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悅東:返鄉創業種南薯 鋪就村民「致富路」

2021-01-18 梅州日報數字報

「拼一載春秋 搏一生無悔」。五華岐嶺黃福村農村漢子賴悅東,他憑著一股拼搏的闖勁和對家鄉的眷戀,致富之後仍不忘回報家鄉,利用自己積累的資源返鄉創業,帶動家鄉父老一起種植南薯致富,為助力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打下了堅實基礎,並一躍發展成為梅州市、廣東省重點農業龍頭企業、五華縣電子商務十強企業、十佳手信產品等榮譽。

●信息來源:五華縣人大辦

撰寫圖文:本報記者 李佳琳 宋鳳平

反哺歸鄉樹榜樣

賴悅東從小生長在農村,對農村有著難以割捨的情懷。儘管經過多年努力,逐漸在深圳站穩了腳跟,有了自己的一番事業。然而,在他回鄉探親的時候,發現自己家鄉以前耕種的部分邊遠山坑田地已經撂荒已久,十分浪費感到可惜。經過走訪了解,村裡未脫貧人數較多,閒置勞動力無事可做。加上他早年在深圳也曾遭遇過有錢買不到南薯粉的「尷尬」,這讓他從中看到了創業商機。於是,他便萌生了推進家鄉撂荒地復墾複種的想法,毅然決定回鄉創業,開始將事業重心轉向投資種植南薯。

賴悅東介紹,南薯春種冬收,易種易管,在以前生活困難時期是三荒四月家家戶戶門前屋後必備的口糧。改革開放後,過去只用於充飢的南薯在農村種植曾一度頻臨絕跡,直至早些年才再度「復活」。

為了幫助貧困戶和帶動村民走上致富之路,2015年年底賴悅東爭取鎮村重視支持,通過走村入戶,為村民講解集約土地帶來的好處,轉變他們的思想觀念。最終召集了18個生產隊集約了400多戶約300多畝荒廢田,投資了2000多萬成立了福悅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採用「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親力親為帶領村民開荒種植有機南薯,以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建立了生產南薯澱粉、南薯澱粉絲等的加工工廠。2019年又擴大了100多畝種植面積,發動貧困戶和村民共50多戶一起種植南薯,還免費為村民提供種苗和技術種植指導並保底回收,這樣既盤活了田地,又增加了貧困戶和村民增收,並以80元—100元一天優先聘請村裡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到種植基地工作,從而帶動了貧困戶脫貧增收。僅去年南薯的總產量有1000多噸,南薯粉達到了100多噸,今年的南薯長勢喜人,產量有望翻一番,村民的收入也將有所增加。

貧困戶胡叔感激地說:「只要基地有用工需要,賴老闆都會叫他們過來幫忙,在基地工作的收入,加上扶貧資金的入股分紅、土地租金、務工收入,他家現在每年都有不錯的收入。」

賴悅東的公司為當地村民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由於種植基地不使用除草劑,僅人工除草這一環節,每年都有大量的人力需求。今年,賴悅東還對不適合種植南薯的土地進行了改種,種植了百香果、香蕉,並在南薯基地沿路種植了一批桂花樹和羅漢松,把能利用的土地都充分利用起來,既能觀賞又能成財,「農業+旅遊」的發展藍圖正在他腦海裡逐漸成型。

「我希望通過多元化經營,在做大做強企業自身的同時,帶動更多村民和貧困戶奔康致富。」賴悅東說。

盡責履職為民代言

作為公司帶頭人,在忙碌中也時刻不忘自己代表的身份,他經常在田間地頭,傾聽基層群眾的心聲,堅持以群眾的利益為主,經常為群眾反映的問題出謀劃策。他發現我縣各鎮各村都有太多田地荒廢,浪費了很多的土地資源。因此,他建議把農村撂荒的土地都集約利用起來,動員外出鄉賢回鄉投資,真正打造「一村一品牌」帶動村經濟發展更上一層樓。

近年來,我縣在美麗鄉村建設上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改造河道、綠化和人居環境,可賴悅東發現當這些前期投入使用一段時間後,後期因缺少維護而變得更加髒亂不堪,鑑於這種現象,他建議應建立村保潔維護和村規民約制度,以此激勵村民積極參與人居環境建設成果的維護管理,從根本上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與人居環境,努力打造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鄉村。

致富不忘回饋家鄉

事業有成的賴悅東不僅情系家鄉,還熱心公益奉獻,始終不忘回饋家鄉。他自籌資金為家鄉修建了一座長5米、寬3米的橋梁,為村民的出行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他不僅捐資助力家鄉基礎設施建設,還非常關愛村裡的老人,每逢佳節,他總會帶上慰問品去看望敬老院老人和五保老人,為他們送去親人般的關懷。他不僅熱心家鄉公益,還助力文體事業發展, 為公益和文體事業添「彩」,2017年冠名贊助了五華縣第四屆跆拳道錦標賽、2019年贊助了皇華中學的桌球比賽等……

都說家鄉是自己的根,不管走的多遠,心裡都會時刻惦記著。賴悅東就用實際行動表達了自己對家鄉的這份特殊感情,雖然投身農業生產確實很辛苦,但是,能帶動父老鄉親脫貧致富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大事。正是他這種拼搏的精神,無私奉獻的品德使他一路前進。

相關焦點

  • 陳先志:為村民鋪就致富茶路
    陳先志:為村民鋪就致富茶路全國人大  作者:  2020-10-21 他是來自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桃嶺鄉高灣村長嶺組的一位農民代表,面對偏僻貧窮的山村現狀,他不退縮、敢創新、真幹事,帶領鄉親成...
  • 重慶彭水: 「火紅」小辣椒鋪就「紅火」致富路
    小小的辣椒鼓起了村民的腰包,鋪就了一條紅紅火火的致富路。在石院村2組羅慶書家,紅紅火火的辣椒裝滿了背簍,正「排隊」過稱,辣椒收購車就停在了家門口。羅慶書把附近的村民都請來幫忙採辣椒、裝辣椒,處處都是歡聲笑語。
  • 徽縣:大學生返鄉創業 艾草成致富「金葉」
    大學生返鄉創業 艾草成致富「金葉」新甘肅·甘肅農民報通訊員 高瓊走進甘肅青泥嶺艾製品有限公司,陣陣艾草香撲面而來,沁人心脾,工人們忙著收購艾葉、打制艾絨、封裝艾條……好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一次偶然的機會,得知在北京做養生行業的表哥需要大量艾製品初級產品,想到自己家鄉漫山遍野的野生艾草卻不能為老百姓增收致富,學過食品藥品學專業的李歡心動了,他果斷放棄了當白領拿高薪的機會,決定回鄉創業。
  • 村支書帶領鄉親「改造」家鄉:花海鋪就致富路
    村支書帶領鄉親「改造」家鄉:花海鋪就致富路 2020-12-08 16:59:35 吳祥和村民一起勞動。受訪者供圖  作為吉林省樺甸市樺郊鄉友誼村黨支部書記,他不能辜負村民的信任。今年,友誼村剛剛獲得美麗休閒鄉村的稱號,村民不願再回到之前「水泥揚灰路、垃圾堆滿屋」的光景。  如今,依山而建的「友誼花海」在附近已頗具名氣,那是這個曾經落後貧窮村的新地標。「今年花海的收入佔比很大,我們村要做強做大,也要居安思危。」
  • 壽寧縣下黨鄉:返鄉創業路更寬
    壽寧下黨村民王光棟通過返鄉種植茶葉,創辦民宿、餐館等,成為村裡的致富帶頭人返鄉創業路更寬東南網7月12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單志強 範陳春 通訊員 吳通華)揉捻,發酵,烘焙,復焙……近段時間,身兼車間主任和制茶師的王光棟在壽寧縣下黨鄉的夢之鄉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一直忙碌著,不厭其煩地重複這些制茶工藝
  • 光澤縣寨裡鎮:種植小香薯 帶領村民致富
    4月24日,在騰順種植專業合作社位於寨裡鎮儒州村的小香薯種植基地,危順榮正在查看小香薯的長勢,通過種植小香薯,不僅可以帶領村民致富,還可以發展儒州村的美麗鄉村旅遊業。危順榮是滕順種植合作社的負責人,也是儒州村的村主任。
  • 遠安:小竹筍鋪就群眾增收致富路
    遠安:小竹筍鋪就群眾增收致富路 2020-04-09 19: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種植麒麟瓜 鋪就致富路
    劉四滿是白沙村二組村民,早年一直從事水果販賣生意,日曬雨淋不說,收入也不穩定。一次偶然的機會,劉四滿結識了一位種植西瓜的朋友。從朋友那裡學得麒麟瓜的種植技術後,他擺脫了以往流動販賣的困境,最開始在橫溝橋鎮承包土地嘗試麒麟瓜種植,去年選擇回到老家發展。
  • 廉江這幫青年返鄉創業幫助家鄉振興!村民收入高達...
    在橙鄉廉江,越來越多的外出務工青年選擇返鄉創業,帶動人才、技術、資本等生產要素向農村匯聚。他們在城市學習了本領、積累了知識,對生於斯、長於斯的家鄉有著深厚的感情,希望紮根家鄉,帶動老鄉們一起發展、一起致富,為家鄉的鄉村振興注入了內生動力。茗皇茶基地。
  • 福建:四好農村路,鋪就百姓致富路便民路
    原標題:四好農村路,鋪就百姓致富路便民路   近日,由交通運輸部主辦的全國「十大最美農村路」暨「十大交通微博」發布活動在福州舉行。活動揭曉了2019年度「十大最美農村路」名單,福州市晉安北峰環線全景公路鼓宦線等10條農村公路脫穎而出,被網友推選為「最美農村路」。
  • 林下套種小香薯,「套出」致富新路子
    近日,在布爾津縣窩依莫克鎮託庫木特村的雲水岸採摘園裡,迎來了小香薯收穫的時節。種植戶李正信、李世東父子正和其他村民一起忙著採挖、清洗、包裝和裝車運輸,呈現出產銷兩旺的良好態勢。「你別看這個香薯個頭不大,但營養價值高,含多種維生素,吃起來軟糯香甜,入口即化。」李世東介紹說。據了解,李世東手中的小香薯,個頭小、糖心金黃、皮薄如紙,粉糯香甜,口感細膩。此外,小香薯還有豐富的胡蘿蔔素、多種維生素以及鉀、鐵、硒等10餘種微量元素,營養價值很高,被營養學家們稱為營養均衡的綠色健康食品。
  • 孫祖小米鋪就「黃金」致富路
    47歲的黃莊村村民尹紀美告訴記者,穀子種上之後,基本不用管理。「我在村周圍打個零工,對象在外地打工,農忙時讓親戚幫個忙,種地、打工兩不耽誤。」看著這一片片豐收的景象,尹紀美對未來充滿了希望。如今,作為「黃金糧」,小米從穀子裡「蹦」出來,鋪就了尹紀美的增收致富路。  沂南縣位於沂蒙山區腹地,西部丘陵地帶盛產小米。全縣小米種植面積2萬畝,其中孫祖鎮種植小米1.5萬畝。孫祖小米獲得第十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金獎,2010年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
  • 打工不僅能致富,還能交友娶媳婦?2020年返鄉致富方向「冷思考」
    回到鄉下,看到布滿黑泥的農村「刷牆」:打工不僅能致富,還能交友娶媳婦!可是,2019年經濟寒冬,打工者返鄉不得不再面對這兩件事兒:「致富如何了?」和「媳婦帶回來了嗎?」 同時,許多工薪階層面對人民幣的縮水以及物價的飛漲,更是感受到生活的亞歷山大,而老王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毅然決定返鄉創業。 2018年,在全國新農民新技術創業創新論壇上,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公布:目前,全國返鄉下鄉創新創業人員已達740萬!
  • 車田鄉:荒山變茶山 鋪就致富路
    近年來,該鄉以脫貧攻堅為契機,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破除交通瓶頸,並充分利用土地、氣候等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油茶產業,讓荒山變茶山,為村民鋪就了一條增收致富路,鞏固脫貧成果。2018年,車田鄉引進酉州實業集團到該鄉發展油茶產業,新建油茶基地1萬畝,並在車田村5組修建了佔地面積約1.3萬平方米的油茶初加工廠,為當地油茶產業的發展壯大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讓當地村民對發展油茶產業充滿了信心。
  • 致敬|貴州這名退伍軍人放棄城市優渥工作返鄉創業帶動村民致富
    2016年,結束了二十四載軍旅生涯的他復員回到了家鄉——貴州興仁市大山鎮高寨村龍斷腰,為減輕政府安置壓力,他積極響應中央軍委關於鼓勵復員軍人自主擇業的號召,放棄了優厚的安置條件,毅然選擇回鄉自主創業,積極投身「脫貧攻堅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軍,憑藉自己軍旅生活鍛鍊出來的吃苦耐勞精神,回家養雞並帶動當地退伍軍人一同致富。
  • 那些返鄉創業的大學生,現在都過得怎麼樣?
    返鄉創業後,他們面臨六大困惑在媒體的報導中,有很多大學生返鄉創業,帶動村民致富的可歌可泣故事。筆者在各地考察時,也遇到過很多返鄉創業的大學生。和他們接觸得越多,聊得越深入,會發現越多他們創業中的迷茫。很多人希望把這些困惑表達出來,以獲得外界的關注。1.
  • 四川省返鄉下鄉「創業明星」陳平:真抓實幹助增收 農旅融合闖新路
    舉報   四川新聞網消息(餘靜 記者 李田)日前,記者從四川省推進返鄉下鄉創業工作暨表彰大會上獲悉
  • 杭州臨安的「天目小香薯」 借「畝產一千美金計劃」走紅城市餐桌
    天目小香薯進入電商銷售旺季杭州網訊  近日,在杭州臨安區天目山鎮九裡村、九獅村、千洪村等地,村民們不懼盛夏的高溫,紛紛在田地間收割自家種植的天目小香薯目前,小香薯正進入了電商銷售旺季,一家店鋪每天都有上萬斤甚至十來萬斤的銷售量。小小番薯,如今已成為村民致富的「金疙瘩」。記者獲悉,為保證小香薯的完整性,收割工作需要靠人工進行採挖。村民們一把揮起鋤頭扎進地裡,再將土裡的香薯輕輕鉤出來,全程保持輕手輕腳,生怕碰傷了它。
  • 好一朵茉莉花,科技興農,95後勇闖創業致富路,美麗與楷模的化身
    很多人走出橫縣到大城市去尋找發展機會,但是她,韋春媚,一名95後,卻從大城市跑回自己的家鄉橫縣,雖然只有初中學歷,卻通過科技創新,成為當地響噹噹的致富女能手,被譽為「好一朵茉莉花」。 一、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韋春媚,95後女孩攜手手工健康食品勇闖市場,帶動農民創收致富。她就是廣西南寧市橫縣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巧媚媚養生膏創始人。
  • 能人回鄉先行者、龍潭寺村支書姚峰:返鄉創業帶民致富 村建扶貧兩手抓
    返鄉創業開頭難心繫家鄉的姚峰毅然決定返鄉創業,起初妻子並不支持他的決定,「我們自己在外面做點小工程,一年搞個幾十萬還是沒問題的,投資農業很辛苦啊,投入大、見效慢、周期長。」說幹就幹,立志於要帶著村民增收致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