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績是家長時時刻刻都在關注的,每次成績稍有波動,父母就會緊張的不行。
孩子的小學階段是比較重要的打基礎階段,孩子成績稍有下滑,在家長心中都是天崩地裂般的存在,這種情況大多數發生在孩子3年級的時候。
孩子上了三年級,成績突然下滑,家長著急
玉紅家孩子正上小學三年級,本來一二年級孩子學習成績還挺好的,上三年級之後,成績突然下滑。
孩子的試卷玉紅也看了,她輔導孩子一些錯題的時候,發現了孩子的問題。問他一道題,讀了好多遍題目就是不明白,像沒往心裡去一樣。
爸爸媽媽教他怎麼解題,等到換一個數,孩子又不懂了,就是轉不過來彎,好像腦子沒開竅一樣,懂得字面上淺顯的意思,每次內容深一點,孩子就不懂了。
玉紅因為這件事頭疼的要命,每次輔導功課都是大呼小叫的,到最後孩子還是不懂,結果大人孩子對著哭。
玉紅家的孩子就遇到了「三年級現象」,孩子的成績下滑,其實都是有跡可循的。
三年級現象,到底是怎麼回事
小學教育界一直有這樣一句話口口相傳,一二年級不相上下,三年級開始分化,四五年級天上地下。
▲三年級的孩子自主意識更強
三年級是孩子小學六年的一個分水嶺,到了9歲或者10歲左右,孩子上三年級,但是這個時候正是孩子步入青春期的開始。
青春期的孩子,心理和生理都會發生一些變化,孩子的自主意識增強,會有反抗家長和老師的一些小想法,所以面對學習,可能不會「很聽話」。
心理學家認為,7-11歲的孩子,正處在簡單目標運算的階段,但是對於更深層次的邏輯思考,可能不是很了解。
▲三年級的知識更複雜了
小學一二年級都是打基礎的年級,到了三年級知識會變得複雜一些,多了英語學科,而且數學題更需要空間想像。
這對孩子的基礎知識儲備和理解能力是一個很大的考驗,不少的同學成績會陷入下滑洪流。
孩子成績和什麼因素有關
▲孩子的學習基礎
在一二年級沒有好好學習基礎知識,連基本的運算都不會的話,面對更複雜的題型,理解起來更困難。
而學習是一個循環的過程,基礎越好孩子成績越好,也會更加愛學習;基礎差、理解能力差,學習成績自然也差,孩子就更加不愛學習。
▲孩子的專注力
專注力是決定孩子能不能認真學習的關鍵,專注力好的孩子,上課的時候能夠更長時間的集中注意力,接收的知識也更多。
反而專注力差的孩子,不論是上課還是上自習的時候,都是看兩眼書玩一會,不是玩玩橡皮,就是扣扣手,這樣知識根本記不住,成績自然不好。
▲孩子的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可以分為很多,對題目的理解能力、對運算公式的理解能力等等,不理解自己學的東西,自然成績不好。
面對孩子這些方面的問題,家長就開始發愁,孩子的成績可怎麼辦。
家長如何正確控制孩子的成績下滑洪流
▲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孩子的專注力在1-3歲就可以開始培養了,小寶寶不還聽不懂媽媽的話,這個時候媽媽要做的是保護孩子的專注力。
專注力都是在日常小事中養成的,大概2-3歲的寶寶專注力時長在10分鐘左右,5歲左右的寶寶專注力能達到15分鐘左右,10歲左右的孩子專注力才能達到20分鐘。
培養專注力的比較關鍵的一點就是,孩子在進入專注狀態的時候,家長不要打擾,比如孩子發呆、做作業、玩的時候,家長不要突然打斷或者加入。
▲重視平時學習習慣的養成
小學是學習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寫作業、做題、上課如何記筆記等學習習慣,都是在這6年期間養成的。
老師能在上課的時候把控一下孩子的狀態,在家的時候,就需要父母來培養了。
書本知識的預習、學習和複習,能不能自己整理好書包文具,做完作業會不會檢查等這些習慣,都會影響孩子的成績。
應對三年級成績泥石流,給大家推薦《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
小學六年的生活是很特殊的,關係到孩子一生。如何陪孩子安全走過小學這六年,家長就要多做功課了。
一年級孩子剛剛步入新的環境,家長要做的是幫孩子平穩心態,沉下心學習。
二年級是孩子打好學習基礎的重要階段,讓孩子愛上學習,對學習充滿興趣,是家長要做好的事情。
三年級應該改正孩子的學習壞習慣,引導孩子掌握學習重點,愛上閱讀。
四年級知識更難了,家長應該換一種思維方式引導孩子學習才是重點。
五年級和六年級,孩子可能有了自己小心思,如何掌握學習和情感的平衡,和孩子溝通情感問題,是家長的首要責任。
這本書的主編于敏老師,有著20多年的教學經驗,她結合自己教過的學生,總結孩子1-6年級分別可能遇到的問題,給出具體的解決方法。
從引導孩子學習,到跟孩子交流情感,這本書都有具體的操作方案,我是真誠建議家長入手一本的。
原價35元,入手價29.8元,面對三年級現象,家長絲毫不慌!點擊下方連結購買,二十多元承包孩子6年的小問題!