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氣包、老好人性格的孩子,在什麼家庭最容易養成,父母注意避免

2020-12-27 奶豆育兒

孩子大大方方的、總是勇於表達自己的訴求,一股朝氣看著就讓人喜歡,這就是活潑孩子的魅力。

也總是有一些孩子,總是不懂得拒絕別人,受了委屈也不懂得反擊,只是默默承受,不知不覺間就變成了「受氣包」。

受氣包、老好人性格的孩子惹媽媽生氣

朋友小羅跟我吐槽,自己家孩子總是唯唯諾諾的,都好幾次看見自己孩子把玩具拿出去,回來就說借別的小朋友了。

經常是自己找別的孩子家長要回來,每次都是,還是嶄新的玩具,這孩子馬上就往外借,都丟了好幾個呢。

我剛開始以為這孩子是懂得分享,就安慰小羅,這孩子其實是貼心的,懂得分享的孩子,是個好孩子啊。

小羅不這麼覺得,她覺得孩子就是懦弱。沒一會我看見小羅的兒子過來找媽媽,小羅上去就是很兇地一頓訓斥,孩子馬上縮著頭不敢說話了。

小羅更生氣了,跟我說:「你看看這孩子,一說幾句就一句話都沒有,氣死我了。」

我看出了他們母子之間的問題,回去和小羅說了教育孩子不應該那麼強勢,總是教訓孩子不一定能達到教育的目的。

什麼樣的家庭,更容易養成老好人、受氣包性格的孩子

這種性格的孩子有一個名詞叫做討好型人格,討好型人格的形成和家庭教育脫不開關係。

家長很強勢的家庭

身為父母,過度介入孩子的生活,不管是吃飯睡覺、還是交友逛街,家長都強勢的要知道孩子的想法,幹預孩子的選擇。

面對孩子,父母永遠是「你聽我的就對了,我說什麼就是什麼!」父母態度很強硬,孩子從小就被教育「要聽話」,所以面對別人總是有一種順從心理。

家長太謙虛的家庭

總是教育孩子,「你怎麼不從你自己身上找原因?」這種強行給孩子安上就是自己錯了的心理,對孩子未形成的價值觀影響很大。

孩子從小被教育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將來面對事情的時候就會變得很懦弱,如果發生了一些不好的事情,也是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把錯誤歸結到自己身上。

沒有愛的家庭

缺少父母關懷的孩子,總是渴望著溫暖。他們面對陌生人的時候,會不自覺地討好對方,讓對方對自己有好感。

這樣的孩子也很自卑、很容易受傷。這三種家庭很容易培養出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希望父母也能改正自己的不足。

怎麼教育孩子才能讓孩子自信起來呢

白巖松說,家庭教育能夠影響孩子的一生,尤其是充滿愛和關懷的家庭,對孩子將來幫助很大。

教孩子懂得拒絕

當別人提出要求的時候,教孩子說「不」。就像上文中的小羅,當孩子的玩具借出去以後,她選擇訓斥自己的孩子,自己去要回玩具,而不是讓孩子學會拒絕對方。

給孩子足夠的愛

沒有安全感、總是渴望得到愛的小朋友,才會總是小心翼翼地討好別人。當過分顧及別人感受的時候,難免會把自己忘記。

孩子沒有被愛過,就不會如何愛自己,更不會如何愛別人。給孩子充足的愛,讓他明白愛自己,才能更好的愛別人。

保持自我很重要

沒有獨立思維的人不就是一具「行屍走肉」嗎,總是聽取別人的意見,聽媽媽的話,會失去對事件的判斷能力。

有獨立思想的靈魂,才能吸引更加有趣的靈魂,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並且家長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孩子會慢慢變得自信。

養育孩子是一條很漫長的路,家長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也是需要慢慢學習的,希望孩子們和家長能夠互相理解,共同成長。

相關焦點

  • 嫌孩子太軟弱,根源其實在父母,三種家庭最容易養出「受氣包」
    ,歸根結底在父母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鮑姆令德曾經對父母教育方式與子女性格養成進行了長達10年的研究。 在孩子性格表現出明顯弱點時,許多父母往往會對孩子進行更嚴厲的打擊,殊不知問題往往是出在了父母本身。
  • 「受氣包」孩子大多出於3種家庭,父母要重視,讓孩子不受欺負
    受氣包的孩子大多出自這三種家庭:過於強勢的家庭有些父母過於強勢,即便是為了孩子好,但是他們的處理方式就會比較偏激,他們習慣插手孩子生活的點點滴滴,並且絲毫不想聽孩子的意見。嘴上總是限制著孩子的言行舉止,行動上也不放過孩子。因此在這種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就會極度壓制向父母表達的欲望,他們的內心只想順從父母的想法,哪怕有意見也不敢說。
  • 3-6歲是性格形成關鍵期,家長不想娃成為受氣包得重視早期教育
    我們聽得都很氣憤,小陳告訴我們,這種「受氣包」其實在學校並不少見。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孩子6歲之前是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其中0-3歲是人格初步形成的重要時期,進而有了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的說法,3-6歲是孩子情感形成的關鍵時期。
  • 「受氣包」孩子多出自這樣的家庭,家長用三招,讓娃不再白受欺負
    活潑外向、勇於表達的孩子總是更能討人喜歡,相反,那些不愛訴說、習慣性自己承受壓力和委屈的娃,常常成為人們眼中的受氣包。劉娜見狀便問玩具去哪裡了,孩子答道丟了。其實事實是玩具都被別人拿走了,劉娜百思不得其解,明明自己那麼要強,兒子卻唯唯諾諾,典型的受氣包性格啊!
  • 孩子缺乏自信,容易成為一個「受氣包」,如何才能讓孩子更有勇氣
    孩子性格懦弱勇氣欠佳,想讓孩子告別「受氣包」,家長應注意引導。上學時,每個班裡都會有一兩個孩子是同學們欺負的對象,他們身材矮小、性格懦弱,常常獨來獨往,就像生活在一片孤島上。提起「爬山」的段子,你一定會想到懸疑電視劇《隱秘的角落》,這部劇曾一度爆火網絡。《隱秘的角落》改編自推理小說《壞小孩》,作者紫金陳借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述了一個性格懦弱的學霸逐漸黑化的故事。
  • 孩子性格懦弱?背後跟父母的不負責有關,容易被人當「軟柿子」
    ,而性格的養成又是後天一點點積累的,特別是對孩子,好的性格更是要從小養成,不僅關乎他們未來發展,更能避免在生活中吃虧、受委屈。軟弱的性格,來自家庭和父母的影響!父母性格強勢的家庭父母性格過於強勢,經常說一不二,並且把自己說的話當作是不能辯駁的命令,但凡下達什麼要求,孩子必須完全執行,孩子所有的生活和學習都被家長強行規定。父母打著為他們好的名義,卻在支配和控制本該屬於孩子的人生。
  • 父母的幾種行為,容易把孩子養成「軟柿子」,將來在社會上很吃虧
    父母的這幾種行為,容易把孩子養成「軟柿子」一般來說,孩子的性格形成的關鍵詞是在3~6歲,對其影響最大的人就是父母家人,軟弱的性格也多半與家長的教育有關,尤其是以下幾種方式:1、經常強勢打壓孩子,變得沒有獨立精神,習慣聽從父母的指令行事,將來在校園和工作中,給人的感覺就是膽小怕事、沒有主見、討好型人格,經常容易被當軟柿子捏,受欺負也是常見的事。
  • 孩子懦弱缺少勇氣,父母該如何引導,才能讓孩子告別「受氣包」
    因為性格的原因,他對於主動說出自己的訴求十分抗拒,只能夠被動地遵從別人的指示。成為「受氣包」的孩子,大多都有這樣的性格特徵。在學校裡孩子成為被霸凌的小可憐,長大後孩子容易變成上司的「出氣筒」,或是同事推卸責任的「背鍋俠」。總之,「受氣包」性格的孩子,成長之路十分坎坷。
  • 孩子是「受氣包」?運用這3個方法,家長幫助孩子找回失去的自信
    「受氣包」式的孩子是天生性格懦弱嗎?問題可能出在父母身上 我發現,朋友的孩子雖然在外面是個「受氣包」,在家裡卻是個十足的「小霸王」。他常常為一點小事就和媽媽發脾氣,比如,媽媽沒給自己買想要的東西,他會發火,飯不對胃口,也要發火。 朋友每次都是大聲訓斥孩子,母子倆吵成一團,但最後都以媽媽的妥協而結束。
  • 孩子是「受氣包」?運用這3個方法,家長幫助孩子找回失去的自信
    那麼,孩子為什麼會成為「受氣包」呢?作為家長,我們應該重視這個問題,了解這種行為背後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去解決問題。01.「受氣包」式的孩子是天生性格懦弱嗎?問題可能出在父母身上我發現,朋友的孩子雖然在外面是個「受氣包」,在家裡卻是個十足的「小霸王」。
  • 孩子在外受欺負不敢反抗,成受氣包,如何幫娃從「受氣」中走出來
    很多時候,正是因為孩子與其他小朋友做遊戲的過程中發生了爭執,孩子們又不懂得應該如何處理糾紛,這樣才導致了有的孩子好像是受了欺負。還有些時候,並不是只有一方受了欺負,而是爭執雙方都受了傷。只是孩子不懂得表達,只說出自己的委屈,所以父母才認為只有自己的孩子受了欺負。那麼怎樣判斷自己的孩子是否是真的受了別人的欺負, 「受氣包」主要有什麼特點呢?
  • 怎麼避免孩子養成脾氣暴躁的性格?
    孩子是每個家庭的希望,面對孩子的暴脾氣,家長們一定要重視。我們來看下導致孩子脾氣暴躁的原因有哪些?原生家庭環境因素眾所周知,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環境是孩子形成正確的三觀和優秀的人格的基礎。
  • 孩子在幼兒園被欺負時,教他這6個處理方法,避免成為「受氣包」
    但是,在每一位家長的心裡,肯定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欺負的。更重要的是,教育幼兒在被他人欺負時的處理方法,會間接影響到幼兒心智的成長與性格的培養。當孩子在幼兒園被欺負時,家長要教會他這6個處理方法,避免成為「受氣包」。
  • 「軟柿子」性格的孩子,多半是父母親手捏出來的,被欺負是常事
    那為什麼有的孩子有了這種「軟柿子」性格呢?要知道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是3-6歲,而這個階段對孩子性格影響最大的人就是家人和父母。若是孩子是「軟柿子」的性格,多半也是父母親手捏出來的,常見以下幾種狀況。要求考100分,考99分都要受到嚴厲的批評,自己內心還認為是為孩子好。但家長往往忽視,在這種不平等關係裡,讓孩子無條件接受自己的命令,與關在監獄中有什麼區別呢(除了吃穿能好點,精神上很相似)?
  • 家長的教育方式,決定了孩子的性格養成,父母要注意!
    6歲之前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重要時期,家長一定要把握住機會,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教育,培養孩子養成許多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積極樂觀的性格。這其中對孩子影響最大的還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家長不同的教育方式,培養出的孩子也是不同的。
  • 家長的教育方式,決定了孩子的性格養成,父母要注意
    6歲之前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重要時期,家長一定要把握住機會,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教育,培養孩子養成許多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積極樂觀的性格。這其中對孩子影響最大的還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家長不同的教育方式,培養出的孩子也是不同的。
  • 幼兒的性格養成來自父母的教育,影響孩子的一生,父母應謹言慎行
    孩子的性格養成和父母有很大的關係,甚至可以說這一輩的自我認識都和父母有關係。父母是孩子最開始的領路人,也是孩子最早的導師,父母對於孩子一生的影響是巨大的,所以在孩子幼兒階段的時候父母就應該謹言慎行,以免給孩子帶來一生的陰影。
  • 心理學「踢貓效應」:父母經常吵架的家庭,孩子容易鬧情緒
    父母的性格、習慣等方面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父母是什麼樣,教養出來的孩子就是什麼樣,因此,「易怒」父母養出的孩子,更容易暴脾氣。,不但給孩子心理造成陰影,還可能導致孩子的性格變得跟父母一樣惡劣。■父母經常吵架的家庭,孩子容易鬧情緒試想一對父母如果經常吵架,他們的孩子是否會受到影響?我想很多人都會回答:是。父母一旦吵架,情緒變得惡劣,會很容易拿身邊的人撒氣,於是,孩子便成了 「受氣包」。
  • 這幾種父母養出的孩子,容易被當成軟柿子欺負,不想娃吃虧要注意
    對父母來說,相信誰也不希望自己當成寶各種寵愛的孩子,上學後或者走向社會後會被同齡人當成「軟柿子」各種欺負。畢竟被人欺負的滋味真的很糟糕。那麼對父母而言,不希望自家娃長大後吃虧受氣,從小養育孩子時可要注意。有幾種類型的父母,他們養育出來的孩子,更容易被人當成軟柿子欺負,父母們請自查,希望你不在其中。
  • 這幾種家庭容易養成「不孝子」,父母一定要警惕,給孩子做好榜樣
    而兩人的孩子長大以後,逐漸養成了像爸爸這種性格,平常老是找父母要錢,自己卻不願意用勞動換取應得的價值,讓人覺得非常的唏噓。"是一個古往今來的真理,孩子出生在一個父母都不思進取的環境裡面,他們大概率也不會養成好的性格,孝順就更是做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