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肖風偉 通訊員 馬曉衝
放棄年收入近百萬元且輕鬆自在的私營企業老闆不做,返鄉擔任一名操心的村黨支部書記。這事發生在固始縣徐集鄉賈廟村,幹這種「傻事」的「能人」叫邵林山。
放下紅火企業,返鄉當了村支書今年56歲的邵林山,個頭不高,但很乾練,一臉的樸實像。20年前,邵林山到蘇州學習裝潢業,三個月後就聘請一名技術員自己單幹起來,從事展廳、家具等裝修,一流的質量和信譽帶來業務量的不斷擴增,每年收入七八十萬元輕輕鬆鬆。
2016年底,脫貧攻堅進入關鍵時期,根據賈廟村工作需要和黨員群眾強烈意願,徐集鄉黨委負責同志驅車蘇州,邀請邵林山回村擔任黨支部書記。這是邵林山從來沒有想過的問題,令他措手不及。
面對鄉親們的期待和組織重託,想想讓人搖頭的爛攤子,還有年收入近百萬的家庭企業……邵林山徹夜未眠。「作為一名黨員,我有責任回去為改變家鄉面貌盡力。」經過一段痛苦的思想鬥爭,邵林山最終還是下定決心,返鄉挑起了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的重擔。
邵林山剛回村任職時,村裡的狀況一言難盡。村部幾間房子七漏八淌,村組幹部和黨員人心渙散,群眾情緒不穩上訪不斷。「萬事開頭難啊!」邵林山一頭「扎進」群眾中間,探尋村裡的「病根」和治村良方。通過調查研究,他決定先解決群眾意見很大的「人情低保」、「關係低保」問題。
邵林山的姑父石守賀兒子因病去世,女兒已出嫁,平時只有老兩口生活,家庭有一定實際困難,前兩年村裡給安排了低保。邵林山得知情況後,不僅沒有包庇袒護,反而決定先從自己姑父頭上「開刀」,結果沒用多說,深明大義的石守賀讓出了低保,邵林山對此感激涕零。接著,「不講人情」的邵林山又根據第一手資料,對其他有爭議的低保對象逐個上門談、電話聊,講政策、論情理,一番番推心置腹的話語,終於使全村46個「面子人」口服心服的退出了低保。這件事在村裡颳起了一陣不小的「旋風」。
跑項目找資金,完善農村基礎設施趕走了「攔路虎」,「貧困戶識別」這個更為敏感的「燙手山芋」,又擺到了邵林山面前。
邵林山帶領村兩委一班人不畏艱難、克服阻力,反覆調查走訪、認真摸排甄別,先後召開村民組會議近20場、貧困戶會議25場,5次進行動態調整,不符合條件的堅決退出貧困戶序列。信陽市脫貧攻堅暗訪組深入該村走訪時,對全村確定的197個建檔立卡貧困戶,群眾沒有任何意見,紛紛豎起大拇指說,「俺們要的就是這樣的好幹部」。
早在2015年,邵林山就捐資數萬元將村內一條3公裡的主路鋪成了砂石路,又對大園與餘臺村民組交界處生產橋進行了400米路基培護,村民念念不忘。這幾年,邵林山跑上跑下,爭取大量項目資金,新修水泥路、整修生產路、疏通排澇渠、改造農村電網,通訊基站、文化廣場和村黨群服務中心也相繼投入使用。漸漸地,全村7000多畝肥沃土地又成了香餑餑,100畝以上的種糧大戶發展到15戶。經過扶貧政策的精準實施,全村絕大部分貧困戶已順利實現脫貧,剩餘12戶今年底可以全部「摘帽」。村集體經濟收入不斷增加,廣大村民神採飛揚、意氣風發,一個百業興旺、文明祥和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初具雛形。
有人給邵林山算了一筆帳,回鄉這四年,他足足損失了三四百萬元,說他虧。家人也曾不理解,「放著大錢不掙,讓兒子幫別人打工,自己回來幹這苦差事。」而邵林山卻有他自己的「幸福帳」,他說,「我一年少收入百兒八十萬元不假,但與全村變化給群眾帶來的紅利相比,微不足道,一百個值!」(編輯 吳冰 施尚景 熊子文)
【來源:河南商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