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江這幫青年放棄高薪工作返鄉搞呢家野,去年收入近200萬!

2021-02-17 廉江人網

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農村的天地更加廣闊。在橙鄉廉江,越來越多的外出務工青年選擇返鄉創業,帶動人才、技術、資本等生產要素向農村匯聚。他們在城市學習了本領、積累了知識,對生於斯、長於斯的家鄉有著深厚的感情,希望紮根家鄉,帶動老鄉們一起發展、一起致富,為家鄉的鄉村振興注入了內生動力。

茗皇茶基地。羅斯文 攝

山區農民種茶奔康的「領頭雁」

雖然個子矮小、長相柔弱,卻敢想敢幹、敢闖敢試——為了圓年少時的一個夢,李丹辭去了高管和高薪的工作,從大城市回到家鄉長山鎮,當起了「新農人」。她對家鄉的貧窮落後念念不忘,決定重返故園,為這片深情的故土做點什麼。

李丹(右二)以種「有機健康茶」為標準種植茶園,走品牌之路。

長山有種茶的歷史,但種植面積小,家庭作坊生產,難以產生經濟效益。李丹大刀闊斧,引進臺灣金萱、翠玉茶種,以種「有機健康茶」為標準種植茶園,走品牌之路。她在長青水庫邊建起了佔地100多畝的大型制茶廠,與農戶實行「公司+基地+農戶+標準」的發展模式,無償提供茶苗,派專家指導種茶技術,生產的茶青由茶廠收購,再加工銷售,解決了農民的後顧之憂。

在貧窮的土地上「拓荒」,最難是開端。李丹已經記不清走破了多少雙鞋,磨破了多少次嘴皮,只清楚記得筆記本上寫下的四句勵志詩:「風吹雨打不回頭,力瘁筋摧勿怨尤。何必計較鞭加背,此生原是拓荒牛。」回來的初衷不是為了享福,而是要探索一條新的致富路,幫助鄉親們過上好日子,給家鄉發展鋪一條康莊大道!

荒山一片片綠起來,村民的口袋漸漸鼓了起來,「茗皇茶」成了名副其實的「扶貧茶。如今,茶鄉人早已過上了歌中唱的幸福生活,3000多戶貧困農戶走上種茶脫貧致富之路。在李丹「種茶致富」這面大旗的引領下,有機茶園如同星星之火,從長山鎮蔓延到周邊十幾個鎮,種茶麵積3萬多畝,年產幹茶7000多噸,直接帶動12萬農戶從事茶葉種植。廉江成為全國最大的臺式烏龍茶和全省最大的綠茶生產基地,茶業形成了全產業鏈,帶動了旅遊、物流、加工、茶具銷售等行業同步發展。

今年疫情期間,李丹多次馳援湖北,給白衣勇士捐贈5萬多朵、價值300多萬的「「植物熊貓」金花茶。

李丹還聯合8家茶業共同申報「廉江市茶葉產業園」,意欲打造一個「百億茶產業航母」。據悉該項目目前已經通過批覆,正在建設中。

帶著婦女撐起半邊天的「辣妹子」

「辣妹子說話潑辣辣,辣妹子做事潑辣辣,辣妹子待人熱辣辣,辣椒伴她走天下……」

蔡平珍(圖中)帶領種植的辣椒獲得產量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一首膾炙人口的《辣妹子》,也是對蔡平珍最生動形象的概括——它唱出了蔡平珍的為人處世,唱出了蔡平珍的創業之路,更唱出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實踐中的現代女性風採。

水央塘村3000畝連片辣椒基地,每到夏秋之際,碧綠的椒苗連綿起伏,一望無際;進入秋冬之交,翠綠的辣椒掛滿枝頭,隨風搖曳,構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它也記錄著蔡平珍的創業歷程。在橫山鎮水央塘村,提起蔡平珍,村民都豎起大拇指,誇她是個風風火火、敢為人先的「辣妹子」,更是帶領群眾致富奔康、助力鄉村振興的「領頭雁」。

橫山鎮歷來就有著種植辣椒的傳統,但由於個體小、品質差、產量低,經濟價值不高。蔡平珍從小就一個夢想——長大之後帶領村民科學種植辣椒,走上致富奔康之路。

1998年,剛從華南師範大學畢業的蔡平珍放棄了大都市就業機會,毅然回到家鄉水央塘村,重新捧起「泥飯碗」,帶領村民科學種植辣椒。剛開始,大部分村民都不相信這個還略帶青澀的「學生妹」,但是蔡平珍沒有氣餒,帶著幾個村中姐妹「擼起袖子加油幹」,一邊探索農科技術,一邊積累種植經驗。

經過一年多的辛勤付出,蔡平珍她們種植的辣椒獲得了產量和經濟效益「雙豐收」,同時也贏得了大家的信任,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了她們的辣椒種植大軍。

沒有遠慮,必有近憂。蔡平珍沒有被勝利衝昏頭腦,而是更積極探索現代農業企業發展道路,成立湛農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興建農副產品加工保鮮儲備流通冷庫,註冊了「湛綠」牌商標,先後獲得國家綠色食品認證、廣東省著名商標等榮譽稱號。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辣妹子」蔡平珍正帶著她的辣椒種植大軍,向著致富奔康的目標闊步邁進,鄉村振興的美好藍圖必將變為現實。

農村綠色產業發展的「帶頭人」

今年31歲的蔡家墩返鄉創新創業十餘年來,帶領村民發展綠色產業走上致富之路。如今,他一年支付農民工的工資達400多萬元,被村民推選為村幹部,被廉江市關工委評為農村青年創業帶頭人,其創辦的生產基地被授予青年創業示範基地。

蔡家墩返鄉創辦桉樹育苗基地,解決農民在家門口的就業問題。

2004年初中畢業後,蔡家墩跟村人到廣西某地一育苗場從事培育速生桉樹苗。他發現培育桉樹苗來錢快,種植速生桉同樣來錢快,便萌生了回家鄉育苗種樹的想法。經過三年多時間的暗中「偷師」、明著請教,他學到了育苗和種植的技術,於是返鄉創辦桉樹育苗基地,並逐漸擴展到綠化樹苗培育。

勤於思考的蔡家墩發現,育苗基地的營養杯所用的營養土比較重,農民搬運幼苗上山種植不方便,且效率不高。他多方請教、深入研究,利用谷糠和粉碎的椰子皮等植物原料替代泥土填充營養杯,既營養豐富又輕便,還可以採用機械化生產。於是他購買了7條生產線,每天生產30多萬隻營養杯,解決農民在家門口的就業問題。

在成功辦起營養杯生產線和桉樹育苗基地之後,2013年,蔡家墩註冊成立了湛江卓越科技農業有限公司,走上規範化經營。目前,他已承包村中土地1300多畝,除了經營養杯生產線、桉樹育苗基地,還有綠化苗圃基地、養殖場等,其中400多畝的苗圃基地主要培育白銀樹、日本紫藤等名貴景觀樹木和花草,都是訂單農業,長期僱傭工人60多人。他還與外地客商合作,季節性承包600多畝農田種植毛豆,解決農村大量剩餘勞動力,用工高峰時一天需600多人,工人一個月有3000多元收入

蔡家墩被推選為蔡屋萡村的村幹部之後,更加努力提高村集體經濟和村民收入,村裡一口魚塘,在他的運作下,租金便由原來每年2000元增加到每年22000元。此外,該村和附近村的1300多畝土地通過流轉出現了產業興旺的好景象,租金高達65萬元,大部分村民因此受益。

致力發展「大農業」的「新農人」

在高橋鎮坡督村轄下的雙旺村,有一個省級示範家庭農場——文俊家庭農場;「農場主」是帶領村民走向興農致富路的90後「引路人」梁文俊。在梁文俊的先行先試和示範帶動下,雙旺村一帶逐漸展現出一幅百果飄香的新農村畫卷。

文俊家庭農場「農場主」梁文俊,秉承綠色生態種植理念,致力發展「大農業」。

梁文俊堅信,廣袤的農村是創業就業的廣闊天地。梁文俊畢業於國家開放大學農村行政管理專業,在珠三角務工一段時間後,不顧父母的堅決反對,毅然回到家鄉創業。他從廉江市相關部門成功申請到青年創業基金5萬元,流轉50畝土地種植茶葉,開始了艱辛的創業之路。2017年,他擴大農場規模,種植了500多畝紅橙,同時帶動周邊村莊60多戶農戶種植紅橙200多畝

文俊家庭農場堅持走農場組織化、規模化、機械化的路子,聘請了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指導,秉承綠色生態種植理念,發展高品質農產品。同時,農場創新經營模式,生產與市場緊緊連結在起,使產品走向高端市場,經濟效益越來越明顯。去年農場經營性總收入近200萬元,純收入近50萬元,還解決了部分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問題,增加農民家庭收入。

為進一步提高自身素質和技術能力,梁文俊多次外出「充電」,參加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到福建、臺灣等地學習種茶制茶技術,還邀請福建和臺灣師傅前來指導。他利用學到的農業知識改善農場基礎設施,提高農場機械化水平,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2019年,梁文俊成立了湛江市新茂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逐漸擴大土地種植面積和實現規模化種植,壓縮生產成本,致力發展「大農業」。目前,文俊家庭農場佔地面積700多畝,其中種植紅橙500多畝、茶葉100畝、沃柑40畝、火龍果50畝,還經營魚塘59畝。

梁文俊表示,下一步家庭農場計劃打造農家樂和農業觀光休閒旅遊品牌,為遊客提供一個接觸大自然、領略田園風光、體驗鄉土氣息的好去處,助推鄉村振興。

相關焦點

  • 好野!廉江這幫青年返鄉創業幫助家鄉振興!村民收入高達...
    在橙鄉廉江,越來越多的外出務工青年選擇返鄉創業,帶動人才、技術、資本等生產要素向農村匯聚。他們在城市學習了本領、積累了知識,對生於斯、長於斯的家鄉有著深厚的感情,希望紮根家鄉,帶動老鄉們一起發展、一起致富,為家鄉的鄉村振興注入了內生動力。茗皇茶基地。
  • 一封「家書」召喚 大同眾多青年企業家返鄉創業
    青年企業家返鄉投資反哺故裡  2018年12月8日,一場別開生面的「扶貧獻愛心共築和諧夢」大型公益拍賣會在大同古城內的鼓樓劇場舉行,拍賣所得善款通過市扶貧辦全部用於精準扶貧。在這場由團市委、市青聯主辦的公益拍賣會上,現場籌集拍賣款2萬餘元。承辦單位山西旭日拍賣公司負責人王旭日表示,由公司再捐助近3萬元,將最終籌集的5萬元善款全部用於扶貧。
  • 大同返鄉青年種黃花助鄉親增收--山西青年報2019年03月29日08版:新...
    可當他看到家鄉的父老鄉親在田間忙碌了一年,收入卻總是跟不上時,竟然做了一個決定,辭掉高薪工作,回到家鄉創業。面朝黃土背朝天,帶著鄉親們發展起了黃花特色產業。「我是農民的兒子,讓鄉親富起來一直是我的心結。」3月28日,山西省大同市雲州區優秀返鄉青年張聖偉在採訪時說。
  • 廉江白話「四級考試」,唔合格的茅系廉江佬
    A、逛逛 B、啵啵 C、通通 D、噹噹  6、阿龍去斯呢爹啊?快快手幫我( )距回來。 甲:「你快來個呢睇睇,個D野系你過嘛?」乙:「冇是啊!我個無系咁樣子過。」甲:「咁你個野呢?」乙:「你依家問我我都冇地哪!」 `分別解釋「個呢」和「個D」的意思,並闡述它們的關係。
  • 271戶農民返鄉的背後
    走訪中,不少返鄉農民認為,聚人才強人氣,人居環境改善是首要前提。「我放棄城區黃金地段,到三山開飯店,就是看中這裡環境好、空氣好,村幹部都是實幹派。」大樟樹農家樂負責人趙永德說,飯店去年淨收入30萬左右,未來仍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 每周只工作四天,年薪近$20萬的好工作竟然沒人去?!澳洲的高薪又缺人的職業還有很多!不要還沒試就覺得自己不行!
    最近,一個高薪好工作出現在了人們的視野中,好到什麼程度呢???起薪每年9.5萬澳元、只要求高中畢業、每周工作四天,還賊缺人!一家航空交通管制公司表示,無法找到人來填補空中交通管制員的工作空缺,據報導,申請人只需年滿20歲半,並通過高中畢業考試,即可獲得該職位,最終每年可獲得近20萬澳元的收入。
  • 寧陝縣95後青年王顯章:放棄高薪返鄉養殖蘆花雞
    西部網訊 「我之前在山東臨沂的一家家具廠打工,已經幹了四年多了,月收入9000元,主要從事給家具噴漆的工作。今年妻子有孕在身,需要照顧,在外面工資高,但都是給別人打工,所以我琢磨著自己來做點什麼,經過一家人的商量和多番考察,決定養殖蘆花雞。」
  • 這屆90後搞錢路子居然這麼「野」,月薪3千,副業2萬!
    前不久,有個關於年輕人搞副業的話題,上了微博熱搜。面對「你的工資夠你生存嗎?」這一拷問,不少人開始懷疑人生,你原以為的(工作)穩定,不過是在穩定的窮著。你以為和你一起抱怨客戶的同事也在算著每天發工資的日子?
  • 美國十大高薪工作:麻醉醫師年薪超140萬
    第一:麻醉醫師 平均年薪:235,070美元(約146萬人民幣) 從業人數:30,200人第二:外科醫生平均年薪:233,150美元,從業人數:41,030人  「這即包括使患者處於被稱為『全身麻醉』的受控無意識狀態,也包括進行『局部麻醉』,即僅僅使身體的一部分變得麻木,或者向病人注射鎮靜藥物,意在緩解疼痛或者焦慮。」
  • 廉江產業求變謀突圍,探索發展新前景
    在廉江諸多企業家看來,產業前景,即是一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前景。「而產業的前景所在,就是科技、創新。」在廉江知名科創人葉長青看來,這不單單是指技術和硬體上的更新升級,也在於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和經營、生產的思維轉變。科創是廉江的前景,正是當下亟待補上的短板。今年廉江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科研創新能力不足」是廉江經濟社會發展存在的問題和短板之一。
  • 河南有個「傻」大叔:放棄年收入近百萬的企業老闆,返鄉做一名村支書
    河南商報記者 肖風偉 通訊員 馬曉衝放棄年收入近百萬元且輕鬆自在的私營企業老闆不做,返鄉擔任一名操心的村黨支部書記。這事發生在固始縣徐集鄉賈廟村,幹這種「傻事」的「能人」叫邵林山。放下紅火企業,返鄉當了村支書今年56歲的邵林山,個頭不高,但很乾練,一臉的樸實像。20年前,邵林山到蘇州學習裝潢業,三個月後就聘請一名技術員自己單幹起來,從事展廳、家具等裝修,一流的質量和信譽帶來業務量的不斷擴增,每年收入七八十萬元輕輕鬆鬆。
  • 當初放棄高薪當農民的清華女博士,11年過去,如今收入破800萬!
    當初放棄高薪當農民的清華女博士,11年過去,如今收入破800萬!有一個古話一直流傳至今,這句話就是"士農工商",我們可以看出,農是擺在士的後面的,也就是說在中國,農民的地位是僅次於政府官員的,可見其在古代的社會地位之高,但是,不知道從哪一天開始,這個觀念被完全顛覆了,現在大家都覺得當一個農民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紛紛以當農民為恥,甚至是教育孩子說如果以後不努力上學,以後就只能去種地。
  • 在希望的田野上 杭州臨安這場論壇喚醒返鄉青年綠色創業夢
    家鄉面貌的蝶變,陸陸續續吸引了近百名年輕大學生、退伍軍人、在外經商能人等返鄉創業,湧現出了一大批從事家庭農場、民宿旅遊、堅果食品加工(淘寶銷售)等行業的優秀青年創業代表。他們不僅是本地的農業明星和創業種子,更是引導新青年返鄉創業最好的榜樣。
  • 廉江三甲塘村移民新村展露新姿 紅橙油茶相映成趣
    近日,一臺臺掛著廣州到廉江標識的旅遊大巴在廉江青平鎮山區引起眾人矚目,正值紅橙飄香的季節,黑褐色的油茶果榨出一滴滴黃色澄澈的油,紅彤彤的橙子為綠油油的山頭點綴了一抹亮色,油茶樹和紅橙林掩映下,展現出一個秀美鄉村的新貌。11月16日,記者走進青平鎮三甲塘村,感受這個移民新村的變化,聆聽這個綠色鄉村的故事。
  • 逃離北上廣:「返鄉青年」如何塑造鄉村的未來?
    過去十餘年,農村年輕人大量湧入城市工作生活。如今,一批在外務工人員開始回流——人數雖少卻在增長。這批「返鄉青年」折射出鄉村的變化:生活水平已經提高,勞動力短缺讓工人有了更強的議價能力。最重要的是,網際網路極大彌補了城鄉鴻溝,也發展出一種全新的「田園美學」——李子柒就是其中的成功樣本。零工經濟的興起和國家支持的鄉村振興項目創造了新的流動出口,但從大城市撤退能否削弱城鄉不平等?
  • 返鄉青年與「慢城」生活
    另一方面,打工生活的意義弱化及尊嚴缺失正在成為推動青年農民返鄉的重要行動邏輯,出於對城市流水線、機械化的工作以及對人身控制嚴格的時間安排反感,部分新生代青年對被異化的工作生活進行反思,渴望在精神與身體上獲得自由,選擇主動逃離城市。
  • 白領放棄高薪回鄉養鵪鶉 帶動村裡27名貧困戶增加收入
    白領放棄高薪回鄉養鵪鶉  帶動村裡27名貧困戶增加收入  中新網新疆新聞3月30日人電 ( 周海霞 郭玉順) 26日,在博湖縣塔溫覺肯鄉東大罕村的鵪鶉養殖場裡,陳盼盼撿拾著鵪鶉蛋計算著訂單:「今明兩天的貨都訂完了,再接單要告訴客戶後天才能有蛋。」
  • 廉江打造城市次中心,「雙子星」強鎮布局同城規劃
    安鋪鎮GDP總量、財政收入等絕對值高,橫山鎮則在產業值和大部分經濟發展指標增速上搶眼。據兩鎮政府工作報告介紹,安鋪鎮2019年實現生產總值50.6億元,增長2.7%;規上工業產值17.1億元,增長0.3%;公共財政收入3679萬元,增長2.2%。
  • 高考狀元清華畢業,為何張曉勇放棄外企高薪,回到家鄉當保安
    張曉勇原是長沙高考狀元,又考入清華大學這一知名學府,畢業後進入外企,收入頗為可觀,為何能放棄光明的前程,回到長沙,保持平常心態,做一名保安呢?這句話,是張曉勇高考前的誓言,那時的他,不僅成績優異,而且連續三年都是班長,有著出色的組織管理能力。
  • 廉江:發揚釘釘子精神打出扶貧組合拳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廉江近幾年脫貧成效吹糠見米,在於廉江市委市政府發揚釘釘子精神,在全市打出精準扶貧的組合拳。 夯實基層黨建扶貧隊伍 推進精準扶貧,關鍵在於幹部隊伍。 為了推動脫貧攻堅與鍛鍊幹部雙贏,廉江市近幾年不斷健全了幹部的容錯糾錯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