣包。

讓孩子過度謙讓的家庭中華傳統美德中的謙讓是很多父母教育的根本,孔融讓梨更是很多家庭的模範。但是如果父母過度強調謙讓就很容易導致孩子內心產生偏差。

父母經常性讓孩子從自身找問題,不要總是指責他人,那麼孩子久而久之就會潛意識認為是自己的錯誤。因此哪怕是在爭執的時候,他們也從來不會為自己辯解,只會默默承受。

缺乏父母關愛的家庭父母的關心能夠讓孩子獲得安全感,孩子有了父母的愛意之後就能更好的面對外界的紛爭。但是要是孩子缺少了父母的關愛,那麼在孩子面對困難的時候他們就不會主動想要找父母傾訴,更多的是選擇自己獨自承受。

並且這樣孩子容易養成討好型人格,為了更好地融入群體,他們會選擇謙讓、退步和妥協。

受氣包孩子在生活中不僅不能得到很好地照顧,反而容易受人欺負。

所以父母要採用三個技巧避免孩子成為受氣包:

教導孩子學會拒絕不懂拒絕是很多孩子成為受氣包的原因之一,很多人在自己的請求得到滿足之後就會變本加厲想要提出更多的要求,因此這就會對受氣包孩子造成很大的影響。

受氣包孩子在面對這樣的情況時,他們不但不懂得反抗,反而會選擇打碎了牙往肚子裡吞。所以父母應該要教導孩子學會拒絕他人,學會明確自己的立場,這樣才能更好地捍衛自己。

多給孩子一些關愛缺愛的孩子大多存在性格缺陷和情感上的障礙,所以在人際交往中他們容易無所適從,更多的是吃啞巴虧,受到一定的窩囊氣。

所以父母在生活中不要太過於疏忽孩子的成長,多給孩子一些關愛,這樣孩子才能有更多的底氣來面對人生。孩子在生活中需要自信,他們需要父母的支持和愛,才能更好地面對人生,更好地處理人際關係。

鍛鍊孩子的獨立性父母太過於強勢就會導致孩子不敢說話,而包辦型父母會讓孩子變成巨嬰,所以父母在生活中應該要有意識地鍛鍊孩子的個性發展和獨立能力。

只有孩子擁有了一定的思考能力,那麼他們在生活中才不會受人欺負,才能更好地思考對錯是非。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應該要試著放手,這無疑能夠更好地鍛鍊孩子的辦事能力,讓孩子的身心得到全面發展,處理好人際關係。

受氣包孩子的人生是不好的,不僅做事能力會受影響,並且人際關係也會非常的差勁。所以父母應該要多加鼓勵孩子,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好地成為自己人生的主角,更好地面對人生。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小知識和育兒故事,可以關注我!幫助你成為一名成功的父母~

(本文內容皆是原創,轉載請註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在外受欺負不敢反抗,成受氣包,如何幫娃從「受氣」中走出來
    前幾天,閨蜜和我微信聊天,閨蜜聊著聊著不禁和我聊起她家孩子佑佑來。還說最近為孩子的事挺傷腦筋的。原來佑佑在家裡很活潑,可是到了外面就畏畏縮縮,孩子在外面受了欺負也不敢反抗,儼然成了「受氣包」。閨蜜還說平時和孩子到小區樓下玩。別的孩子搶他的東西,佑佑只會不知所措地站在那兒哭,也不敢向別人要回來。別人打他、撞他、掐他。佑佑也不懂得迴避,更不懂得反抗,只會哭著找媽媽。
  • 孩子懦弱缺少勇氣,父母該如何引導,才能讓孩子告別「受氣包」
    育兒專家告訴萱萱,想要讓孩子在學校裡不受欺負,首先就要改掉「受氣包」的性格特徵。只有孩子從根源上進行改變,有勇氣反抗別人的欺凌,有勇氣拒絕別人的不合理請求,孩子才能夠在學校裡過得開心和快樂。成為「受氣包」的孩子,大多都有這樣的性格特徵。
  • 「受氣包」孩子多出自這樣的家庭,家長用三招,讓娃不再白受欺負
    ,父母既要關注其身體健康,又要注重其人格的完善。活潑外向、勇於表達的孩子總是更能討人喜歡,相反,那些不愛訴說、習慣性自己承受壓力和委屈的娃,常常成為人們眼中的受氣包。,像劉娜兒子這樣的受氣包性格的娃不在少數,他們往往出生在如下幾種家庭裡。
  • 不要把我們的孩子,打造成「受氣包」,讓他們在外面受「欺負」
    每一次孩子在學校受欺負的時候,父母總是給孩子灌輸這樣一種思想,別人在欺負你的時候你就去找老師,或者是說別人在欺負你的時候你就去報警。可是在面對孩子在學校的每一次被受欺負的時候,他總是忍氣吞聲,依然被欺負。但是卻沒有家長仔細的想一想,我們的孩子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
  • 嫌孩子太軟弱,根源其實在父母,三種家庭最容易養出「受氣包」
    執筆:胡蝶編輯:胡蝶定稿:歐陽比文孩子過於爭強好勝會惹很多麻煩,可孩子過於老實軟弱,同樣是讓家長頭痛的問題。有時候看到孩子挨了欺負也不吱聲,爸媽就會非常生氣:「你怎麼不還手呢?」小宇爸爸來了以後,二話不說就給了小宇一腳:「不省心的東西,怎麼不欺負別人光欺負你?」小宇一副任打任罵的樣子。瑤瑤及時進行了處理,但也在心裡嘆息,一個好的家庭是多麼重要。
  • 孩子是「受氣包」?運用這3個方法,家長幫助孩子找回失去的自信
    那麼,孩子為什麼會成為「受氣包」呢?作為家長,我們應該重視這個問題,了解這種行為背後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去解決問題。01.「受氣包」式的孩子是天生性格懦弱嗎?問題可能出在父母身上我發現,朋友的孩子雖然在外面是個「受氣包」,在家裡卻是個十足的「小霸王」。
  • 孩子是「受氣包」?運用這3個方法,家長幫助孩子找回失去的自信
    還有很多時候,遇上淘氣的小夥伴,還欺負他。 朋友說,我不是非要孩子跟別人計較,只是我發現孩子和別人交往的時候缺乏自尊,總是受傷,總有「熱臉去貼人家冷屁股」的感覺,完全是一個「受氣包」的樣子。 朋友對此非常苦惱。她擔心這樣下去,會影響孩子以後的人際關係。她也一再地跟孩子講,要學會自尊自信,但是毫無用處,對此,她一籌莫展。
  • 3-6歲是性格形成關鍵期,家長不想娃成為受氣包得重視早期教育
    我們聽得都很氣憤,小陳告訴我們,這種「受氣包」其實在學校並不少見。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孩子6歲之前是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其中0-3歲是人格初步形成的重要時期,進而有了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的說法,3-6歲是孩子情感形成的關鍵時期。
  • 6種孩子在學校容易受欺負,父母要做好家庭教育
    前兩天在朋友家聚餐,幾位寶媽聊起寶貝們開學的事很是發愁,孩子不開學時害怕娃在家不學習不進步,孩子一開學又害怕娃在學校受欺負。塗哥家小兒子恩希,生活裡就是個不怎麼愛說話的孩子,非常內向,每次我們去他家玩的時候他都喜歡呆在角落裡,或者回自己的房間玩。
  • 當孩子被打後,父母做到5要3不要,才是孩子不受欺負的關鍵
    父母可能不知道:打人的孩子就喜歡「不敢說」、「不反抗」、「被孤立」的孩子,所以還會再找上門哦。當孩子受欺負後,父母一定不要教孩子逃避。2、讓孩子打回去當孩子受欺負後,很多父母會堅定的選擇讓孩子打回去。幼兒園和低年級的孩子打人,不是出於惡意,只是用錯了方法。如果父母讓孩子打回去,讓孩子用暴力的方式反擊,很容易導致雙方都沒理。這樣教孩子,事情既沒有合理解決,也沒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 孩子缺乏自信,容易成為一個「受氣包」,如何才能讓孩子更有勇氣
    ,他們往往是既不敢怒更不敢言,慢慢發展成把班裡的「受氣包」。這種「受氣包」孩子並不是天生就膽小懦弱,大多數與父母的教育方式密切相關。「受氣包」孩子具有哪些特徵?如何幫助孩子告別「受氣包」呢?今天我們來探討一下這個話題。
  • 受氣包、老好人性格的孩子,在什麼家庭最容易養成,父母注意避免
    孩子大大方方的、總是勇於表達自己的訴求,一股朝氣看著就讓人喜歡,這就是活潑孩子的魅力。也總是有一些孩子,總是不懂得拒絕別人,受了委屈也不懂得反擊,只是默默承受,不知不覺間就變成了「受氣包」。受氣包、老好人性格的孩子惹媽媽生氣朋友小羅跟我吐槽,自己家孩子總是唯唯諾諾的,都好幾次看見自己孩子把玩具拿出去,回來就說借別的小朋友了。
  • 孩子在幼兒園不受欺負就行?這3種「冷暴力」更傷人,父母要警惕
    上幼兒園是每個寶寶都要面對的大事,因為對於大部分孩子來說,這將是他們第一次離開父母,也是他們接觸社會的第一步。尤其現在的小孩各個都是家裡的寶貝,父母們總擔心孩子在學校過的好不好,會不會被欺負等等。為此,還有很多家長會託朋友找關係,或者找老師,只為自家寶寶能被多照顧。但是,孩子在幼兒園不受欺負就行了嗎?
  • 孩子在幼兒園被欺負,四個方法教你正確處理,娃不再當受氣包
    樓上阿姨的孫子就是個小小「受氣包」。每次從幼兒園回家都哭喪著一張臉,一問才知道,原來是在幼兒園又受欺負了。而面對這種情況,普通家長可以就會出現如下三種反應:第一種,告訴孩子打回去,第二種,告訴孩子不跟他玩了。第三種,索性忽視,不當回事。
  • 孩子在學校總受欺負?聰明的父母這樣處理,讓孩子不當「受氣包」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定會經歷自己的第一次上學,第一次上學很多孩子都是在幼兒園,這裡也是孩子第一次面對陌生的環境和陌生的事物,很多孩子在這裡也收穫到很多小夥伴和新知識。但任何事情難免也會有很多不好的回憶。在幼兒園的孩子莫過於受欺負最令家長揪心,甚至有不少家長每天回家都會問孩子在幼兒園有沒有被欺負。
  • 孩子在外老被欺負?家長不妨試試這3招,不讓娃再受傷害
    孩子在外老被欺負?家長不妨試試這3招,不讓娃再受傷害父母之所以擔心孩子離開自己的身邊就是害怕孩子被欺負,但是孩子終會長大,會獨立面對父母保護以外的天地。有時候家長會怪自己地位不高,成不了孩子的靠山,所以孩子總被欺負。但其實與這關係並不大,還是看孩子自身的性格。
  • 這幾種父母養出的孩子,容易被當成軟柿子欺負,不想娃吃虧要注意
    對父母來說,相信誰也不希望自己當成寶各種寵愛的孩子,上學後或者走向社會後會被同齡人當成「軟柿子」各種欺負。畢竟被人欺負的滋味真的很糟糕。那麼對父母而言,不希望自家娃長大後吃虧受氣,從小養育孩子時可要注意。有幾種類型的父母,他們養育出來的孩子,更容易被人當成軟柿子欺負,父母們請自查,希望你不在其中。
  • 父母一定要重視,4類孩子容易遭受學校欺凌,願自己孩子不在其中
    所以說學習差的孩子被學習好的孩子欺負,有一部分是由於老師的疏忽,就是因為老師的不關注,所以才會讓學習好的孩子那麼肆無忌憚。這一類的孩子,總是喜歡幫助被欺負的人,因為他身上的正義感總是讓他看不慣一些東西,所以難免被一些壞同學視為眼中釘。喜歡強出頭的孩子,有可能被欺凌者當成是欺凌行為的障礙,而對他進行施暴。其實有些父母在孩子入學以後,他們身上的一些特質影響著他在學校和同學之間的印象,容易被欺負的孩子身上的特質很明顯,也希望父母們可以對號入座,儘早的讓我們的孩子擺脫這種被受欺負的現狀。
  • 孩子在幼兒園被欺負時,教他這6個處理方法,避免成為「受氣包」
    在孫巧鋒、鄭福明的幼兒欺負行為研究述評中表明:「隨著年齡的增長,三四歲的幼兒與同伴交往的機會越來越多,在交往中出現磕磕絆絆是常有的事。但有的幼兒常常成為受欺負者,而有一些幼兒則又常常成為欺負者。」但是,在每一位家長的心裡,肯定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欺負的。更重要的是,教育幼兒在被他人欺負時的處理方法,會間接影響到幼兒心智的成長與性格的培養。當孩子在幼兒園被欺負時,家長要教會他這6個處理方法,避免成為「受氣包」。
  • 孩子「軟柿子」性格,多半是父母這3種行為造成的,受欺負是常事
    有時候自己受了欺負,也不會反抗,也不會說,因為你跟父母說,父母就會說吃虧是福,忍一忍就算了。孩子「軟柿子」性格,多半是父母這3種行為造成的,受欺負是常事1、「出事了都是自己的問題,他為什麼不欺負別人」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行為,孩子在學校受了欺負,回家跟爸爸媽媽說,希望爸爸媽媽給自己撐腰,但是得到的結果卻是:為什麼人家欺負你不欺負別人呢,不還是你自己的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