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兒園被欺負時,教他這6個處理方法,避免成為「受氣包」

2020-12-09 小青育兒世界

在孫巧鋒、鄭福明的幼兒欺負行為研究述評中表明:

「隨著年齡的增長,三四歲的幼兒與同伴交往的機會越來越多,在交往中出現磕磕絆絆是常有的事。但有的幼兒常常成為受欺負者,而有一些幼兒則又常常成為欺負者。」

這已經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這也是一個家長們需要特別關注的現象。

但是,在每一位家長的心裡,肯定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欺負的。更重要的是,教育幼兒在被他人欺負時的處理方法,會間接影響到幼兒心智的成長與性格的培養

當孩子在幼兒園被欺負時,家長要教會他這6個處理方法,避免成為「受氣包」。

一、確定孩子是否真的被欺負

當孩子被別的孩子「欺負」時,家長千萬不要一時衝動,就去找對方的麻煩,一定要知道其中的緣由再確定對應之策。

先不要定義孩子是一個受害者,孩子受欺負,可能原因在於別的孩子太霸道,可能只是孩子之間的一些小小的摩擦。也可能是因為孩子惹惱了別的孩子,或者是別的孩子不懂如何與人溝通,要針對性地搞清楚問題,才好分析解決之道對症下藥。

二、引導孩子說出當時的正確情況

家長們需要先和孩子好好溝通,搞清楚事情的從頭到尾。幼兒的詞彙量可能不足以來描述當時的情況。這時家長就要具有耐心,用安撫性的語氣鼓勵孩子先把問題說出來,可以提一些相關的問題,讓孩子回答是否正確,是否符合。

讓孩子冷靜下來再進行描述當時衝突的過程。

當然,必不可少的要提醒孩子少用單方面指責對方的詞彙或者不符合事實的描述。

例如「都是他的錯,他的不對,他每天都打我……」這樣才可以了解到正確而又客觀的情況

三、搞清楚事情的起因

一件事情的發生都是具有因果關係的,不可能無緣無故地發生,一定會有一個緣由。

家長們要搞清楚事情的起因,是什麼原因導致這個事情的發生,找出根源所在,解決根源問題,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這樣的事情再次發生

四、事情不是很嚴重時,讓孩子學會自己處理

愛默生說過:「你要教你的孩子走路,但是,應該由孩子自己去走路。」

雖然由家長出面可以快速又簡單的解決問題,但是讓孩子自己解決會更好,讓孩子明白了解其道理並進行實踐,會印象更加深刻。下次發生類似的事情,孩子會明白其道理自己進行解決,不會白白讓人欺負成為受氣包。

五、教孩子學會說「不」

教孩子說出自己真實內心的需求和感受,用語言溝通解決問題。在被欺負的第一時刻,讓孩子大聲拒絕,把自己內心的想法說出來,對欺負的人說:「不,這樣是不對的,在欺負我我就還手了!」。

讓孩子懂得拒絕、否定的含義,在遇見不對、對自己本身有傷害的事情上,勇敢地說出「不」。若他人還是不停止進擊,教孩子一些小技巧避免受傷,例如把對方的手從自己的身上撇開,之後快速離開原地,避免會進一步的傷害。

家長要學會利用繪本這種教育工具,從故事中更容易教會孩子深刻的道理。

六、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為人處事,必須能屈能伸,可方可圓,外表大度圓融,內心見稜見角,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尊重社交規則,不惹事也不怕事,遇事不要怕,做出正確的判斷,在被欺負時勇敢的反擊。

引導孩子建立良好的社交圈,和性格良好、陽光友善的小朋友一起玩耍。告訴孩子,在任何場合,一定要有一些好朋友。真正容易被欺負的人,往往都是被孤立的小朋友。

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家長可以給他多創造一些與同齡人相處的機會,或是在家做一些情景演練等等,讓孩子知道在不同的情況下該如何與小朋友們相處,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會更輕鬆容易些,孩子入園後也不會產生入園焦慮。

相關焦點

  • 孩子在幼兒園被欺負,四個方法教你正確處理,娃不再當受氣包
    樓上阿姨的孫子就是個小小「受氣包」。每次從幼兒園回家都哭喪著一張臉,一問才知道,原來是在幼兒園又受欺負了。而面對這種情況,普通家長可以就會出現如下三種反應:第一種,告訴孩子打回去,第二種,告訴孩子不跟他玩了。第三種,索性忽視,不當回事。
  • 孩子缺乏自信,容易成為一個「受氣包」,如何才能讓孩子更有勇氣
    孩子性格懦弱勇氣欠佳,想讓孩子告別「受氣包」,家長應注意引導。上學時,每個班裡都會有一兩個孩子是同學們欺負的對象,他們身材矮小、性格懦弱,常常獨來獨往,就像生活在一片孤島上。提起「爬山」的段子,你一定會想到懸疑電視劇《隱秘的角落》,這部劇曾一度爆火網絡。《隱秘的角落》改編自推理小說《壞小孩》,作者紫金陳借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述了一個性格懦弱的學霸逐漸黑化的故事。
  • 孩子在外受欺負不敢反抗,成受氣包,如何幫娃從「受氣」中走出來
    前幾天,閨蜜和我微信聊天,閨蜜聊著聊著不禁和我聊起她家孩子佑佑來。還說最近為孩子的事挺傷腦筋的。原來佑佑在家裡很活潑,可是到了外面就畏畏縮縮,孩子在外面受了欺負也不敢反抗,儼然成了「受氣包」。閨蜜還說平時和孩子到小區樓下玩。別的孩子搶他的東西,佑佑只會不知所措地站在那兒哭,也不敢向別人要回來。別人打他、撞他、掐他。佑佑也不懂得迴避,更不懂得反抗,只會哭著找媽媽。
  • 「受氣包」孩子大多出於3種家庭,父母要重視,讓孩子不受欺負
    文字/心媽編輯/心媽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尤其是在上學的時候,校園暴力無處不在,而他們欺負的對象往往是受氣包孩子。這些孩子平時喜歡自己默默承受壓力和委屈,也不太習慣跟別人訴說生活中的苦楚而對於父母來說,他們要重視孩子的教育環境。
  • 孩子是「受氣包」?運用這3個方法,家長幫助孩子找回失去的自信
    比如說,他玩小火車正在興頭上,別的小朋友也要玩,他就主動給別人先玩;在廣場上,他滿懷熱情地追著認識的小夥伴玩,可是人家說不跟他玩就不跟他玩了,他只有悶悶不樂地一個人玩。還有很多時候,遇上淘氣的小夥伴,還欺負他。
  • 孩子是「受氣包」?運用這3個方法,家長幫助孩子找回失去的自信
    那麼,孩子為什麼會成為「受氣包」呢?作為家長,我們應該重視這個問題,了解這種行為背後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去解決問題。「受氣包」式的孩子是天生性格懦弱嗎?問題可能出在父母身上 我發現,朋友的孩子雖然在外面是個「受氣包」,在家裡卻是個十足的「小霸王」。他常常為一點小事就和媽媽發脾氣,比如,媽媽沒給自己買想要的東西,他會發火,飯不對胃口,也要發火。 朋友每次都是大聲訓斥孩子,母子倆吵成一團,但最後都以媽媽的妥協而結束。
  • 「受氣包」孩子多出自這樣的家庭,家長用三招,讓娃不再白受欺負
    活潑外向、勇於表達的孩子總是更能討人喜歡,相反,那些不愛訴說、習慣性自己承受壓力和委屈的娃,常常成為人們眼中的受氣包。其實事實是玩具都被別人拿走了,劉娜百思不得其解,明明自己那麼要強,兒子卻唯唯諾諾,典型的受氣包性格啊!
  • 不想孩子變成任人欺負的受氣包,請教會他合理宣洩情緒
    爸爸問他:「你為什麼哭?」孩子只哭不說話。爸爸又問:「是因為我喝了你的飲料嗎?」孩子這次帶著哭腔回答了一個:「嗯。」孩子還是不說話,繼續哭。爸爸接著說:「你看啊這件事呢,爸爸沒有徵求你的同意就喝了你的飲料,這是爸爸做的不對。你得告訴我,而不是哭,否則你不說話,爸爸都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了。所以以後出現問題時,你如果感到不開心不舒服,就說出來好不好?」孩子聽了爸爸的話,終於不哭了,點了點頭。
  • 孩子懦弱缺少勇氣,父母該如何引導,才能讓孩子告別「受氣包」
    如果一個人沒有勇氣,他就只能夠成為一個「受氣包」,變成眾人欺凌的對象。老話說「人善被人欺」,這句話中的「善」並不是特指善良,而是指這個人的性格懦弱,不懂拒絕。,成為一個「受氣包」,同學都能欺負他寶媽萱萱的兒子自從上了小學之後就變得悶悶不樂的,整天垮著個臉,一點都不開心。
  • 如何正確處理孩子欺負人或者被欺負
    時常有家長問:「孩子被欺負了怎麼辦?」「孩子總愛欺負人,惹是生非,怎麼辦?」一個是「小受氣包」,一個是「小霸王」,兩者的爸爸媽媽們都有許多煩惱。是教「受氣包」強硬地反擊,「他打你,你也打他」?還是秉承吃虧是福,「算了,我們不和他計較」?抑或是「惹不起躲得起」,索性少出去和其他孩子玩,免得受欺負?
  • 3-6歲是性格形成關鍵期,家長不想娃成為受氣包得重視早期教育
    我們聽得都很氣憤,小陳告訴我們,這種「受氣包」其實在學校並不少見。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孩子6歲之前是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其中0-3歲是人格初步形成的重要時期,進而有了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的說法,3-6歲是孩子情感形成的關鍵時期。
  • 孩子受到欺負時,我們該怎麼做
    這是一個比較難回答的問題,在孩子被欺負時,我們放任不管肯定不行,但幹涉過度同樣不合適。那到底應該怎麼辦?讓我們結合實例來解讀吧!現代的獨生子女家庭,恐怕孩子在每一位家長的心目中都是「至高無上」的,誰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受氣包」,可是,如果孩子在外面受了欺負,那又該怎麼辦呢?
  • 孩子幼兒園被欺負,父母如何處理?4個妙招解決"幼兒園暴力"
    對於每個孩子來講,他都需要面臨跟父母短暫分離的考驗。或許有些孩子在家中被父母寵愛慣了,過於依賴父母。可能就容易受到別人的欺負,那麼家長在面對孩子被欺負時,正確的做法又應該是什麼呢?鄰居家的孩子冰冰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冰冰性格溫和,在家裡也是乖乖巧巧,但對於去幼兒園上學這件事情,孩子卻反常地表現出了明顯的抗拒。
  • 孩子在幼兒園被欺負怎麼辦?4招教你正確處理,幫娃不再「受氣」
    孩子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很多家長或多或少都會擔心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擔心孩子和同學發生摩擦從而受到欺負,那麼如果孩子真的在幼兒園受到欺負了,家長到底應該怎樣處理才是合適的呢?家長的處理方式各有不同,但是家長怎樣做才是最有利於孩子們的呢?
  • 孩子在學校總受欺負?聰明的父母這樣處理,讓孩子不當「受氣包」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定會經歷自己的第一次上學,第一次上學很多孩子都是在幼兒園,這裡也是孩子第一次面對陌生的環境和陌生的事物,很多孩子在這裡也收穫到很多小夥伴和新知識。但任何事情難免也會有很多不好的回憶。在幼兒園的孩子莫過於受欺負最令家長揪心,甚至有不少家長每天回家都會問孩子在幼兒園有沒有被欺負。
  • 孩子在幼兒園被「欺負」怎麼辦?學會這4個步驟,讓孩子遠離欺凌
    但是卻不知道該教孩子怎麼處理,不能讓孩子以暴制暴,也不能讓孩子委曲求全,於是就跟老師溝通了這個問題。當老師知道這個問題後,立馬找來了欺負孩子的小朋友和家長,並溝通讓家長回去好好教育這個頑皮的孩子,過後,幼兒園的老師才對小李說:其實欣欣的性格就非常容易受人欺負,所以家長以後教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尤其是發現孩子被欺負的時候。
  • 孩子幼兒園被同學欺負,寶媽冷靜的處理方法,讓對方家長心服口服
    幼兒園是開啟孩子上學之路的第一段旅程,這時候的他們還沒有學習壓力,更多的時候是開發思維,玩樂,只是在小朋友多的地方,就難免會有矛盾,脾氣好的小朋友就會被欺負。當孩子被欺負,作為家長肯定會心疼,這時候我們就要保持冷靜,想出合理解決的方式。
  • 孩子在幼兒園被欺負?與其教他打回去,不如讓他有「還擊的智慧」
    今天想說一說「幼兒園欺凌」這件事。其實校園欺凌這件事,雖然高中、初中的案例和受到的關注更多一些。但是其實在幼兒園,有些孩子就會受到校園欺凌。有數據表明,在幼兒園階段,受到排擠、被欺負的孩子比例高達40%。
  • 不要把我們的孩子,打造成「受氣包」,讓他們在外面受「欺負」
    每一次孩子在學校受欺負的時候,父母總是給孩子灌輸這樣一種思想,別人在欺負你的時候你就去找老師,或者是說別人在欺負你的時候你就去報警。可是在面對孩子在學校的每一次被受欺負的時候,他總是忍氣吞聲,依然被欺負。但是卻沒有家長仔細的想一想,我們的孩子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
  • 幼兒園常被欺負的孩子,有這3種特徵,教家長3招讓孩子不受欺負
    幼兒園裡容易被欺負的孩子,常有這3種特徵一、性格軟弱、過於聽話孩子「懂事」是大多數家長追求的,但事實上,孩子過於懂事其實並不是一件好事。而內向的孩子因為缺少朋友,在被欺負的時候很少會獲得幫助,同時大家與他也沒有比較好的關係,為他出頭的可能性就會很低,因此,朋友少的孩子在幼兒園裡被其他孩子欺負的可能性就會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