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京劇百部經典劇目外譯工程叢書》再推新篇目

2020-12-12 中國新聞網

《中國京劇百部經典劇目外譯工程叢書》再推新篇目

2019-05-22 17:45:0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白嘉懿

  中新社北京5月22日電 (記者 高凱)包括《紅娘》《羅成叫關》《趙氏孤兒》在內的十部中國京劇經典劇目中英對照本22日在北京發布。

  當日推出的對照本系由北京外國語大學主辦,北京外國語大學藝術研究院承辦的《中國京劇百部經典劇目外譯工程叢書》第三階段成果。

  作為中國國粹,京劇內涵豐富深奧,唱詞、韻文、唱腔等很難用其他語言表達和體現,對海外人士了解和欣賞京劇造成障礙。京劇「走出去」離不開京劇劇本的翻譯。

  據悉,《中國京劇百部經典劇目外譯工程叢書》於2011年9月正式啟動,至今已發布兩輯,本次發布後已有三輯共計40餘本出版發行。

  叢書匯集了今年103歲高齡的戲曲史論家郭漢城先生、今年98歲高齡的翻譯家許淵衝先生為代表的眾多戲曲、翻譯界知名專家學者協同攻關,由北京外國語大學藝術研究院主要擔任譯著工作。

  據介紹,《中國京劇百部經典劇目外譯工程叢書》計劃收錄100部左右具有代表性的經典京劇劇目,共計劃出版十輯,每輯收錄十個劇目,有關每個劇目的內容獨立成冊。

  叢書主編、北京外國語大學藝術研究院院長孫萍介紹,本階段所出版的內容涵蓋十部京劇經典劇目的中英文對照劇本、導賞、樂譜、圖片及相關知識講解,並在前幾個階段出版成果的基礎上,對內容體例進行全新調整。內容包括京劇劇本翻譯和整理、劇目賞析、演員介紹、服飾展示、經典段落唱腔分析、曲譜整理、表演技法闡釋、樂器介紹等方方面面,圖文更集中、詳細,更加便於讀者閱讀與查詢。

  據悉,目前,美國查普曼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南加州大學等海外知名學府已收藏本套叢書的第一輯。(完)

相關焦點

  • 「百部中國京劇經典劇目英譯系列」一期成果發布
    10月19日下午,「百部中國京劇經典劇目英譯系列」一期成果正式發布,《霸王別姬》等10部京劇英譯本新書出版。作為推動中國京劇海外傳播的大型系統工程,該系列叢書由中國人民大學與北京外國語大學共同編寫,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與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共同出版。
  • [北京日報]10部京劇首次完整漢譯英 百部經典劇目5年內出英文版
    本報記者 王東亮昨天,中國人民大學和北京外國語大學宣布,《百部中國京劇經典劇目英譯系列叢書》一期成果——《霸王別姬》等首批10部京劇英譯本編寫完成並出版。這是京劇的首個英譯工程,也是第一次將整部京劇完整翻譯成英語,助力國粹京劇走向世界。
  • 十部中國京劇經典劇目中英對照本發布
    張道正 攝  中新社北京12月27日電 (王婧)包括《大保國·探皇陵·二進宮》、《將相和》、《四郎探母》在內的十部中國京劇經典劇目中英對照本27日在北京發布。96歲的翻譯大家許淵衝稱這是「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天」。  作為中國國粹,京劇內涵豐富深奧,唱詞、韻文、唱腔等很難用其他語言表達和體現,這就對海外人士了解和欣賞京劇造成障礙。
  • [瞭望]京劇譯本走出國門 -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網 | NEWS of RUC
    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芳菲苑廳內,捧著精美的《中國京劇百部經典英譯系列叢書》,愛爾蘭大使戴克瀾一口氣說了10個「太美了!」由中國人民大學與北京外國語大學共同編寫、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與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共同出版的《中國京劇百部經典英譯系列叢書》的一期成果——《霸王別姬》《貴妃醉酒》《盜御馬》等第一輯10部京劇英譯本的出版,是中國首次將整部京劇完整翻譯成英文。《叢書》計劃收錄100個劇目,全部為有影響力的知名劇目,預計5年內出齊。
  • 《霸王別姬》等10部京劇英譯本編寫完成
    《霸王別姬》劇照 資料圖    昨天,中國人民大學和北京外國語大學宣布,《百部中國京劇經典劇目英譯系列叢書》一期成果——《霸王別姬》等首批10部京劇英譯本編寫完成並出版。這是京劇的首個英譯工程,也是第一次將整部京劇完整翻譯成英語,助力國粹京劇走向世界。    英譯劇目全為「老戲」    「西方的觀眾非常喜歡京劇,很多人痴迷於京劇的臉譜、戲服、韻調,但就是聽不懂唱詞,不了解京劇博大精深的內涵。」
  • 探索中國傳統戲曲外譯新路
    在中國文化「走出去」背景下,對具有重要藝術價值、蘊含中華民族核心價值觀的傳統戲曲進行外譯,成為展示中華傳統文化的絕佳窗口。截至目前,已有不少譯者對傳統戲曲進行了各種形式的譯介,研究者也以此為基礎開展了多角度的研究。然而,現有的傳統戲曲外譯作品和研究還普遍存在一些問題,不利於其在新時代的進一步對外傳播。
  • 「百部經典」中英雙語「白話」京劇
    昨天,京劇傳承與發展國際研究中心舉行成立一周年紀念暨第二屆京劇傳承與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剛剛成稿的《北京京劇·百部經典》(未出版)作為中心重要研究成果,第一次亮相。  京劇傳承與發展國際研究中心在過去一年,就國有藝術院團的改革和國際化發展戰略,新時代下北京京劇傳承與發展的現狀、問題、對策,中國京劇如何進入國際市場,以及京劇的國際推廣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為了更好地在國際市場推廣京劇,該中心著力推廣新的京劇英語譯名「jingju」,並著手編纂《北京京劇·百部經典》一書。
  • 京劇行當藝術經典劇目展演為期五年 醜行打頭陣
    國家京劇院供圖(記者 應妮)西城區政府和國家京劇院共同主辦的「京劇行當藝術經典劇目展演活動」將於5月至12月期間首次在北京推出。醜行經典劇目《春草闖堂》將於5月2日在梅蘭芳大劇院上演,為這一展演活動拉開帷幕。
  • 5臺10場優秀經典劇目即將上演!2020年鄭州市精品劇目演出活動好戲...
    記者今天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了解到,2020年鄭州市精品劇目演出活動——優秀經典劇目展演將於10月19日至11月25日在河南藝術中心大劇院、鄭州大劇院連續精彩上演5臺10場劇目。此次演出活動由鄭州市人民政府主辦,鄭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承辦。
  • 新航道創始人胡敏再推雙語經典讀本 小學生必背古詩文首現中英雙語...
    新航道創始人胡敏再推雙語經典讀本小學生必背古詩文首現中英雙語誦讀版中國網10月21日訊 (記者 曾瑞鑫)近日,由外文出版社出版、新航道創始人、「中國雅思之父」胡敏教授主編的《小學生必背古詩文129篇》中英雙語誦讀版正式面市。這是國內首本針對小學古詩文進行中英雙語翻譯的音頻書,實現了英語學習與語文學習的融合,為青少年語言學習開闢出一條新途徑。
  • 2022年中國戲曲學院811戲曲劇目分析考研解析
    《811戲曲劇目分析:經典文獻及劇目梳理》這本資料主要匯總經典文獻以及劇目,對於同學們在答題方面,不僅僅可以用來當作答題的實例,而且對於論文寫作方面也有著重要的作用。《811戲曲劇目分析:中國京劇史及劇目匯總整理》《811戲曲劇目分析:戲曲史論及劇目匯總》《811戲曲劇目分析:經典文獻及劇目梳理》《811戲曲劇目分析:戲曲史劇目分析基礎知識》《811戲曲劇目分析:京劇理論及劇目分析》《811戲曲劇目分析:中國戲曲劇目分析》5.0🔐JF3zcHlUuCf£打kaἲ淘baӧ或點這裡
  • 上海戲曲藝術中心經典劇目晉京展映展演
    屆時, 3D戲曲電影京劇《曹操與楊修》、崑劇《景陽鍾》及越劇《西廂記》將陸續與首都觀眾見面,三部電影的同名劇目舞臺演出也將分別於9月28日、9月11日-9月12日、9月4日-9月5日在北京長安大戲院先後獻演。
  • 京劇《香蓮案》:戲曲經典改編的範例
    相對於京劇傳統劇目《鍘美案》,《香蓮案》中「公堂審案」的重要性明顯下降了,主演也回復到生和旦;所以,編劇要用《香蓮案》這一新劇名,突出其故事取向,說明雖表現同一題材,該劇目和京劇經典的《鍘美案》實有不同,它更多地基於地方戲的《秦香蓮》,對京劇已是一部新作。  但《香蓮案》遠非地方戲《秦香蓮》的京劇版,劉連群對該劇做的改動非常值得探討、研究與深思。
  • 接續傳承、守正創新 國粹京劇與時代共鳴
    京劇表演藝術家張君秋,創立了繼梅、程、荀、尚之後京劇旦行的新流派——張(君秋)派京劇藝術,在中國京劇發展史和現當代戲曲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今年適逢張君秋誕辰10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正在陸續舉辦。守正:專攻青衣廣受青睞1920年,張君秋出生於北京。
  • 上海戲曲藝術中心打造「東方之韻」 經典劇目晉京展演啟動
    本報訊(記者 諸葛漪)「東方之韻・上海戲曲藝術中心經典劇目晉京展演」昨天啟動。上海戲曲藝術中心旗下上海京劇院、上海崑劇團、上海滬劇院攜傳承版《曹操與楊修》、全本《長生殿》及傳世經典《雷雨》向首都觀眾集中展現劇目建設和人才培養成果。
  • 京劇電影《大鬧天宮》:「小筋鬥」何以翻出「大世界」
    「京劇電影工程」前20部唯一武戲 眾所周知,「京劇電影工程」是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堅定文化自信、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國家級歷史性文化工程,被列為中宣部專項重點項目給予支持。這項文化工程是京劇史迄今為止規模最大、影響最廣、技術最新的一次電影拍攝。
  • 京劇音配像工程是國家為了搶救、傳留和振興京劇藝術,組織有關部門...
    、傳留和振興京劇藝術,組織有關部門通過音配像技術手段,復原、重現前輩京劇名家的舞臺形象,搶救瀕臨失傳的優秀劇目而進行的文化傳承工程。   京劇音配像工程從1985年提出、研究、試錄,1994年7月開始成批錄製,到2002年8月完成任務,17年共錄製京劇355部,製作光碟582張,時間總長度達500多個小時。此外,還錄製了中國評劇音配像22部,北方鼓曲名家曲目音配像124目。
  • 京劇電影來了(讓傳統文化活起來)
    從劇目到表演   不放過一個細節,讓作品成為後人學戲的範本   京劇與電影的緣分,可以追溯到1905年,中國第一部電影就是由京劇名家譚鑫培出演的《定軍山》。   2011年,在中央老領導的倡導和關懷下,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文化部和京津滬三地市委宣傳部的大力支持下,由國家京劇院、北京京劇院、上海京劇院、天津京劇院、天津市青年京劇團、中國戲曲學院、中影集團、上海電影集團、天津北方電影集團以及首都京胡藝術研究會、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共同參與實施的京劇電影工程正式啟動,計劃用5年時間,成系統地將10部經典劇目搬上銀幕。
  • 國家京劇院五一演出季 唱京劇還能說英文
    國家京劇院宋官林介紹說,「五一演出季」以推新劇目、當紅藝術家和青年演員專場為主;「金秋演出季」以回顧經典,上演劇院經典保留劇目為主;「新春演出季」抓住元旦春節前後演出市場旺盛的特點,在繼續推出「名家名段迎新春演唱會」和演出經典傳統劇目的同時,突出傳統與時尚的結合,積極擴大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