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野!廉江這幫青年返鄉創業幫助家鄉振興!村民收入高達...

2021-02-28 廉江人網

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農村的天地更加廣闊。在橙鄉廉江,越來越多的外出務工青年選擇返鄉創業,帶動人才、技術、資本等生產要素向農村匯聚。他們在城市學習了本領、積累了知識,對生於斯、長於斯的家鄉有著深厚的感情,希望紮根家鄉,帶動老鄉們一起發展、一起致富,為家鄉的鄉村振興注入了內生動力。

茗皇茶基地。羅斯文 攝

山區農民種茶奔康的「領頭雁」

雖然個子矮小、長相柔弱,卻敢想敢幹、敢闖敢試——為了圓年少時的一個夢,李丹辭去了高管和高薪的工作,從大城市回到家鄉長山鎮,當起了「新農人」。她對家鄉的貧窮落後念念不忘,決定重返故園,為這片深情的故土做點什麼。

蔡平珍(圖中)帶領種植的辣椒獲得產量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長山有種茶的歷史,但種植面積小,家庭作坊生產,難以產生經濟效益。李丹大刀闊斧,引進臺灣金萱、翠玉茶種,以種「有機健康茶」為標準種植茶園,走品牌之路。她在長青水庫邊建起了佔地100多畝的大型制茶廠,與農戶實行「公司+基地+農戶+標準」的發展模式,無償提供茶苗,派專家指導種茶技術,生產的茶青由茶廠收購,再加工銷售,解決了農民的後顧之憂。

在貧窮的土地上「拓荒」,最難是開端。李丹已經記不清走破了多少雙鞋,磨破了多少次嘴皮,只清楚記得筆記本上寫下的四句勵志詩:「風吹雨打不回頭,力瘁筋摧勿怨尤。何必計較鞭加背,此生原是拓荒牛。」回來的初衷不是為了享福,而是要探索一條新的致富路,幫助鄉親們過上好日子,給家鄉發展鋪一條康莊大道!

荒山一片片綠起來,村民的口袋漸漸鼓了起來,「茗皇茶」成了名副其實的「扶貧茶。如今,茶鄉人早已過上了歌中唱的幸福生活,3000多戶貧困農戶走上種茶脫貧致富之路。在李丹「種茶致富」這面大旗的引領下,有機茶園如同星星之火,從長山鎮蔓延到周邊十幾個鎮,種茶麵積3萬多畝,年產幹茶7000多噸,直接帶動12萬農戶從事茶葉種植。廉江成為全國最大的臺式烏龍茶和全省最大的綠茶生產基地,茶業形成了全產業鏈,帶動了旅遊、物流、加工、茶具銷售等行業同步發展。

今年疫情期間,李丹多次馳援湖北,給白衣勇士捐贈5萬多朵、價值300多萬的「「植物熊貓」金花茶。

李丹還聯合8家茶業共同申報「廉江市茶葉產業園」,意欲打造一個「百億茶產業航母」。據悉該項目目前已經通過批覆,正在建設中。

帶著婦女撐起半邊天的「辣妹子」

「辣妹子說話潑辣辣,辣妹子做事潑辣辣,辣妹子待人熱辣辣,辣椒伴她走天下……」

蔡家墩返鄉創辦桉樹育苗基地,解決農民在家門口的就業問題。

一首膾炙人口的《辣妹子》,也是對蔡平珍最生動形象的概括——它唱出了蔡平珍的為人處世,唱出了蔡平珍的創業之路,更唱出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實踐中的現代女性風採。

水央塘村3000畝連片辣椒基地,每到夏秋之際,碧綠的椒苗連綿起伏,一望無際;進入秋冬之交,翠綠的辣椒掛滿枝頭,隨風搖曳,構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它也記錄著蔡平珍的創業歷程。在橫山鎮水央塘村,提起蔡平珍,村民都豎起大拇指,誇她是個風風火火、敢為人先的「辣妹子」,更是帶領群眾致富奔康、助力鄉村振興的「領頭雁」。

橫山鎮歷來就有著種植辣椒的傳統,但由於個體小、品質差、產量低,經濟價值不高。蔡平珍從小就一個夢想——長大之後帶領村民科學種植辣椒,走上致富奔康之路。

1998年,剛從華南師範大學畢業的蔡平珍放棄了大都市就業機會,毅然回到家鄉水央塘村,重新捧起「泥飯碗」,帶領村民科學種植辣椒。剛開始,大部分村民都不相信這個還略帶青澀的「學生妹」,但是蔡平珍沒有氣餒,帶著幾個村中姐妹「擼起袖子加油幹」,一邊探索農科技術,一邊積累種植經驗。

經過一年多的辛勤付出,蔡平珍她們種植的辣椒獲得了產量和經濟效益「雙豐收」,同時也贏得了大家的信任,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了她們的辣椒種植大軍。

沒有遠慮,必有近憂。蔡平珍沒有被勝利衝昏頭腦,而是更積極探索現代農業企業發展道路,成立湛農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興建農副產品加工保鮮儲備流通冷庫,註冊了「湛綠」牌商標,先後獲得國家綠色食品認證、廣東省著名商標等榮譽稱號。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辣妹子」蔡平珍正帶著她的辣椒種植大軍,向著致富奔康的目標闊步邁進,鄉村振興的美好藍圖必將變為現實。

農村綠色產業發展的「帶頭人」

今年31歲的蔡家墩返鄉創新創業十餘年來,帶領村民發展綠色產業走上致富之路。如今,他一年支付農民工的工資達400多萬元,被村民推選為村幹部,被廉江市關工委評為農村青年創業帶頭人,其創辦的生產基地被授予青年創業示範基地。

文俊家庭農場「農場主」梁文俊,秉承綠色生態種植理念,致力發展「大農業」。

2004年初中畢業後,蔡家墩跟村人到廣西某地一育苗場從事培育速生桉樹苗。他發現培育桉樹苗來錢快,種植速生桉同樣來錢快,便萌生了回家鄉育苗種樹的想法。經過三年多時間的暗中「偷師」、明著請教,他學到了育苗和種植的技術,於是返鄉創辦桉樹育苗基地,並逐漸擴展到綠化樹苗培育。

勤於思考的蔡家墩發現,育苗基地的營養杯所用的營養土比較重,農民搬運幼苗上山種植不方便,且效率不高。他多方請教、深入研究,利用谷糠和粉碎的椰子皮等植物原料替代泥土填充營養杯,既營養豐富又輕便,還可以採用機械化生產。於是他購買了7條生產線,每天生產30多萬隻營養杯,解決農民在家門口的就業問題。

在成功辦起營養杯生產線和桉樹育苗基地之後,2013年,蔡家墩註冊成立了湛江卓越科技農業有限公司,走上規範化經營。目前,他已承包村中土地1300多畝,除了經營養杯生產線、桉樹育苗基地,還有綠化苗圃基地、養殖場等,其中400多畝的苗圃基地主要培育白銀樹、日本紫藤等名貴景觀樹木和花草,都是訂單農業,長期僱傭工人60多人。他還與外地客商合作,季節性承包600多畝農田種植毛豆,解決農村大量剩餘勞動力,用工高峰時一天需600多人,工人一個月有3000多元收入

蔡家墩被推選為蔡屋萡村的村幹部之後,更加努力提高村集體經濟和村民收入,村裡一口魚塘,在他的運作下,租金便由原來每年2000元增加到每年22000元。此外,該村和附近村的1300多畝土地通過流轉出現了產業興旺的好景象,租金高達65萬元,大部分村民因此受益。

致力發展「大農業」的「新農人」

在高橋鎮坡督村轄下的雙旺村,有一個省級示範家庭農場——文俊家庭農場;「農場主」是帶領村民走向興農致富路的90後「引路人」梁文俊。在梁文俊的先行先試和示範帶動下,雙旺村一帶逐漸展現出一幅百果飄香的新農村畫卷。

李丹(右二)以種「有機健康茶」為標準種植茶園,走品牌之路。

梁文俊堅信,廣袤的農村是創業就業的廣闊天地。梁文俊畢業於國家開放大學農村行政管理專業,在珠三角務工一段時間後,不顧父母的堅決反對,毅然回到家鄉創業。他從廉江市相關部門成功申請到青年創業基金5萬元,流轉50畝土地種植茶葉,開始了艱辛的創業之路。2017年,他擴大農場規模,種植了500多畝紅橙,同時帶動周邊村莊60多戶農戶種植紅橙200多畝

文俊家庭農場堅持走農場組織化、規模化、機械化的路子,聘請了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指導,秉承綠色生態種植理念,發展高品質農產品。同時,農場創新經營模式,生產與市場緊緊連結在起,使產品走向高端市場,經濟效益越來越明顯。去年農場經營性總收入近200萬元,純收入近50萬元,還解決了部分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問題,增加農民家庭收入。

為進一步提高自身素質和技術能力,梁文俊多次外出「充電」,參加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到福建、臺灣等地學習種茶制茶技術,還邀請福建和臺灣師傅前來指導。他利用學到的農業知識改善農場基礎設施,提高農場機械化水平,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2019年,梁文俊成立了湛江市新茂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逐漸擴大土地種植面積和實現規模化種植,壓縮生產成本,致力發展「大農業」。目前,文俊家庭農場佔地面積700多畝,其中種植紅橙500多畝、茶葉100畝、沃柑40畝、火龍果50畝,還經營魚塘59畝。

梁文俊表示,下一步家庭農場計劃打造農家樂和農業觀光休閒旅遊品牌,為遊客提供一個接觸大自然、領略田園風光、體驗鄉土氣息的好去處,助推鄉村振興。

相關焦點

  • 廉江這幫青年放棄高薪工作返鄉搞呢家野,去年收入近200萬!
    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農村的天地更加廣闊。在橙鄉廉江,越來越多的外出務工青年選擇返鄉創業,帶動人才、技術、資本等生產要素向農村匯聚。他們在城市學習了本領、積累了知識,對生於斯、長於斯的家鄉有著深厚的感情,希望紮根家鄉,帶動老鄉們一起發展、一起致富,為家鄉的鄉村振興注入了內生動力。茗皇茶基地。
  • 鄉村振興好青年|李國敬:碩士研究生返鄉創業 本土人才點燃青春新希望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02:23編者按:鄉村振興的路上少不了青年人的奮鬥足跡,近年來,廣饒縣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成立了鄉村「好青年」產業發展聯盟並評選出鄉村「好青年」多名。為引導鄉村「好青年」發揮典型帶動作用,激發廣大青年群體紮根農村服務發展的熱情,鼓勵廣大青年返鄉創業,即日起,大眾網·海報新聞聯合共青團廣饒縣委推出《鄉村振興好青年》專題報導,走近鄉村創業青年,聆聽他們的創業故事,感受他們的創業之路,弘揚他們的創業精神,將鄉村「好青年」產業發展聯盟作用積極發揮,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貢獻青春智慧和力量。
  • 一封「家書」召喚 大同眾多青年企業家返鄉創業
    共青團大同市委宣傳部長郝瑋在接受山西晚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文化認同·鄉情故土」青春興同行動的一系列活動,讓在外創業的大同籍青年了解家鄉新變化、瞄準發展新目標、融入幹事創業新環境,吸引人才穩定回流,為推動大同市轉型發展、脫貧攻堅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人才支撐。
  • 北川馬槽返鄉青年創業做品牌
    四川民生報導(伍雪梅、趙蘋、楊勁松報導)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鼓勵青年返鄉創業。在北川馬槽鄉當地鄉黨委政府支持下,創業青年王興泉和侯國勇積極響應,帶領一群有理想、有擔當的當地鄉親們一道投入到家鄉農業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的建設中去,走出了一條發展生態農業致富增收的新路子。去年,在外做生意的王興泉與同村在外包工程的侯國勇相遇,再次談起家鄉高山蔬菜銷售難,很多蔬菜爛在地裡,村民對種菜沒興趣這些問題總覺得很可惜。
  • 我的「十三五」故事:家鄉這麼美 我堅定了返鄉創業的信心
    日前,鹽亭縣富驛鎮返鄉創業人士劉海周正在藤椒地裡和農戶們一起修剪藤椒,提到家鄉的變化,劉海周抬頭望向雨過天晴後的碧藍天空,深深吸了一口氣,微笑著說:「家鄉這麼美,我堅定了返鄉創業的信心。」
  • ...新青年建功鄉村振興——誰不說俺家鄉好」之大田莊鄉篇
    為進一步深化「新青年建功鄉村振興行動」,大力宣傳新時代鄉村好青年紮根農村、返鄉創業、服務「三農」的青春風採,充分展示鄉村振興新成果、新成效、新氣象,吸引、凝聚更多在外優秀青年人才關注家鄉發展、投身家鄉建設,團縣委組織開展「新青年建功鄉村振興——誰不說俺家鄉好」微視頻輪播展示活動。
  • 山東諸城桃園:青年返鄉創業 為脫貧攻堅注入新活力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欒雪 通訊員 孫愛軍 王菲 尚巖 濰坊報導鄉村振興,關鍵在人,特別是青年人,而青年人助力鄉村振興的一條重要途徑就是返鄉創業。今年以來,諸城市桃園生態經濟發展區聚焦聚力脫貧攻堅,積極搭建創業平臺,讓返鄉青年成為脫貧攻堅的強勁助力,積極招引青年返鄉創業,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位於諸城市桃園區東紅社區鄭家溝村的返鄉青年創業產業茶園,面積將近1000畝,由7名返鄉青年創辦,帶著知識、技術和資金回到家鄉,發展茶葉種植,為鄉村發展注入活力。鄭家溝村地處偏僻,山嶺薄地居多。
  • 在希望的田野上 杭州臨安這場論壇喚醒返鄉青年綠色創業夢
    在「黨建領航、共話夢想」2019清涼峰鄉村振興青年創業創新論壇活動上,臨安區委組織部、區團委、鎮黨委政府等負責人和100多位回鄉大學生、返鄉農民工、退伍軍人等返鄉創業青年,齊聚在秋天的田野中,共話返鄉創業。臨安區清涼峰鎮位於浙皖兩省交界之地,是臨安的西大門,也是「浙西門戶」。
  • 海南十名返鄉大學生分享助力鄉村振興的創業故事
    12月17日,全省產業扶貧工作推進會暨百鎮千村建設、大學生農村創業現場會在瓊海舉行。會議指出,我省鼓勵支持大學生農村創業,培養更多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本版選登我省10名返鄉大學生創業事跡,號召更多青年紮根農村,助力鄉村振興。
  • 大同返鄉青年種黃花助鄉親增收--山西青年報2019年03月29日08版:新...
    可當他看到家鄉的父老鄉親在田間忙碌了一年,收入卻總是跟不上時,竟然做了一個決定,辭掉高薪工作,回到家鄉創業。面朝黃土背朝天,帶著鄉親們發展起了黃花特色產業。「我是農民的兒子,讓鄉親富起來一直是我的心結。」3月28日,山西省大同市雲州區優秀返鄉青年張聖偉在採訪時說。
  • 賴悅東:返鄉創業種南薯 鋪就村民「致富路」
    五華岐嶺黃福村農村漢子賴悅東,他憑著一股拼搏的闖勁和對家鄉的眷戀,致富之後仍不忘回報家鄉,利用自己積累的資源返鄉創業,帶動家鄉父老一起種植南薯致富,為助力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打下了堅實基礎,並一躍發展成為梅州市、廣東省重點農業龍頭企業、五華縣電子商務十強企業、十佳手信產品等榮譽。
  • 新興「電商青年」黎家炯:創建雲座農場帶動村民建設家鄉
    近年來,隨著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步伐加快以及一系列扶持政策的不斷推出,雲浮市新興縣新城鎮龐村村委雲座村的黎家炯帶著新的理念和方式回到家鄉創業。他致力於發展特色產業、循環農業和生態旅遊,同時帶動村民脫貧致富奔小康,以新擔當新作為展現鄉村振興新氣象。
  • 鼓勵大學生返鄉創業 我們能做什麼
    「我覺得在大學生返鄉創業這件事情上,最重要的是改變大家對於這件事情的偏見,大學生也可以做農民,可以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汪琰斌說。平燕表示贊同,一直關注大學生返鄉創業的她,今年帶來了《關於進一步鼓勵年輕人返鄉參與鄉村振興的建議》。  「我所在的夏履鎮有家鄉鎮紡織公司,目前掌舵人是一名新加坡留學回歸人才,叫沈偉潮,他謝絕了北京、上海、深圳三地頂級酒店的管理高層職位邀請,毅然回鄉創業。」平燕說,沈偉潮曾這樣解釋,外出闖蕩為的是增長見識,自己的根是在夏履鎮,回來帶動家鄉發展是義不容辭的事情。
  • 視頻|寧陽青年孫有利為啥選擇回鄉創業?
    2014年,在外打拼多年的孫有利得知家鄉有招引人才回鄉創業的計劃後,毅然決定回鄉創業。在鎮政府的幫助下,不到2個月就順利辦完各種手續,趕在年前開業了。「不僅幫助商場落地,鎮裡還利用春節前後人員在家多的時候,主動幫忙宣傳招工。既解決了企業用工問題,也幫助村民可以在家門口就業。」萬達互惠百貨商場總經理孫有利說。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
  • 90後有志青年返鄉創業 助力鄉村振興
    《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的發布,給海南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也讓越來越多想幹事、敢幹事、會幹事的年輕人看到了農村發展的美好前景;他們選擇回到家鄉、到農村創業,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注入新鮮活力,成為助推新時代農村發展的新生力量。
  • 成都高新區力推鄉村振興 建「五大平臺」助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
    近年來,隨著成都「東進」戰略全面鋪開,成都高新東區在外務工的農民工陸續返鄉發展。面對「返鄉就業創業流」,成都高新區以抓好農民工群體的黨建工作為重點,探索搭建政治平臺、服務平臺、實訓平臺、就業創業平臺、展示平臺等助力農民工發展的「五大平臺」,為實現鄉村振興凝聚新力量。   3月13日,記者獲悉,去年成都高新東區共吸引農民工268人返鄉就業創業。
  • 返鄉青年與「慢城」生活
    私家車對返鄉青年來說,首先解決家庭交通代步需求,提高生活質量;其次可以輔助創業活動,提升經營效率;另外也代表著一定的財富與身份象徵,寄託著返鄉青年的個人成就感。此外,慢城返鄉青年也逐漸開始為自己購置一些中高檔的服飾用品甚至奢侈品牌,包括最新款的電子產品等,這一點往往會讓前來慢城遊覽的消費者也感到驚訝和意外。
  • 逐夢黑土地——返鄉大學生創業助力鄉村振興
    新華社哈爾濱1月7日電題:逐夢黑土地——返鄉大學生創業助力鄉村振興新華社記者王建清晨的陽光照射在皚皚白雪上,35歲的王翯駕駛麵包車,走村入戶收購農產品。「小王來了,到屋裡坐會兒。」黑龍江省寧安市三陵鄉脫貧群眾胡玲和王翯打招呼,從屋裡拎出一籃笨雞蛋。
  • 「村晚」鬧起來 連樟打造鄉村振興示範樣板
    連樟村支部書記陸飛紅表示,舉辦此次活動旨在積極展示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取得的階段性成效,展現連樟村作為廣東鄉村振興的典型代表,在破解城鄉二元結構中發揮的先鋒示範作用。同時,激發村民內生動力脫貧致富的鬥志和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勇氣和進取決心。
  • 邳州港上鎮實施「返鄉新青年」培養計劃
    韓瀟,其實是港上鎮實施「返鄉興村新青年」人才培養計劃中的一員。在港上鎮,越來越多政治素質好、有一技之長、有回鄉創業意願的青年,通過理論學習、實踐鍛鍊和結對培養,逐步成長為農村建設的新生力量,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