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一載春秋 搏一生無悔」。五華岐嶺黃福村農村漢子賴悅東,他憑著一股拼搏的闖勁和對家鄉的眷戀,致富之後仍不忘回報家鄉,利用自己積累的資源返鄉創業,帶動家鄉父老一起種植南薯致富,為助力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打下了堅實基礎,並一躍發展成為梅州市、廣東省重點農業龍頭企業、五華縣電子商務十強企業、十佳手信產品等榮譽。
●信息來源:五華縣人大辦
撰寫圖文:本報記者 李佳琳 宋鳳平
反哺歸鄉樹榜樣
賴悅東從小生長在農村,對農村有著難以割捨的情懷。儘管經過多年努力,逐漸在深圳站穩了腳跟,有了自己的一番事業。然而,在他回鄉探親的時候,發現自己家鄉以前耕種的部分邊遠山坑田地已經撂荒已久,十分浪費感到可惜。經過走訪了解,村裡未脫貧人數較多,閒置勞動力無事可做。加上他早年在深圳也曾遭遇過有錢買不到南薯粉的「尷尬」,這讓他從中看到了創業商機。於是,他便萌生了推進家鄉撂荒地復墾複種的想法,毅然決定回鄉創業,開始將事業重心轉向投資種植南薯。
賴悅東介紹,南薯春種冬收,易種易管,在以前生活困難時期是三荒四月家家戶戶門前屋後必備的口糧。改革開放後,過去只用於充飢的南薯在農村種植曾一度頻臨絕跡,直至早些年才再度「復活」。
為了幫助貧困戶和帶動村民走上致富之路,2015年年底賴悅東爭取鎮村重視支持,通過走村入戶,為村民講解集約土地帶來的好處,轉變他們的思想觀念。最終召集了18個生產隊集約了400多戶約300多畝荒廢田,投資了2000多萬成立了福悅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採用「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親力親為帶領村民開荒種植有機南薯,以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建立了生產南薯澱粉、南薯澱粉絲等的加工工廠。2019年又擴大了100多畝種植面積,發動貧困戶和村民共50多戶一起種植南薯,還免費為村民提供種苗和技術種植指導並保底回收,這樣既盤活了田地,又增加了貧困戶和村民增收,並以80元—100元一天優先聘請村裡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到種植基地工作,從而帶動了貧困戶脫貧增收。僅去年南薯的總產量有1000多噸,南薯粉達到了100多噸,今年的南薯長勢喜人,產量有望翻一番,村民的收入也將有所增加。
貧困戶胡叔感激地說:「只要基地有用工需要,賴老闆都會叫他們過來幫忙,在基地工作的收入,加上扶貧資金的入股分紅、土地租金、務工收入,他家現在每年都有不錯的收入。」
賴悅東的公司為當地村民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由於種植基地不使用除草劑,僅人工除草這一環節,每年都有大量的人力需求。今年,賴悅東還對不適合種植南薯的土地進行了改種,種植了百香果、香蕉,並在南薯基地沿路種植了一批桂花樹和羅漢松,把能利用的土地都充分利用起來,既能觀賞又能成財,「農業+旅遊」的發展藍圖正在他腦海裡逐漸成型。
「我希望通過多元化經營,在做大做強企業自身的同時,帶動更多村民和貧困戶奔康致富。」賴悅東說。
盡責履職為民代言
作為公司帶頭人,在忙碌中也時刻不忘自己代表的身份,他經常在田間地頭,傾聽基層群眾的心聲,堅持以群眾的利益為主,經常為群眾反映的問題出謀劃策。他發現我縣各鎮各村都有太多田地荒廢,浪費了很多的土地資源。因此,他建議把農村撂荒的土地都集約利用起來,動員外出鄉賢回鄉投資,真正打造「一村一品牌」帶動村經濟發展更上一層樓。
近年來,我縣在美麗鄉村建設上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改造河道、綠化和人居環境,可賴悅東發現當這些前期投入使用一段時間後,後期因缺少維護而變得更加髒亂不堪,鑑於這種現象,他建議應建立村保潔維護和村規民約制度,以此激勵村民積極參與人居環境建設成果的維護管理,從根本上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與人居環境,努力打造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鄉村。
致富不忘回饋家鄉
事業有成的賴悅東不僅情系家鄉,還熱心公益奉獻,始終不忘回饋家鄉。他自籌資金為家鄉修建了一座長5米、寬3米的橋梁,為村民的出行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他不僅捐資助力家鄉基礎設施建設,還非常關愛村裡的老人,每逢佳節,他總會帶上慰問品去看望敬老院老人和五保老人,為他們送去親人般的關懷。他不僅熱心家鄉公益,還助力文體事業發展, 為公益和文體事業添「彩」,2017年冠名贊助了五華縣第四屆跆拳道錦標賽、2019年贊助了皇華中學的桌球比賽等……
都說家鄉是自己的根,不管走的多遠,心裡都會時刻惦記著。賴悅東就用實際行動表達了自己對家鄉的這份特殊感情,雖然投身農業生產確實很辛苦,但是,能帶動父老鄉親脫貧致富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大事。正是他這種拼搏的精神,無私奉獻的品德使他一路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